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通合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ijiazhuang Tonhe 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马晓峰,贾彤颖
  • 上市代码: 300491.SZ
  • 注册资本: 17473.809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5-12-31
  • 大股东: 贾彤颖
  • 持股比例: 15.24%
  • 董秘: 冯智勇
  • 董秘电话: 0311-67300568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余骞、蒲金凤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石家庄高新区漓江道350号
  • 概念板块: 电源设备 河北板块 创业板综 高压快充 预盈预增 换电概念 雄安新区 新能源车 充电桩 智能电网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河北
  • 成立日期: 1998-12-2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30100700964396T
  • 法定代表人: 马晓峰
  • 董事长: 马晓峰
  • 电话: 0311-66577110
  • 传真: 0311-86080409
  • 企业官网: www.sjzthdz.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sjzthdz.com
  • 办公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漓江道350号
  • 邮编: 050035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及军工装备三大业务领域
  • 经营范围: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电源(充电桩)及配套设备、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电源、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及配套设备、电力一体化电源、电力操作电源、不间断电源、应急电源、通信电源、高压直流电源、稳压电源、特种电源、铁路电源、储能电源、伺服电机控制器、工业节能及电能质量治理设备、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光伏电站和微网储能系统的建设及运营;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信息技术的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厂房、设备租赁;物业管理及服务;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或限制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最终以工商登记机关核定为准)。
  • 企业简介: 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电子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电力电子行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系统能源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并于2012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31日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91。作为一家极具潜力的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现有员工1600多人,研发人员占比约30%,累计获得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权60余项。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石家庄通合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1日。经2012年7月1日和2012年7月16日召开的通合有限股东会审议通过,全体股东一致同意通合有限以截至2012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99,038,735.88元,按1.65:1的比例折为6,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整体变更设立为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8月23日,公司取得石家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130101000000793,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 商业规划: 公司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及航空航天三大业务领域。1、新能源汽车领域(1)主要业务公司在该领域的主要业务包括充换电站充电电源、热管理电源的研发、生产和营销。①充换电站充电电源充换电站充电电源主要为充电模块以及交直流控制板等产品,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桩、换电柜、储充设备的核心部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具备整流、逆变、调压等功能,是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产品。公司的充电模块电压最高可达1000V,可以满足800V电压平台的要求;充电桩通过充电模块并联冗余配置,根据使用场景可以灵活调整布置方案,充电功率最高可至兆瓦级,以满足更多场景对充电设备的需求。公司依据行业发展趋势,从2007年开始持续打造高可靠、高效率的充电模块,截至目前充电模块已经进行了九代更迭。近两年公司着重提升研发实力,积极增强创新能力,相继推出行业领先、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系列产品,健全了产品序列,有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公司响应主流市场需求快速推出了符合国网“六统一”标准的20kW充电模块、高功率密度30kW充电模块、低噪音30kW充电模块、高性价比40kW充电模块、储充充电模块等。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30kW、40kW高性价比、高性能充电模块在市场中极具竞争力,30kW单向DC-DC充电模块及40kW液冷充电模块也成功推出,公司充电模块凭借高性价比、高可靠性、低噪音、低无功功耗等优势获得市场广泛好评。公司充电模块九代更迭具体如下图所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保有量不断增长,充电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客户对产品可靠性、噪音、效率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充电模块采用三防喷涂工艺,使用直通风的方式散热,存在防护性差、稳定性弱的问题。三防喷涂工艺受限于三防喷头,无法将三防漆喷到散热器底部以及其他一些受限于物理空间的地方,在元器件焊腿尖端、棱角位置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层,在环境恶劣的地区,盐雾、风沙等随着直通风进入充电模块内部,易对电路板造成腐蚀和损害。在工艺端,针对三防喷涂工艺防护性差的问题,公司引进了全自动化灌胶生产设备,在行业内首推全系产品双面灌胶,使用有机硅胶对充电模块内所有PCB双面全覆盖,将贴片元件完全密封,形成长期稳定的防护,使产品可靠性大大提升。在产品端,公司针对以上痛点,从技术、设计、器件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为了提升产品性能,公司运用三相交错LLC技术,在行业内率先推出第八代高功率密度30kW充电模块,这款产品使用碳化硅器件,产品功率密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并采用双面灌胶工艺,防护性和产品可靠性显著提升;针对噪音问题,公司基于二十多年来电力电子技术的深厚积累,在行业内率先推出30kW低噪音、低无功功耗充电模块,这是公司首款第九代充电模块,也是太行系列首款产品。该款产品的噪音由主流产品的70-80dB有效降低至55-65dB,并且将待机无功功耗从传统产品的400Var左右降低到8Var以内,大大提升了在居民住宅区安装直流充电桩的可接受度。此外,公司已推出同尺寸第九代40kW充电模块,在使用碳化硅器件的基础上,采用磁集成方案,在降低噪音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效率,降低运营商的电能损耗,提升投入产出比;针对行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公司推出40kW液冷充电模块,为全液冷架构的超充方案提供有力支撑。液冷充电模块内部采用液体循环散热方式,实现充电模块全封闭处理,有效隔绝了沙尘、盐雾,防止外界恶劣环境对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防护等级达到IP65,提高了充电模块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产品噪音,此外峰值输出效率高于97%,有利于提升充电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盈利性。面对快速增长的海外市场,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和全面的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对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营销投入和客户的开拓力度,与核心大客户建立深厚的合作关系;针对海外标准进行持续性产品研发,不断推出高品质的充电模块,以满足海外市场核心大客户的需求。公司产品已取得CE认证、UL认证,多款产品进入欧洲、北美市场,充电模块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公司上述主要产品如下图所示:充电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势必对电网负荷带来巨大冲击,使用储充充电模块,可以对电网进行削峰填谷,有效缓解电网压力,所以未来充电和储能相结合是必然之举,储充充电模块的需求也将随之提升。储充充电模块包括V2G充电模块和单、双向DC-DC充电模块等。V2G充电模块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和电网之间的有序互动,积极推进智能充电。运营商可以通过V2G充电模块为新能源汽车充电,也可以为电网反向送电。国家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新能源汽车可以在用电低谷、深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尖峰时将电能反向输送至电网,这样既可以缓解电网压力,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电的峰谷价差为运营商增加收益。单、双向DC-DC充电模块,可以在光储充一体化中使用,通过调压,有效实现直流电在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之间的输送和功率变换。运营商通过光伏发电,将产生的直流电通过单、双向DC-DC充电模块实现变压,既可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也可以将电储存,再通过V2G充电模块或PCS向电网送电,在节省电费成本的同时可以通过反向送电产生收益。公司已推出20kWV2G充电模块、15kW双向DC-DC充电模块,并于2024年推出30kW单向DC-DC充电模块,该产品峰值输出效率较高,且噪音较低。后续公司还将推出30kW双向DC-DC充电模块。公司储充充电模块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不断进行充电模块研发的基础上,公司于2024年推出了交直流控制板,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未来可以实现远程运维、故障预警等功能。交直流控制板的推出,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立体,有利于实现客户的深度绑定。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充电模块。在研发端,公司将继续加强对主流充电模块的研发和迭代,针对性地研发集成化小功率直流、高防护等方案,适应市场的多元变化及持续提升的品质要求,同时将通过研发充电模块和双向充放电模块的自动化制造技术,解决智能分布式充电系统的产业化应用问题;在营销端,公司将进一步深入发掘客户需求,针对全球集成商、运营商推出满足其需求的高性价比、高功率密度等级的充电模块;在供应链端,公司将继续提升自动化程度和供应链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充电模块交付能力。公司在研发端、营销端、供应链端同时提升,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领域的领跑者。②热管理电源产品主要是为新能源重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供电的车载DC-DC转换器和车载压缩机控制器。车载DC-DC转换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新能源重卡动力电池的高压转换为24V低压,为新能源重卡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低压用电设备供电;车载压缩机控制器主要对电池热管理系统中核心零部件压缩机进行控制。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新能源重卡的电池热管理电源,对产品持续改进,并在相关技术积累基础上,开发控制器类、多合一产品,不断丰富电源产品类型。(2)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研发方面,依托核心专利技术所形成的产品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基础,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的改良,并不断参与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讨论和制定。生产一般采取“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相结合模式。销售方面,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采用直销模式,通过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聚焦大客户,持续关注大客户需求的变化,跟进大客户项目并为其提供定制化服务,拓展与客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3)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①充换电站充电电源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支撑,自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有关政策持续推出,对行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2023年以来,各部委结合“十四五”相关战略导向,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主要如下:在全球化的减排目标下,欧洲及美洲各国政府、整车厂也陆续推出激励政策和建站计划加速充电桩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作为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也随之快速增长,2024年1-6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64.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9.6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125.2万台。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4.4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3。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024.3万台,同比增加53.98%。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存量充电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现有充电基础设施难以完全满足车主补能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前景依旧广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测,2026年前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会快速上升,2024年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未来补能需求较大。而存量充电基础设施中,直流充电桩占比较少,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中直流充电桩占比仅为45%,且目前直流充电桩还存在建设布局不合理、整体功率较小的问题,补能效率亟待提升。因此,高压超充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目前直流充电桩的功率多为120kW,随着行业发展,大功率超充桩、快充桩数量将不断增长,各地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2022年9月,广州市发布计划,到2024年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2022年10月,重庆市发布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超级充电桩覆盖率超过20%;2023年9月,北京市树立“年底建成百座‘超充港湾’,便利新能源车快速充电”的目标;2023年10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目标是在2025年底,打造世界一流的“超充之城”;2023年12月,海南省工信厅、华为以及相关产业伙伴发起共建海南“超充之岛”行动,支撑海南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为海南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实现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保驾护航;2024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目标到2025年底,重庆市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桩4,000个;2024年8月,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城市管理委印发实施《本市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到2024年底,全市建成超充站500座,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超充站1,000座。面对行业快速发展下的供需缺口,各方都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为代表的油气运营商纷纷转型;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华为、吉利汽车等企业也进行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车主的需求。运营商方面,2023年7月31日,中国石油充电设备采购项目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预计采购金额为5亿元;2023年9月7日,中国石油正式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针对此次收购,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称,未来三年中国石油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完成充电桩业务在全国的战略性布局,力争进入充换电头部企业行列;2023年12月20日,中国石化高级专家、销售公司新能源管理部经理王维民在2023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上表示,截至12月15日,中国石化已拥有超6,000座充电站,充电设备总功率超2.6GW,均以直流快充为主;2024年3月19日,壳牌表示,其正升级零售网络,扩大电动汽车充电和便利服务,计划今明两年每年剥离约500个壳牌旗下加油站点,将把重点放在公共充电桩,壳牌预计到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终端数量将增至20万个,而目前仅有5.4万个。车企方面,2023年9月6日,小鹏汽车旗下充电补能品牌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翔在2023中国国际充换电运营商大会上表示,小鹏将在2025年底之前建成3,000座超快充站,在2027年底之前建成5,000座超快充站;2023年11月28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到2024年底,华为600kW的全液冷超充将在全国部署超过10万个;2023年12月28日,广汽能源发布“万桩计划”,将在2024年加速推进高质量充换电行动,加快布局建设1000V高压平台超充终端,目标1万个起步,不设上限;2024年3月1日,理想汽车CEO李想表示,未来几年理想汽车至少投入60亿元,建设超过5,000个直营的5C超充站,让理想5C超充站可以覆盖全国95%的高速和重要国道,采用加盟模式的城市充电站也会在2024年大规模落地;2024年3月4日,蔚来汽车宣布,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将累计建成超过3,310座换电站和41,000台充电桩;2024年5月6日,岚图汽车CEO卢放宣布,公司正式启动“千站万桩”计划,构建覆盖核心城市主城区的6公里范围内的便捷补能网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②热管理电源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和需求度不断提升的催化作用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众多需求和新兴技术应运而生。新能源重卡是新能源汽车的细分赛道之一,重卡在全国汽车保有量中占比虽然只有3%左右,但1辆柴油重卡的碳排放量相当于近100辆乘用车。同时,柴油重卡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分别达到汽车排放总量的85%和65%。而换电模式的逐渐推广,也使新能源重卡的大规模落地变为可能。近年来新能源重卡的销量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终端上牌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10,448辆,同比增长298.93%;2022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25,152辆,同比增长140.74%;2023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34,560辆,同比增长37.40%;2024年1-6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27,718辆,同比增长140.77%,其中6月新能源重卡销量达到6,974辆,创月销量历史新高。2023年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推动新能源重卡发展,主要如下:随着新能源重卡的逐渐推广,热管理电源产品细分应用领域更加多元化。在车辆运行中,由于新能源重卡的电池包处于高温工作状态,所以需要热管理系统对电池包散热,对液冷系统进行供电的需求也随之产生。未来在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的带动下,热管理电源产品相关需求空间依旧很大。(4)所处行业地位①充换电站充电电源公司作为最早涉足国内充换电站充电电源领域的企业之一,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市场积累,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桩、换电柜、储充设备的核心部件,一直是公司研发与推广的重点聚焦方向。作为业界率先推出符合国网“六统一”标准的20kW高电压宽恒功率模块厂家之一,公司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公司将从性价比、可靠性、转换效率、防护性等方面持续进行产品优化,不断迭代升级,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公司已经推出储充充电模块、液冷、V2G产品,并且持续关注小功率直流产品等市场需求,目前已经做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将相机推出相关产品。同时在全球市场,公司将秉承企业使命,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品牌美誉度,做到技术领先,推广有力,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领域的领跑者。②热管理电源公司热管理电源以新能源重卡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DC-DC转换器为主,其作为将高压动力电池中的电能转化为低压直流电的重要电源部分,是新能源重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依靠在电源领域的研发优势和在热管理电源领域细分市场的深耕,目前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新能源重卡的电池热管理电源,对产品持续改进,并在相关技术积累基础上,开发控制器类、多合一产品;同时公司将依靠目前积累的客户资源,进行市场的横向开拓,对储能热管理电源进行探索,加强技术储备,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相关产品,力争成为新能源热管理电源产品的主流品牌。2、智能电网领域(1)主要业务公司在该领域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力操作电源、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源管理模块和电力用UPS/逆变电源的研发、生产和营销。①电力操作电源:包括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配套的监控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和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主要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电厂等电力企业以及钢铁冶金、石化等非电力行业。其中,电力操作电源模块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该系列产品包括:直流220V和110V两个电压等级,自冷和风冷两个产品类别,0.8kW、1.5kW、3kW、6kW、9kW、12kW等多个功率等级,市场占有率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直流电源系统由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监控产品、直流配电、后备电池等组成,主要满足10Ah至3000Ah等多个容量等级的直流系统要求,广泛应用于源网荷储各领域电力系统、冶金、钢铁、化工、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城市地铁、市政建设、厂矿企业等领域。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由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监控系统、通信电源、逆变器、交直流配电、后备电池等组成,可广泛应用于10kV、35kV、66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等重要场所,不但直接为变电站设备提供各类电源供给,而且通过集中监控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设备的互操作性,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对整个变电站电源的交直流系统、逆变系统、通信电源的监控,实现了不同直流、交流、通信电源系统的统一协调使用,提高了系统网络化、智能化程度。②配电自动化终端电源管理模块:中压及低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关键部件之一,主要应用于国网及南网DTU、FTU、TTU、集中器等供电控制系统,产品主要包括24V、48V两个电压等级和300W、500W、800W、1kW等多个功率等级,单路、双路、多路等多种输出模式,以及适应铅酸、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等不同后备电源形式的产品。基于一二次融合设备及配电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公司利用在智能电网领域深耕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围绕核心大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推出了配网自动化终端电源管理模块。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增加产品系列,并且大力开发行业核心大客户,开拓配网自动化业务。③电力用UPS/逆变电源:主要应用于直流电源系统、变电站用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主要包括3kVA、5kVA两个功率等级。智能电网主要产品及应用示意图如下:(2)经营模式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研发方面,公司在保持智能电网设备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多年来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工艺的改良,并不断参与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讨论和制定。生产一般采取“以销定产、合理库存”相结合的模式。销售方面,公司智能电网领域采用直销模式,通过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聚焦大客户,持续关注大客户需求的变化,拓展与客户合作的深度与广度。(3)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近年来,国内电力投资处于长期景气周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当前环境下的新主题。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蓝皮书》重点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挖掘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的发展潜力。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清洁低碳的新能源发电对化石能源发电的替换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期,对直流电源系统和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需求也将随之显著提升。而配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攻坚领域,目前的配电网在智能终端、通信网覆盖、与客户互动及大数据管理等方面,还需要加大规划和建设的力度。新型电力系统如下图所示:近些年,电网基础建设特别是特高压线路建设投资加强。南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规模达到6,700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提升近20%,其中配电网规划建设达到3,200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近3,800亿元;2022年,国家电网开工“10交3直”,并强调加大“三交九直”特高压等工作力度。2024年电网投资将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在“3060双碳”目标指导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大规模电网升级改造投资和重大项目仍将是重要逆周期调节手段,国家电网在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比2023年新增711亿元。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在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2024年7月2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其中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左右。同时,“十四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加速推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沿线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相对增加,给国内智能电网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智能电网行业逐渐推广配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是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现代电子传感技术,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将配网设备的实时、准实时和非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对配电网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及控制等。通过实施配网自动化,实现了对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为配网调度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配网故障快速定位、隔离与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缩小了故障影响范围,加快故障处理速度,减少了故障停电时间,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4)所处行业地位公司从事电力操作电源行业超过20年,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洞察,具备电力操作电源、配网自动化电源、电力用UPS/逆变电源、配套监控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和智能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等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经过20多年的创新与耕耘,依托公司核心专利技术所形成的产品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基础,公司在行业内始终保持领先的技术研发和营销水平,与同类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协助组织并积极参与由电网内各委员会和专家召开的行业标准会议,共同提出和讨论行业新产品创新思路,参与行业内创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项目的实施,并多次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创新奖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工业化落地的实际经验,为公司进一步引领行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3、航空航天领域(1)主要业务在航空航天领域,子公司霍威电源现有产品主要为中小功率电源模块、电源组件及定制电源,公司通过推进霍威电源的低功率DC-DC电源模块、大功率DC-DC电源模块、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及多功能国产化特种电源的研制与产业化,拓展延伸公司的业务覆盖面并强化渗透力度,同时积极开展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检测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服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霍威电源成立于2010年,坚持以“为航空航天特种装备提供可靠高效的能源保障”为使命,以“让我们的技术服务到所有航空航天特种装备”为愿景,致力于特种电源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和销售壁垒”的核心竞争力,并集模块电源、定制电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通过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源产品的持续投入,成为了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的主要电源供应商之一。公司产品包含通用型模块、组件电源、智能机箱电源、大功率电源等。具体如下图所示:2021年底,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5亿元,用于“基于电源模块国产化的多功能军工电源产业化项目”及“西安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基于电源模块国产化的多功能军工电源产业化项目”能够解决霍威电源生产场地限制,同时有助于布局军工电源模块国产化,保障国防安全。“西安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方面建立标准化研发中心,构建中长期核心技术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增强公司技术优势和研发效率,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公司将借助西安当地科教、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以壮大研发团队,打造适应公司、行业发展趋势的标准化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2)经营模式公司持续打造产品力,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并且不断引进行业内优秀人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发组织架构,并在北京、石家庄、西安等地成立研发中心。由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性,产品多以客户定制化为主,其生产模式为“以销定产”,采用直销模式。霍威电源的客户主要在航空航天领域,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参考市场供需情况、客户订单数量、产品生产成本及合理利润空间确定产品市场价格,最终获得产品销售后利润。在市场推广方面,霍威电源拥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在全国各地(包括不限于北京、南京、成都、哈尔滨、武汉、西安、上海、太原、昆明、洛阳等)设立了多个办事处,能够及时响应和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3)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十四五”期间,航空航天领域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变化正有力支撑着行业高景气发展,特别是在量、价、效三个维度上正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整体呈现出以量换价、以效创利的健康良性的行业生态。2021年两会至今,我国推出《军队装备试验鉴定规定》、《军队装备订购规定》等规范装备订购相关工作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2年7月28日就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进行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强调未来5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将原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2023年中国国防支出15,536.7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开幕,财政部在会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24年国防支出预算约为16,655.4亿元,同比增长7.2%。以上政策凸显出我国军费正在规模数“量”以及使用“效”率两个方向发力,共同支撑我国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发展规模性的快速增长以及结构性的转型升级。军费“量”和“效”两方面的提升,将促使军工行业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维度均迎来实质性的重大变化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4)所处行业地位霍威电源是一家专注并专业从事航空航天特种电源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及技术积累,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电源的设计开发能力、产品制备技术和产品性能指标等在业内处于上游水平。霍威电源专注于定制化航空航天特种电源方向,依托低功率DC-DC电源模块、大功率DC-DC电源模块、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以及多功能国产化特种电源的研制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构建产品的竞争力。作为率先推出国产化系列产品的厂家之一,公司航空航天特种电源产品在国产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将持续在国产化系列产品上深入耕耘,围绕着国产化、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等方向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概述2024年上半年,在董事会监督和指导下,公司管理层坚定贯彻公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产品研发等核心竞争优势及整体协同效应,以业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营销推广力度,促进产品服务升级,确保公司战略推进和运营质量提升。1、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团队积极践行“有追求、能创造、敢担当”的使命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提升、市场开拓和营销推广,实现了公司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941.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11%。2、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阐释2024年上半年,公司创业团队以战略为导向、使命为牵引,发扬重新创业精神,坚持以奋斗者为本,深刻洞察宏观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掘调动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定位,提升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并强化激励,提升组织能力建设,有效支撑公司长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产品技术升级,市场开拓布局,深化客户合作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1~6月,研发投入达5,083.58万元,同比增长51.65%;深化校企合作,2024年5月,公司成为燕山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理事单位,进一步打通人才渠道;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专利234项、软件著作权67项。智能电网领域,优化新型电源系统增量;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液冷充电模块,并在去年太行系列30kW充电模块基础上新发布太行系列40kW充电模块,采用磁集成技术,使磁性器件体积减少30%,且前后级均采用碳化硅器件,对效率有极大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参加了美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韩国首尔第三十七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国际新能源车及充电设施展览会、上海充换电展、阿布扎比第3届EVIS新能源电动车展、慕尼黑欧洲新能源车及充电设备展览会、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及电动汽车展览会、广州亚洲新型电力系统及储能展览会、2024年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大会等多场海内外展会,全方位展示了公司最新产品及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宽全球市场,取得市场良好反馈,客户合作持续深化。(2)产能建设巩固,智能制造加速,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产能建设及智能制造水平,以满足全球客户订单交付需求。一方面,全面推进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构建先进产能,并通过强化物料管控,细化过程控制,切实提升人均效能,提高产出及交付能力;另一方面,西安募投项目产能逐渐释放,为公司自动化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为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完善产业布局,扩充高功率充电模块产品的生产能力,高功率充电模块产业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公司制定分阶段推进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软硬件端升级,不断提升公司生产效率,优化成本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3)组织体系建设,精益管理优化,提升管理效能石家庄、西安双总部运营模式高效运行,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入、全面、持续推进,人才管理优化,股权激励落地,成功吸引和留住大批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障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激发全员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和运作效率。同时,公司贯彻精益管理,优化体系建设,通过识别项目制管理差异,完善流程制度;优化排程算法,持续细化生产管理,探索制造成本控制模型;进行质量问题专项改善,多维度质量监控。通过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改善,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品交付质量持续提高,管理效能明显改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贾彤颖 15,976,112 26.63%
2 马晓峰 13,336,530 22.23%
3 李明谦 13,336,530 22.23%
4 宏源汇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3,921,887 6.54%
5 祝佳霖 3,465,534 5.78%
6 杨雄文 3,465,534 5.78%
7 徐卫东 2,310,356 3.85%
8 董顺忠 2,310,356 3.85%
9 王润梅 288,795 0.48%
10 王宇 288,795 0.48%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