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6-04-23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00019382F
  • 法定代表人: 刘秋明
  • 董事长: 赵陵
  • 电话: 021-22169999,021-22169914
  • 传真: 021-62151789
  • 企业官网: www.ebscn.com
  • 企业邮箱: ebs@ebscn.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508号
  • 邮编: 200040
  • 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集群、企业融资业务集群、机构客户业务集群、投资交易业务集群、资产管理业务集群及股权投资业务集群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融资融券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大证券”)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证券公司之一,也是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光大集团”)的核心金融服务平台之一。光大证券先后于2009年8月18日和2016年8月18日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1788.SH/06178.HK),是一家A+H股上市券商。成立28年来,光大证券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创新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公司充分发挥光大集团的协同效应和品牌优势,坚定“聚焦主业发展,坚持稳进发展,推进均衡发展,强化协同发展,实现安全发展”的发展思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公司围绕零售客户、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等市场主体,构建财富管理、企业融资、机构客户、投资交易、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六大业务集群。2023年,公司荣获上交所“区域服务特色承销商”、中债登“地方债非银类承销杰出机构”、第六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卓越组织奖、新华网2023企业ESG杰出服务实体经济实践案例、2023年度证券行业“最受用户喜爱APP奖项”金鼎奖等奖项,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光大证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建设中国一流服务型投资银行”战略目标,以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宗旨,以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为底线,秉持均衡发展策略,切实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光大所能”服务“国家所需”。
  • 发展进程: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光大集团和中国光控以截止2004年6月30日光大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232,500万元作为出资,三家新股东厦门新世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及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7月14日,经中国证监会“证监机构字【2005】54号”文批准,光大集团、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厦门新世基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联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南京鑫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在党委及董事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保持战略定位,突出功能定位,深化业务转型,夯实发展基础。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包括财富管理业务集群、企业融资业务集群、机构客户业务集群、投资交易业务集群、资产管理业务集群及股权投资业务集群。1、财富管理业务集群公司财富管理业务集群主要包括零售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业务、期货经纪业务及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48亿元,占比49%。市场环境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前三季度震荡下行、交投情绪低迷,随着9月底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市场情绪逐渐回暖,推动股市快速反弹。全年A股成交额突破257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21%,主要股指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累计涨幅分别为12.67%、9.34%、13.23%。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645.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4%。其中融资余额18,541.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40%;融券余额104.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5.42%。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数据,202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80.94亿手,同比下降7.77%;累计成交额618.94万亿元,同比增长8.94%。行业整体全年累计营业收入412.91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94.77亿元,同比下降4.30%。2024年,香港恒生指数上涨17.67%,香港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70%。市场活跃度方面,2024年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318亿港元,较2023年的1,050亿港元上升26%。经营举措和业绩(1)零售业务2024年,公司零售业务持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化“以客户为中心,以专业为根基”的发展理念,遵循“客户-资产-收入”的业务逻辑,聚焦价值创造,推动多项体制机制改革,持续锻造专业队伍,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夯实零售基本盘,不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有效服务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推动金融产品代销从单产品销售转向配置服务,完成“引-评-销”一体化建设,重塑产品体系、评价体系、服务体系。“金阳光投顾”全面推进2.0建设,围绕“主观、资讯、工具”三大产品类别,重点打造“全E投”“全明星”“金算法”等核心产品;建立证券投顾产品生产规范及服务规范,开展标准化规范运营,“顾”的服务再上新台阶。“金阳光管家”优化服务场景,根植基金组合业绩扎实做好普惠金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排名较上年末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末,公司客户总数64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客户总资产1.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2024年,公司累计代销金融产品规模204.69亿元,非货保有规模411亿元,其中,非货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95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排名提升3名。截至2024年末,证券投顾产品签约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1%,签约客户资产较上年末增长41%,收入同比增长183%。公司在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中连续六届荣获“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团队”、连续五届荣获“卓越组织奖”,并荣获首届21世纪金牌投顾案例“成长基金投顾示范机构”荣誉。(2)融资融券业务2024年,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践行金融为民,满足客户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通过优化业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展业工具,实现客户数量增长,两融规模增幅跑赢市场;持续加强合规风控管理,坚守合规防线,持续提升资产质量。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412.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23%,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46.85%。(3)股票质押业务2024年,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加强业务准入和风险把控,资产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股票质押余额25.07亿元,其中公司自有资金股票质押余额9.40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0.67亿元。公司股票质押自有资金出资待履约项目的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310.07%。(4)期货经纪业务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期货开展期货经纪业务。2024年,光大期货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光大期货2024年日均保证金规模285.26亿元,交易额市场份额1.78%。在上交所股票期权累计成交量份额1.69%,在32家开展股票期权业务的期货公司中,成交量排名第6位。立足期货市场,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持续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实体经济各项工作,全年开展“保险+期货”项目78个,覆盖陕西、新疆、云南、重庆、黑龙江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在坚守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上作出实绩。2024年,光大期货荣获各大期货交易所、权威媒体颁布的“年度优秀会员”、“保险+期货”优秀案例等各种奖项及荣誉。(5)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截至2024年末,香港子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客户总数14.2万户,零售客户资产总值577亿港元,同比增长6.26%,财富管理产品数量突破3,500只。2024年,香港子公司荣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金融机构大奖2024年度“年度证券公司卓越大奖”“财富管理平台卓越大奖”、《亚洲金融》CountryAwards“香港最佳券商”、《星岛日报》“星钻服务——最佳证券投资服务”大奖等多个知名第三方机构评选的行业大奖。2025年展望2025年,公司零售业务将持续围绕“客户-资产-收入”核心逻辑,落实“以客户为中心”,促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客群的培育与转化,不断夯实客户基础,加强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持续优化业务机制,鼓励和推动分支机构做大做强,坚持财富管理转型导向、服务实体经济导向和价值创造导向,加大推动“以产品为中心”的单产品销售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配置服务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将紧跟市场变化,通过专业赋能、服务赋能、科技赋能,做大客户基础,不断提升两融业务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措施,做好逆周期管理,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股票质押业务将严格遵守监管要求,持续发挥综合服务价值,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光大期货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提升科技赋能与服务协作,筑牢业务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应对风险与挑战,为公司开启下阶段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海外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将持续提升队伍价值创造和专业能力,结合业务特色和全牌照优势,着力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持续推出资产增长计划、高端客户及新客户专题等营销活动,夯实业务基础。2、企业融资业务集群企业融资业务集群主要包括股权融资业务、债务融资业务、海外投资银行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9亿元,占比9%。市场环境2024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节奏延续趋缓态势。2024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全年共完成股权融资额2,880.72亿元,同比下降72.88%。其中IPO融资规模673.53亿元,同比下降81.24%。2024年,券商承销债券规模上升,证券公司承销债券金额总计14.14万亿元,同比上升4.66%。2024年,香港市场IPO新上市公司70家,同比持平;首发募资金额874.8亿港元,同比上涨94.98%。经营举措和业绩(1)股权融资业务2024年,公司股权融资业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现代产业的能力,全力推动项目高效执行,完成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盛景微IPO以及南亚新材再融资。持续挖掘优质项目资源,严把项目质量关。持续加大协同展业力度,不断深化并强化项目储备,积极拓宽业务渠道,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客户,助力实体经济企业实现融资需求。2024年,公司完成股权主承销家数2家(不含可交债),股权承销规模10.9亿元。其中,完成IPO项目1家,承销规模9.61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股权类项目在审家数7家。(2)债务融资业务2024年,公司债务融资业务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储备项目落地速度,进一步巩固服务实体经济成果,推动产业债券落地,努力为服务“五篇大文章”做出积极贡献。债务融资服务实体经济规模861.26亿元,同比增长20.50%,其中科技产业、绿色产业承销规模分别同比增长28.46%、43.58%。继续发挥业务创新优势,打造多个行业首单,其中,“24冀中能源MTN01”为全国能源企业首单数字人民币科创债券;“中核汇能类REITs项目”2024年公司合计发行2期,共计115亿元,是当年市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类REITs项目;“24北国资债”为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单获批、首单发行的信用债券。公司深挖战略资源,打造了一批亮点项目,持续提升市场影响力。公司荣获2024年度中国证券业债券融资投行君鼎奖、2024年度最佳资产支持证券承销商、2024年度最佳企业ABS承销商和2024年度最佳绿色债券承销商。2024年,公司债券承销项目数量1,487单,债券承销金额4,392.29亿元,市场份额3.12%,行业排名第8位。其中资产支持证券承销金额553.03亿元,市场份额3.49%,行业排名第8位。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2024年,香港子公司累计完成12个IPO股权承销项目、1个IPO保荐项目、2个财务顾问项目和8个债权承销项目,其中完成境内企业海外融资项目16个。(4)融资租赁业务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光大幸福租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2024年,光大幸福租赁加强存量项目运营,强化资产清收,优化负债结构。全年实现资产项目清收0.79亿元。2025年展望2025年,公司股权融资业务将响应监管号召,把合规性放在首位,加强现有项目把控,抓好业务执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行服务体系,发挥“投行所能”服务“客户所需”,携手企业共同成长,在服务中实现价值创造。债务融资业务将继续深入执行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指导方针,始终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地区发展潜力,努力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途径;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夯实内功是提升债券承销业务质量、防范风险的关键,将继续练好内功,通过挖掘、优化中台职能,提高执业质量,在严守风险底线的同时,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海外投资银行业务将持续发挥资本中介作用,加强在TMT、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热点方面的业务探索,增厚项目储备,推动境内外一体化发展。3、机构客户业务集群机构客户业务集群主要包括机构交易业务、主经纪商业务、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投资研究业务、金融创新业务及海外机构交易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1亿元,占比11%。市场环境2024年沪深两市股基成交额同比上升23%;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5%;公募基金资产净值32.83万亿元,较2023年末上升18.95%。2024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推动卖方研究业务回归研究本源,促进证券研究服务专业化发展,引导公募基金佣金费率合理下调,优化市场交易成本结构。公募基金交易成本的降低有效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推动公募基金资产规模稳步回升,为券商机构业务创造了发展机遇。行业分化趋势显著,竞争加剧,券商机构业务面临较大挑战。2024年私募监管环境日渐趋严,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1-12月全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增备案只数同比下降61.45%,新增备案规模同比下降50.31%。经营举措和业绩(1)机构交易业务2024年,公司持续以客户为中心,优化研究资源配置,建设数字化投研平台,提升客户服务效率,推进光大研究特色服务,稳固并推进公募基金、保险资管核心客户合作。公司积极应对公募保险席位交易量同比下降和公募基金交易费率下调的挑战,扩大对银行理财、私募等客户的覆盖和服务,努力打造光大服务品牌。深化内部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交易支持等机构客户增值服务,优化客户体验,拓宽收入来源,加强客户粘性。(2)主经纪商业务2024年,面向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私募、信托等金融机构,公司提供以交易系统、投研、资金募集、资本中介、FOF/MOM投资为基础,其他服务为延展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打造主经纪商服务品牌。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引入PB产品7,470只,较2023年末增长15.22%;存续PB产品4,069只,较2023年末增长1.22%。(3)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2024年,公司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紧跟监管动态,坚守主责主业,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践行托管业务的人民性与功能性。基于专业高效的运营服务能力,扩大客户覆盖,提升运营效能,强化风险管控,合规稳健经营。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覆盖客户数量较年初增长9.49%,公募基金托管只数券商排名第1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只数券商排名第15。公募及私募基金托管规模547亿元,较年初下降18.48%;私募基金外包规模1,244亿元,较年初下降3.49%。(4)投资研究业务2024年,公司投资研究业务聚焦经济形势与市场热点进行政策分析和经济研判,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稳健前行高频次传递光大声音。加快专业研究队伍建设,通过有特色、有深度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市场。举办大型上市公司交流会5次,电话会议888场,发布研究报告5,397篇,开展路演、反路演31,527次,联合调研1,008场。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究跟踪A股上市公司813家,海外上市公司185家,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5)金融创新业务2024年,公司紧跟监管导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在稳健的合规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保障下,稳步开展收益互换、场外期权和收益凭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做市标的,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覆盖沪深交易所全部ETF期权品种以及33只ETF基金,并涵盖中金所全部股指期权品种。公司较好履行了交易所做市商义务,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度股票期权主做市商年度综合A评价、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年度股票期权主做市商年度综合“良好”评价,并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基金一般做市商年度综合A级评价。(6)海外机构交易业务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机构交易业务。2024年,海外机构交易业务不断加强业务拓展,持续深耕多头基金、对冲基金及企业机构等其他新客户。2025年展望2025年,机构交易业务将持续丰富投研产品及服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投研服务效率和精准度,夯实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客户合作基础,加大对银行理财、私募及同业机构的综合服务力度,扩大机构客户覆盖,优化客户结构,丰富收入来源。资产托管及外包业务将积极跟踪监管政策,洞察市场发展趋势,聚焦主业稳进发展,通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运营效率,夯实托管外包服务的功能性,充分发挥机构业务流量入口作用,推进以协同发展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模式带动业务整体高质量发展,实现多维度创造价值。投资研究业务将聚焦市场需求,持续打造特色研究领域,提高机构客户覆盖,提升研究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金融创新业务将根据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持续优化场外业务模式和产品结构,提升交易对冲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需求。在做市业务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做市标的范围,增强做市系统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4、投资交易业务集群投资交易业务集群包括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和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1亿元,占比11%。市场环境2024年,上证综指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数上涨13.23%。市场全年波动显著,投资环境充满挑战。在宏观经济环境、政策驱动及债券供需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债市持续走强,各品种收益率及利差均压降至历史低位水平,债市迎来全面低利率的新阶段。经营举措和业绩(1)权益自营投资业务2024年,公司权益自营投资业务立足绝对收益导向,严守风险底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得益于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和灵活的仓位管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整体资产组合实现正收益。(2)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坚持绝对收益导向,不断夯实投研基础,完善投资框架,丰富投资策略,严控各类风险,把握市场时机稳步增配优质债券,稳步扩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力度。进一步丰富投资品种,增加中性策略,对固定收益方向性投资形成补充,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增强盈利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2025年展望2025年,权益自营投资业务将持续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秉承稳健的投资理念,不断打磨和完善投资方法论,优化投资策略,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深入挖掘投资机会,推动多资产配置、多策略深化细化的业务布局。固定收益自营投资业务将继续坚持绝对收益导向,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投研基础,不断完善投资策略,丰富投资交易品种。始终坚持业务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加大对实体经济主体债券投资力度。5、资产管理业务集群资产管理业务集群包括资产管理业务、基金管理业务和海外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2亿元,占比12%。市场环境202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未来稳步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规模5.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04%。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32.18万亿元(不含ETF联接基金且剔除FOF所持基金市值),较2023年末增长5.06万亿元,增幅18.64%。经营举措和业绩(1)资产管理业务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证资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光证资管聚焦主责主业,努力开拓私募资管业务,巩固深化核心客户合作关系,并不断拓展客户群体、优化业务结构。定位于“社会财富的管理者”,光证资管持续完善扩宽产品谱系,加强多元化产品布局,提高投资策略的适应性与稳定性,致力于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财富管理需求。截至2024年末,光证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3,114亿元,较年初增长3.71%。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光证资管2024年三季度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月均规模行业排名第5位。(2)基金管理业务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光大保德信开展基金管理业务。2024年,光大保德信不断加强与各类代销渠道合作,发行成立了光大保德信鼎利90天滚动持有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光大保德信安选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募集规模合计近10亿元。持续推进投研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研究对投资支持的广度和深度,打造绩优产品。截至2024年末,光大保德信资产管理总规模934亿元,其中,公募资产管理规模757亿元,公募剔除货币理财规模570亿元。(3)海外资产管理业务公司主要通过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香港子公司在投研能力、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方面持续优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把握市场交易机会,有效提升投资组合收益。旗下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表现优异,投资业绩持续跑赢市场同期指数。香港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3.77亿港元。2025年展望2025年,光证资管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守功能性的首要定位,持续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与产品创设能力,努力做稳做优投资业绩,提高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光大保德信将继续以投研能力作为驱动业务的核心,深耕零售渠道并积极与机构客户开展合作,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努力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海外资产管理业务对内加强自主投研能力,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投资业绩;对外继续深耕零售和机构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6、股权投资业务集群股权投资业务集群包括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和另类投资业务。2024年,该业务集群实现收入1亿元,占比1%。市场环境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募资数量和规模同比下降,股权投资加速布局关键及核心领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基赋能,机构投后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退出方式多元化进程提速。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2024年修订)》,证券公司私募基金投资业务受到监管政策的指导持续加强,正朝着进一步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经营举措和业绩(1)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资本及光大发展开展私募基金投融资业务。2024年,光大资本根据监管要求,针对直投项目和存量基金持续进行整改规范,加强存量投资项目投后管理,稳妥推进风险处置化解。光大发展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证存量产品平稳运行。(2)另类投资业务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光大富尊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光大富尊积极跟踪市场形势,有序推进科创板和创业板跟投、股权直投等业务,实现业务稳健发展。加强专业化投后管理团队的建设,做好现有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保障项目安全有序退出,积极参与公司科创板战略配售。截至2024年末,累计完成股权投资项目14个,科创板跟投企业11家。2025年展望2025年,光大资本将持续加强风控合规管理,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加大存量直投和基金业务的投后管理工作。光大富尊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稳妥推进科创板、创业板项目战略配售投资,并积极拓展股权投资等业务,聚焦“专精特新”,重点关注成长创新性企业,积极拓展北交所战略配售、上市公司定增等新业务。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