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钧达股份
  • 企业英文名: Hainan Drind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陆小文,陆玉红,徐卫东,陆惠芬,陆小红,陆徐杨,杨仁元,徐勇,徐晓平
  • 上市代码: 002865.SZ
  • 注册资本: 22915.175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4-25
  • 大股东: 海南锦迪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0.3%
  • 董秘: 郑彤
  • 董秘电话: 0898-66802555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
  • 注册会计师: 吴晓辉、马仁杰
  • 律师事务所: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天元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海口市南海大道168号海口保税区内海南钧达大楼
  • 概念板块: 光伏设备 海南板块 深股通 MSCI中国 融资融券 中证500 预亏预减 基金重仓 BC电池 深成500 TOPCon电池 太阳能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海南
  • 成立日期: 2003-04-03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601007477597794
  • 法定代表人: 陆小红
  • 董事长: 陆小红
  • 电话: 0898-66802555
  • 传真: 0898-66812616
  • 企业官网: www.jietaisolar.cn
  • 企业邮箱: zhengquan@drinda.com.cn
  • 办公地址: 海口市南海大道168号海口保税区内海南钧达大楼,香港铜锣湾勿地臣街1号时代广场二座31楼
  • 邮编: 570216
  • 主营业务: 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建设工程施工;货物进出口;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一般经营项目自主经营,许可经营项目凭相关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钧达股份”),是一家在国内A股(002865.SZ)上市的光伏科技企业,收购捷泰科技100%股权,全面聚焦光伏电池研发、生产与销售,成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光伏电池厂商。
  • 发展进程: 2003年本公司成立 2012年本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本公司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002865.SZ) 2021年公司收购了捷泰科技,进军光伏技术行业 公司的子公司滁州捷泰成立 公司被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2年公司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公司启用滁州基地,该基地为全球首批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的生产基地之一 按TOPCon电池出货量计,公司在专业化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公司的子公司淮安捷泰成立 2023年公司被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评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公司启用淮安基地,该基地主要制造N型TOPCon电池 按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TOPCon电池出货量计,公司继续在专业化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 商业规划: 公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打新一代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深耕行业十余载,公司始终专注于光伏电池核心技术,秉承“聚焦太阳光能,引领能源革命,创建世界一流光伏科技公司”的企业使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持续推动太阳能清洁能源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如下:1、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以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具体执行过程为:公司根据销售部提供的订单或市场需求预测,计划物控部门结合公司的生产能力及员工情况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和月度生产计划。制造部门根据经审批的生产计划、结合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具体生产任务并实施。品控部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售后服务。2、采购模式公司的采购模式主要系根据客户订单情况进行采购,同时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性提前采购备货,公司采购部负责统筹管理公司的采购工作,负责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采购实施、合同/订单管理、订单履行、物流运输、付款管理等工作。具体执行过程为:计划物控部门根据订单情况、结合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采购需求清单并提交至采购部;采购部依据该需求清单,结合市场情况,选择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合同签订后,采购部负责实时跟进采购信息、追踪订单交付、结算等。公司经过多年业务积累,已经建立了各类原材料产品的合格供应商名录。3、销售、定价和结算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销售模式。自产自销模式是指由公司采购原材料,根据合同订单的要求进行电池片生产及销售。公司设置专门的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工作,高度重视深化客户服务,传递电池片产品的价值。销售部门同时负责最新市场信息的掌握与反馈、开发与评估客户、履行与管理销售合同、销售回款的安全性控制、客户关系维护、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工作。(2)结算模式公司对销售客户的结算方式为先付款后发货,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较好,结算形式以票据为主。(3)定价模式光伏电池片行业市场价格透明,同类性能产品市场价格接近,一般参考主流生产企业的当月销售价格制定。1、概述2022年底,公司率先行业实现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及产能扩张保持行业领先。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凭借N型产能结构及技术领先优势,2024年度公司实现电池产品出货33.74GW,同比增长12.62%;其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同比增长50.58%。据行业第三方调研机构InfoLink数据统计,公司电池产品出货排名全球第三,其中N型电池产品出货量保持行业领先。2024年度,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展TOPCon电池技术优化升级。积极加强国内客户稳定合作,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受制于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产业链价格下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52亿元,同比下降46.66%;净利润-5.91亿元;同比下降172.47%。具体而言:(一)研发降本保持领先,N型技术持续升级2024年度,公司深耕光伏核心技术,对N型电池工艺技术持续优化升级,通过金属复合降低、钝化性能提升、光学性能优化、栅线细线化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化效率,降低非硅成本。公司发布全新一代N型电池“MoNo2”系列产品,该产品创新性叠加J-HEP半片边缘钝化及J-WBSF波浪背场技术,实现电池片钝化性能及双面率等多项指标的全方位升级。2024年度,公司电池平均量产转化效率提升0.5%以上,单瓦非硅成本降低约30%。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持续开展TOPCon电池工艺升级及技术储备,通过新工艺的开发与优化,为2025年电池效率持续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公司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机构开展研发合作,就下一代钙钛矿叠层、TBC等行业前沿技术开展技术研发储备,以保持公司在光伏电池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截止报告期末,公司中试T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TBC电池下一阶段的量产准备。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1%,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领先的研发组织与机制,保障公司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二)海外销售占比大幅增长,全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度,公司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瞄准持续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打造全球领先光伏企业品牌形象,不断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客户服务能力。公司通过波兰凯尔采可再生能源展、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土耳其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中东阿布扎比世界能源峰会等国际展览会议,不断深入行业交流,加强产品推广力度,打造全球领先光伏电池企业品牌形象。通过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的持续开拓及认证(获得SGS生命周期评价核查以及产品碳足迹核查认证、法国碳足迹等认证,取得海外光伏市场准入资格),全面强化海外市场业务拓展。最终,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及产品综合优势,实现海外销售业务占比大幅增长,并成为海外多个国家、地区光伏电池的主要供应商。2024年度,公司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4.69%大幅增长至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除电池出口业务市场拓展以外,公司拟进一步通过产能出海形式,构建海外稀缺电池产能,增强公司全球市场电池产品供应能力;辐射海外高价值市场需求,促进公司海外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拟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方式,构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整合各类股东资源,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提供保障。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香港H股项目工作,助力公司实现H股上市目标。(三)提升管理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公司通过优化组织机构、精简管理流程、提高组织人效,实现组织效率及管理成本改善;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如:ERP、CRM、WMS、TMS、MES等系统建设),赋能业务发展,降低生产及运营成本,荣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级证书”,成功入选“2024年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2024年度,公司积极践行ESG理念,发布首份《ESG社会责任报告》,助力ESG评级持续提升(标普获最优评级,Wind评级结果由BB提升至A)。公司持续关注中小股东利益,积极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权益,累计使用自有资金1.0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1,736,176股,传递企业发展信心。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46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7亿元(现金分红规模同比上年度增长100.22%),持续提升股东回报。公司积极完成2023年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预留部分)授予工作,进一步将108名核心人才纳入激励对象,通过长效激励机制,与员工利益深度绑定,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2024年度,公司入选“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榜单,荣膺“2024年度影响力光伏电池品牌”“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太阳能电池企业”“2024新能源新锐企业”“2024年度卓越电池片企业”“2024中国上市公司英华奖——A股价值奖”等荣誉。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