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5-03-10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0751688XT
  • 法定代表人: 纪翌
  • 董事长: 纪翌
  • 电话: 021-31010600,021-31010800
  • 传真: 021-31010681
  • 企业官网: www.stepelectric.com
  • 企业邮箱: step@stepelectric.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思义路1560号
  • 邮编: 201801
  • 主营业务: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和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
  • 经营范围: 电控设备的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通信设备(除专控)、仪器仪表的批售,咨询服务;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简称:新时达,证券代码:002527。新时达是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副会长。新时达以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专注于伺服驱动、变频调速、机器人和工业控制器等产品,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新时达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3C电子、锂电、半导体、光伏、物流、食品饮料、医疗、汽车、点胶、激光、机床、电梯、水泵、暖通空调、橡胶塑料、通用节能、工程机械、金属制品、化工制品、家俱等行业与细分领域,服务于全球110多个国家与地区。新时达注重研发,在上海、深圳、西安、杭州、德国和日本设立研发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实验室具有国家CNAS认可资质。新时达参与编制与修订40多项国家技术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截至2023年中,新时达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40项,其中发明专利343项,软件著作权277项。新时达立足上海总部,发展全球化战略,在国内拥有新时达机器人、辛格林纳新时达电机、众为兴、会通科技、之山智控、晓奥享荣、安徽新时达线缆、西安新时达高端装备制造软件应用、香港国际新时达等成员公司,并在海外开设德国新时达电气、日本STEPJP株式会社等子公司以及马来西亚辛格林纳自动化合资公司,产品和服务遍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发展进程: 本公司前身上海新时达电气有限公司于1995年3月10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青浦分局登记设立。2008年7月19日,新时达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共同签署《发起人协议》,以截至2008年4月30日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的新时达有限公司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27日,公司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核心是基于算法和软件的控制技术,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一)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电梯行业。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行业,涵盖了电梯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安装、维护和保养等一系列环节。它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梯上游产业链为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制造商;电梯中游产业链为电梯整机制造商和集成商;电梯下游产业链为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电梯的使用者和相关服务提供商;电梯行业主要市场分为新装电梯市场、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公司作为电梯行业的上游厂商,是全球电梯控制系统的领导品牌,截止2023年度,公司已为全球超过300万台电梯提供智慧电气控制系统、部件产品及技术支持服务,能够充分理解电梯的应用、法规以及客户习惯,具有非常庞大的应用案例经验,在全国和全球的电梯控制领域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经过29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电梯云为核心,以核心电控、门系统、人机界面、电梯电气部件等产品组成的完整智能化电梯解决方案,能够为全球电梯厂商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1、市场情况新装电梯市场:国内新梯市场需求不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竣工面积约为26,518.89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1.8%;2024年上半年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约为69.8万台,同比下跌7.9%。海外出口数量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载客电梯出口数量为45,662台,同比增长15.8%,受到国内新梯市场的影响,促使国内厂商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政策激发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需求。我国是全球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根据电梯寿命以及以往销售情况来看,我国存量电梯逐步进入替换周期。报告期内,国家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4年3月27日,《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对计划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其中重点任务提到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2、公司情况公司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整梯厂,而整梯厂的产品及业务直接受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部分整梯厂商业绩出现下滑,整梯厂商降价压力及利润压力下探传导至部件厂商,对公司新装电梯市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为对冲或消除新装电梯市场的压力,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优化采购成本。通过模块化调整聚焦研发资源优化采购成本;(2)优化产品结构。倾向于能够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3)积极拓展在用梯市场。全新升级电梯云解决方案,上线全面对接法规且基于专家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系统,与三菱、通力、西尼等电梯厂商以及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达成合作。(4)开拓海外市场。针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的特定需求开发产品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因此,报告期内,虽受制于房地产需求不振影响,公司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营收有所下降,但毛利率水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3%。(二)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机器人行业。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上的明珠”,工业机器人作为通用的生产制造工具,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控制成本和实现智能化与数据化等优势,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器人上游产业链为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机器视觉、线束制造及加工等;机器人中游产业链为机器人本体,包括控制柜和本体;机器人下游产业链以系统集成商为主,终端行业包括汽车整车、电子制造、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仓储物流、化学制品等多个行业,涵盖焊接、码垛、上下料、检测、装配、搬运、分拣、喷涂等多种应用。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主要分为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人系统集成:本体方面,基于十多年控制技术的机器人本体业务。对于机器人而言,控制器就是大脑,负责解析和传递动作指令,负责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对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公司对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已有十余年。目前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分为多关节型机器人、众为兴SCARA机器人、半导体机器人等多个品类。产品广泛应用于3C、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白电、包装、食品饮料、医药、金属加工等各个行业。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3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产第四,全球第十二。在机器人本体业务中,目前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位列四轴机器人国产第二,全球第四。众为兴第一代SCARA机器人于2008年就已推向市场,是最早产业化的国产机器人厂家之一。2015年,众为兴推出革命性的“驱控一体”机器人控制器产品,由此变革了控制器的底层架构,时至今日,其控制思想依然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17年到2019年,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一,全球第三;2020年到2023年,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宽机器人本体的形态以及应用领域。公司目前孵化有半导体机器人业务。半导体机器人的形态与工业机器人的形态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半导体行业对机器人的速度、精度以及洁净度均有较高的要求,且就其产品而言,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良品率,因此这一行业对相关设备及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可以说,半导体机器人的技术难度及应用场景的工艺难度,均在工业机器人之上。公司在调研了行业相关情况之后,投入资源研发了半导体机器人,并已经在多个客户端取得试用机会及应用案例。公司看好半导体行业对“自主可控”的需求,尤其是半导体机器人作为半导体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目前的国产化率很低。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积累的“大脑”自主可控的技术,是半导体行业更为看重的优势。机器人控制技术方面,首先,众为兴推出的“驱控一体”技术,是将伺服驱动与控制之间,通过硬件内部的高速总线连接,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信息交互速度。第二,在“驱控一体”技术的第二个字,“控”的方面,众为兴也有独到技术。众为兴采用“多核异构”的控制方式,来控制芯片不同的核跑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多核异构”的架构下,处理的核心可以是不同的,可以具有不同的架构、时钟频率和功耗特征。这种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核心结合在一起,使得处理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种类的任务。未来,随着控制芯片的迭代,硬件上的多核或将成为趋势。而众为兴的控制架构,伴随未来硬件的发展,也拥有可以轻松扩展和迭代的便利性与延展性。可以说,这样的控制架构是拥有前瞻视角的控制架构。第三,众为兴拥有从硬件到软件全自主可控的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响应,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完成实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工业领域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虽然众为兴的实时操作系统并不是通用型的实时操作系统,需要依托于众为兴自主的硬件进行工作,且主要用于机器人的场景。但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对公司乃至行业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方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晓奥是一家基于三十多年项目经验积累的系统集成公司。上海晓奥于1992年成立,是上海市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和潜心研发,同时结合多年来自身在机器人生产线项目经验的积累,在产品的数字化仿真设计、柔性化、模块化方面沉淀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和业务场景,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系统集成方案。目前,上海晓奥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汽车&零部件产线业务、工程机械业务、航空工装业务。1、市场情况经历了2020-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增长期之后,自2022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增速开始放缓,逐步迈入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供给端:随着国产替代趋势的加强,未来市场供给端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追捧高附加值应用,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二是市场需要针对细分行业提供多样化服务、丰富产业矩阵、增加专机研发。三是国产头部厂商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价格方面需要有较强的竞争力。需求端: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扩张预期下降,市场需求面临压力,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工业机器人整体价格持续下降。从下游行业来看,主要为电子、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以及以化学制品、食品饮料、金属制品为代表的一般工业等市场需求的拉动,而光伏、锂电等行业需求下滑严重。总体而言,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约为14万台,同比增长5%左右。竞争端:国产头部厂商凭借定制化机型、方案开发能力以及快速的市场响应等优势快速扩张,2024年上半年国产厂商整体同比增长率达到21.3%,国产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达到50.1%,首次超过外资品牌,国产替代趋势进一步加强。但由于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下滑,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在机器人产品均价及利润下降的背景下,机器人行业排位赛加剧。技术端:随着AI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未来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中的作用也将变得愈发重要。智能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工业机器人在面临不确定或未知环境时能够实现自主抉择、自主规划,真正达到智能化,这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应用,都将带来革命性的转变。2、公司情况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基于对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而衍生和发展而来,公司多年来持续投入算法和软件,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在专注于自身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同时,全面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趋势。(1)研发端一方面现有产品持续开发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如完善焊接产品及其功能,实现“双机协同+激光预扫描+自适应焊缝宽度+自适应电流+激光跟踪+多层多道+摆弧圆滑协同”的多项复杂焊接工艺混合应用;如开发离线编程软件,实现工作站仿真、精准模拟运行节拍、紧密贴合应用场景、免示教路径生成等功能;如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对机器人远程定位、维护、锁定及信息监控。另一方面,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公司从战略层面密切关注行业新动态,顺应政策导向。如开发了半导体机器人,半导体机器人作为半导体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国产化率较低,存在“卡脖子”的现象。如研究具身智能与AI算法提前布局关键领域。在公司的判断中,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将变革现有的机器人开发、部署及执行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是革命性甚至颠覆性的。而在这一变革中,首先,对“脑”理解更深刻的公司,会获得先发优势。因为所有的智能实现最终都是靠算法软件的迭代或者代际更替来完成。其次,对这一变革理解更深刻的公司,会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会在下一代的技术落地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数据与提升的可能。公司致力于原有对控制技术的理解,结合对行业的前瞻判断,将投入更多的资源顺应行业的变革。(2)市场端公司加大渠道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召开了以“共建新质生产力、携手智造新征程”为主题的机器人集成商大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合作伙伴探讨渠道合作新模式。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动材料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减少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降带来的影响。报告期内,虽然由于工业机器人系统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部分订单确认收入的时点因客户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放缓而推迟,公司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收入下降。但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基本持平,且公司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收入的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6%。(三)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公司的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简称“工控行业”)。工控行业是制造业的支柱,涵盖领域众多。工控行业上游产业链为控制系统和组件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组件,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中游是系统集成商和产品分销商,即根据下游客户的工艺需求,提供设备选型、产品销售以及将标准化产品集成为可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服务的提供商;下游分为OEM市场及项目型市场,OEM市场是批量供应,主要针对设备制造;项目型市场则是指工程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公司基于对控制和驱动的双重理解,拥用多轴同步、总线控制、平台化控制、多机协同、免调试、自适应等自有核心技术,能够提供包括从伺服驱动、运动控制到集成化的应用,从单机自动化到智能制造的多层次解决方案,可为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上下游客户提供智能生态化服务。公司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主要分为:控制产品。公司的控制产品涵盖从控制卡到PAC的低中高端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点胶、激光加工、喷涂、制刷、雕刻、切割、数控、贴片等工艺环节,在3C、点胶、纺织、机床、模切印刷、电火花、数码喷绘等行业有广泛应用。伺服驱动产品。6系列,主要应用于切割、3C、包装、注塑机械手等行业。变频驱动产品。目前公司变频器产品已形成低压通用变频器、高压变频器、大传动变频器、专机变频器四大产品类别,主要应用于二次供水、暖通空调、物流仓储、电梯、橡胶塑料、起重机械、通用节能等行业。控制与驱动系统。公司控制与驱动系统主要有CNC数控系统、点胶控制系统、弹簧控制系统、植毛机控制系统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机床等行业。1、市场情况工控行业受到制造业景气度以及自动化渗透率影响,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较为关联,具有较强的顺周期特征。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PMI指数在荣枯线上下浮动,多数月份低于荣枯线。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自动化市场整体规模为1,475.70亿元,2023年上半年市场规模1,518.59亿元,自动化整体市场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2%,其中项目型市场增速略高于OEM型市场。2、公司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400V级的4.5kw和7.5kw伺服驱动产品,在功率等级上实现了突破;开发了双轴伺服驱动,采用了一体化散热器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推出全新书本型通用变频器EM6,一方面可大幅节省柜体安装空间,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散热工艺的不断创新,实现了产品成本与体积的平衡。2024年上半年,公司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营业收入8.51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54%。(四)管理变革1、治理层面:推进治理完善2024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公司一是完善公司制度,积极跟踪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并相应完善公司内部制度;二是优化公司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总经理办公会的作用,增强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的讨论环节;三是简化组织架构,集团改革并将职能下沉到各个事业部,并加强职能部门和各个事业部的协同;四是加强内部管控和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推动公司内控建设;五是提高管理颗粒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制度、决策、执行、监督、管理等各方面推进公司治理完善。2、财务层面:加强现金流管理力度,确保公司资金链安全2024年上半年,公司定期进行资金计划和预测,各个业务部门严格执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加大历史应收账款催收清欠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客户全方位评审机制,针对逾期客户严格执行信控管理制度。强化存货管理与考核,有效压降库存水平,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梳理优化银行传统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3、人力层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行薪酬改革,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实际营业收入和利润,把原来固定薪酬总额改为弹性制,目的是鼓励多劳多得,提升经营业务效率,牵引人均薪酬、人均效益持续提升。理清并制定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并进行各个单位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落实跟踪。4、销售层面:改善市场营销能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大了对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品牌信息、视觉元素和价值主张来建立和维护品牌形象。利用数字营销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内容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来提高品牌的线上可见性和参与度,以逐步建立以视频重点的网络营销能力。此外公司也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跟踪客户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促进客户复购。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纪德法 118,608,263 17.89%
2 刘丽萍 39,408,496 5.94%
3 纪翌 35,872,939 5.41%
4 朱强华 25,963,953 3.92%
5 袁忠民 20,000,387 3.02%
6 王春祥 14,027,953 2.12%
7 张为 12,029,520 6.01%
8 蔡亮 8,315,479 1.25%
9 袁晋恩 7,827,639 1.18%
1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7,107,755 1.07%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