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黑龙江
  • 成立日期: 1999-01-27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30199712039165H
  • 法定代表人: 袁宁
  • 董事长: 袁宁
  • 电话: 010-83636130,010-83636061,010-83636095
  • 传真: 010-83636000
  • 企业官网: www.as-hitech.com
  • 企业邮箱: lulijia@as-hitech.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海鹰路6号院2号楼
  • 邮编: 100070
  • 主营业务: 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航天应用业务为核心,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持续推进核心能力建设,现已形成了航天应用、汽车电子、车联网及工业物联网等主要业务板块。涉及军工、汽车、交通、石油、电力、环保等多个领域。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了以上各个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整体解决方案与运营服务,相关业务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经营类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气安装服务;建设工程施工;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一般项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运输设备及生产用计数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移动终端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专用设备修理;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销售;物联网应用服务;通讯设备销售;网络设备制造;网络设备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信息安全设备销售;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计算机系统服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物业管理;货物进出口;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批发;医护人员防护用品零售;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
  • 企业简介: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业为航天飞行器和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其它产业为家用电子、军用电子、航天固体运载火箭、航天微特电机伺服系统、烟气排放连续检测系统、精密机械制造等.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有多项产品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星火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优质产品。
  • 发展进程: 公司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政函[1998]66号文件批准,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与天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北京奥润办公设备技术公司、哈尔滨市通用机电技术研究所、哈尔滨通用焊接切割成套设备制造厂、哈尔滨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七家共同发起,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一)航天应用公司航天应用产品主要以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为主要业务方向。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等惯性器件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航天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其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以往的二十多年中,都是惯性导航系统主选产品,在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近十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学进步奖并取得多项专利。生产精密制造涉及舵机、伺服机构,生产发动机及舵机零、部件、伺服系统等产品。航天辅材主要从事各型压接型、灌封型、焊接型、扁平编织型等多型航天电缆、电装的设计及生产。测试测控业务包括满足飞航产品的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以及电气控制盒、地面测试设备、信息处理台等业务。公司加速度传感器成功助力神舟飞船、天舟货运飞船、空间站等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巩固了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在载人航天工程领域的主导地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扩大精密加工产业纵深布局、提高航天应用板块产能、提升过程设计开发能力,促进公司航天产品业务“两地两中心”区域战略布局的落地,更深入地践行了“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有效提升了企业形象,为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和地方经济蓬勃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电源电路产品助力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等多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导地位。该业务的生产、研发位于涿州工业园,2023年8月华北地区洪涝灾害,导致该工业园生产设备、物资器材、基础设施等财产受损。经公司积极推进应急能力恢复、科研生产能力重建等相关工作,2024年6月,公司涿州工业园区的生产能力实现了水灾后的全面恢复。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等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均有所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精益生产管理、加强费用管控,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航天应用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是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地面试验与测试设备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大额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生产模式:在航天应用产品领域,公司采取“生产+研制”相结合的模式为主。研制任务是根据单个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研制并试生产,业务以独立项目的形式管理;生产任务则以提前备产、统筹均衡生产的模式,保障不同用户需求。销售模式:公司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其航天应用产品。公司直接与最终用户签订销售合同或服务合同,按合同的约定向客户销售产品或提供技术服务。公司依托特定设备型号的牵引,与用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搭建大战略共赢平台。报告期内,公司航天应用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二)汽车电子公司境外汽车电子业务的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安全、舒适和自动驾驶。当前的核心产品为车载座舱内传感器,主要包括三个业务领域,即安全、舒适和自动驾驶。主营产品包括座椅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乘员分级系统、生命感知传感器和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HOD)。近年来,公司汽车电子业务积极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SBR和HOD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公司汽车安全传感器产品收入实现超过3.2亿欧元。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主要以商用车为主,借助多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经验,横向推广汽车仪表、车载显示终端、远程信息处理器(T-Box)、汽车行驶记录仪、车载逆变器五大系列产品,开启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方向。2024年,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公司境内汽车电子业务牢牢守住业务基本盘,不断扩大产品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荣获一汽解放“核心供应商”资质、“70周年解放首批供应伙伴风雨同舟奖”等多项殊荣。随着技术发展,公司紧密与一汽解放等客户需求相结合,向着智能座舱域控方向迭代研发新产品。采购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化学塑料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购的主要内容为生产所需原材料,包括电器元件、电缆线、基垫、银、石墨和粘合剂等,主要采购和原材料供应由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统一的全球采购合同,统一采购价格。生产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以主要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主机厂生产计划制订合理的生产预测与生产计划,采用ERP系统对产品的生产、采购进行统一规划。公司传感器类产品主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客户定期将其需求计划提供给公司,公司根据客户的预计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分配至下属工厂。销售模式:公司仪表盘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套份额,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公司传感器类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三)物联网公司建设的AIRIOT物联网平台,是一个符合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与标准建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代码物联网平台软件,提供综合性的物联网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以及集成商提供最低成本,最高效的物联平台服务,目前已在油气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煤矿、水务、热力、电力、城市热能管理等领域成熟应用,并在其他工业场景也有相关应用。公司软件产品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组态(低代码平台)向行业模板、行业案例、行业画面、行业咨询等多个领域扩展。不断升级优化AIRIOT4.0版本,推动AIRIOT与AI深度融合,赋能各行业业务落地实施。AIRIOT借力政策,面向传统工厂推出“低成本轻量化”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AIRIMP全厂智能管控平台产品,真正实现“小快轻准”快速落地。公司车联网业务在综合性智能化的“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包括北斗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网络货运(无车承运人)智慧物流等车联网服务软件。基于北斗大数据研发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实现了山东省多部门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的“联网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协同监管”的大监管格局,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基础。车联网业务在山东、贵州、江西、宁夏市场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云南、四川、新疆、湖北、安徽等省份进行布局。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实施科技部“北斗星动能”项目示范推广。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用原材料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建设平台所需的软硬件产品、电力电工材料、电子工业产品等。原材料供应采用自行采购的方式。公司建立了材料采购合格供应商名册,对材料采购实行统一招标,确定合格供应商统一供货。生产模式:公司主要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是以定制化业务模式为主,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协助用户分析其具体的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具体项目方案(包括项目实施技术方案、项目实施施工方案和采购计划等)。公司生产流程包括项目现场实施(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软件部署配置等);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程验收、系统开通;售后服务。销售模式:物联网业务由于生产工艺和监测要求的不同,公司需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特殊要求,公司产品销售采取直销为主,短期项目合作和长期战略合作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车联网销售包括平台系统服务销售、平台建设服务、终端产品销售。平台系统服务销售主要采取收取年费的收费形式,每年向公司运营管理的营运车辆收取一定额度的信息服务费,同时公司未来也将向营运车辆提供增值服务,收取增值服务费用。平台建设服务主要是直接面向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等机构,提供移动或固定目标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独立项目定制化设计并建设,收取开发费用。北斗车载终端产品销售主要是将车载终端销售给“两客一危”等营运车辆,收取设备费用。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公司目前已形成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在航天应用产品、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业务板块上形成若干成熟产品,主要产品及服务基本情况如下: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情况零部件销售模式公司汽车仪表类产品采用配套供货模式。公司与主机厂签订配套供货协议,约定配套车型及配套份额,并按照主机厂整车销售计划提供配套产品,完成产品交付。配套供货模式包括约定配套车型与配套份额、价格谈判、供货订单传递和确认、产品交付、销售回款等主要环节。公司汽车电子传感器类产品及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采用客户经理(KAM)模式,对每个客户都有相应的客户经理与之进行对接服务,客户经理定期对客户进行拜访,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各种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公司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经营情况1、概述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公司坚定不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始终将业务建设作为公司的“生命线”工程,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以进促稳,坚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各项业务建设。报告期内,在航天应用领域,公司加速度传感器、电源电路产品助力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等多项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加速度计在载人航天领域应用的主导地位。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等其他航天应用业务生产能力均有所提升。汽车电子业务领域,境外业务积极把握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机遇,大力拓展以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等为主的新产品市场;境内业务顶住国内商用车市场激烈竞争压力,牢牢守住大客户基本盘、积极拓展新市场。物联网业务领域,公司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锋作用,深度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立足于服务国计民生,承担公司的社会责任,车联网业务地区局部优势得以进一步巩固;安全监测市场进军多个省市,应用领域得以拓展,新签合同同比增长。综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8.98亿元,增幅1.37%,净利润0.24亿元,经营业绩整体盈利;资产负债率48.78%,下降1.10%;经营活动净流量为4.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净增加2.38亿元,增幅145.33%,近年来持续优化。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