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云南能投
- 企业英文名: Yunnan Energy Invest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053.SZ
- 注册资本: 92072.946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6-06-27
- 大股东: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2.65%
- 董秘: 李政良
- 董秘电话: 0871-63127429,0871-63126346
- 所属行业: 食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云虹、廖芳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昆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春城路276号
- 概念板块: 综合行业 化学原料 云南板块 深股通 证金持股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调味品概念 绿色电力 天然气 央国企改革 油气设服 页岩气 风能 西部大开发 新能源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云南
- 成立日期: 2002-07-25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300007414512392
- 法定代表人: 周满富
- 董事长: 周满富
- 电话: 0871-63127429,0871-63126346,0871-63151962
- 传真: 0871-63126346
- 企业官网: www.cnyeic.com
- 企业邮箱: ntgf@cnyeig.com
- 办公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春城路276号
- 邮编: 650200
- 主营业务: 新能源、盐、天然气三大板块,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食盐、工业盐、芒硝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天然气管网建设、运营、天然气销售、入户安装服务等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非食用盐销售;非食用盐加工;饲料添加剂销售,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食品用洗涤剂销售;日用化学产品销售;化妆品批发;化妆品零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消毒剂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装卸搬运;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机械设备租赁;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热力生产和供应;选矿;铁路运输辅助活动;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货物运输(除网络货运和危险货物);日用品批发;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销售:谷物销售;豆及薯类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农副产品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管理服务;节能管理服务;日用化学产品制造;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服务(专利代理服务除外);品牌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日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盐生产;食盐批发;食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燃气经营;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城市配送运输服务(不含危险货物);特种设备设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水力发电;酒类经营;粮油仓储服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等。
- 企业简介: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能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证券简称“云南能投”,证券代码“002053”。公司重点聚焦“绿色能源”的同时深耕“盐业”,其中新能源等绿色能源是公司发展的战略核心和发展重点,盐业等绿色食品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盐业、天然气三大板块,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食盐、工业盐、芒硝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天然气管网建设、运营、天然气销售、入户安装服务等。此外,能投集团于2024年1月24日与公司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将其全资子公司云南榕耀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部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公司行使。新能源板块,公司是省属国企投资开发、建设运营风力发电的主力军,是云南能投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最终承接平台,秉持新能源发展核心战略,提升绿色能源安全供给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截至2023年末,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累计158.1万千瓦,进入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前三,在建规划装机容量47万千瓦,列入年度建设项目清单装机容量67万千瓦。在云南省“8+3”增量新能源开发中,通泉项目创造获批、开工、吊装、验收、投产、并网等“六个第一”,涧水塘梁子项目从开工到全容量投产仅4个月,永宁75万千瓦风电项目是云南省一次性核准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目前,公司正积极探索开展压缩空气储能、风光制氢、钠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新赛道项目,并与能投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绿能集团签署了《代为培育框架协议》。盐板块,云南盐业是省政府授权云南省唯一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省政府食盐储备承储企业,产销协调运转,分销机构覆盖全省,长期深度耕耘食盐市场,消费者忠诚度高,目前省内食盐市场占有率80%,食盐年均供给规模超过30万吨,其他盐硝产品产销量每年达140余万吨。公司旗下现有“云盐”“白象”“艾肤妮”等商标,先后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及“COP15”合作单位,所属昆明盐矿、普洱制盐取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普洱制盐获省级绿色矿山认证,普洱盐原生岩盐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4年1月,云南盐业“白象牌”继通过“昆明老字号”、“云南老字号”后又获得“中华老字号”殊荣,2024年6月,荣获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天然气板块,省天然气公司是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天然气产业平台,负责推进全省天然气基础设施开发、市场拓展、产业培育等工作。2013年组建以来,高标准建成省内天然气支线管道9条共901公里,年可输配气能力24亿方,有力构建全省天然气分输战略通道。建成曲靖、玉溪2个省内最大地面储气调峰基地,新增储气能力3600万方,有力填补我省大型储气设施空白。敷设城市中压管网417公里,覆盖省内6个GDP位居前列的州市,年输配气量近2.54亿方,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 商业规划: 1.主要经营区域电力生产、销售状况及发展趋势云南绿色能源资源富集,新能源远景可开发容量达1.5亿千瓦以上。2024年,云南新能源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建成投产集中式光伏装机1,478.72万千瓦、风电装机133.15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全省新能源总装机已突破5,000万千瓦,占统调发电装机比例达36%,光伏、风电装机均超过火电装机,成为云南第二、第三大电源。2024年,云南省全省发电量4,64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全省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发电量4,36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其中:水电3,107.26亿千瓦时,增长6.9%;火电599.66亿千瓦时,下降6.5%;风电374.30亿千瓦时,增长32.6%;太阳能发电281.70亿千瓦时,增长151.0%。2024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788.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其中:一产用电量35.75亿千瓦时,增长9.1%;二产用电量2,062.06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量2,026.60亿千瓦时,增长13.1%);三产用电量385.85亿千瓦时,增长1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04.67亿千瓦时,增长2.0%。全省外送电量2,105.20亿千瓦时,增长15.4%。“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成为云南“十四五”新增主力电源,全省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规划,新能源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1)2024年1月,云南省公布19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该批次项目总计19个,储能总规模为3.1GW,涉及锂电池储能项目15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2个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1个以及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1个。公司昆明盐矿35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列。云南2023年第二批新能源项目预计带来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超过1GW。(2)2024年4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云南省2024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纳入方案实施的项目共141个,装机1018.325万千瓦,涉及云南16个州(市)。公司竹园光伏项目纳入该方案。(3)2024年5月,云南2024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和“重中之重”项目清单印发。其中云南省2024年度省级重大项目1650个,云南省2024年度“重中之重”项目115个,包含公司金钟风电场一、二期两个项目。(4)2024年5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能源局出台《云南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云南省将首批建设19个集中共享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总规模310万千瓦,到2025年建成新型储能200万千瓦以上。要求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暂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的比例(持续时长不低于2小时)配置储能容量。(5)2024年7月,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能源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出台了关于印发《云南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要求,科学有序推动我省风电资源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从工作原则、分期目标、组织实施、政策支持、保障措施五个方面,对全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进行管理规范。(6)2024年12月,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云南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共享储能发展的通知》。明确2025年继续实行“新能源+储能”机制,集中式风电和光伏按不低于装机容量10%/2小时配置储能容量,未配储则按装机规模的10%购买系统调节服务。2.经营模式公司所属新能源项目(包括风电、光伏)公司的主营业务为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的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在项目开发阶段,由项目公司负责所在区域的项目开发;在项目建设阶段,由项目公司组织实施,包括发电设备的采购和招标,以及其它相关辅助设备、材料及工程施工的采购和招标;在项目运营阶段,由项目公司负责风电场及光伏电站的运行、维护和检修。项目公司运营的风电场是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随后经过升压输送至电网;而光伏电站是通过太阳电池板(组件)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随后经过升压输送至电网。将生产的电能销售给电网公司的电力收入是根据单位上网结算价格与供应电网公司的电量计算得出,扣除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1.随着金钟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30万千瓦风机于2024年6月30日全部实现并网发电、金钟风电场二期项目5.04万千瓦风机于2024年9月12日实现并网发电以及葫芦地光伏电站一、二期项目合计2万千瓦容量于2024年12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产发电的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94.64万千瓦,报告期公司新能源板块发、售电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2.平均售电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存量37万风电项目享受国补,石新公司一期享受省补、国补,二期享受国补;通泉风电场、涧水塘梁子风电场和永宁风电场、金钟一期、金钟二期等增量新能源项目均实行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随着增量新能源项目发电量占比提升,报告期公司新能源综合平均售电价同比降低。涉及到新能源发电业务1.报告期内新能源补贴情况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石新公司、会泽公司、马龙公司、大姚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泸西公司累计收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总计158,608,164.87元。公司所属公司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增加了经营活动现金流,进一步增强公司流动性,有利于公司新能源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所属公司光伏及风电项目批复电价已包含上述新能源补贴电价,应收补贴资金已经确认到对应年度的电费收入中,上述补助资金的获得相应减少应收账款数额,不会对公司当年损益产生较大影响。2.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的产能投建、扩张以及资产收购进展及未来规划情况(1)公司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打造“云南绿色能源领军企业、区域内有竞争力的新能源综合运营商”为使命目标,抢抓新能源发展窗口机遇期,聚焦新能源电站投资运营,加快构建“产业+投资”双轮驱动,运营一批、开发一批、改造一批、争取一批,“自建+并购”相结合,做强做优做大绿色能源核心主业。与此同时,培育拓展新能源新赛道,实现延链补链强链。3.代为培育相关情况为有效避免公司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子公司与公司构成同业竞争,降低公司投资风险,使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商业机会,最大限度保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同时充分利用公司控股股东在云南省能源行业的优势地位。4.委托经营管理相关情况为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效率,加快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4年1月24日公司董事会2024年第二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与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公司接受能投集团的委托对云南榕耀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的公司”)实施经营管理并与能投集团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行使能投集团作为标的公司股东所应享有的与之生产经营相关的全部权利,并全面负责标的公司的业务、经营及管理。公司于2024年1月25日披露了《关于与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委托经营管理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11)。根据协议约定,在托管经营期内,标的公司持有的光伏发电项目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的,公司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或能投集团通过合规方式优先注入公司。公司与能投集团、标的公司协同配合,加快推进标的公司光伏发电项目收购或资产注入相关工作。报告期标的公司正积极开展各类合规性问题整改及部分项目国补核查等相关工作。1.主营业务、竞争格局、竞争优势等相关情况公司全资子公司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食盐、工业盐、日化盐、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芒硝等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是省政府授权云南省唯一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定点批发企业和省政府食盐储备承储企业,是中国盐行业AAA级信用食盐定点企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各省级批发企业可以开展跨省经营,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盐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如下:一是专精特新及技术创新优势。云南盐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制盐工艺、绿色低碳、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是中国盐行业技术进步的典范。云南盐业2023年再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被认定为云南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知识产权13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近3年参与和主持制定包括国家、团体、企业标准12项。2024年共申请了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2项,外观专利2项;同时获得了7项授权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外观专利5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多品种盐开发、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发”等项目获得了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二是生态、绿色、健康优势。云南盐业致力打造“生态用盐全产业链研制专家”,向消费者提供生态、绿色、健康的食盐产品。2017年6月云南盐业成为全国盐行业首家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PEOP证书)的企业;所属普洱制盐分公司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及云南省2021年度省级“绿色矿山”;所属昆明盐矿入选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2024年度云南省“绿色矿山”;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普洱盐低钠钙盐(碘25)、普洱盐原生岩盐(未加碘)等25种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并取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公司打造的高端食盐产品普洱盐产品被评定为生态井矿盐。三是资源优势。云南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井矿盐产区之一,原盐资源总量达735.7亿吨,氯化钠(NaCl)保有储量位居全国第三。所属昆明盐矿和普洱制盐分公司盐矿品质优良、矿床厚、矿层含盐率高、盐层品位高,具备优质资源的内在和外部条件,具有较好的产业开发价值。四是品牌优势。公司旗下现有“白象”系列食盐产品和“艾肤妮”系列日化盐产品。“白象”“艾肤妮”连续多年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白象牌食盐荣获第16届、第18届、第21届、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白象牌磨黑钙盐荣获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品牌建设,品牌传播效果良好,“白象”知名度、美誉度日渐提升,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2024年公司通过“中华老字号”认证和“生态井矿盐”认证,“生态云盐-生态井矿盐”入选第十一批升级消费品名单。2.品牌建设运营情况报告期公司始终坚持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及“中华老字号”的悠久历史与良好品质作为年度品牌推广的核心主题不断深化传播,以新媒体为沟通主战场、传统渠道稳固市场认知、大交通渠道夯实品牌背书,地面渠道辅助拓展省外新市场为品牌推广策略,内外联动,提升品牌传播效率与销售转化。公司通过“中华老字号”认证,在17家央媒、省媒及本地媒体获得广泛曝光,联动各区域子公司强化线上线下宣传,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线上品牌宣传方面,线上全渠道曝光量达1.6亿次,总互动204W+,人群总资产1000W+,人群资产超过同行业98%的品牌。白象品牌在食品饮料/粮油调味/调味品行业下品牌力有明显提升,食盐类目从33名升至第4名。抖音爆款榜、趋势榜排名拉新至第4名,8月份连续排名第1名,实现了品牌增值。线下品牌宣传方面,成功参展2024中国盐业全产业链博览会,接待众多业内重要企业、友商、专业人士,有效拓展了新市场和业务联系。515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通过官方共建、多地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普及碘盐知识,有效增强了公众对碘缺乏病及其预防措施的科学了解,增强了公众健康意识,进一步塑造了公司的品牌形象。通过2024年的品牌工作,公司实现Chnbrand2024年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食盐品牌排行榜第7名,食盐顾客满意度指数(C-CSI)排名第7,食盐顾客推荐度指数(C-NPS)从2023年的第6名提升至第3名。1.食盐销售模式报告期公司小袋食盐主要是通过配送商将产品配送至各类零售终端进行销售;餐饮用盐、食品加工用盐主要是由公司直接销售。2.其它产品销售模式工业盐、芒硝、日化盐等产品,根据市场供需状况、风险控制需要等主要是由公司直接销售,其中日化盐产品在淘系平台开设Aiffny艾肤妮品牌店、云盐口腔旗舰店,抖音平台开设云盐口腔护理。为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购买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运营天猫、抖音、拼多多、快手白象牌旗舰店和美团优选服务,形成了集合淘宝、抖音及社区团购等一系列平台为主的线上销售网络,主要销售加碘盐、不加碘盐、海藻碘盐、低钠盐、磨黑系列等食盐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解码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实干担当、砥砺奋进,主动应变求变。以资源获取为牵引,持续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以营销为龙头、提质降本为支撑,持续稳固盐业发展;产业联动,产学研结合,持续深入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公司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一)扛牢保供重责,国企担当与价值创造持续向“新”攀升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坚决扛牢压实政治责任,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牢抓实能源电力安全保供、食盐燃气民生保供,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5,304.60万元,较上年增长18.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503.67万元,较上年增长39.9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428.51万元,较上年增长33.9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874,788.2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41,997.9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7.86%。2024年公司资产、收入、利润、经营净现流等主要指标实现全面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台阶。(二)深入践行“三精管理”,运营管理与增创效益持续向“优”提升报告期公司深入践行“三精管理”,以“全员参与,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极致”的核心理念推进46个三精管理项目,通过“咨询+诊断+培训+实操”,推进运营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公司“月月比”“红黑榜”机制持续优化,抓实“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进一步树立和营造“用业绩说话、用数字说话”的价值创造导向和比学赶超氛围。公司年内获得主体信用AAA评级,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26个BP,产融协同更加紧密,有力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存量向好、增量发力、绿证交易实现新突破。金钟风电场一、二期工程项目及葫芦地光伏电站一、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增至194.64万千瓦,2个风电场获评“5A级风电场”,绿证交易208万张。传统盐板块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昆明盐矿、普洱制盐分公司积极推进MVR制盐节能环保技改,降低能耗及碳排放;积极推进碳足迹核查与低碳产品认证,提升绿色竞争力。生产装置运行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调销协同发力,盐硝产销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达178万吨。区域化、标准化、网格化精准营销模式初见成效,省外市场稳固拓展。“白象牌”获得“中华老字号”和“生态井矿盐”产品认证,云南盐业获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天然气板块运营能力持续提升。开远-蒙自支线和文山-砚山支线投产试运行,玉溪储气库进液试生产。液化天然气销量超年度目标值50%,售气量突破3.8亿方,达历史最好水平,“产供销联动、厂网库一体”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三)加压奋进,重点项目与重大专项推进持续向“质”聚焦扛牢使命加压奋进,统筹优存量、拓增量、育新量,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项目、重大专项有力推进,持续推动产业布局优化、经济运行提质、板块融合发展。一是集中力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金钟风电场一期工程项目30万千瓦风机于2024年6月30日全部实现并网发电、金钟风电场二期项目5.04万千瓦风机于2024年9月12日实现并网发电,葫芦地光伏电站一、二期合计2万千瓦容量于2024年12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67万千瓦风电扩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马龙竹园光伏项目12月正式开工建设;“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控制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二是加快培育拓展新能源新赛道。聚焦压缩空气储能、用户侧储能等方向,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加强技术方案论证,全力推进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普洱制盐MVR技改项目和风储一体机研发等工作,努力提升公司“风、光、储、盐”耦合、协同发展能力,努力成为新产业新领域的先锋队和探索者。三是全力抢抓新能源项目资源获取。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以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拟与华宁、沧源等开展新能源项目合作,持续对接富源、峨山等资源,积极上报省能源局2025-2027年后续新能源风电项目规划。四是统筹推进混合制企业整治及瘦身健体。“一企一策”制定方案,完成盐业东川、景东、孟连、洱源、开远公司5户企业注销。(四)深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活力动力持续向“强”升化深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暨实施“8个专项行动”,细致梳理出23个方面改革要求、60项重点任务工作清单与分工明细,协同发力,全年完成任务清单80%以上主体任务。盐板块生产端“大部制、大车间、大班组”改革成效显著,昆明盐矿、一平浪盐矿、乔后盐矿原有23个部室精简为“5中心、4部室”,正式在岗员工缩编减幅11.44%;普洱制盐分公司9个部室也整合为“2中心、1部室”,员工人数降幅5.58%,为后续高效生产筑牢根基。以“三项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压缩管理层级,优化组织架构,精简人员编制,提升人均效能,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20%以上。动真碰硬推动“能上能下”。落实管理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明晰薪酬刚性兑现、末位调整与不胜任退出规则,229名管理人员签订“两书”;强化薪酬拉差、末等调整等落实,打磨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干部管理上动真格,干部队伍结构与活力得以重塑。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破解措施,形成年度《产改任务清单》37条,推动产业工人队伍“荣誉亮起来、腰包鼓起来、腰杆硬起来”,员工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充分激发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公司发展凝聚正能量。(五)筑牢合规防线,公司治理再上新台阶扎实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着重针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合规风险防控,推动各条线科学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涵盖法务、合规、内控、风险、审计的五位一体合规闭环管理模式,有力赋能公司经营业务,积极构建具有公司特色的“大风控”体系,全方位纵深推进合规管理工作。发挥监督效能,查违规、促合规。通过扎实开展审计工作,有效发挥了监督效能,不仅能及时察觉问题及管理缺陷,还能精准提示风险,有力推动整改落实,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管理秩序。严格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成功入选云南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公司董事会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公司荣获责任云研究院“ESG双碳先锋”奖。(六)从严管控,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加强本质安全建设,未发生交通、火灾、电力、设备、人身伤亡事故,未发生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及公共卫生事件,所属公司主要生产装置、城市配套管网、支线管道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各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平稳有序。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