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3-06-21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12291W
  • 法定代表人: 郭晓军
  • 董事长: 郭晓军
  • 电话: 021-57941941,021-57933728,021-57943143
  • 传真: 021-57940050
  • 企业官网: www.spc.com.cn
  • 企业邮箱: spc@spc.com.cn
  • 办公地址: 中国上海市金山区金一路48号
  • 邮编: 200540
  • 主营业务: 原油加工、整系列的油品、化工产品、基本有机化学产品、合成纤维及单体、塑料及制品、聚酯纤维、针织纺织原料及制品、工业及燃料的生产和经营、其他副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和铂族金属的生产与加工。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石油制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合成纤维制造,塑料制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再生资源回收(除生产性废旧金属),热力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装卸搬运,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物业管理,住房租赁,社会经济咨询服务,广告制作,广告设计、代理,广告发布,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燃气器具生产,成品油仓储(不含危险化学品),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电力家用器具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特种设备出租,租赁服务(不含许可类租赁服务)。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经营,水路普通货物运输,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原油仓储,成品油仓储,危险化学品仓储,检验检测服务,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燃气经营,燃气汽车加气经营,自来水生产与供应。
  • 企业简介: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主要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基地。上海石化的前身是创建于1972年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93年,经过国有企业股份制规范化改制,上海石化成为中国第一家股票同时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上海石化的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大规模集中建设。目前,上海石化具有1600万吨/年综合加工原油能力和乙烯70万吨/年、有机化工原料428万吨/年、塑料树脂100万吨/年、合纤原料109万吨/年、合纤聚合物59万吨/年、合成纤维26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拥有独立的公用工程、环境保护系统,及海运、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配套设施。上海石化的主要产品分为四个大类,其中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纯苯、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碳五等;合成树脂及合纤聚合物产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乙烯醇等;合成纤维产品包括:腈纶、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目前,上海石化正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紧紧围绕"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人才强企、洁净低碳、开放合作"六大发展战略,切实树立"向先进水平挑战、向最高标准看齐"的理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上海石化一向重视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振兴中国石化工业而不懈努力;一贯坚持规范化运作,致力于用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一直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石化产品和良好服务为己任,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嘉奖。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 发展进程: 本公司,原名为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6月9日组建,本公司是国有企业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重组的一部分组成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直接监管与控制。中国石化于2000年2月25日完成了重组。重组完成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该重组的一部分,中国石化将其所持有的本公司4,000,000,000股国有法人股股本,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5.56%,出让给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而成为本公司第一大股东。2000年10月12日,本公司更改名称为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石化行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一年。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格局深度重塑,电动革命发展远超预期,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行业形势,本集团全力推动安全环保、经营创效、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全面打赢安全生产、扭亏为盈、高质量发展“三大战役”。全年累计加工原油1,334.58万吨(其中来料加工148.63万吨),同比(下同)下降5.48%,生产成品油864.98万吨,下降0.19%;主体商品总量1,174.19万吨,下降5.98%。本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870.60亿元,减少6.32%。产品产销率为99.89%,货款回笼率为100%,产品质量继续保持优质稳定。(1)石化产品价格震荡走跌2024年,石油市场持续调整,供需两侧深度博弈。在利好利空因素交织作用下,国际油价呈现宽幅震荡趋势,整体重心略有下移。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本集团的炼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了0.96%和上升了6.67%。(2)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2024年,本集团累计加工原油1,334.58万吨,同比下降5.48%。2024全年原油加工成本为4,282.18元/吨,比上年减少76.25元/吨,下降1.75%。全年原油加工总成本比上年减少60.45亿元,下降10.64%,占总销售成本的68.52%。(3)深化从严管理,打赢安全生产保卫战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统筹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专项整治,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深化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严格承包商资质审查,严抓直接作业环节,全年生产运行保持总体平稳。高质量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强化污水、废气全流程管控和深度治理,边界VOCs浓度均值65.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0%,环境质量持续提升。(4)深化挖潜增效,打赢扭亏为盈翻身战本集团内抓管理,外争市场,扭转了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推进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动态优化产业链运行,深入开展成本动因分析,进一步推进原油采购、运行优化、节能减排、资源优化、物资采购、物流储运和资金管理降本。(5)深化转型升级,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本集团持续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完成纳规、稳步推进;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全面土建施工;弹性体及其配套项目机械完工;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上海基地项目完成基础设计;建成投用碳纤维复材实验基地,打通热固性预浸料试验线全流程。全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高质量创新联合体,不断拓展碳纤维复合材料重点应用领域。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一阶段)性能标定全面达标;攻克高强中模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实现碳纤维产品谱系全覆盖;24K碳纤维达到T700级水平,填补国内碳纤维硫氰酸钠湿法纺丝路线在该领域的空白。坚持数智赋能提效,统筹推进安全环保数据治理、双重预防数智化管控等多个信息化项目。(6)深化机制改革,推动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本集团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扎实开展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股权管理,扎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依法合规完成美股退市,ESG评级位居行业前列。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中基层管理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树立绩效薪酬、工效联动鲜明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优化畅通成长路径,最大程度调动员工创新创效能动性。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