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智慧(天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创智慧(天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创智慧
- 企业英文名: Cvic-Wisdom(Tianjin)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杨玉兰
- 上市代码: 871024.NQ
- 注册资本: 5063.0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3-06
- 大股东: 杨玉兰
- 持股比例: 60.19%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宏涛、张德霞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海路8号海盈公寓-2707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天津
- 成立日期: 1995-02-0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20116239683851B
- 法定代表人: 杨玉兰
- 董事长: 杨玉兰
- 电话: 022-23118119,022-88391227
- 传真: 022-23394633
- 企业官网: www.zclk.cn
- 企业邮箱: zczh_linan@126.com
- 办公地址: 天津市河西区怒江道美年广场4号楼18F
- 邮编: 300220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与智能化工程系统设计、实施及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商。
- 经营范围: 电子设备、信息网络通讯设备及配套设备批发兼零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经营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智能工程、计算机软件开发;金属制品、塑钢门窗加工、销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净化工程、铁路电务工程;劳务服务;消防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及维护;自有房屋、设备、设施的租赁;环境工程施工;物业管理;交通通信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服务;钢结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公司成立于2000年初,是一家集智能工程、信息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天津市软件企业。公司拥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专业资质及证书。2016年,由天津中创龙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创智慧(天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创智慧始终以“振兴民族科技,服务中国智能化建设”为己任,实施了一批有影响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火炬项目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等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并且获得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奖项,主要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系统综合楼弱电系统工程(2008年度智能化三等奖);天津开发区应急信息系统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工程(2009年度智能化三等奖);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测实验大楼弱电系统工程(2011年度智能化二等奖);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大港看守所弱电系统工程(2011年度智能化三等奖);荣获天津市建设工程“金奖海河杯”奖的项目:天津市大港区津滨大厦工程(2009年度);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项目:天津市大港区津滨大厦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除此之外还有燃气大厦建筑智能化工程;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交通银行天津分行新办公楼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03地块弱电系统等工程。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在整体经济下行环境的影响下,致力于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提升公司在新环境下的市场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仍能较好经营。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3.98万元;实现净利润308.8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依照年初既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继续保持主营业务健康发展,在相关中介机构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公司整体管控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通过实践证明员工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公司管理、研发、采购等团队建设不断进步,人才队伍进一步强化,为2019年实现新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行业情况建筑智能化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根据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12月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机房工程(EEEP)等六大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用途和特点的建筑,其系统和子系统的配置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包括下图所示的系统和子系统工程:公司业务涉及上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各子系统业务,因此公司业务再具体细分属于“建筑智能化行业”。(1)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System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设备系统。一般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等子系统。(2)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System)是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物设备管理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一般包括办公业务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等相关子系统。(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ManagementSystem)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及其与公共安全系统(PSS)联动管理的综合系统。BAS主要包括空调控制、制冷控制、热力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照明控制、电梯控制等子系统,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及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自动控制和管理,实现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4)公共安全系统(PSS)公共安全系统(PublicSecuritySystem)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火灾、非法侵入、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而构成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联动系统等子系统。(5)机房工程(EEEP)机房工程(EngineeringofElectronicEquipmentPlant)是指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而实施的工程。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等。建筑智能化行业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国际上,“智能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而兴起的。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日本在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建筑,新建的大厦中有近60%为智能型。欧洲国家智能建筑的发展基本上与日本同步启动,智能建筑主要集中在各国的现代化都市。亚太地区的智能建筑则主要集中在汉城、曼谷、香港、雅加达、吉隆坡等中心城市。中国智能建筑行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90-1995年):随着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引入我国,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人认识与接受。在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酒店宾馆和商务楼,各子系统独立,实现智能化水平不高,没有行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规范阶段(1996-2000年):开发商的商业炒作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的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管理办法。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智能化小区、办公楼,包括写字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以及体育场馆等。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智能住宅小区在20世纪初的发展,智能小区的建设成为中国智能建筑的特色之一。工信部和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工信部提出在政府系统建立“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此时,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随着建筑法、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业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不断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整个建筑智能工程行业迅猛发展,国内建筑智能工程业务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智能建筑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随着新型城镇化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的建设,在以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运转升级运动中,人们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驱动,形成了以建筑为业务载体的智能化工程市场,整个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在我国建筑及住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持续、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作为新兴行业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的行业。现阶段,在政策层面,2012年5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科印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推进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率的要求;三是推广高性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四是推进农村节能住宅建设。在市场发展方面,近5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工程总产值依然保持了近20%的高增速,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2014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产业政策,2014年3月,国务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中,将智慧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并列入国家级战略。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住建部先后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要求“为做好试点工作,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城市。”在投资规模,市场规模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截至2014年底,我国试点智慧城市已近300个,从地域分布来看,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通信网络、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000亿元。根据IDC研究,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投资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综上来看,建筑智能化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杨玉兰 | 30,470,400 | 60.19% |
2 | 孙景源 | 14,400,000 | 28.44% |
3 | 天津威思得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2,880,000 | 5.69% |
4 | 杨克威 | 1,440,000 | 2.84% |
5 | 宁杰玲 | 1,440,000 | 2.8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