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国药现代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SHYNDEC PHARMACEUTIC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420.SH
- 注册资本: 134117.269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4-06-16
- 大股东: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7.86%
- 董秘: 张忠喜
- 董秘电话: 021-52372865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姜波、兰轶林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药 上海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养老金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生物医药 央企改革 幽门螺杆菌概念 化妆品概念 辅助生殖 地塞米松 流感 医疗美容 超级真菌 央国企改革 健康中国 医疗器械概念 中药概念 长江三角 生物疫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6-11-27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30459924R
- 法定代表人: 许继辉
- 董事长: 许继辉
- 电话: 021-52372865
- 传真: 021-62510787
- 企业官网: www.shyndec.com
- 企业邮箱: shyndec@sinopharm.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陆路378号
- 邮编: 200137
- 主营业务: 医药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药品、保健品制造,药品、药用原辅料、化妆品、保健品、医药用品销售,医疗器械经营,医药科技、化妆品科技、保健品科技、医疗器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药机械批售,货物或技术进出口业务,自有设备租赁,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现代”)成立于1996年,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立的专业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医药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04年6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420,简称:国药现代)。2010年4月进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国药现代全面服务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以实现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发展目标,以高质量打造“化学制药为主体、生物制药和大健康为两翼”的战略格局为重点任务,秉持国药集团“护佑生命,关爱健康”的企业理念,聚焦“抗感染、心脑血管、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内分泌、麻醉精神”五大治疗领域,协调优化产业布局,以多轮驱动实现健康、稳定发展,致力于成为创新驱动型、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制药企业,做有活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行业引领者。形成了战略统一、资源集中、配置合理、具有规模效应及产业链联动效应的专业化战略发展格局。
- 商业规划: (一)经营情况概况2024年,公司始终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扛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的核心功能。面对医药制造行业复杂的风险与挑战,公司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科学布局,全面统筹,聚焦主业做强做优,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科研开发,持续提升经营效率,以经营实绩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38亿元,同比降低9.38%,其中过亿元产品28个,销售规模占比69.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4亿元,同比增长56.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增长52.72%。公司研发投入6.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17%,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二)经营工作亮点1、锚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暨“双百行动”。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深化改革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整体目标完成进度为77%。优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决策体系。持续完善总部及全级次企业的经营决策事项权限配置与审议流程,进一步强化子公司董事会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和治理效能。深化市场化配置机制,持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做好干部竞争上岗、调整交流、考核考察等工作,实施后备人才动态管理,持续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提质”,针对子公司实行“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目标和激励政策,发挥绩效目标的导向和牵引作用。2、深化技术研发,强化创新赋能科研成果创历史新高。2024年完成一致性评价及产品注册申报59项,通过一致性评价及获得注册批件51项,其中通过MAH方式批文引进2项,原料药登记号转“A”8项。科研项目申报数量同比增长11.32%,获批数量同比增长75.86%,科研质效明显提升。创新发展加快步伐。新增科研项目立项31项,积极推进省部级纵向课题报批,2024年共申报纵向课题11项,新立项3项。2024年新增授权专利6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项。科研创新平台持续筑强。与澳门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与深圳技术大学共建“先进大健康技术转化联合研究实验室”“高端制剂研发联合实验室”;与华东理工大学在智能制造与合成生物学领域达成2项合作。3、强化管控体系,推进内外协同持续夯实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新增盐酸纳洛酮、盐酸利多卡因两个产业链一体化配套品种;以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6个产品作为重点布局品种,构建抗生素产业链“链长+链主”产业推进体系。国际化拓展步伐持续加速。2024年,公司新增境外注册证4项。出口销售收入(含直接、间接出口)人民币39.90亿元,同比增长25.95%,其中,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板块同比增长28.19%;制剂板块同比减少4.73%。深化精益管理,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精益管理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以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赋能全链条精益管理,实现提质增效。4、提升合规建设,完善风控机制持续夯实风险防控根基,聚焦采购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五大核心业务领域,对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梳理与优化完善。借助全面内控评价与审计监督手段,狠抓整改落实,推动管理合规体系与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的持续健全与完善。合规经营水平稳步提升。制定并实施《合规管理办法》《反垄断管理办法》《反商业贿赂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营销合规专项工作,聚焦项目招标环节,严格实施合规审核与全流程监管,持续推动合规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5、落实安全责任,构筑质量堡垒排查安全环保隐患。增加公司总部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内容,确保安全责任全覆盖。统筹推进6项除患攻坚任务、5项基础建设任务、3项能力提升任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倒查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监督服务转型提升。严格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排查质量风险隐患。持续质量提升与质量改进,全年开展质量提升项目22项。稳步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制剂企业全面上线药物警戒管理系统,16家药品生产企业完成质量回顾系统,大力推进全流程电子追溯和全品种赋码工作。全年公司质量管理状况总体平稳。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