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电气风电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88660.SH
  • 注册资本: 133333.3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5-19
  • 大股东: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61.4%
  • 董秘: 石夏娟
  • 董秘电话: 021-54961895
  • 所属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飞、孙韬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55号己号楼8楼
  • 概念板块: 风电设备 上海板块 破净股 沪股通 低价股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央国企改革 预亏预减 风能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2006-09-07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112792759719A
  • 法定代表人: 乔银平
  • 董事长: 乔银平
  • 电话: 021-34290800,021-54961895
  • 传真: 021-34291080
  • 企业官网: www.sewpg.com
  • 企业邮箱: sewc_ir@shanghai-electric.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15号
  • 邮编: 200233
  • 主营业务: 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后市场配套服务
  • 经营范围: 风力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风力发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电力工程、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资咨询(除经纪),投资管理,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施工,电力工程建设施工,房屋建设工程施工。
  • 企业简介: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成立于2006年,经营业务涉及风电机组智能设计制造、风场智能运维、风资源评估、数字化风场投资开发、风电场资产智能管理、智慧能源等,目前风机产品实现1.25MW-8MW+风电机组全覆盖。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依托上海、北京、丹麦等6大研发中心构建起全球技术研发体系,技术引进吸收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引领着中国风电行业创新发展;依托福建莆田、广东汕头、内蒙古锡盟、甘肃金昌等12个制造生产基地和8大区域服务中心,为客户打造极致的交付体验与服务保障;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理念打造的Iwind数据中心可以为风资源评估、风电场智能诊断运维、风场资产智能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借力数字化、智能化为客户实现降本增益。新时期,新机遇,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也在积极谋求战略转型。高度重视前沿技术研发,加强与国内外一流企业机构合作,不断引领行业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拓展数字化风场开发、智能运维等领域,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变;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以国际化视野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向国际化转变。上海电气风电集团以“致力于创造有未来的能源”为使命,以“至臻至诚行远不殆”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全球领先的风电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宏伟愿景。
  • 发展进程: 2006年8月10日,风电设备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章程》。风电设备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其中,上海电气认缴出资5,200万元,华电工程认缴出资2,800万元。上海电气出具了《关于组建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决定》(沪电股发[2006]87号),华电工程出具了《关于投资“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决议》(华电工程总[2006]310号),上海电气与华电工程同意共同出资设立风电设备。截至2006年8月22日,风电设备收到上海电气缴纳的出资5,200万元,收到华电工程缴纳的出资1,400万元,合计6,600万元。上海众华沪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上述出资进行了验证,并于2006年8月24日出具《验资报告》(沪众会字(2006)第YB0102号)。上述验资报告已经普华永道于2020年5月28日出具的《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5月30日止实收资本验证的复核报告》(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20)第1034号)进行了复核。风电设备于2006年9月7日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闵行分局核准设立,并取得注册号为310112103323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9年7月15日,风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2019年5月31日为基准日将风电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同意公司进行减资。风电有限于2019年7月16日在《解放日报》刊登了《减资公告》。2019年8月30日,风电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将风电有限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方案为:风电有限以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经审计的可折股净资产359,160.35万元为基础,按照1:0.2227的比例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80,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其余279,160.35万元列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整体变更后的股份公司名称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9月10日,电气总公司出具《关于同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股份制改制的批复》(沪电总(2019)61号),同意将风电有限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据普华永道出具的《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19)第2666号),截至2019年5月31日,风电有限经审计的可折股净资产为359,160.35万元。根据上海申威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拟股份制改制涉及的净资产评估报告》(沪申威评报字〔2019〕第0195号),截至2019年5月31日,风电有限总资产评估值为1,414,826.08万元,负债评估值为1,038,279.92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为376,546.16万元。据普华永道出具的《验资报告》(普华永道中天验字(2019)第0551号),截至2019年9月17日,风电有限已根据股东会决议、发起人协议和章程约定的整体变更方案进行账务处理,风电有限以2019年5月31日的账面净资产为基础折算的股本为80,000万股。 2016年10月19日,电气总公司与上海电气作出股东决定,同意公司名称由“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10月27日,就上述名称变更事宜风电有限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2016年8月26日,上海电气召开董事会,决议同意受让电气总公司持有风电有限的3.23%股权(对应出资额6,942.14万元)。2016年10月8日,电气总公司召开董事会,决议同意电气总公司向上海电气转让风电有限3.23%股权。2016年12月12日,电气总公司与上海电气签订《上海市产权交易合同(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3.23%股权)》,将电气总公司持有的风电有限的3.23%股权转让予上海电气,转让价款为3,361.38万元,定价依据为风电有限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净资产评估值。2016年12月26日,上海电气出具《关于同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风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批复》(沪电股投[2016]24号),同意风电有限以2016年12月31日为合并基准日吸收合并风能有限、风装有限。2017年1月1日,风电有限实质完成了对风能有限、风装有限的业务合并,已经实际控制了风能有限、风装有限的财务和经营政策。2019年4月8日,上海电气做出决定,同意将风电有限的注册资本由348,534.74万元增加至498,534.74万元,出资方式为现金出资。截至2019年5月30日,风电有限已收到上海电气缴纳的出资148,500万元,收到电气投资缴纳的出资1,500万元,合计150,000万元。普华永道对上述出资进行了验证,并于2020年5月28日出具了《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5月30日止实收资本验证的复核报告》(普华永道中天特审字(2020)第1034号)。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双碳”政策在已构建的“1+N”(《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体系基础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截至2024年底,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持续巩固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3亿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85%以上。作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2,068万千瓦,同比增长18%;本年度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98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达7,579万千瓦,海上风电达404万千瓦。2024年度国内风电招标、中标规模大幅增长,国内整机厂商进一步加速拓展海外风电市场。据业内媒体统计,2024年国内与国际项目中标规模合计同比增长90%,其中2024年国内整机商在海外项目中标量突飞猛进,同比增长约204%。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广阔前景使挑战与机遇并存,且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竞争态势还在不断加剧。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CWEA”)披露,我国国内风电机组价格自“十三五”末、“十四五”初抢装后大幅下降,至2024年国内风电陆上机组(不含塔筒)加权平均价格降至1,400元/千瓦左右,海上机组(不含塔筒)加权平均价格降至3,000元/千瓦以下。报告期末,风电机组价格止跌企稳,但仍处于低位。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持续强化市场营销资源投入,优化营销策略与资源配置,推动市场订单大幅增长,2024年内新增风机销售订单较上年同期增长逾两倍,同时紧抓交付,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04.3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20%。另一方面继续多措并举降本控本,产品销售订单毛利率水平正在逐步改善,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5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减亏4.86亿元。降本控本成效显现。报告期内公司推进的主要工作如下:1、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顺应行业风机产品大型化趋势,对风电大型化趋势做出准确技术研判,制定匹配市场、客户需求的产品开发规划及产品路线图,并持续优化覆盖设计、产品、工艺、质量、订单、运维服务等技术深度融合的“大技术”体系,在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提速产品开发周期的同时保证产品可靠性。产品开发方面,陆上卓越平台10MW级别的大兆瓦风电机组产品在报告期内快速投入市场,公司已启动12-15MW产品预研工作,以在行业内保持产品技术领先。海上产品18-20MW级别风电机组已在报告期内实现样机下线,20-25MW级别风电机组产品预研工作有序开展。随着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报告期内投放市场的各个新产品也迅速实现商业订单突破。产品技术研发方面,海上16MW漂浮式样机顺利下线,陆上10MW级构网型风机技术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跟网型风机在弱电网下的稳定运行问题,满足电网强度弱、惯量低的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系统需求。关键零部件技术穿透方面,自研自制的全碳纤维主梁叶片S98V3A、超低风速碳纤维叶片S108均成功下线,自主研发的低速重载滑动轴承顺利通过齿轮箱台架加载试验。2、全面提升市场拓展能力,推进营销体系变革,订单实现大幅增长。公司积极推动营销组织变革,进一步细化、调整客户及区域的划分,完善大客户与区域协同的市场拓展机制,聚焦并及时响应市场与客户需求,有效提升客户粘性,同时通过产业协同、以点带面、资源合作、长期深耕、区域拓展、央地联动等模式实现多个订单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国内风机中标体量有大幅提升,新增订单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比实现加倍增长。与此同时,公司报告期内持续加快拓展海外业务,已制定形成更全面深入的海外业务规划,并持续推动海外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在欧亚、东南亚、韩国等重点区域和国别的市场份额,完善海外产品布局及技术能力,成功交付部分海外项目并实现本地化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风机销售订单共计12,410.5MW,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43.93%,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2,747MW,累计在手订单为15,967MW,较上年同期提升了79.99%。3、稳步推进风资源开发,“投建运转”模式有效运转。公司加深市场洞察分析,紧密跟踪沙戈荒大基地、各省市风电规划、“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等的进度情况,精细策划资源获取策略。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主开拓资源以及与合作方联合开发等方式获取120万千瓦项目核准。在此基础上,公司仍采用“投建运转”滚动开发模式推进风资源开发与投资业务,及时回流资金。报告期内公司自持风场中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39.4MW,其中在报告期内实现转让的自持风电场容量共计30MW,实现投资收益0.5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权益装机量1,115.12MW,其中已完成建设622.38MW,在建为492.74MW。报告期内,公司自持风场产生的发电收入为9,417.3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00%。4、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以高质量的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提升客户满意度,就新建风场全力打造标杆“三0风场”,即在完成安装调试风电机组后,必须以“0故障、0投诉、0损失”通过240小时连续无故障试验运行,就存量风场持续提升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降低MTTR(平均修复时间)。公司细化服务业务布局,聚焦布局客户备件电商平台,拓展增功改造业务等高附加值类细分市场。其中,公司与部分重点客户相继成功签约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推动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备件订单的获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公司成功中标了国电投宁夏香山风电场项目以及华电莱州郭家店风场项目的“99换116”叶片增功技改,标志着公司在拓展增功改造业务方面持续实现批量项目的落地。顺应行业深远海风电发展趋势,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的海上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和“至诚60”,集高效运维、绿色运维、智能运维、安全运维于一体。两艘运维母船不仅可以满足国内海上风电场运维服务的市场需求,也将填补国际海上风电运维装备的需要,公司将紧抓国内外市场发展机遇,最大化提高两艘运维母船的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公司质保期外的服务业务以及备品备件的新增订单金额为47,082.7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1,693.36万元,较上年度同期增长6.11%。5、持续夯实质量管理能力,产品测试验证能力优化升级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可靠性,公司不断优化面向全产品过程、全订单过程、全业务流的“大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流程,实现全业务流质量管理,全面保障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公司布局的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在报告期内建成并投运,建立了“零部件-子系统-整机”研发测试验证体系,保证产品可靠性。该测试平台具备50MVA拖动能力、40MW+测试能力、全功率加载能力、电网适应性能力、半实物仿真能力、多自由度加载能力等先进功能,覆盖直驱、半直驱、双馈、鼠笼机型,可同时满足齿轮箱、发电机、传动链、变流器测试等核心零部件的测试,为行业机组大型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公司将继续建设多自由度加载平台并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6、推进管理机制创新优化,激发公司组织发展新动能为激发组织及员工动能,公司完善了以“高目标追求、高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实现了激励向技术突破、市场拓展、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一线项目和急难险重任务倾斜,以更好地匹配资源。同时,公司持续落实以“能上能下”为导向的干部选用和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干部选用管理,建立“Y”通道专业专家岗位体系及选拔机制、人才梯度培养机制,成功引进高端人才,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组织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