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航天机电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Aerospace Automobile Electromechanical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151.SH
- 注册资本: 143425.2287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8-06-05
- 大股东: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 持股比例: 26.45%
- 董秘: 万潞
- 董秘电话: 021-64827176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曹博、王鹏、孙璐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新区榕桥路661号
- 概念板块: 光伏设备 上海板块 沪股通 机构重仓 预盈预增 融资融券 QFII重仓 HIT电池 大飞机 央企改革 军民融合 IPO受益 央国企改革 长江三角 太阳能 锂电池 新能源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8-05-2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6311341449
- 法定代表人: 荆怀靖
- 董事长: 荆怀靖
- 电话: 021-64828990,021-64827176
- 传真: 021-64518393
- 企业官网: www.ht-saae.com
- 企业邮箱: saae@ht-saae.com
- 办公地址: 上海市元江路3883号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1号楼
- 邮编: 201109
- 主营业务: 全球统一ESTRA(埃斯创)品牌主要从事汽车热系统业务,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热交换器、发动机冷却模块、空调箱及其控制器、压缩机等;新能源光伏产业主要从事多晶铸锭、组件环节的技术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并持有运营约350MW的国内光伏电站和4.8MW的海外光伏电站
- 经营范围: 卫星及卫星应用、运载火箭应用及其他民用航天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汽车空调器、传感器、电机、自动天线等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及设备、电子电器、通讯设备、电器等产品,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的进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本企业包括本企业控股的成员企业,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设备、零配件及辅助材料的销售及维护,电力工程设计、施工(除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合同能源管理,光伏智能电网领域内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机电安装建设工程施工,复合材料制造应用,实业投资、投资咨询,自有房屋租赁。[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件经营]。
- 企业简介: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28日,同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151,是中国首家以“航天”命名的上市公司,是八院产业投融资与资产证券化的专业平台的专业平台,也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主要从事汽车热系统和新能源光伏产品。目前,公司形成了高端汽配和新能源光伏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三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布局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高端汽配产业拥有全球统一的埃斯创品牌,作为全球汽车热系统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致力于开发和生产热交换器、发动机冷却模块、空调箱及其控制器、压缩机等产品,可为客户提供空调和动力总成冷却系统的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是较早将航天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民用化的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硅铸锭、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研发、制造以及销售,具备双玻、半片、MBB并兼容182、210大尺寸电池片组件生产能力,每年可生产1GW硅片和近5GW组件,HT品牌拥有全球主要市场的产品认证。
- 商业规划: 截止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汽车热系统产业和光伏产业两大产业,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3.83%和26.17%。1.汽配产业公司抓住机遇,加速新能源转型与布局,不断强化市场开拓,争取整车厂订单。2024年,公司汽车热系统业务获得34.9亿人民币新订单(生命周期内,下同),其中新能源车热系统业务获得25.24亿订单,为后续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报告期内,为减少公司境外经营亏损的风险,改善公司盈利情况,避免资金持续大规模投入与消耗,经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第八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并经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香港上航控股与宜尔奥热交换器公司签署了埃斯创卢森堡100%股权转让协议,香港上航控股已不再控制埃斯创卢森堡,埃斯创卢森堡不再纳入航天机电合并报表范围。2.光伏产业2024年光伏行业整体表现呈现出波动和调整的趋势,由于行业内卷不断加剧,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盈利压力。尽管N型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但产能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的进步未能有效缓解行业整体市场的内卷形势。年内公司继续对部分光伏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使光伏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2024年主推210R型高效矩形电池组件和210N型高效电池组件,完成矩形电池组件认证和车间改造,掌握210R电池无损切割技术和高效焊接技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精益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全年公司获取多晶方锭订单2,393.02吨。总体上,由于年内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收入及利润均大幅下降,但公司光伏产业整体保持盈利。3.科技研发情况公司统筹资源,紧跟市场需求,重视研发费用精准投入,全力推进重点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专利授权36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汽车热系统产业方面,2024年度持续推进现有产品线降本增效工作,以及紧跟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具体包括:二氧化碳外置换热器、低成本蒸发器产品、单层内置冷凝器、水冷蒸发器和反向叶轮双层流空调箱,以及对R290板式换热器进行前期委外测试,积累相关产品性能数据。光伏产业方面,大尺寸TOPCon电池组件的开发,优化常规组件设计,提升了组件功率,并设计了集装箱运输最大化的组件和便于单人搬运的小组件,深受市场欢迎。大尺寸N型组件功率突破700W,集装箱单位装载能力提升,并于2024年3月取得TüV认证,为销售抢占市场提供有力支持。矩形电池组件产品能够满足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及有特殊要求的户用分布式等多元应用场景,为客户实现光伏+赋能提供有力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矩形电池片组件生产线改造,填补了公司矩形电池组件产能空白,提升了组件功率,丰富了组件版型;目前主要生产TOPCon组件产品,以182、210R、210TOPCon大尺寸组件产品为主。但总体产能与行业龙头企业在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场影响力偏弱。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