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国投资本
- 企业英文名: SDIC Capital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00061.SH
- 注册资本: 639398.1307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5-19
- 大股东: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1.82%
- 董秘: 于晓扬
- 董秘电话: 010-83325163
- 所属行业: 资本市场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田娟、朱圣烽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北张家浜路128号204-3、204-4、204-5室
- 概念板块: 证券 上海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HS300_ 雄安新区 央企改革 券商概念 央国企改革 互联金融 长江三角 参股保险 参股期货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7-05-13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84105Y
- 法定代表人: 段文务
- 董事长: 段文务
- 电话: 010-83325163
- 传真: 010-83325148
- 企业官网: www.sdiccapital.com
- 企业邮箱: 600061@sdic.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2号国投金融大厦
- 邮编: 100034
- 主营业务: 证券业务、信托业务、公募基金业务、期货业务、保险业务
- 经营范围: 投资管理,企业管理,资产管理,商务信息咨询服务,实业投资,创业投资,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物业管理。
- 企业简介: 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企业,是国投集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管理平台。公司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票简称:国投资本,股票代码:600061)。公司注册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司最早成立于1997年并于同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立时名称为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先后通过增发股份全资收购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原有实业资产和收购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主营业务由纺织业到证券业的转型,同时,公司更名为国投安信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完成现金收购国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2月份更名为国投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公司成为拥有证券、信托、基金、期货等牌照的央企上市产业金融管理平台。公司以“母公司控股、子公司经营”为业务模式,秉持“专业、服务、协同、共赢”的经营理念,加强战略统筹、业绩考核、风险监控等关键管理职能,切实做好下属企业关键要素管理,持续提升金融企业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展望未来,公司将在做优做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布局相关金融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严格防控金融风险,推动业务协同发展,为打造国内一流产业金融管理平台而不断努力。
- 商业规划: 国投资本是一家业务覆盖证券、信托、公募基金、期货等多个金融领域的央企上市产业金融管理平台,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无重大变化。公司全资或控股国投证券、国投资本控股、国投泰康信托、国投瑞银基金、国投期货、国证投资、国证国际、国证股权、国证资管、国证商服等公司,参股国投财务、国彤创丰、安信基金等公司,受托管理中投保、渤海银行、国投融资租赁(组织架构图如下)。(一)市场回顾国际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诸多危机与风险交织,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上升,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全球贸易体系和贸易规则受到严重挑战,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方面,我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转型期,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受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需求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处于恢复阶段,居民消费偏弱。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2024年,我国资本市场在政策支持、市场波动、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历经跌宕起伏,全年A股走势先抑后扬,上证指数涨幅12.67%,深证成指涨幅9.34%。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稳步推进,新“国九条”的发布为未来十年资本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显效,市场总体回升。市场结构性调整持续深化,A股IPO家数、募资总额创下近十年新低,证监会“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推动并购市场明显回暖。券商并购加速、公募基金降费、ETF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拓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的发布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关注自身投资价值,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改善。(二)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投资本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以打造国内一流产业金融管理平台为目标,优化金融业务布局,探索推进改革转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业务协同,多措并举提升经营业绩,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营情况如下:1.战略引领,转型破局,构建产业金融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强化战略引领,优化发展思路,制定了国投资本专业化管理提升及金融企业业务转型发展方案,构建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战略闭环为牵引、以运营督导为抓手、以业绩考核为导向、以中后台支持为保障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为增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各企业锚定转型目标,突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使命,全力推进金融业务转型落地。公司积极推动金融企业业务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倾斜,向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聚焦,大力提升产业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国投资本及所属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提供资本中介服务等方式服务实体经济(不含房地产)规模约2005亿元。国投资本及所属企业积极践行央企金融使命担当,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投证券助力天津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独家服务天津市首单公募REITs发行。中投保增信支持国内首单绿色港口收益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小微快贷限额担保累计出具线上电子保函13.5万笔,服务全国超1400个县域的2.63万家“三农”小微企业。国投泰康信托围绕“奕账户”打造养老信托体系,与国投健康探索具有国投特色的养老金融方案。报告期内,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挑战,国投资本加强战略统筹,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推进业务转型,深度挖掘内部潜能,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3,024.01亿元,同比增长7.96%,归母净资产549.25亿元,同比增长3.58%;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150.58亿元,同比减少13.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14.32%。公司下属主要投资企业经营业绩整体稳健,国投证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0亿元,国投泰康信托(单体)实现净利润7.12亿元,国投期货(合并)净利润2.15亿元,国投瑞银基金实现净利润3.76亿元。2.规范治理,协同赋能,发挥产业金融管理平台功能作用报告期内,公司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聚焦服务国投主责主业,扎实推进业务协同工作。持续优化管控体系,在增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以专业赋能转型,推动金融企业做强做优,提高核心竞争力,打造综合金融发展合力,形成国投资本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释放多层次以融促产效应。全年实现产融协同规模1134亿元,同比增长11%,多牌照协同优势进一步显现。国投证券充分发挥投行和研究条线专业优势,助力国投收购丰乐种业、国投电力70亿定增项目,服务国投成员企业新发债247亿元,同时提供研究系列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国投产业质效。国投泰康信托通过信托计划为国投系基金募资1.7亿元,“慈善信托”擦亮国投乡村振兴“五张名片”,持续助力“关爱她”公益项目。规范履行上市公司责任,树立资本市场良好形象。国投资本切实加强市值管理,顺应监管导向、及时把握市场窗口期,稳妥完成股份回购并变更用途为注销,于2024年内实施完成,积极回报投资者。严谨开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推动公司治理规范运作,连续5年获评上交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最高级A级,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报告期内,推动国投证券完成下属子企业更名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流国投金融品牌,形成国投系品牌合力,进一步打造具有国投特色的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加强控股投资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不断优化企业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和年龄。结合最新政策要求及行业对标结果,重塑控股投资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机制;举办国投资本及所属企业新员工统一培训,有效增强新员工对国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强本固基,拓展创新,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取得新成效报告期内,国投资本旗下各金融企业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围绕客户需求创新特色产品与服务,不断拓展和丰富营销渠道,努力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国投资本及旗下各金融企业管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末,国投资本管理资产(业务资产)规模11,071亿元,较上年增长23%。其中,国投证券(含国证资管、国证国际、国投期货)管理资产规模1,211亿元,同比下降24%;国投泰康信托管理资产规模5,894亿元,增幅51%;国投瑞银基金管理资产规模3,966亿元,增幅14%。公司财富管理收入30.68亿元,同比下降11%。2024年公司含财率(财富管理收入/公司营业总收入)20.37%,同比提升0.52个百分点,具体如下:2024年,国投证券推动研投顾财富管理转型,以研究驱动为先,以客户为中心,大力发展买方投顾业务,着力打造“研投顾”财富业务核心竞争力,成立“研投顾”投决办,整合内外部研究资源,搭建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系统,赋能分支机构开展产品配置服务。在财富管理业务全面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构建了“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服务体系,通过全生命周期陪伴机制和资产配置能力建设,实现了从产品销售导向到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跨越。基金投顾业务全年新增签约客户0.52万户,新增签约资产21.57亿元,管理规模达14.06亿元,累计签约资产规模51.97亿元。国投证券发布“安心选”买方投顾品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财富规划,年末产品规模9.5亿元,组合业绩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11.93%。强化“盈投顾”品牌,全年投顾签约人数达11.5万人,总创收2.27亿元。此外,打造“国投财富会客厅”线下活动品牌,举办22场活动,吸引超4600名客户参与;深耕机构理财业务,优化“易企赢”平台功能,机构理财实际销量达221.93亿元,同比增长46.88%,全口径保有量50.34亿元,同比增长39.10%,展现了业务的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国投泰康信托深入践行财富引领转型发展战略,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较好突破。在专业能力建设方面,国投泰康信托资产配置中心推出系列大类资产配置报告,举办首席投资官大类资产研讨会,投研能力明显提升。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推出“1+3+1”的家庭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业内覆盖面最广的保险金信托展业平台,覆盖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家庭服务信托重点布局养老信托业务,积极参与养老相关社会组织课题研究,发布涉老及特殊家庭监护与信托业务指南指引,不断打造养老领域“底层服务”的生态圈。2024年,国投瑞银基金聚焦“功能性考核导向、专业投研体系、强化合规风控、品牌文化培育、投教服务陪伴、科技赋能业务”等六大战略方向,坚守业务本源,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和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资管机构。年内共发行11只公募基金,募集规模193亿元。被动产品上,以量化低波、机器人、港股通央企红利等更多策略的共同发展,一方面与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红利,另一方面持续挖掘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争取引导更多长线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同时持续加强养老金融业务的优化,目前已有4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名录。4.强化防控、完善体系,进一步夯实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报告期内,国投资本持续完善风险管理顶层设计和基础保障,以战略目标为引领,制定具有国投资本特色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确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风险管理的方向和要求,明确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系统科学重构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监测指标库及各控股投资企业健康度画像。顺利实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线,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化基础架构,全面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扎实开展金融业务风险大起底专项工作,构建《金融业务及风险手册》,制定重点业务风险管控策略,形成检视优化的常态工作机制,持续提升金融业务风险管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整体风险可控在控,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2024年,国投证券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应对证券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聚焦主责主业,致力于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消除风险管理空白和盲区,助力业务稳健发展。以“风险大起底”为主线,提出了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具体举措,有效提升了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以“审批管理手册”为抓手,明确内部审批路径和程序,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责,提升审批效率,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大类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母子公司一体化管控等方式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了多层级、多维度的风险指标体系,稳步推进风控系统建设,构建覆盖全口径、多市场、境内外业务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报告期内,国投证券各项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运转,未新增重大风险事项,整体风险水平符合风险偏好。2024年,国投泰康信托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优化风险偏好体系,建立顶层约束,增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转型业务风险的识别、判断、管理能力,推进证券资管业务常态化风险管控机制、有效促进财富管理业务的转型升级。2024年,国投瑞银基金持续健全合规风控多层级组织架构,优化全链条合规风控流程,突出全员合规风控文化建设与廉洁从业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权责清晰”的合规风控组织体系,确保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坚实有效,并同步加强合规风控领域技术系统的建设力度。5.与时俱进,拥抱变革,推动经营管理数智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AI技术提升产业金融管理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国投资本与国投证券联合组建AI项目组,将自身经营分析能力与国投证券投研能力相结合,打造国投资本智能问答系统,开创与国投证券“慧研”产品的共建新模式。2024年,国投证券持续保持研发强度,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智变革。全年信息技术相关投入10.51亿元,为业务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持续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深度拥抱AI,持续迭代完善大模型“慧系列”产品,筑牢数智基础设施根基,搭建应用生态体系,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交融,深挖人工智能赋能场景,全力打造以AI技术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全速助力数字金融蓬勃发展。2024年,国投泰康信托信息技术投入1.15亿元。持续推动各类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投研一体化平台迭代优化,实现智能化、全流程投研管理;以“中台专业化”思路提升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运营智能管控,全面提升运营质效;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综合管理等方面提质增效。2024年,国投瑞银基金信息技术投入超8000万元,并一直致力于建设科技与业务创新融合的数字化体系。近年来已搭建以一体化和自动化为目标的云原生基金运营管理平台,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字符识别等技术,实现交易、运营及产品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自动化升级;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获取和处理大规模的多源异构数据,帮助研究、销售及市场服务人员更好捕捉市场变化、精准分析数据。2024年,国投期货信息技术投入6336万元。完成数字化管理平台项目二期建设,升级了数据资产管理、任务管理与作业调度、集群监控与告警、查询算法等功能,导入了核心业务系统的常用数据,进一步提升了对公司自研系统的支持作用。RPA工具持续推广,完成数十个业务场景的开发和运行平台的迁移。国投期货全年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加强内部赋能,企业员工数字化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