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华岭股份
- 企业英文名: Sino IC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430139.BJ
- 注册资本: 26950.739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10-28
- 大股东: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2.324%
- 董秘: 王思源
- 董秘电话: 021-50278218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倩、刘李文
- 律师事务所: 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郭守敬路351号2号楼1楼
- 概念板块: 半导体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央企改革 中芯概念 汽车芯片 半导体概念 国产芯片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1-04-28
- 组织形式: 其他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703340159B
- 法定代表人: 施瑾
- 董事长: 施瑾
- 电话: 021-50278218
- 传真: 021-50278219
- 企业官网: www.sinoictest.com.cn
- 企业邮箱: investor@sinoictest.com.cn
-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郭守敬路351号2号楼
- 邮编: 201203
- 主营业务: 测试技术研究、测试软硬件开发、测试装备研制、测试验证分析、晶圆测试、集成电路成品测试、可靠性试验、自有设备租赁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集成电路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咨询;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集成电路产品测试;探针卡、测试板设计;软件产品设计;国内贸易(除专项);自有设备租赁;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于上海张江国家科学城郭守敬路351号2号楼,2021年12月20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华岭申瓷”,2022年10月28日北交所上市(股票代码430139)。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企业,是国家及上海市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中心,致力为产业提供测试软硬件开发、测试验证、晶圆测试、成品测试、系统级测试及高可靠检验检测等全流程测试技术服务。公司场地超过35,000㎡(张江10,000㎡,临港25,000㎡),拥有400+台(套)国际先进的测试设备及350+台(套)辅助设备,打造产业化测试平台及特色研发中心,具有先进的MES系统、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7*24的专业快速响应能力,服务覆盖CPU、MCU、CIS、MEMS、FPGA、存储器芯片、通信芯片、射频芯片、信息安全芯片、卫星导航芯片、AI芯片等广泛领域产品,服务产品工艺覆盖7-28纳米等先进制程。公司专心、专注于集成电路测试领域20多年,突破一系列高端芯片测试方法和工程技术,构筑了核心竞争优势。承担了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以及50多项其他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自主研发超过1000种高端芯片测试解决方案,形成软硬件完备的高质量测试技术服务、高可靠应用产品测试技术、先进工艺测试验证及产业化测试、高密度系统级封装产品测试解决方案等多项核心技术,完成申请的国内外发明专利200多件,授权发明专利7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0多项,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服务包括国内前十大设计企业、制造、封装企业在内的300多家产业链用户。上海华岭将紧抓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深化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5G/6G应用等前瞻性技术及高端产品测试技术研发,不断提升测试能力、测试产能、测试品质,创立业内知名品牌,保持公司在行业测试领域的领先地位,成为国家集成电路测试重要技术平台和重要技术创新发源地,将公司建设成具有特色的国际一流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 商业规划: 1.拓展市场。持之以恒,集中力量抓“三重”。重点领域:7+X领域(处理器、5G通讯和网络北斗导航、人工智能、无线连接、存储器、车规级MCU、模拟芯片等7大产品领域);重点地区:提高长三角市场(特别是上海地区)、珠三角市场渗透率、发力开拓京津冀和西南市场;重点客户:优质大客户,在机台资源配置、质量管控、交付时间等优先排序,线上线下,7*24小时提供随时、随地、随心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根据客户画像,结合市场调研与大数据分析筛选优质潜在客户资源,落实分解到市场团队,逐一跟进,平台配合,明确客户导入数量和销售收入目标。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团队专业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改进新产品评估,新产品导入、工程测试、量产测试等技术支持流程,集中精力针对未来有量产预期的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开发测试能力、测试设备平台开发能力,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布局前瞻性测试技术研发,保持市场竞争力。实现量产的产品要通过优化流程,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产能效率。3.精细管理、降本增效。重点梳理在测试流程、质量管控、数据分析、成本核算、客户管理,定价机制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改进弱点、打通堵点,逐一优化,最终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准确核算成本,全方位分拆成本,追踪成本源头,找到测试服务全周期成本构成图,制定可改善的措施。以全面成本核算为基础,根据市场波动、客户分类和不同测试阶段(开发、工程测试、量产等)制定灵活的机时报价策略。降低维保费用,继续动态跟改进动力设备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规范大额采购小额采购管理。4.提高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5是数据化落地实施年。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部分数字化项目进入应用阶段。根据应用场景实践,投资升级数字化软和硬件设施,开发更高效的芯片测试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阶段;全面细化数据治理需求、推动全流程数据采集,覆盖从开发、新产品导入测试过程、到交付的关键节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利用AI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应用,辅助决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