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岩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岩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岩山科技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Stonehill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叶可,傅耀华
- 上市代码: 002195.SZ
- 注册资本: 568154.459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7-12-12
- 大股东: 上海岩合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持股比例: 9.75%
- 董秘: 张未名
- 董秘电话: 021-61462195
- 所属行业: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吴震东、姜一鸣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路665号3层
- 概念板块: 互联网服务 上海板块 低价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深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深成500 DeepSeek概念 AI智能体 首发经济 AI语料 AI制药(医疗) AIPC Sora概念 多模态AI 短剧互动游戏 数据要素 AI芯片 AIGC概念 机器人概念 华为昇腾 鸿蒙概念 抖音概念(字节概念) 华为概念 百度概念 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 人脑工程 国产软件 阿里概念 网络安全 互联金融 大数据 长江三角 云计算 网络游戏 创投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89-04-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07203699D
- 法定代表人: 陈于冰
- 董事长: 叶可
- 电话: 021-61462195
- 传真: 021-61462196
- 企业官网: www.2345.net
- 企业邮箱: stock@stonehill-tech.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博霞路11号3楼
- 邮编: 201203
- 主营业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人工智能业务和多元投资业务
- 经营范围: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相关系统的集成、开发、咨询、销售及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本企业包括本企业控股的成员企业,信息服务业务(含短信息服务业务,不含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电话信息服务业务),实业投资。
- 企业简介: 上海岩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是A股互联网上市公司(二三四五,002195SZ)。公司坐落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至今,办公面积达一万五千平方米。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二三四五以互联信息服务业务为基础,开始着力打造“移动互联+多元投资”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旗下拥有12款知名软件和产品,覆盖用户2.6亿。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建设一个更智慧、更美好、更和谐的世界”的使命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公司”的愿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基础上,全面深入布局人工智能板块,包括智能驾驶、类脑智能、AIGC等领域,并已取得显著进展。1、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公司旗下2345.com自2005年上线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千万用户的首选上网入口平台”,坚守“用户体验第一”的产品理念,已形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双矩阵产品体系。网络科技公司在互联网深耕二十余年,是国内拥有亿级用户规模的互联网平台之一,自主研发了2345网址导航、浏览器、安全卫士、好压、看图王、输入法、天气王、青鸟壁纸等多款国内知名软件,覆盖PC端和移动端,为累计超10亿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安全上网服务。多年来,网络科技公司秉承创新理念,以深入用户场景解决刚需问题为本,打造“高效、易用、智能”的各类娱乐、办公产品。在互联网业务板块中,PC及移动端付费工具的收入显示出积极的增长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习惯的适应,付费工具的潜力和市场机会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同时互联网板块也在积极尝试探索海外业务及短剧业务等新方向。受中国互联网网民增速放缓、互联网红利缩减、市场需求收缩、新业务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上半年公司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228,533,611.23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6.80%,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67.53%;营业成本141,184,455.74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7.49%。2、人工智能业务:(1)智能驾驶业务:2024年4月,公司对从事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研发的Nullmax (Cayman) Limited的增资事项、表决权委托事项及委派董事事项已完成,实现对Nullmax纽劢科技的控股。Nullmax纽劢科技致力于打造全场景的无人驾驶应用,推出了纯视觉、真无图、多模态端到端的智能驾驶技术方案。Nullmax纽劢科技可为车辆提供贯穿车端、云端的全栈软件算法应用,提供覆盖至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并打造了支持所有技术的平台化的BEV-AI(Bird's Eye View-AI,即面向鸟瞰图视角的AI技术)技术架构。2024年技术发布会上,Nullmax正式推出了新一代自动驾驶技术—Nullmax Intelligence (NI),以更智能的方式应对行业自动驾驶难题。在视觉基础上,NI增加了对声音、文本、手势等多种信息的输入支持,利用多模态的端到端模型进行任务推理,由系统整体输出可视化结果、场景描述和驾驶行为。Nullmax纽劢科技可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方案,可支持不同芯片平台,适配任意传感器,满足高中低不同市场需求,实现车企及合作伙伴不同功能的智驾应用。Nullmax纽劢科技在2T算力芯片上实现了完整的L2级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功能;交付了全球首个单TDA4 8T算力行泊一体方案(ADAS+NOP+HPP,注)。Nullmax纽劢科技是行业内极少数拥有量产视觉感知及端到端技术能力,并同时拥有行车、泊车量产能力,拥有完整高、中、低配置方案能力的智驾企业。其智驾方案不依赖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任何第三方技术,可适配德州仪器(TI)、英伟达(NVIDIA)、黑芝麻智能、高通、爱芯元智、瑞萨等主流芯片平台。在商业化方面,Nullmax纽劢科技已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面向量产的深度合作,获得了国内多家汽车厂商的定点量产项目,同时积极拓展与头部车企的海外合作机会。(注:NOP指Navigati on OnPilot,领航辅助驾驶;HPP指Human-in-the-loop Pilot,人机共驾导航。)在学术研究领域,Nullmax感知团队的论文《SimPB:A Single Model for 2D and 3D Object Detection from Multiple Cameras》入选欧洲计算机视觉国际会议ECCV2024会议文集,另一篇论文《Enhancing 3D Object Detection with 2D Detection-Guided Query Anchors》也成功被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2024录用。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全球同行的认可,并且展示了Nullmax在自动驾驶技术特别是视觉感知技术方面的竞争力。(2)类脑智能业务:公司下属的上海岩思类脑研究院以脑电大数据与脑电大模型为核心技术底座,面向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开展脑机接口解码算法与系统、非器质性脑疾病(例如癫痫、抑郁症、严重失眠等)的诊断和评估、大脑内在状态调控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落地。岩思类脑研究院参与的斑马鱼大脑空间信息表达机理研究《A population code for spati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zebrafishtelencephalon》已于2024年7月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接收,将于近期正式出版。脑电大模型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神经信号记录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可以采集到的脑电信号的数据量正以指数级增长,如何使用脑电解码算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所需颗粒度的信息,是人机交互和脑机接口系统中急需突破的痛点和难点。基于上述思考,岩思类脑研究院跳过电极、芯片等硬件的研发,直接提前布局脑电大模型的构建和研发,从而可以适应现在及将来非侵入式、侵入式等多种方式获得的海量脑电神经网络数据,以脑电大模型为硬件赋能,从而达成实时、精准、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目前岩思类脑研究院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脑电大模型的预训练,目的在于使脑电大模型学会脑电信号的变化规律后,将大模型底层压缩出来的本征特征做为下游任务的输入,从而完成大脑意念的转译。岩思类脑研究院还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头部院校及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脑电大模型及具体应用领域进行共同研究。未来待脑电大模型成熟后,可衔接外设完成脑机接口或元宇宙的互动,也可与其他多模态大模型配合实现大脑意念的具象显示和实时互动。此外,脑电大模型还可通过分析备试对象大脑活动的异常状态,对非器质性脑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干预和疗效评估。目前,岩思类脑研究院在持续进行脑电大模型及非器质性脑疾病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部分基于大脑内部状态调控技术所研发的商业化产品已完成原理测试并进入工程验证测试阶段,待完成后续设计验证测试、生产验证测试后即可上市。(3)生成式AI(AIGC)业务:为进一步推进AIGC业务发展,公司在多年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外部研发团队,于2023年6月成立了上海岩芯数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ockAI以认知智能技术为核心,专注于自然语言理解和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RockAI从零开始完全自主研发设计了Yan架构,并于2024年1月发布了国内首个非Attention机制的通用大模型——“Yan1.0模型”。在对比实验情况下Yan1.0模型拥有相较于同等参数Transformer架构Llama2模型更高的训练推理效率、吞吐量及记忆能力,更低的机器幻觉表达,同时支持CPU无损运行并100%支持私有化应用。RockAI围绕“Yan架构”持续加强核心算法创新,2024年7月正式推出了具备跨平台设备兼容性且支持多模态交互的自主底层架构通用大模型Yan 1.2,采用MCSD(multi-channel slope and decay)模块替换Transformer架构中的Attention机制,并成功验证了scalinglaw机制。在推理阶段,将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别降低到O(N)(其中,N表示序列长度)和O(1)(表示复杂度不随序列长度和特征维度增长而增长)。Yan1.2大模型运行在树莓派5(频率为2.4GHz的64位四核Arm Cortex-A76处理器)上进行推理每秒可达7-8tokens的响应效率(根据媒体公开报道,Llama3 8B模型量化后在树莓派5上每秒速率低于2tokens),在中低端的手机上推理每秒可达20+tokens(CPU运行,非NPU或GPU)的响应效率。RockAI将Yan1.2大模型的核心模块即自然语言部分MCSD 3B模型,采用5-shot测试方法,与4个典型自然语言模型、针对5个基本任务进行了全面评测(具体评测结果见下表),Yan1.2大模型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MCSD仅是Yan架构中的一个模块,Yan架构大模型的实际表现能力,已经接近Llama3水平。3、多元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积极开展多元投资业务,主要包括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业务领域。股权投资领域,公司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通信、生物科技等国家及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的硬科技领域进行投资。结合公司长期愿景、短期发展目标以及行业动态,形成了一套综合考量技术领先性、市场潜力、战略契合度以及财务收益的投资策略。同时,保持灵活和敏捷,以便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技术格局和市场需求。此外,公司自有资金充裕,紧跟监管政策,及时摸排风险,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继续做好金融产品投资等业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投资收益。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