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安达科技
- 企业英文名: GUIZHOU ANDA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刘国安,刘建波,朱荣华,李忠
- 上市代码: 830809.BJ
- 注册资本: 60045.041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3-23
- 大股东: 刘国安
- 持股比例: 11.63%
- 董秘: 李建国
- 董秘电话: 0851-87221005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大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潘红卫、聂美容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硒城街道办白安营村
- 概念板块: 电池 贵州板块 破净股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磷化工 西部大开发 锂电池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贵州
- 成立日期: 1996-08-2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010021572310X1
- 法定代表人: 刘建波
- 董事长: 刘建波
- 电话: 0851-87221005
- 传真: 0851-87238277
- 企业官网: www.adkjny.com
- 企业邮箱: adkjny@163.com
- 办公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B5组团B5-4
- 邮编: 550016
- 主营业务: 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的制造
- 经营范围: 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生产和销售;锂、钴、镍等原矿石、半成品、成品以及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电池(各规格、型号)及本企业生产产品等系列研发与制造所需的相关设备、仪器仪表的进出口贸易业务;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材料再生循环利用(以上经营范围中涉及前置审批的项目须凭有效前置审批经营)
- 企业简介: 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贵州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公司总部位于贵州省开阳县,现有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开阳分公司、贵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贵州开阳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贵州长顺安达科技能源有限公司,公司集研发、生产、经营磷酸铁、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为主,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目前公司正在与客户进行新型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安达科技是从传统产业(黄磷及三聚磷酸钠等)转型升级到新能源材料产业(磷酸铁、磷酸铁锂)的股份制企业。在转型前就已形成年产3万吨黄磷、12万吨磷酸、12万吨三聚磷酸钠的生产力,并在当年实现3000万美元的出口创汇。随着全球产业进一步的分工调整及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政策的影响,在2008年秋季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传统产业业务受到空前挑战和极大竞争压力。2009年公司做出产业升级与转型的思考,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驱动力,作出未来10年公司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国家提出的七大振兴产业规划及贵州省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战略,2010年公司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转型,研发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建设5000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研发的电池级磷酸铁2011年开始产业化,成为比亚迪纯电动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全国主要供应商。公司现具有年产高纯纳米电池级磷酸铁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4万吨/年的生产装置。2013年公司成立贵阳市储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通过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2019年、2021年获得贵州制造业企业100强、贵州民营企业100强;2021年成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并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及研发团队,更离不开敬业勤恳的员工队伍。2011年公司大力引进清华、北大等行业优秀人才数名,2013年成立贵阳市储能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安达科技拥有磷酸铁及磷酸铁锂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注册商标10个。公司是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派能科技等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产品应用于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物流车、叉车、储能等领域。公司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每一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和住房公积金。2013年9月25日公司完成存续分立股改。2014年6月18日,安达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名称:安达科技,代码:830809),挂牌后,公司先后四次发行股票,共融资7.49亿元,完成了由民营家族企业转型为管理规范、公司结构完善的公众化公司。2014年6月,公司股票在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30809。安达科技成立20余年来。始终坚持诚信自律、敬业自强的企业文化,秉承“平等、开放、包容、学习、分享、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团结协作、大胆探索、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实现了从单一的磷酸铁到磷酸铁锂再到电池的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原传统磷化工到新能源材料及电池的转型跨越发展。
- 商业规划: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战略和行业“风口”机遇的驱动下,各路资本加速涌入磷系新能源材料赛道,引发史无前例的磷系电池及材料“投资潮”“扩产潮”,推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迅速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行业进入结构性产能过剩阶段,磷酸铁锂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各磷酸铁锂企业承担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67,741.1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2.57%;营业成本73,863.3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0.57%;净利润为-35,671.0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8.39%。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波动,净利润出现亏损,主要原因如下:1、报告期内,受磷酸铁锂供求关系变动及碳酸锂价格低位企稳的影响,公司出现磷酸铁锂产品销量及销售价格双下滑的不利局面。一方面,伴随规划产能的陆续落地,报告期内磷酸铁锂行业供求关系恶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公司磷酸铁锂产品销量同比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据SMM数据,2024年上半年磷酸铁锂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在10万元/吨上下窄幅波动,较2023年上半年均价32万元/吨降幅超过60%。在锂电池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下,磷酸铁锂材料市场价格跟随下跌至4.3万元/吨左右。此外,报告期内公司6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项目完工转固,但产能爬坡及客户订单不稳定导致产线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率有待提升,使得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未能实现同比例减少,磷酸铁锂产品销售出现利润下行甚至利润倒挂的情形,最终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受碳酸锂及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下跌的影响,公司对报告期末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6,922.12万元,同比大幅增加。历经2023年一整年的调整,碳酸锂及磷酸铁锂材料价格虽在报告期内逐步趋稳;但磷酸铁锂行业供求失衡的情况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价格竞争反而愈演愈烈,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存货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生产经营方面的诸多挑战,公司紧密围绕总体发展战略,结合现有科研、技术、市场、资源等优势,积极开发新客户,在持续提升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应对行业新变化,具体举措如下:1、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及降本增效战略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进行内部组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及降本增效战略。一方面,公司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提升内部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最佳效益。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产线自动化改造及生产工艺优化,在经验积累和探索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更科学的设计、更智能的设备和更先进的工艺贯彻落实降本增效战略。2、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公司始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11,255.31万元,同比增长28.78%,占营收比重达16.62%。公司现已实现新一代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品质做足准备。此外,公司拥有从前驱体磷酸铁至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完整工艺流程及完整的电池生产线,可利用内部资源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进行电性能方面的检测,可以更简便地获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成电池后的自放电、高低温循环、存储等性能情况,有利于公司缩短产品验证周期,有效保障产品品质,加速产品迭代,在材料端通过技术优化及个性化定制以满足客户提升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的需求,实现为客户赋能及与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3、加快市场开拓,捕捉新的业绩增长点伴随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探底、材料端磷酸铁锂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以及下游终端市场地缘政治、贸易保护现象频发,公司及管理层敏锐意识到公司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基于此,一方面公司及管理层持续推进销售团队建设及素养优化工作,充分发挥销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现有动力电池领域、储能电池领域及其他领域客户的合作,做好现有客户的服务及关系管理工作。同时,公司积极保持以锂离子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客户的沟通,争取实现合作关系的恢复及新产品的成功导入。另一方面,公司及管理层采取新市场拓展与新客户开发双线并行措施,积极开发不同领域的新客户,完善客户储备并为其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公司时刻关注海外市场变化,积极推动海外市场相关工作,待相关工作进展满足信息披露要求时将以公告形式披露。4、合理规划产能布局,保障重点项目进度报告期内,公司时刻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变化,稳步推进募投项目等产能建设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北交所上市募投项目和5万吨/年磷酸铁锂及配套建设项目扩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合计具备15万吨/年磷酸铁及15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鉴于高端磷酸铁锂产品尚存在部分产能缺口,同时基于保持合理的市场占有率及丰富产品矩阵的需要,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公司实际情况酌情推进24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年产30万吨高纯纳米磷酸铁及配套建设项目和1.5万吨/年锂电池极片循环再生利用项目。上述项目全部完工后,公司将形成40万吨/年磷酸铁锂、45万吨/年前驱体生产规模及1.5万吨/年电池级片循环再生利用的生产规模,产能的提升与产品的多元化将有效提升公司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的市场竞争力。5、人才引领创新,构建优质团队处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报告期内,尽管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公司仍然通过校园招聘及各大网络招聘平台进行人才吸纳,积极调整员工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水平。同时,公司为员工搭建人才培训及管理体系,提供管理类、技术类等不同渠道的培养与晋升机制,为公司组建行业先进水平的管理团队与研发团队,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新产品/新业务开发-核心竞争力提升-业绩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6、积极推动股份回购,强化投资者回报2023年,公司积极响应市场对于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呼吁,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共发布2期股份回购方案,两期回购方案拟回购资金合计不低于5,500万元。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通过回购股份专用证券账户以连续竞价转让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1,060,41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1%。2024年7月31日,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终止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及《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议案》,公司拟变更已回购股份用途,拟将已回购的股份11,060,410股予以注销并减少相应注册资本。2024年8月21日,公司已在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办理完毕11,060,410股库存股的注销手续。目前,公司正在履行相关程序,本次回购股份注销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611,510,821股减少为600,450,411股。与此同时,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议案》及《关于回购股份方案的议案》,拟通过实控人增持及公司回购股份等多种方式提振市场信心,维护股价稳定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公司将以扭亏为盈为整体目标,紧密围绕总体发展战略,深耕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持续打造并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聚能聚势,厚植能力;积极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公司还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把握行业发展机遇,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刘国安 | 69,838,558 | 11.63% |
2 | 刘建波 | 39,427,668 | 6.57% |
3 | 郎洪平 | 24,345,415 | 4.05% |
4 | 朱荣华 | 11,879,118 | 1.98% |
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11,857,707 | 1.97% |
6 | 深圳市惠友豪创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10,000,000 | 1.67%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