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九洲集团
- 企业英文名: Harbin Jiuzhou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李寅,赵晓红
- 上市代码: 300040.SZ
- 注册资本: 58778.732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0-01-08
- 大股东: 李寅
- 持股比例: 15.54%
- 董秘: 李真
- 董秘电话: 0451-58771318
- 所属行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尹志彬、王晓康
- 律师事务所: 黑龙江大地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哈尔滨市松北区九洲路609号1#厂房
- 概念板块: 电网设备 黑龙江 破净股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转债标的 机构重仓 生物质能发电 绿色电力 储能 光伏建筑一体化 碳交易 充电桩 风能 太阳能 智能电网 节能环保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黑龙江
- 成立日期: 1997-08-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30100127600046K
- 法定代表人: 李寅
- 董事长: 李寅
- 电话: 0451-58771318
- 传真: 0451-58771318
- 企业官网: www.jiuzhougroup.com
- 企业邮箱: stock@jiuzhougroup.com
- 办公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洲路609号
- 邮编: 150027
- 主营业务: 智能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
- 经营范围: 电力电子产品、高压变频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箱式变电站、整流装置、直流电源成套装置、封闭母线、电气元件、继电保护产品、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汽车充电成套设备、储能系统、储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信息与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服务,汽车租赁服务,新能源汽车销售,节能环保工程设备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实业投资,从事进口贸易;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房屋、场地、设备租赁,招标代理服务,新能源发电设计与施工;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风力、光伏、生物质电站设计、施工及运营。
- 企业简介: 哈尔滨九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清洁能源装备与技术和绿色综合能源运营服务商,成立于1993年,申请自主知识产权234项,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4项。2010年在中国A股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九洲集团”,证券代码“300040”。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民营企业新能源投资前十强。连续荣获中国能源集团500强。
- 商业规划: 公司致力于建设以智慧装备与技术为基础,可再生能源为根本,安全、高效的综合智慧能源体系。以绿色和智慧方式满足社会电力需求,减少化石能源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致力于把清洁的新能源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提高能源效率和供给,解决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可持续和安全问题,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依托三十年积累的电气领域核心技术与经验,2015年以来公司由单纯设备供应商向“制造业+服务”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产品+工程设计+建设总包+金融服务+运营维护”等现代智能制造新模式。近年来,公司将业务重点聚焦在资源、环境、气候、可持续发展上,努力以绿色和智慧方式满足社会电力需求。截止2024年上半年,公司开发、建设、投资、运营风电、光伏、生物质电站等新能源电站超过2,000MW。公司致力于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可再生的综合智慧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应用以生物质为原料的高效直燃热电联产技术、“零碳”清洁供暖技术,实现电、热、冷、汽、肥等多联产联供。改变原有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风、光、生等不同可再生能源横向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减少“碳”排放、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用能成本、努力率先在区、县内实现“碳中和”目标,立志于助力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到来。经过多年的努力,九洲集团在智能、节能、环保、高效电力装备与技术,风、光、生、火、储新能源建设与运营,电、热、汽、冷、肥联产联供综合智慧能源与公共事业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已经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格局。(一)智能设备制造业务公司是中国电力电子智能装备领域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提供成套智能电气装备和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智能电气成套设备涵盖高中低压成套开关电气、变电设备、电力电子装置、控制元器件、智能仪表、智能化终端、新能源发电装备、储能充电等产品与技术;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包括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解决方案、发电侧和用户侧电化学储能解决方案、电蓄热清洁能源供暖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供电解决方案、轨道交通智能环境控制解决方案、基于高压变频器的工业系统节能解决方案、城镇智能清洁能源供暖、风力光伏生物质发电系统集成等。1、主要产品类别(1)国际授权产品公司与施耐德、西门子、ABB、罗克韦尔自动化形成了国际化战略合作,提升了公司产品生产制造品质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试验检测装备不监测手段。并成为国际品牌的中国合格授权制造商。(2)低压产品低压配电柜、开关柜是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可以实现低压配电线路的开断、关合、分段等功能,应用广泛。公司低配电柜有多种产品,主要产品电压涵盖0.22—1.14kV电压等级。(3)高压产品公司的高压智能电气成套设备主要应用于6~35kV高压配电系统,有助于输配电系统中,达到绝缘全封闭、智能免维护、环保小型化的目标。随着特高压加码、新基建的爆发,远距离、大范围、高容量、高电压的格局将进一步拉动高压电气成套设备的需求。(4)电力电子产品电力电子产品是运用高频开关功率半导体对电力进行控制,并对电压及电流的品质进行调节。如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普及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家能源政策中必须达成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对电能而言电力电子设备市场空间巨大。公司电力电子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网电力系统、地铁城铁电力贯通线及牵引变电站、城市二级变电站、风力光伏电站及其它重工业负荷。(5)变压产品及设备变压器在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起到电压变换和电能传输的作用,通过智能低压配电柜保证系统电压稳定,提高供电电能质量。公司变压产品及设备主要应用在小区住宅、工矿企业、市政设施、新能源发电站中。(6)储能产品公司生产储能设备已有近30年历史,拥有深厚的技术和品牌积淀。公司主要储能产品使用铅酸、碳酸蓄电技术,该技术拥有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电话通讯、不间断电源(UPS)、安全报警、安全控制、应急灯、电力电子设备紧急启动及医疗设备等领域。2、经营模式公司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生产计划的制定。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1)采购模式公司配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类化工原材料、电气元件、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为进一步优化运作成本,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互动,公司设置供应链管理中心,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企业实力进行综合评审,从而选定一般产品的合作供应商。公司年初和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在具体采购时再次签订合同。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2)生产模式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轨道交通、工矿企业、移动通讯等行业大客户,因客户所在地的输电量、用户情况、配电方案、智能化等方面需求不同,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主要采取"以单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根据所获得的订单由公司组织生产,但对部分通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公司也会按照审慎研究制定的生产计划,辅以“计划生产”。(3)销售模式销售模式上,主要通过直销方式完成,通过投标方式获取订单。公司成立至今,已形成专业化的研发、设计、生产组织体系及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服务体系。公司的营销网络采取“跨大区负责制”,即组建大区营销负责人队伍,再由大区在辖区内重点市设立办事处,负责信息采集、联络、售后服务等工作。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已形成较完整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综合智慧能源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市政、基建、石化等行业和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运行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由于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是客户供电和自动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保证,因此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黏性较高。随着国家不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力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同时为综合能源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公司加强对前沿市场发展和未来市场的调研推广,建立了“行业+区域+支撑”三位一体的市场架构,结合公司优势业务,联合作战。公司聚焦新能源政策红利,深挖五大四小发电企业、地方能源龙头企业商机,联动市场支持,打造大客户商机的识别和快速支持机制,保证有效商机的快速转化,提高商机签约率。公司持续集中精力聚焦核心主业,营销中心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紧密围绕市场和目标稳扎稳打;生产中心加速积压订单的生产,对前端销售做出快速响应、有效衔接;各管理中心加强内部精益化管理,全面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同时,公司目前已经形成智能配电设备制造—电力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EPC建设业务和新能源投资运营业务的高速发展也会同时拉动智能配电设备制造板块的发展,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二)新能源业务1、主要业务模式新能源业务目前已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有两种业务模式。(1)新能源资产投资及运营公司自主开发、投资和运营新能源电站项目,即公司通过电站的前期开发取得电站项目的所有权,同时通过采用自主生产的电气成套设备产品和自主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总包实现公司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建成后持有电站并进行运营管理,通过收取项目发电电费获取稳定收益。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及与国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持有清洁能源电站。与此同时,公司以合作共赢为导向,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会择机择时向央国企合作伙伴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股权,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优化自持新能源资产结构,实现“EPC价值”、“设备销售”和“风光资源溢价”等多重价值量的兑现;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2)新能源工程建设新能源电站工程建设业务是借助于公司自主形成的清洁能源电站设计经验,通过承建第三方业主的风电场或者光伏电站,包括为客户的电站进行融资BT(融资-建设-移交)总承包建设,实现工程建设业务收入。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采取联合央国企伙伴“合作开发”的整体战略,在新增电站资产不断投建过程中,持续优化在手新能源资产结构和质量,对成熟电站项目择机出让。一方面从总体控制存量资产规模,以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提升投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和央国企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国范围内开发资源的共享共赢。公司作为东北地区民营可再生能源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在黑龙江、内蒙古等优质风光资源地区布局了较多新能源资产,已形成规模效应和在位优势。同时,公司通过深耕电气制造工程行业30余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形成了“智能配电设备制造—电力工程EPC建设—新能源投资运营”全产业链体系,公司各业务板块已经展现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还利用多年来自身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打造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可再生能源电站运维团队和一套运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电站高效运维能力。公司拥有超200名员工的专业运维团队,其中高级工程师30名,中级工程师7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30名;同时,公司采用运检一体化运维模式,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电场运行维护系统”、“运维智慧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协助现场运维工作的高效开展,确保了电站的安全生产和运营效率。在工程建设方面,公司全力克服市场环境多变、洪涝灾害突发等多重不利影响,优化项目管理机制,通过设计方案前置、采购模式优化、风险管理强化及全过程成本管控、工程管理标准化等多种措施,提升项目建设完工效率和交付质量。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加强并网验收,确保项目顺利投产且送电后不存在重大质量缺陷,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做好关键指标分析,深化指标对标,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妥善解决。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数据分析应用、设备技术改造、低效机组治理等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电场资产“应发尽发”能力,各项主要生产运营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三)综合智慧能源业务综合智慧能源是针对区域内的能源用户,改变原有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供应环节单独规划、单独设计、单独运行的传统模式,以电为核心,提供电、热、冷、气、水等能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中央智能控制服务平台,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是能源革命的重要实现形式。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可以平衡不同能源间的优势和不足,实现就地生产、就近消纳、多能协同、联产联供和互补集成,提升区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实现能源的系统优化。1、主要业务模式(1)生物质热电联产通过向农民或经纪人有偿收购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力、电力等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其中电力上网销售,热力用于工业用户生产及向居民供暖。公司生物质电厂可用燃料范围广泛,包括: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芦苇、小麦、稻壳、枝丫材、木质废料等。燃料供应商以当地燃料经纪人和当地村集体为主,公司设置燃料收储专业团队,统筹采购总体安排及供应商开发、管理工作。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公司通过对供应商的商业信誉、燃料质量、地方资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审,从而发展优质稳定的合作供应商。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保障公司生物质发电业务所需燃料的稳定供应。(2)分散式风电供暖、储能、工业蒸汽、工业制冷、污水处理等业务公司积极布局生物质热电联产之外的其他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东北区域独立储能项目合作开发,加快公司储能产业布局,拓展虚拟电厂项目建设。公司运营各项目皆在工业园区内或毗邻工业园区,能够在为居民提供热力的同时向业园区和农业大棚供应蒸汽,园区及城镇的污水处理后也可作为发电及供热循环中水再次利用。2、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生物质能作为零碳的新能源,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每年消纳处理大量有机废弃物,真正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尽管近年来补贴支付的滞后为生物质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生物质发电作为实现我国城乡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预期未来仍将是国家鼓励推广发展的主要方向。且随着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动北方地区采用生物质能供暖,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在“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方面均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在行业竞争中将更凸显优势。分散式风电供暖的目标在于充分利用分散式风电资源,一方面,通过将风电转化为热能,为居民和公共建筑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暖服务,有效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在供暖领域的使用,降低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风电资源的就地消纳,缓解风电并网压力和弃风问题,提高风能利用效率。从消纳的角度来说,分散式风电供暖可以将原本可能被浪费的风电能源转化为实际的热能需求,使得风电在本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避免了远距离输送的损耗和困难,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也为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分散式的布局也有利于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灵活调整和规划,提升整个供暖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1)地域优势驱动公司开展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优势明显。公司项目生物质能来源主要为农作物秸秆,黑龙江是中国农林业大,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生物质秸秆不仅产量极高,还具备密集度高、集中连片、便于收储的特征。2018年黑龙江全面实施秸秆禁烧,推动了秸秆收储队伍和打包机械化队伍的形成壮大,为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区位优势支持下公司有望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为起点,率先打破电、气、热、冷等多种能源系统壁垒,发展成为行业标杆。(2)综合能源模式驱动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盈利效应显著。除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支援农村等社会意义之外,一方面生物质能发电仍然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分散式风电供热发电不参与电网调峰,另一方面供电供热供气一体项目还可以产生供热收入。(3)政策支持驱动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在重启。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从而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已知单个装机规模为30兆瓦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至少可以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同时,从近年来欧美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稳定上涨可以推测,公司经营的括农林废弃物在内的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在CCER重启后、加入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即将迎来新的增长。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主要目标是在“十四五”期间,于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旗)域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建成一批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风电项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兆瓦,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推动构建“村里有风电、集体增收益、村民得实惠”的风电开发利用新格局。对公司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目前公司在手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充足,随着未来项目投产并网有序进行,以分散式风电供热和储能业务为核心的综合智慧能源业务有望显著增厚公司利润,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818,929.8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68%;营业成本498,264,245.1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2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89,520.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595,437.79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8,658,897.16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7,487,262,074.25元,负债总额为4,453,045,807.38元,资产负债率为5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971,922,747.06元,少数股东权益62,293,519.81元,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3%。报告期内,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安排,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优化资产结构,深化产业合作报告期内,继续拓展央国企合作伙伴,寻求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股权,实现“EPC价值”、“设备销售”和“风光资源溢价”等多重价值的兑现,使公司回笼大量现金的同时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抗风险能力。此外,公司继续向轻资产方向转型升级,培养一批优秀的新能源电站运维人员及电力工程人员,依托公司丰富的产品线以及专业电力工程乙级资质,开展新能源投资运作、智能运维、微电网系统、EPC工程总包等新业态,服务于各电力相关产业合作伙伴,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夯实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优势产品和优势领域,大力推进以分散式风电+清洁能源供热为主、储能业务为辅的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业务,陆续完善已核准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前期手续。同时向市场推广公司新研发的集成一体化无人值守变电站、光储充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化学储能系统,实现对各类分布式能源、储能和负荷的整合参与,激活公司发展的新引擎,逐步打造“源网储充”的商业模式。(3)数字赋能,创新发展硬件方面,公司围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秉承低碳、环保、节能理念重点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集团内部数据的互通共享。软件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外购数智化软件等方式,力争打造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生产、供应、销售和管理等相关业务数据的一体化。在智能电网配电、变电、用电以及微电网系统等领域,已形成了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4)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公司持续加强与银行、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保障公司战略发展和业务实施的融资平台。报告期内,完成1个风电项目、1个光伏发电项目的长期贷款融资置换,完成多家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续作。公司尝试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吸引、聚集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借助资本市场等多层次市场,满足企业发展的长中短期资金需求,促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5)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报告期内通过专线电话、互动易平台、专用邮箱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投资者沟通的便利性,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司还积极参与到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中,多次进行反路演、电话调研会等活动,结合公司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及外部市场环境等,综合研判公司的成长路径,更准确的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价值。(6)深挖渠道价值,强化协同效应,提高智能制造产品订单量报告期内,一方面公司持续巩固电网渠道优势,电网配用电产品中标金额提升51%。另一方面,发力挖掘配电、新能源上下游产业及非电网行业客户,丰富客户结构,公司已陆续与诸如五大六小发电央企及其他新能源企业展开洽谈,组建政企大客户部,在扬中设立制造研发中心等多措并举创造公司智能制造设备产品的应用场景,切实提升了产品订单量,使得报告期智能制造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6.47%。(7)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方式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高校平台,招聘本科及硕士研究生60人,为各业务板块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公司通过定期举办比赛及文艺活动等方式开展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塑造企业价值观,团队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