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赣锋锂业
- 企业英文名: Ganfeng Lithium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熊剑浪,李良彬,黄闻,罗顺香,李良学,李华彪
- 上市代码: 002460.SZ
- 注册资本: 201716.777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8-10
- 大股东: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0%
- 董秘: 任宇尘
- 董秘电话: 0790-6415606
-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 注册会计师: 梁宏斌、黄美玉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汉坤律师事务所有限法律责任合伙
- 注册地址: 江西省新余市经济开发区龙腾路
- 概念板块: 能源金属 江西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证100R MSCI中国 深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HS300_ AH股 锂矿概念 动力电池回收 储能 固态电池 无线耳机 新能源车 小金属概念 特斯拉 锂电池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江西
- 成立日期: 2000-03-0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60500716575125F
- 法定代表人: 李良彬
- 董事长: 李良彬
- 电话: 0790-6415606
- 传真: 0790-6860528
- 企业官网: www.ganfenglithium.com
- 企业邮箱: info@ganfenglithium.com
- 办公地址: 江西省新余经济开发区龙腾路
- 邮编: 338000
- 主营业务: 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货物进出口,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常用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有色金属合金销售,电池制造,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贯穿资源开采、提炼加工、电池制造回收全产业链,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3C产品、化学品及制药等领域。集团锂矿资源遍及全球,同时拥有“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锂化合物、金属锂产能充足,在海内外设有多处生产基地;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及回收技术,为电池生产商及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供可持续的增值解决方案。
- 商业规划: (一)赣锋生态系统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锂生态企业,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是锂系列产品供应最齐全的制造商之一,完善的产品供应组合能够满足客户独特且多元化的需求。公司从中游锂化合物及金属锂制造起步,成功扩大到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公司已经形成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业务贯穿上游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金属锂冶炼、下游锂电池制造及退役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个业务板块间有效发挥协同效应,以提升营运效率及盈利能力,巩固市场地位,收集最新市场信息及发展顶尖技术。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航空航天、功能材料及制药等应用领域,大部分客户均为各自行业的全球领军者。赣锋生态系统不断促进公司推出新产品及新服务,与客户及终端用户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一体化供应和赣锋生态系统内各业务板块的业务及关联关系如下:上游锂资源: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锂矿资源布局,分别在澳大利亚、阿根廷、爱尔兰、马里和我国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掌控了多块优质锂矿资源,形成了稳定、优质、多元化的原材料供应体系。公司现用的主要锂资源为澳大利亚MountMarion项目。公司通过持续投资上游锂资源公司及签署长期战略采购协议,保障并巩固了上游优质锂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锂化合物:赣锋生态系统的核心为锂化合物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1)电池级氢氧化锂,(2)电池级碳酸锂,(3)氯化锂,(4)氟化锂等,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锂电池材料及化学及制药领域,客户主要包括全球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电池供应商和汽车OEM厂商。金属锂:公司的金属锂产品产能排名全球第一。公司能够根据客户需要生产不同规格型号及厚度的金属锂锭、锂箔、锂棒、锂粒子、锂合金粉及铜锂或锂铝合金箔,主要用于(1)锂电池负极材料;(2)医药反应催化剂;(3)合金及其他工业品材料,客户包括电池制造商及医药企业。金属锂原料主要是氯化锂,来自公司锂化合物业务板块及锂电池回收业务板块的内部供应,以及从医药企业含锂催化剂溶液中回收的氯化锂。锂电池:公司大部分使用自锂化合物业务板块的客户处采购的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电解液生产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各种储能设备及各种消费型电子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TWS耳机、无人机等。公司积极推进固态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应用。锂电池回收:电动汽车及消费型电子产品的使用必将带动退役锂电池处理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开展锂电池回收业务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并可进一步丰富了锂原料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实现锂、镍、钴、锰等金属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公司回收退役锂电池业务为电池生产商及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供了可持续的增值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与来自电池生产业务客户的关系。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全面的产品组合及产品质量,在中国及全球建立了稳定的多元的蓝筹客户资源,产品销售至逾10个国家,主要用于电池及医药行业。公司与蓝筹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关系,包括全球一线的电池供应商和全球领先的汽车OEM厂商。遍布全球的多元客户增强了公司的适应力及稳定性,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或少数集中的客户。公司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锂资源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二)公司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设立采购部,主管供应商的开发认证与分级管理和原材料采购,根据公司采购模式的基础和相关产品的行业特点,制定和执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并对采购流程严格控制,进行全程监督,具体情况如下:(1)供应商的开发认证公司审慎选择外部供应商并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文件》,根据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将物资分为A、B、C三类,并规范供应商准入流程、评价标准、供应商划分等级等。(2)供应商的分级管理合格供应商分级管理是在对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数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分级评定,按照不同级别的标准,对合格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在这种管理方法中,采购部与供应商可通过采购活动,不断增进沟通,形成稳定和谐的长期供应商关系,以获得双方的最佳利益。(3)采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首先,采购部经理根据请购单,分析请购单信息是否合理,再将合理的请购单分配到各采购员手中。其次,采购员接到请购单,分析请购单中的基本信息:存货编码、产品型号数量。然后,采购员根据请购单向数家供应商询单,原材料和重要设备及其备品配件与相关部门进行合格供应商评定,定单必须含有以下信息:材料型号、数量、单价、金额、计划到货日期。最后,采购员在比质比价的基础上,确定合格供应商,并与之拟定采购合同草案,经合同评审后,签订采购合同。在回收锂化物的采购模式下,还涉及回收锂化物的品级鉴定。公司一般先按整体采购协议收验货入库,品质如有出入,采购内勤及时和客户沟通协调,做出降级回收或退货处理,收到客户发票时则按协议付款或办理冲抵货款的财务手续。2、生产模式公司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品质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1)生产过程控制具体流程(2)生产质量控制具体流程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宣传、参加行业展会等途径提高公司知名度,开拓市场。公司的产品主要采用直销模式,直接将产品出售给客户,产品均为自主定价。产品销售区域涉及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销售产品品种以锂系列产品和锂电池系列产品为主。公司核心客户较为稳定,现已与LG化学、特斯拉、德国宝马等核心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或协议。(三)公司主要产品工艺流程1、锂辉石及卤水的锂原料提取选矿流程:2、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氯化锂及氢氧化锂(我们的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的生产流程:3、工业级金属锂及电池级金属锂(我们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金属锂)的生产流程:4、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流程:5、从磷酸铁锂蓄电池废物(我们具代表性的回收产品之一)收回硫酸锂溶液的回收流程:概述(一)行业回顾1、锂资源市场分析全球锂资源供给大部份来自盐湖和硬岩锂矿。成熟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锂三角和中国,大部份锂矿山依然集中在澳大利亚。近年来,在终端市场的需求刺激下,锂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大,供应逐渐多元化。根据国投证券研究所的数据,2024年预计全球锂资源供应量为129.41万吨LCE,同比增长20%,其中盐湖、锂辉石及回收来源分别是57.05万吨LCE,68.49万吨LCE及3.87万吨LCE,分别占比44%,53%及3%。2024年全球锂资源供给分布(单位:万吨LCE)全球锂资源供给按来源分布(单位:万吨LCE)129.413%120107.8881.7558.5344%53%锂辉石盐湖回收总计锂辉石盐湖回收数据来源:国投证券研究所(1)锂辉石精矿市场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锂矿石生产国之一,当地矿业发达、法律法规齐全、基础设施良好。根据Fastmarkets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5%-6%锂辉石精矿的中国到岸价格约合1,000-1,010美元╱吨,较2024年初价格900-1,000美元╱吨略微回升。澳大利亚作为全球锂矿资源的重要产地,主要生产商的锂矿供应量相对稳定,同时2024年部分锂矿项目的扩建及复产、新的锂矿项目产能逐渐释放均为锂辉石供给带来增量。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锂辉石和透锂长石资源,矿石品位高,但由于勘探投入不够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因素,整体开发速度缓慢,截至目前在产成熟的矿山主要分布在津巴布韦。过去两年,非洲大陆的锂矿项目凭借友好的投资环境对中资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4年非洲的锂辉石项目产能增量主要来自于已投产或即将投产矿山项目的产能爬坡。随着未来产能的逐步释放,非洲锂矿有望成为全球锂资源供应的重要组成成分。(2)盐湖卤水市场全球目前主要开发的锂矿类型中,盐湖卤水型锂矿是最重要的一种锂资源类型。盐湖卤水是目前全球提锂成本最低的锂矿类型,但受限于自然环境和提锂方式的不同,盐湖的建设周期相较于矿山较长。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2年的报告显示,全球最优质的锂盐湖分布在被称为南美锂三角地区的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占全球锂资源储量的56%。南美盐湖资源储量丰富且质量较高,但开发难度较大,存在环评审批、高海拔、淡水资源短缺、配套基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需要大规模的资本开支、成熟的技术水平和项目团队支持。阿根廷项目的主导方多为资金强大且执行效率较高的大型公司,预计2024年将提供一定的供应增量。公司的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已在稳定产能爬坡过程中,随着后续产能爬坡及产线优化,预计将逐步产出电池级产品。(3)锂云母市场中国拥有目前世界探明储量最大的锂云母矿,其中江西地区锂资源项目较多。相较于锂辉石精矿提锂,锂云母提锂在资源自给、运输成本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由于锂云母成分复杂、萃取过程杂质较多、难以连续生产等因素,开采成本以及提炼成本相较锂辉石精矿提锂以及盐湖提锂偏高。近年来,中国锂云母提锂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能逐步释放,迭加自有资源优势,锂云母提锂的产能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但锂云母提锂产能建设也面临来自锂矿品位较低、冶炼形成的废渣量大,以及锂矿中含有的其他稀有贵重资源难以综合利用等挑战。2、锂化合物市场分析近年来,中国市场主要锂化合物价格波动幅度较大。2024年上半年年初受春节氛围影响,交易活跃度放缓,锂化合物价格小幅下滑,3月后市场需求逐步转好,下游电池厂与正极材料厂回补库存,价格小幅回升,然而受到供需错配以及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影响,锂价于5月开始继续下跌。其具体走势如下图所示:中国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现货价(单位:人民币/吨)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数据来源:Fastmarkets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主要锂化合物价格变化如下图所示:亚洲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到岸价(单位:美元/吨)碳酸锂到岸价氢氧化锂到岸价数据来源:Fastmarkets全球锂行业需求量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需求的影响。近年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系统行业发展迅速,锂应用场景丰富多样。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量增速较此前有所放缓,但是基数较大因此仍为主要需求增长领域。储能虽然当前对锂化合物的总需求量占比有限,但是预计未来需求量增速将逐步提升。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影响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以及生产成本的下降,促使新能源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推动新能源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等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作为锂化合物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将得益于公司的先发优势,不断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根据国投证券研究所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锂资源需求量为114.05万吨LCE。3、锂电池市场分析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资料,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430.0GWh,同比增长36.9%;销量方面,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402.6GWh,累计同比增长40.3%,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318.1GWh,累计同比增长26.6%;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84.5GWh,累计同比增长137.3%,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销量占比分别为79.0%和21.0%。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03.3GWh,累计同比增长33.7%。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62.3GWh,占总装车量30.6%,累计同比增长29.7%;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41.0GWh,占总装车量69.3%,累计同比增长35.7%。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以上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也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需求的持续增长。4、电动汽车市场分析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4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约683.6万辆,同比增长16%。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保持高增速,但较去年增速有所放缓。汽车制造商正加速区域性本地化进程,推出符合市场偏好的新能源车型,并通过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打造智能生态促进产品销量。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综合性价比较弱以及补贴退坡等挑战仍存在。随着政府政策支持、行业技术进步、配套设施改善以及市场认可度提高,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4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达到35.2%。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各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超过了30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6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展望下半年,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综合来看,目前中国市场驱动力由政策导向转变为产品导向,过去的经济补贴激励措施正在逐渐减弱,欧洲市场存在明显的国家间差异,普及率已达到饱和的一些国家逐渐减少其补贴和税收优惠策略,趋向于一个更为平衡和可持续的市场环境。而在美国,其电动车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继续受益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市场增速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2,350万辆。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布局的推进、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新车型的涌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各大车企需要不断创新,以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5、储能市场分析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关注加剧,以及碳中和策略的不断加强,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体系正迅速向以清洁和低碳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结构转型。在此大背景下,储能领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储能需求细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以及基站和数据中心。在中国,储能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增长势头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政策的支持。在工商业领域,随着分时电价机制的日益完善和高耗能企业电价的上行,储能作为一个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正逐渐受到重视。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的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需求约256GWh,储能需求在应用场景的分布中,发电侧储能需求为150GWh,占总需求59%,用户侧及电网侧需求分别为57GWh及32GWh,分别占其总储能需求的22%和12%。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约224.2GWh,预计2024年为308.5GWh,同比增长38%。2025年之前,储能领域将持续维持高增速。2024年全球储能需求结构(GWh)7%12%22%59%发电侧用户侧电网侧其他数据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中商情报网6、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分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对动力电池开展回收利用已至关重要,引起了国家、社会的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动力电池梯次产品在储能、备能、充换电等领域创新应用;加强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研发。从布局上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在积极开展回收再利用布局,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高潮的临近,对废弃动力电池加以合理回收利用有极大的意义和必要性;从应用领域看,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国投证券推算,2025年全球锂回收总量将达到约4.5万吨LCE。(二)报告期内国内重要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如下:当前中国市场驱动力由政策导向转变为产品导向,过去的经济补贴激励措施正在逐渐减弱,车企不断推出市场针对性竞争性车型,新能源车市场有望由政策驱动逐步进入供给拉动需求、乃至内生需求增长阶段。(三)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务情况1、经营情况说明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89亿元,同比下降47.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60亿元,同比下降113%。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979.64亿元,较年初增长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43.09亿元,较年初下降5.79%。2、全球生产基地为满足锂产品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现有生产线技术改造及新建生产线来进一步扩充产能。产能扩充将有助于扩大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满足客户对公司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公司目前已建成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下:(四)公司锂化工业务情况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国内最大的锂化合物供应商,公司同时拥有“卤水提锂”、“矿石提锂”和“回收提锂”产业化技术。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现有锂盐产品产能分布情况如下:注:河北赣锋、阿根廷Cauchari-Olaroz设计产能以100%权益为基准公司将继续把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确保风险可控以及有足够客户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锂化工板块产能扩建,有效进行库存管理。(五)公司上游锂资源情况本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增持MaliLithium公司股权,目前已持有MaliLithium60%股权并取得对其的控制权,MaliLithium旗下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一期的浮选产线建设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破碎产线已经完成并且启动,开始破碎矿石备用,预计将于今年内产出首批锂辉石产品;本报告期内,公司在阿根廷的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产能爬坡进展顺利,目前产出已经爬坡至设计产能的70%左右,该项目计划在2024年完成20,000吨-25,000吨碳酸锂产品的生产;本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在推进阿根廷Mariana锂盐湖项目的建设工作,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试生产。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的上游锂资源情况如下:注:1)资源量为100%权益为基准,通过氧化锂含量换算为碳酸锂当量,数据来源为各项目的公开信息;2)资源量测算结果为探明、控制、推断资源量的总和,其中MountMarion项目资源量测算结果为探明、控制资源量总和,青海一里坪项目资源储量LCE数据为总孔隙度资源储量所含氯化锂数据换算得出;3)持股比例为通过股权比例折算到项目持股;4)公司增持马里Goulamina项目持股的交易尚在交割中,且根据当地矿业相关法律,当地政府将会在项目层面持有部分股权,目前当地政府尚未在Goulamina项目层面持股。(六)公司锂电池业务依托公司上游锂资源供应及全产业链优势,公司的锂电池业务已覆盖固态锂电池、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聚合物锂电池、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等五大类二十余种产品,包括毫安时至百安时各个级别,并将固态技术应用其中,助力车企、电池厂、消费品牌完成能源迭代。目前,公司锂电池业务已分别在东莞、宁波、苏州、新余、惠州、重庆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公司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方面实现超薄氧化物电解质陶瓷膜试制,厚度达到50μm,室温离子电导达到0.6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0.5mS/cm,厚度低于30μm水平。公司开发的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20Wh/kg,循环寿命超过700次,并开发出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的样品,可通过200℃热箱与针刺等严苛的安全测试。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现有锂电池生产基地如下:(七)公司电池回收业务公司通过开发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及扩充退役锂电池回收业务产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已在江西新余、赣州、四川达州等地建成多处拆解及再生基地,退役锂离子电池及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其中锂综合回收率在90%以上,镍钴金属回收率在95%以上,成为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回收能力最大,电池综合处理能力行业前三的电池回收行业头部企业之一。目前循环科技规划年产2万吨碳酸锂及年产8万吨磷酸铁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并逐步投产。(八)技术和研发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路线,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锂基新材料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专业精湛的科技创新团队及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产品技术进步提供强劲动力。报告期内,集团公司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15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80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国家专利931项,其中发明专利213项,实用新型669项,软件著作权12项,外观设计专利37项,拥有授权国际专利13项。(九)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1、巩固优势,持续获取全球上游锂资源取得优质且稳定的锂资源对公司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公司秉承资源全球化布局的宗旨,将通过进一步勘探不断扩大现有的锂资源组合,并逐渐侧重于卤水等低成本资源的提取开发,积极提高公司的资源自给率水平。在卤水资源方面,公司将积极推进Mariana锂盐湖项目的开发建设和阿根廷Cauchari-Olaroz锂盐湖项目产能爬坡进展,PPG项目作为公司在阿根廷的下一个重要锂盐湖资源布局,也将被打造成兼具环保、低碳、低成本特点的优质锂盐湖项目。在锂辉石资源方面,公司将持续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优质锂辉石项目,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配合,确保澳大利亚MtMarion、澳大利亚Pilgangoora、以及非洲马里Goulamina等锂辉石项目的生产运营、产能建设顺利。在锂云母资源方面,蒙金矿业旗下内蒙古加不斯铌钽矿项目将成为公司开发锂云母类型资源的重要一环,公司今后将着眼于优质且低成本的锂云母项目开发。为应对锂行业周期性波动与风险,公司将严格控制未来资源项目开发的资本开支节奏,并且做好新增投资项目的梳理与评估工作。公司将最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能够在短期产生效益的资源项目优先投产,并推迟部分短期收益不明显的中长期项目资本支出。2、提高处理加工设施的产能公司规划生产设施的一系列扩产以满足锂需求的不断增长,巩固锂产品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及建设中的锂产品项目情况如下所示:注:上述产能规划包括本公司现有独资及合资项目公司将根据未来锂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和评估选择扩充产能,公司计划于2030年或之前形成总计年产不低于60万吨LCE的锂产品供应能力,其中将包括矿石提锂、卤水提锂、黏土提锂及回收提锂等产能。3、发展锂电池板块业务公司积极参与全球前沿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自主开发的长续航纯电动汽车应用的高安全高比能固液混合动力锂电池,联合上游电池材料、生产设备供应厂商,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高比能固液混合锂动力电池的开发、装车应用及产业化目标。同时,公司在高安全长循环新型磷酸铁锂电池体系技术、主动均衡BMS模组技术、高电压平台聚合物快充技术、TWS蓝牙耳机专用高容量扣式电池、固体电解质隔膜及全固态电池体系开发等方面,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公司努力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长寿命、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致力打造最具创造力的锂电智慧新能源,给客户提供高安全、长寿命、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努力跻身于全球锂电池行业第一梯队,引领锂电池技术创新的新时代。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目前正在筹划的锂电池项目情况如下所示:公司当前的锂电池产能扩张计划主要为中长期的产能规划,公司将视市场与需求情况逐步推进产能建设。未来公司锂电池板块业务发展将避免无效扩张及恶性竞争,以开源节流和稳健经营为主要宗旨,主动控制资本开支节奏,高质量地完成电池产能扩建工作。4、发展锂电池回收业务随着汽车及消费型电子产品的使用而对退役电池处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开展锂电池回收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并进一步丰富了锂原材料来源。公司回收锂电池的能力为电池生产商及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供了可持续的增值解决方案,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紧密联系,扩大电池回收规模及改善提升电池回收业务的技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及创造其他收益来源,公司旨在利用不断增长的退役锂电池数量,成为全球锂电池回收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通过扩充锂电池回收业务产能及在回收及再利用退役电池方面的专长继续向下游拓展业务。在公司更长期的产能规划中,未来公司的锂电池回收提锂产能占公司的总提锂产能比例将达到30%。5、进一步提升研发及创新能力公司致力于技术研发,发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及其他研发平台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机构的合作以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公司将进一步改进锂的提取方法以及高纯度锂加工技术,保持在全球锂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包括:·开发及生产固态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及负极材料,及研发固态锂电池;·锂电池的二次利用及回收;·完善生产工艺,提高现有产品的自动化水准;·对来自不同类型的盐湖卤水、锂黏土等锂原材料制定流程及提取方法;·生产锂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6、通过成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化客户关系公司的市场定位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突出开发及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形成客户战略联盟,促进更频繁的沟通及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作为垂直整合供应商,公司旨在利用不同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及通过产业价值链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确保锂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提供优质锂化合物、供应先进的锂电池及提供锂电池回收服务,有助于客户优化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加速生产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深化与蓝筹客户的关系,将产品及服务整合至客户的主要业务,提高对客户贡献的收益。7、加强业务运营及管理能力·优化全面品质监控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及促进遵守工作安全守则;·培养管理人才、充实技术及熟练员工的人才储备以及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巩固行销、物流及销售服务系统以协调生产、仓储及分销,优化物流、缩减运输成本、提升回应客户要求的能力以及提高效率及服务水准;·资源保护及减少碳排放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HKSCC NOMINEES LIMITED | 403,526,806 | 20.00% |
2 | 李良彬 | 378,637,819 | 18.77% |
3 | 王晓申 | 141,460,966 | 7.01% |
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76,616,344 | 3.80% |
5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21,478,116 | 1.06% |
6 | 黄闻 | 16,349,805 | 0.81% |
7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 14,300,119 | 0.71% |
8 | 深圳市金汇荣盛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金汇荣盛融诚兴盛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9,363,068 | 0.46% |
9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9,110,467 | 0.45% |
10 | 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 | 7,500,000 | 7.5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