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贵州万峰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ST万峰
- 企业英文名: Guizhou Wanfe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黔西南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832648.NQ
- 注册资本: 770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5-06-19
- 大股东: 贵州金州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64.2857%
- 董秘: 张耀鸿
- 董秘电话: 0859-3371320
- 所属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荣举、刘溪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黄草办富民路14号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贵州
- 成立日期: 2003-03-13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2230074572349XD
- 法定代表人: 沈堂江
- 董事长: 沈堂江
- 电话: 0859-3916969,0859-3371320
- 传真: 0859-3916969
- 企业官网:
- 企业邮箱: gzxydlgs@126.com
- 办公地址: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黄草办富民路14号
- 邮编: 562400
- 主营业务: 电力生产与供应
- 经营范围: 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禁止的不得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当许可(审批)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凭许可(审批)文件经营;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无需许可(审批)的,市场主体自主选择经营。(水电资源开发;承装(修、试)电力设施。)
- 企业简介: 公司是一家地方电力企业,主要业务为电力生产与供应。在发电环节,公司依托贵州丰富的水力资源,积极开展水力发电。目前,公司的自供电全部为水电,公司共运营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9,500KW。公司正在建设2座功率各为35万千瓦的热电联动火力发电项目。待公司的火电厂建成投产后,公司将形成“水火并举”的互补格局,将有力的提升公司调峰能力和对重点行业和客户的供电能力,保障电力供应,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本公司经营的地方电网业务涵盖电力工业的输电、配电、售电三个环节。目前,公司已建成以220KV、110KV输电线路为主网,以35KV和10KV线路为配网的区域供配电网络,拥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13座(其中9座在建)、35kV变电站15座。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实施“十三五”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市委、市政府和金州电力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研究党的十九大的政策导向,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政策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一、经营情况、财务状况2018年供电量43亿千瓦时,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较去年增长34.38%,实现净利润-0.99亿元,较去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今年减亏约3000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2.54亿元。资产总额106.12亿元,资产负债率93.6%。二、工作亮点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确保生产经营有序开展。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着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风险闭环管控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精益化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生产技术基础管理体系持续完善,逐步形成总公司、配售电公司、设备管辖部门电压、供电可靠性、配网三级工作管理网络。同时加强负荷转供及运行方式安排、停电平衡及方式优化,减少重复停电,降低电网运行风险。电网安全调度明显加强。实现水电、火电、光伏发电及大用户负荷的有序、科学合理调度,提高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水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明显提升。充分利用两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的技术理论,电网智能化建设、运行管理和运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加强,大大提升了公司电网安全稳定和智能化水平。有序推进配售电侧改革,适应电力市场化的需求,开拓、培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积极发展负荷,树立服务客户意识,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获得电力”水平提升。针对客户报装用电和供电服务存在的堵点和难点,积极优化客户报装用电流程,全面缩短办电时间。加快管理创新,持续改进供电服务质量,降低用户用电成本,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电便利性、满意率和获得感,推动“获得电力”便利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的实施,增加供电负荷,实现全市及义龙试验区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利用地区煤炭资源优势,最大限度降低自备电厂生产成本,降低工业园区用电企业的购电成本,增强向工业园区直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形成能源成本洼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增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力。三、未来计划2019年在有序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双试点工作的同时,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国家、省、州、市改革任务为出发点和突破口,抓好各项改革和措施的落实,积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质服务管理,全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积极拓展电力市场,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强化安全生产,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形成区域内强网,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电能质量。努力实现2019年供电量突破60亿,扭亏为盈。(二)行业情况根据中电联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一)全社会用电量实现较快增长、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2018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各季度同比分别增长9.8%、9.0%、8.0%和7.3%,增速逐季回落,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全国人均用电量4956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701千瓦时。主要特点有:一是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用电量增长较快,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领涨。2018年,第二产业用电量4.7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增速为2012年以来新高,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0个百分点。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各季度增速分别为6.5%、8.0%、7.0%和6.2%。从几大类行业来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5%,与同期技术进步、转型升级的相关产业和产品较快增长态势基本一致。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增长6.1%,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分别为4.8%、5.3%、7.3%和7.0%,因国家和地方“稳投资”等措施逐步发力,并受上年低基数影响,下半年增速回升。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5%,各季度增速分别为5.7%、7.9%、5.1%、3.5%,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趋势相吻合。二是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年第三产业用电量1.0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3.5%,继续延续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60%;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2.8%,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增长70.8%;受电气化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港口岸电、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用电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长11.7%。三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电气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居民取暖“煤改电”的大力推进,尤其在气温因素的作用下,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温负荷快速增长,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四是畜牧业和渔业带动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全年第一产业用电量7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产品、渔业产品规模化生产逐步增多,带动畜牧业、渔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7.4%和11.0%。五是电力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9.0%、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分别提高0.6和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比重为1.1%,与上年持平。六是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相对较高。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9.6%、10.9%和6.9%,比上年分别提高1.7、2.3、1.8和2.3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8.3%、19.0%、26.9%、5.8%。其中中部、西部同比分别提高0.3和0.2个百分点,东部、东北地区分别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份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除福建、山东外,其余13个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均属于中、西部地区。(二)电力生产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截至2018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9.0亿千瓦、同比增长6.5%。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0.8%、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装机3.5亿千瓦、火电11.4亿千瓦、核电4466万千瓦、并网风电1.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7亿千瓦。火电装机中,煤电10.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3.0%,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气电83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0%。全国发电装机及其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电力供应主要特点有:一是发电装机绿色转型持续推进。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亿千瓦、同比减少605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新增总装机的73.0%。“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光伏发电增速放缓,全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比上年下降16.2%;国家加快推进和实施光伏扶贫政策,西部地区新增太阳能发电比重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新增风电装机占比为64.2%、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为72.2%。全国新增煤电2903万千瓦、同比少投产601万千瓦,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量2.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30.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1.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火电发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全国并网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发电量分别为1775、3660、294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0.8%、20.2%、18.6%。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宁夏、山西、江苏、黑龙江、安徽、吉林等14个省份第二大发电类型。三是各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提高。2018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862小时,同比提高73小时。其中,水电3613小时,提高16小时;火电4361小时,提高143小时;核电7184小时,提高95小时;并网风电2095小时,为2013年以来新高,比上年提高146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12小时,提高7小时。四是弃风弃光问题继续得到改善。各级政府和电力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推进清洁能源消纳。2018年,全国弃风电量27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国弃光电量54.9亿千瓦时,平均弃光率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风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比上年提高102、215和236小时,西北、东北地区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分别提高66和65小时。五是11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比重提高。全国电网投资5373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1100千伏、1000千伏投资分别增长111.5%和6.8%;110千伏及以下投资增长12.5%,占全部电网投资的比重为57.4%、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2.2亿千伏安、同比下降8.9%;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77万千米、同比增长14.0%;新增直流换流容量3200万千瓦、同比下降59.5%。全年投产1个特高压项目,为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临沂±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截至2018年底,全国跨区电网输电能力达到1.36亿千瓦。六是跨区跨省送电量快速增长。全年全国跨区、跨省送电分别完成4807和1293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4.6%,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4和1.9个百分点。特高压项目推动跨区跨省送电,其中山西晋北-江苏淮安、宁夏灵州-浙江绍兴特高压线路输电量分别拉动全国跨区送电量增长2.0和4.2个百分点。七是电力燃料供需总体平衡,地区性时段性偏紧,煤电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反映电煤采购成本的CECI5500大卡综合价波动区间为571-635元/吨,各期价格均超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关于印发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2808号)规定的绿色区间(价格正常)上限,国内煤电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2018年全年全国火电企业亏损面仍近50%。(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出现错峰限电2018年,用电增速回升,电网峰谷差加大,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从前几年的总体宽松转为总体平衡。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局部性、阶段性电力供应偏紧;东北和西北区域电力供应能力富余。2018年,行业发展情况整体向好,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公司将在整体环境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发展自身优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贵州金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 495,000,000 | 64.29% |
2 |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00,000,000 | 12.99% |
3 |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80,000,000 | 10.39% |
4 | 贵州中能互联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50,000,000 | 6.49% |
5 |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000,000 | 5.19% |
6 | 兴义启明星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 4,980,000 | 0.65% |
7 | 贵州金州格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20,000 | 0.0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