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广联航空
- 企业英文名: Guanglian Aviation Industr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增夺
- 上市代码: 300900.SZ
- 注册资本: 29664.340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10-29
- 大股东: 王增夺
- 持股比例: 31.1%
- 董秘: 毕恒恬
- 董秘电话: 0451-51910997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陈柏林、徐薇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三路3号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黑龙江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低空经济 飞行汽车(eVTOL) 商业航天 大飞机 军民融合 无人机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黑龙江
- 成立日期: 2011-02-25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30199565431270F
- 法定代表人: 王增夺
- 董事长: 王增夺
- 电话: 0451-51910997
- 传真: 0451-51910986
- 企业官网: www.glavi.cn
- 企业邮箱: ir@glavi.cn
- 办公地址: 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三路3号
- 邮编: 150060
- 主营业务: 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是:飞机部段、飞机零部件、飞机内饰、飞机机载设备和地随设备、燃气轮机零部件、卫星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装备、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工艺装备、模具、夹具和复合材料制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机械零部件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及相关技术服务;机械加工、钣金、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电器辅件制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航空运输设备销售;航空运营支持服务;航空商务服务;智能车载设备销售;通用设备修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经营项目是:飞机、飞机发动机、航天器、航天器零部件及相关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加装、改装、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取得相关许可或资质后方可经营);船舶、船用配套设备、航标器材及其他相关装置设计、制造、维修、加装、改装、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以上涉及国家禁止产能过剩的项目除外);火箭发射设备研发和制造;火箭发动机研发与制造;火箭控制系统研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自有房屋租赁;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民用航空器制造及维修。
- 企业简介: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900),成立于2011年2月25日。是专业从事航空航天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制造、航空工艺装备(工装)设计制造、飞机设计制造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为航空航天配套企业,公司产品覆盖民用航空航天市场,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加工经验,获得了一系列开展主营业务所需相关业务资质和发明专利,成为了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航空航天工业相关产品供应商。目前公司下设16家子公司,分别为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哈尔滨卡普勒广联航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广联航宇(哈尔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发(沈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装备(沈阳)有限公司、广联航空工业(北京)有限公司、广联航空(晋城)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西安)有限公司、西安中捷飞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广联航空(南昌)有限公司、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空(自贡)有限公司、景德镇航胜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广联(北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广联航空(珠海)有限公司、广联航空(海南)有限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形成了以东北哈尔滨工装、零部件和无人机制造基地为主体,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等国内航空工业各主机厂的产业布局。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技术能力、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坚持以务实创新为基础,诚信共赢为原则,逐步形成航空航天结构类产品初期研发、产品工艺装备制造、产品零件生产、产品总装的全产业链、一站式制造服务平台,打造中国航空全产业链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奋起与腾飞、发展区域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随着国内航空航天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对新一代国产大飞机的热切期待,我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国家战略部署及市场需求,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紧密围绕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效,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线、开拓市场份额,进一步夯实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器航天器整机平台制造协同化发展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为实现全年提质增效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加快各地区生产基地的整体建设进度,全国范围内分专业、分地域的快速响应机制得到持续优化,公司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稳中求进。随着客户订单的持续放量,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增。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54.76万元,同比增长40.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76.93万元,同比下降22.76%。随着前期募投项目的结项,项目效益逐步凸显,公司各类业务订单稳定、持续增长。公司积极对接客户新机型研制需求,加大各类预研任务投入,如C929复合材料大部段产品、C929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燃气轮机机匣成套制造装配、新型国产飞机复合材料成型工装、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航天器复合材料壳体及伸缩翼等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制造研发。为迅速满足客户对定制化产品的研发需求,公司持续加大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致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迅速增长的同时主营业务毛利润率出现阶段性下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亦带来应收账款规模的快速提升;因行业结算特点,相关业务回款周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度,致使公司上半年度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有所增加。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拓展市场份额,密切对接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兵工、中国兵装、中船重工等军工央企的区域主机厂、总装厂及科研院所需求,强化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两机应用、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领域,深化与各大客户的业务合作。2024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在手订单稳步提升,陆续中标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C929项目复材工装、华有信(上海)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系统、航空工业集团下属某单位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复合材料机翼部段等重要研发制造任务。随着在手订单的履约完成,研发任务的陆续投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将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公司将积极、持续拓展新市场、新客户、新产品,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一)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助力国产大飞机生产制造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发展脚步,持续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制造战略定位,围绕两机专项、复合材料产品应用等核心业务领域精耕细作,不断夯实以航空工装业务为基础,航空、航天复合材料产品为核心,无人机整机结构研制为目标的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增强公司在整机装配全流程配套服务及一体化交付的全产业链优势能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航空发动机工装、宽体客机机体结构及新型大尺寸固定翼无人机、低空飞行器整机平台等研制任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产品供应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国产大飞机作为我国民用干线飞机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大飞机是航空航天配套企业的重要责任。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初心使命,积极对接国产大飞机相关产品研制需求,持续参与C919零部件制造及C929复合材料大部段产品、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等研制工作,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验证,进一步提升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生产、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为国家重大民用航空项目顺利实施贡献广联力量。(二)布局前瞻新赛道,坚定不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的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抓住低空经济发展机遇,积极与相关厂商接洽业务合作,承接部分厂商工装研发、零件试制及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的研制业务,产能储备和技术积累可以满足客户未来大批量组织生产和交付的需求,能够迅速承接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商业航天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厂校联合机制,持续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大卫星等客户进行航天产品技术交流,并参与研制微厘空间一号系统(ALNES)北斗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组网卫星、天都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探月卫星等航天产品的整体结构、主框架结构及内部复合材料结构等工作任务。除此之外,公司积极搭建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人才体系,培育符合战略新兴产业要求的一流科技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把握低空经济及商业航天应用新成效,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激活新兴赛道发展新动能。(三)深化双轮驱动,赋能精益化生产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与市场牵引“双轮驱动”,以技术策源、市场赋能为导向,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布局并完善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全产业链集群。公司坚持贯彻“强科技研发、高标准合规、低成本制造”发展理念,围绕建机制、搭平台、提能力、增效益持续推进技术攻关活动,创新活力、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实现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吸引上下游企业和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技术源头供给和原始创新动力。公司牢牢把握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发展新兴战略型产业的机遇,通过管理创新苦练“内功”,精益化管理成为助推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公司以精益制造为引领,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手段,围绕制造业数智化关键技术装备、核心工业软件、智能集成系统等需求,进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进一步打通从科技研发到技术转化,再到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建立完善了“可管、可控、可追溯”的管理体系,以精益化管理赋能产业迭代升级,持续构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空间。通过建设数智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数智化车间转型升级,实现集团内信息的共享与协同,做到车间层面精准化计划、精益化生产、可视化展现、精细化管理,运用管理系统解决了生产前与生产中产品状态管理的对接,实现贯穿于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控,极大提升科研生产效率及产品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四)加大项目投资力度、积极推动募投项目建设公司自IPO以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进入发展快车道,在积极建设募投项目投研发、扩产能的内生式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对同行业优质标的公司进行并购重组实现业绩的外延式增长,进一步扩大了产能规模、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线。报告期内,IPO募投项目已全部结项,再融资部分募投项目已完成建设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在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的同时,公司持续投资建设“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项目”,进一步提升无人机总装及零配件制造的专业化生产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汇聚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无人机生产线,提升规模生产效率,缩短无人机生产周期,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努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密切对接客户需求,积极推动产品交付进度,提升公司在无人机总装和相关零配件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1、主营业务及产品公司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是国内知名的民营航空航天工业配套产品供应商。产品覆盖军用和民用领域,主要为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与无人机产品,其中复合材料工艺装备、零部件和部段的加工制造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已获得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开展业务所需的资质认证。公司参与了国家批复的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是C919大型客机的零部件、成型工装供应商和C929货仓门等零部件及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的供应商,设计制造了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总装配生产线,此外还为多种型号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器以及无人机研制航空航天配套产品。(1)航空工装航空工装,是指用于飞机零部件成型或部段、整机装配的专用工艺装备。航空工装设计在飞机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装设计水平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按照产品用途,公司的航空工装产品可以分为成型工装和装配工装。公司承接了航空工业集团下属主机制造厂和科研院所众多型号军用飞机、民用飞机、通用飞机及无人机的航空工装研制。1)成型工装成型工装,是指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成型的专用工艺装备,尤其是复合材料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各类工装。出于导热均匀性、轻量化的需要以及产品成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外形复杂、曲率变化大、难于脱模等问题,成型工装目前普遍采用薄壳式焊接结构。2)装配工装装配工装,是指在完成产品从零件到组件、部件以及总装过程中,用以控制其几何参数所用的具有定位功能的专用工艺装备。装配工装是一种协同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工艺模型编制、工艺表单样式定制及生成、工作流程管理、工艺知识库维护和使用等功能。装配工装具有定位、夹紧等功能,其作用是对飞机各类部段的装配、铆接进行支持,最终完成飞机结构的总体装配。公司所研制装配工装大多采用先进的柔性支撑定位系统,以此来定位飞机各大部段,用以完成飞机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中央翼与中机身、中央翼与外翼、尾翼与后机身的精准对接,以及起落架、发动机的安装等。(2)航空航天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是直接组装在飞行器上的零部件,按材质可以分为金属零部件和复合材料零部件。公司航空航天零部件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中国兵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下属多家主机厂、总装厂及科研院所等。公司长期从事航空工装设计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等工作,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设计经验、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制造风格等方面,拥有了丰富的操作经验、稳健的机制以及优良工艺设计习惯,公司与多家主机厂及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1)金属零部件金属零部件原材料大多为专用的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和高强度耐热合金等,需要加工成各种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如飞机肋类、梁类、框类,航天器各类舱体以及两机机匣类、盘类、环类等零部件,其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可靠性要求高。因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镍基高温合金、高强度钢等材料,材质轻、难加工的特性,且本身尺寸跨度大,很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制造中,数控加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公司在金属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方面,尤其在大型零件加工和工艺技术上领先,公司具备独有的金属零部件加工策略和加工技术,保证了薄壁航空航天零部件的质量和周期。2)复合材料零部件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是以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为增强体,合成树脂等为基体制造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相比传统金属零部件,复合材料零部件在比强度、比模量、耐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技术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可有效减轻飞行器重量、提升飞行器产品性能。公司复合材料零部件主要通过热压罐成型工艺制造而成。热压罐成型工艺是目前航空航天系统最为常用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成型方法,生产的产品具备刚度强度高、内部质量优良、性能稳定等特性。因此,热压罐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结构效率高、尺寸较大、性能要求稳定、制造难度大的复合材料零部件或整体结构件。公司在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方面,基于在成型工装研发上的优势,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工艺能力。3)无人机相关产品依托公司长期在成型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技术积累与经验优势,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公司涉足无人机业务,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第一阶段公司通过将自行生产的航空零部件组装成航空部段,研制生产无人机部段;第二阶段公司成功研制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完成最大起飞重量60至3,500公斤的多种无人机机体结构平台的研制,第三阶段,公司具备了无人机整机结构设计与整机结构制造能力,能够完成产品结构设计、工装设计制造、产品生产、部段装配和总装装配任务。2、主要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为按需采购。公司编制采购计划,下达采购订单,分批向供应商采购。公司建立了专职的采购部门,负责公司业务所需原材料采购。采购部门根据批准的用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将采购计划进行比价,与供货方签订采购合同。采购物资运到公司时,先由采购部门对照核对采购计划,经确认无误后,交质检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物资交仓储部进行核对办理入库手续。财务部门审核相关单证后进行付款。对于常用材料,如部分钢板、常用标准件等公司会进行备库以保证及时供应。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在初选供货商时,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考察,重点了解供货商的实力、专业化程度、货物来源、价格、质量及目前的供货状况。公司对其采购产品投入生产后的使用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由生产、技术部门反馈,同时对供货单位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进行业绩评价,对其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采购渠道。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并实现了对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2)生产模式公司技术部门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模、图纸、技术参数等进行工艺分析,完成产品设计,确定工艺方案,编写工艺规程,送客户审定并取得客户确认;生产部门确定生产任务后根据合同约定时间进行生产排程,生产各职能部门、生产班组按照技术部门制定的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生产控制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质量部门对各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公司通过召开生产调度会的形式对生产任务及模具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确保订单的如期保质履行。对于特别复杂的工艺和编程技术,在技术人员制定后,公司召开制造工艺评审会,按评审后方案修订工艺技术文件。公司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工艺数据。成品入库后,将入库单与合同检查核对,办理产品发运手续。公司按合同和用户要求办理产品发运。根据公司与客户签署的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来料加工协议内容,客户委托公司按照其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定制加工,加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如钢材、铝材、复合材料等由客户提供,加工费根据客户每次的具体加工要求,综合考虑加工难度、加工风险、工艺设计、工序、工装耗用、辅材提供、交付进度等因素确定。来料加工在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领域属于常规业务模式,如爱乐达等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存在该类模式业务。(3)销售模式国内飞机主机制造厂商均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录,在选择供应商时,飞机主机制造厂商仅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挑选部分优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选,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制造经验、加工制造能力是获取业务的重要支撑。公司已成为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航天科工等国内航空工业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航空工装、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产品均需按客户的要求设计、制造,产品差异化程度高,部分产品需要在客户生产线进行调试验收,因此公司产品的销售采取直销方式。公司主要通过各主机厂的任务分派、综合评标、议标和公开竞标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的开展。公司销售人员进行日常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客户提出实际需求后,销售部门联合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审核客户的需求,安排签订合同。销售部门按规定程序下达项目生产令并及时送往各执行部门,生产部根据项目生产令的重要程度、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客户的时间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销售部门同时与技术质量部门配合,对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时间要求急的产品进行现场跟踪,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产品完工入库后,销售部门按合同要求制定发运计划,保证产品按时、安全运到客户处。销售部门负责搜集客户质量信息反馈,并及时处理。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军用航空产业我国边境绵长,邻国众多,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对我国而言十分重要。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空军建设,数十个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实现批量生产。未来,各种用途的新型先进战机将不断研制成功并列装,原有主战机型也将进行扩产和升级。我国军用飞机的产量将维持高位增长,为完成对旧有机型的淘汰和更替,增强国防力量,我国将加大新机型的制造力度;同时,我国将加强对现有机型的升级和改造,加快推进新一代飞机的研发工作。我国军用航空工业配套的各类产品,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2)民用航空产业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航空工业、推进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以多个重大项目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实现了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的转变,推出了一大批技术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用飞机机型。目前,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基本形成了由大中型运输机、涡桨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及其配套系统构成的产品体系。一系列机型的研发和生产,对配套产品形成了强劲的需求,将拉动我国航空工业配套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我国民用航空企业日益活跃的研发活动,带动了航空工装、零部件和部段市场的不断扩大。航空装备研制具有“一代材料,一代装备”的特点,当航空装备还在预研论证的时候,很多零部件、材料的试制和生产早已提上日程,这个过程中所需的配套装备、原材料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相应配套产品的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专业性程度很强。与此同时,航空装备产品研制质量要求高、时间紧,尤其是新机型新材料要不断地试用、试验,才能达到型号研制要求,同时还必须确保研制时间节点。民用航空工业的研发活动迅速扩大了与研发配套的航空工装、零部件和部段等产品的市场空间。(3)通用航空产业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规划低空飞行政策并推动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很多省市都将通用航空产业视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重要增长点。上海、广东、陕西、安徽、西藏等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十四五”规划中都将通航产业包括通用机场建设、通用航空制造、无人机产业等纳入其中,对通用航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为推动通用航空制造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以及民航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示范引领、安全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导向,通过应用场景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加快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是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加快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加快提升通用航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通用航空装备可靠性、经济性及先进性。推进大中型固定翼飞机、高原型直升机,以及无人机等适航取证并投入运营,实现全域应急救援能力覆盖。支持加快支线物流、末端配送无人机研制生产并投入运营。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4)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各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中高空侦察机、反辐射无人机、中短程多用途无人机等先进机型已列装部队,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海空军编队力量补短板,无人机在通信侦察、电子对抗、空中打击等领域的应用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无人机在中东战场上大放异彩,无人机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地处局势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的国家,无人机更是亟需装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军用无人机的出口。更高的性价比使得我国军用无人机广泛出口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在我国无人机型谱进一步完善,性价比优势继续保持的情况下,我国在全球无人机军贸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主导产业,工业级无人机有望快速发展。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起步于军用无人机,进入20世纪后逐步转入民用领域,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成熟,无人机将成为低空经济拓展新场景新业态的有力工具,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受益于政策、技术、资本的多因素催化,已初步具备放量基础。其中以无人机、eVTOL为代表的飞行器对机体轻质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出色的强度和刚度、质量轻、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优异性能得以大规模应用。低空空域资源是我国尚未开发的重要战略资源,低空经济赛道将是推动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赛道之一,未来在国家顶层规划和政府政策支持的指引以及新能源航空动力技术、无人驾驶航空技术、先进航空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低空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将不断持续涌现出诸多新成果、新产品、新业态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低空经济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期。(5)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产业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和“工业之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的研究和发展特点是技术难度大、耗资多、周期长,对飞机性能以及飞机研制的成败和进度有着决定性影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复杂,涉及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专业领域,主要结构部件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零配件达3万多个。此外,受限于发动机的尺寸小和工作环境严苛的原因,组装过程精细严格,生产商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安装成千上万个零件;凭借组装精度要求高,单个组件的组装需要独特的技术。目前,全球能够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少数国家。燃气轮机亦是我国“两机”重大专项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是一种内燃式动力机械。燃气轮机拥有启动快、维修方便、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发电、供热、天然气管道运输、海陆空运载工具推进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燃气轮机将得到大规模应用。我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发动机技术落后于全球先进水平。为全面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研制和产业化能力,我国先后推出多项政策,鼓励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不断升级。随着国家“两机专项”政策的落地,我国初步建立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体系,研发技术得到了持续发展。国内主机厂降低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进口依赖,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不断提升,国产替代趋势明显。(6)航天产业航天产业是由导弹、火箭、卫星、空间飞船以及空间探测器等航天装备构成的高科技产业。航天产业已经成为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航天产业与国防军工的联系变得空间紧密。我国导弹武器装备建设加速推进,武器装备实战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次数蝉联世界第一,众多航天重大工程取得决定性成果;众多商业航天发射试验争相开展,大量商业卫星计划不断被提出。航天防务装备需求有望出现高速发展。4、行业地位公司深耕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领域十余载,以具有突出技术优势的航空复合材料工装为基础,积极开拓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类产品业务,已实现了航空航天高端工艺装备研发、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航空航天器机体结构制造协同化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跨度较深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是国内专业化程度高、技术积累丰富、广受认可的民营航空、航天配套产品供应商,在国内航空、航天工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是多家主机制造厂商的战略供应商以及金牌供应商。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王增夺 | 92,246,000 | 31.10% |
2 | 华控科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8,130,000 | 5.16% |
3 |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5,886,720 | 1.98% |
4 | 东证融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5,240,000 | 3.32% |
5 | 华控湖北科工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5,210,000 | 3.30% |
6 | 王思拓 | 4,211,620 | 1.42% |
7 | 株洲启元动力谷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000,000 | 2.5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