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河北
  • 成立日期: 2000-06-13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306007109266097
  • 法定代表人: 李勇
  • 董事长: 李勇
  • 电话: 010-88573330
  • 传真: 010-88573329
  • 企业官网: www.china-csicpower.com.cn
  • 企业邮箱: sh600482@163.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 邮编: 100097
  • 主营业务: 燃气动力、蒸汽动力、化学动力、全电动力、民用核动力、柴油机动力、热气机动力等七大动力业务以及相关辅机配套业务
  • 经营范围: 内燃机及配件的制造、研发、维修、安装、租赁、技术服务;汽轮机及零件、燃气轮机及零件的制造、研发、维修、安装、租赁、技术服务;蓄电池开发、研制、生产、销售;蓄电池零配件、材料的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研究、制造、销售,并提供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的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动力,CSICP)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动力装备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燃气动力、蒸汽动力、柴油机动力、综合电力、化学动力、热气机动力、核动力(设备)等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 中国动力作为我国船舶动力系统科研生产的核心力量,承担着船舶动力系统的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等任务;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基本实现了动力核心装备的自主可控,建立了国内顶尖的动力装备研制生产体系,在国内船舶动力系统研发设计、集成制造、设备配套、保障服务等领域均居龙头地位。 中国动力紧跟国家改革步伐,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动力装备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积极推进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加大外部市场拓展力度。目前,公司以化学动力、燃气动力、全电动力、柴油机动力四大动力为代表,形成了公司产业发展新的支柱。 中国动力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势,遵循“产融一体”的发展理念,创新资本运作方法,在优化资本结构、推动业务整合和布局尖端产业等方面稳步推进。自2015年资产重组成功以来,秉承“专业、高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原则,通过统筹业务布局、强化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精简管理层级等举措,对内部所属七大动力板块进行二次梳理整合,不断提升动力业务综合竞争力。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企改[2000]471号文件批准,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保定汇源蓄电池配件厂、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13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公司于2004年6月29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8000万股。 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证券简称由“风帆股份"变更为“中国动力"。经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证券简称自2016年5月10日起由“风帆股份"变更为“中国动力",公司证券代码“600482"不变。 2016年4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风帆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4月29日,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由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上半年,公司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强军首责、主业实业,聚力核心竞争力提升,优化提升生产效率,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61亿元、同比增长16.61%,新签合同270.43亿元、同比增长0.55%,完成工业总产值240.73亿元、同比增长19.13%,截至6月30日手持合同581.41亿元、较2023年6月30日增长89.66亿元。(一)强军首责有力履行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履行强军首责,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全面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推动全过程持续改进提升,深化专班跟产机制,按节点完成装备生产任务。二是积极开发新市场,在无人机市场和军贸市场取得了新突破。三是坚持“主动对接、靠前保障”,持续提升维保、服务类业务比重。报告期内,防务产业新签合同同比增长1.52%。(二)船海产业强劲增长2024年上半年航运市场表现强劲,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平均值同比上涨6%至25,498美元/天,且较近十年平均值高34%。国内造船市场持续繁荣,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同时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71.7%,实现了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受船舶行业景气度带动,公司船海业务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船海业务营业收入109.58亿元、同比增长31.05%,新签合同121.36亿元、同比增长18.56%。图3-1:2024年上半年船海业务同比变动情况1.船用柴油机低速机方面:上半年,公司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及新接合同再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船用低速柴油机224台、同比增长14.87%,功率3,909,925KW、同比增长9.71%;新签船用低速柴油机242台、同比增长21.61%,功率3,759,628KW、同比增长7.37%。同时,公司紧盯低碳零碳燃料主机发展,上半年顺利交付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发动机,报告期内产出的船用双燃料低速机同比增长(按功率测算)119.34%。图3-2: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船用低速柴油机6G50ME-C9.6-LGIM+EGRBP甲醇主机交验图3-3:2024年上半年船用双燃料低速机生产情况(按功率算)中、高速机方面:上半年,公司船用中高速柴油机在高端特种船舶、消防船、渔政船等公务船市场连续接单。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船用中、高速柴油机448台、同比增长10.62%,功率946,565KW、同比增长13.34%;新签船用中、高速柴油机567台、同比增长34.68%,功率977,177KW、同比增长1.79%。2.综合电力推进上半年,公司加强高端智能船型市场开拓,全力推进项目实施,高品质、高效率完成多个项目交付节点。报告期内完成3000吨级破冰科考船、极地科考母船、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12000方LNG运输加注船等船型动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产品交付。3.机电装备制造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船海机电产品接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承接锚绞机261台、同比增长12.9%,承接舵机57台、同比增长18.8%,承接吊机24台、同比增长300%,承接船用齿轮箱214台、同比增长355.3%。(三)应用产业稳中提质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上升、国内结构调整等影响,公司全面深化精益管理,把提高质量效益放在首位,应用产业运行平稳发展。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6.25亿元、同比增长6.92%,承接合同111.78亿元、同比下降15.28%。图3-4:2024年上半年应用产业同比变动情况1.燃气动力:2022年底至2023年,公司签订了30余台CGT25燃气轮机海外批量供货订单,根据生产进度,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交付。报告期内,公司交付6台燃气轮机,预计2024年完成10-13台燃机交付。2.蒸汽动力:继2023年中飞石化丙烷脱氢项目之后,公司在余热锅炉产品方面继续深度推进丙烷、异丁烷脱氢工艺余热锅炉产品研发工作。报告期内,签订惠州博科轻烃综合利用余热锅炉项目,同时跟进庆阳同欣科技丙烷异丁烷脱氢项目。3.化学动力:报告期内,在汽车低压电池业务领域,宝马2025-2028年电池配套项目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北京奔驰市场份额持续增加,预计2024年配套份额提升40%;获得一汽奥迪新能源2025-2032年AGM68电池、广汽丰田045D新能源车(BZ4X)等5个新项目定点。在锂电池领域,家用储能系统取得突破,壁挂式SPT3800家庭储能系统面向美国市场实现销售;某型无人机一次电池组获得批量订单。(四)绿色产业、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公司聚焦“双碳战略”,加快推动装备制造绿色化进程,在绿色电力、绿色动力、新型储能等领域持续发力。1.绿色能源装备:报告期内,在风电配套领域,实现4.55MW、6.2MW主齿箱批量交付,预计年内完成近300台产品交付;在核应急发电领域,核应急发电领域签约华能SK项目、巴基斯坦C5项目和红沿河增机辅机项目,核应急柴油发电市场占有率为100%。2.绿色船舶装备:报告期内,完成国内首台7S60ME-C10.5-GI-HPSCR双燃料发动机、国内首台6G50ME-C9.6-LGIM-EGRBP甲醇双燃料低速机交付;完成全球首制X92DF-M甲醇燃料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气缸套、缸盖的生产制造;自主开发的船载碳捕集系统完成性能验证,并签署船载碳捕集系统实船应用协议。3.锂电池产品:报告期内,开发多款锂电驻车电源产品,包含2.5度电轻卡版起驻一体电源(N150)、5度电起驻一体电源(N245)、7度电起驻一体电源(N330);开发多款无人机用高比能高功率电源,通过试飞检测并小批量供货。(五)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报告期内,公司科技成果产出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1.燃气动力为打破国家战略能源输送受制于人的局面,公司加快推进海洋工程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燃机板块开展了“海上平台20MW级国产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组”研制项目,突破了海洋环境适应性技术,大质量、高转速、多结构耦合隔振技术。目前已完成了全部工程设计,预计8月完成首台机组的出厂交付,开展首台套示范应用。2.柴油机动力公司紧盯低碳零碳燃料主机发展,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RTX-8甲醇燃料低速原理试验样机点火成功,6X72DF-A型氨燃料机技术开发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展核应急SXD12V40/52D柴油机研制,CHD416系列柴油机实现关键技术及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电动矿卡用3000马力CHD620V16CR柴油机完成研制方案设计。3.化学动力低压电池领域,完成上汽通用新能源45Ah、上汽35Ah和奇瑞45Ah新能源车用电池样品性能测试,一汽奥迪新能源配套AGM68Ah项目实现风帆定点,上汽奥迪AGM50Ah项目完成首次技术评审。储能领域,开展风光配储系统“储能直流侧5MWh电池舱”研制,“风帆100kw/215KWh工商业储能系统”研制,该储能系统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具备云平台管理系统。4.机电配套装备公司自主开发的船舶设备能效数据集成系统正式在中远海运15.8万吨油船应用,重庆港国际邮轮母港港口工程客运工艺系统设备和智控系统工程的港机获得设备原理认可证书,完成露天矿大倾角轨道运输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完成偏航变桨第三代产品样机装配及疲劳寿命试验验证,完成40MW试验台齿轮箱GST1300研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563,578,173 25.23%
2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454,731,000 20.36%
3 军民融合海洋防务(大连)产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99,776,245 4.47%
4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80,845,203 3.62%
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43,435,898 1.94%
6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40,148,188 1.80%
7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 39,404,782 1.76%
8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38,747,014 1.73%
9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35,077,022 1.57%
10 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31,008,346 1.39%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