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5-05-3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30605412
  • 法定代表人: 吴以芳
  • 董事长: 吴以芳,王可心
  • 电话: 021-33987000,021-33987870
  • 传真: 021-33987020
  • 企业官网: www.fosunpharma.com
  • 企业邮箱: ir@fosunpharma.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宜山路1289号A楼
  • 邮编: 200233
  • 主营业务: 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
  • 经营范围: 生物化学产品,试剂,生物四技服务,生产销售自身开发的产品,仪器仪表,电子产品,计算机,化工原料(除危险品),咨询服务;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
  • 企业简介: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植根中国、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复星医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并不断聚焦差异化、高技术壁垒的产品研发,持续提升管线价值。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聚焦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并重点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核心技术平台。在“4IN”(创新 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 Integration)的战略指导下,复星医药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创新转型,积极布局国际化,强化业务的分线聚焦,推动整合式运营和效率提升,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创新整合者。
  • 发展进程: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以沪府(1998)23号文批准由上海复星实业有限公司改组而成。1998年8月7日中国证监会分别以证监发字(1998)163、164号文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境内上市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交易。
  • 商业规划: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新药的上市步伐逐步加快,本土医药企业的研发加速向差异化、全球化转型;本土药企创新能力愈加得到全球市场认可,对外许可交易愈加频繁,价值屡创新高;在医疗器械领域,高值医疗耗材持续面临集采压力,但创新器械仍受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终端用户对高品质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不断升级,国产替代和医疗新基建驱动未来市场长期扩容,同时,设备更新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也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拓展空间;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民营医疗已成为公立医疗体系的有力补充,伴随着消费医疗的崛起,医疗、保险和数字科技的有机融合将成为民营医疗的主流趋势。国内医药健康产业对于创新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研发、生产、人力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同时还面临着跨国企业的竞争,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报告期内,本集团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创新转型,积极布局国际化,强化业务聚焦,推动整合式运营和效率提升。(一)主要业务本集团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到医药商业领域。制药业务为本集团核心业务,包括三大业务:创新药业务、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以及疫苗业务。创新药业务,聚焦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重点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小分子等核心技术平台,打造开放式、全球化的创新研发体系,持续提升管线价值,推动重磅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成熟产品及制造业务,以整合式发展为目标,聚焦差异化、高技术壁垒、高毛利产品研发,加大首仿、高难度复杂制剂及改良型新药的比重,同时推动产线产能整合,持续降本增效;疫苗业务,已搭建以细菌性疫苗、病毒性疫苗两大技术平台为核心的自主研发体系,未来将加速推进自研疫苗产品的上市进度,并通过合作开发进一步拓宽疫苗产品管线,提升疫苗产业化能力。医疗器械业务已构建形成以医疗美容产品、呼吸健康产品、专业医疗产品为核心的三大业务分支。医学诊断业务以生化诊断为基石,并积极拓展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病理诊断以及居家检测试剂的研发、销售等。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以大湾区为重点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以及康复专科连锁。(二)经营模式本集团在“4IN”(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战略的指导下,秉承“创新转型、整合运营、稳健增长”的发展模式以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信念,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丰富产品管线,强化全球化布局;同时积极推进业务聚焦,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和资产效率。具体运营模式如下:1、研发创新本集团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提升早研转化与临床开发能力,以最大化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商业价值。2、生产运营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加强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本集团持续推进生产体系的整合,强化规模化、有成本竞争力的制造体系,以最终实现全球产能产型的统筹规划。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制药板块国内控股子公司所有商业化生产线均已通过国内GMP认证,并已有10条生产线通过美国、欧盟等主流法规市场GMP认证;同时,在国内,本集团持续提升专业产线生产能力,继续有序推进两大综合制剂制造中心及三大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逐步夯实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产业优势;在海外,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的多条注射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法规市场的GMP认证,并供应全球市场。3、商业化本集团持续建设专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合规化的商业化体系,并已形成肿瘤(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慢病等专线队伍,同时积极提升集采后仿制药业务的商业化人效;海外市场以美国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仿制药销售和创新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抗PD-1单抗)的上市,持续强化美国市场商业化能力;同时,控股子公司GlandPharma和TridemPharma已分别在印度、非洲建立营销队伍。此外,本集团亦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探索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区域商业化体系,进一步扩大产品在新兴市场的推广与销售;于报告期内,与沙特医药企业SVAX达成战略合作,拟于沙特阿拉伯新设合资公司,共同推动多款创新和高价值药(产)品进入MENAT地区(中东、北非、土耳其)。(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创新产品上市带来的产品结构优化和销售增长是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本集团专注于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疗效确切、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导向的疾病及技术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推动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转化落地。2、整合效应逐步显现。本集团持续推进业务聚焦,并加速研发、生产及营销三大体系的整合和运营效率的提升。3、深化国际合作,加速产品出海。本集团积极深化全球合作,进一步拓宽区域市场覆盖广度与业务纵深;加速推进产品出海,以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国际市场多样化需求,海外业务占比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