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信德新材
- 企业英文名: Liaoning Xind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尹士宇,尹洪涛
- 上市代码: 301349.SZ
- 注册资本: 10200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09-09
- 大股东: 尹洪涛
- 持股比例: 27.92%
- 董秘: 李婷
- 董秘电话: 0411-85235213
- 所属行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小惠、张健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文圣路295号四层
- 概念板块: 化学制品 辽宁板块 专精特新 破净股 融资融券 创业板综 碳基材料 基金重仓 高送转 预亏预减 锂电池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辽宁
- 成立日期: 2000-11-0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21100472565639XK
- 法定代表人: 尹洪涛
- 董事长: 尹洪涛
- 电话: 0411-85235213
- 传真: 0411-85235213
- 企业官网: www.lnxdhg.com
- 企业邮箱: ysy@dlaosl.com
- 办公地址: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经济区马咀路58号
- 邮编: 116318
- 主营业务: 负极包覆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20年6月18日更名为辽宁信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秉承“以信立业、以德求强”的企业精神,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长为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现代化高新民营企业。 企业以科技为先导,生产的锂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和碳纤维可纺沥青,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审核,替代了进口产品。 企业以“提供顾客满意产品,打造信德品牌”为目标,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级质量监测分析人才,配置了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建立了高质量检测中心。对产品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以“客户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指向”为原则,以良好的信誉、过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与广大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使用本企业产品的客户做到技术咨询、产品使用、设备维护等全程跟踪服务。并定期、及时巡访客户,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同行业中以独有的售后服务技术优势,保持了客户逐年增长。 企业以“中国龙文化为主旋”,将“以信立业、以德求强”的企业精神融入其中,形成了“讲信重德铸亲情,多元兼容创共赢”特色的信德文化,打造出了特有的团队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科技领先,开拓创新,致力于做精做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进一步满足社会客户需求,增加员工福利,积极造福社会,树信德人品,立信德品牌,创信德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业务及产品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碳基新型材料供应商,长期致力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提供品类全、质量优、性价比高、覆盖不同软化点范围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并积极向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领域拓展,构建以沥青基碳纤维短切纤维、软毡、硬毡、复合毡为核心,相关制品为支撑的碳纤维产品体系,助力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一是负极包覆材料,作为包覆剂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加工,可有效提升负极材料的首充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电池倍率性能;二是通过专有工艺制成碳纤维可纺沥青,再经过纺丝、碳化等生产工艺处理后制成沥青基碳纤维产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橡胶增塑剂和裂解萘馏分,其中,橡胶增塑剂可作为增塑剂加入橡胶产品,亦可用于调和重油;裂解萘馏分可用于提取工业萘以及作为碳黑原料使用。(二)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公司属于门类“C制造业”中的所属行业为“C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具体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的精细化工行业。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上游原料主要是乙烯焦油和树脂等大宗化工产品,通过一系列工艺生产负极包覆材料,作为包覆剂和粘结剂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生产,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关键材料,因此受锂离子电池行业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双重影响较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战略选择。锂离子电池产业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等领域,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1、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状况(1)动力电池近年来,受益于各国清洁能源战略引导和政策指引,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便利补能等方面综合优势提升,以及终端渠道扩展及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494.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67.1万辆,同比增长31.0%,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9.4%。海外市场方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24年1-6月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144.2万辆,同比增长1.6%,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1.0%;根据世界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76.8万辆,同比增长10.3%。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346.5GWh,同比增长15%。(2)储能电池近年来,受益于各国能源转型加速和储能政策推动等因素,储能行业迎来蓬勃发展。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布强化支持政策,共享储能示范省份持续增多,辅助服务费用纳入工商业用户电价,储能需求增长迅速。根据GGII调研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41.0%。海外市场方面,美国明确储能投资退税政策细则,经济性显著提升;欧洲电力市场改革法案推动欧盟各国将储能纳入能源规划,刺激需求增长。据统计,2024年1-6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长35%。未来,随着下游需求侧场景大范围铺开,如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储能调峰、分布式电力及微网、5G基站大规模建设、海外家庭储能等市场放量,预计储能锂电市场将开启较快发展。(3)消费电子锂离子电池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的进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生产企业逐渐增多,全球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功能多样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未来消费电池下游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锂离子电池作为便携式移动能源仍具备增长空间。2、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状况锂离子电池生产所需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及包装材料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目前主要包括石墨负极材料和硅基负极材料两大类。石墨负极材料因具有稳定性高、导电性好、来源广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是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的有效补充与组合,稳固了石墨类负极在负极材料中的地位。尽管容量接近理论上限,但得益于技术、价格和成熟配套产业优势,石墨类负极仍是当前主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具有克容量高、硅元素地质储存量丰富等优势,是最被期待的电池负极材料,但其充电后易膨胀致使其循环性能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综合来看,业界目前推出的包括硅基负极等在内的各种电池技术路线,相比锂离子电池都存在成本高、安全性或倍率性能差等不同缺点,并且新兴技术从实验定型到批量生产存在的产业化难题,尚需产业资本持续的投入和较长时间来攻克。目前,中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根据GGII及EVTank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37万吨,同比增长90.3%;2023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71.1万吨,同比增长24.89%;2024上半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94万吨,同比增长29%。未来随着我国关于完善能耗双控、能耗强度管控政策的不断出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强烈,预计将进一步拉动负极材料整体需求,未来市场前景较好。3、锂离子电池负极包覆材料市场状况公司产品负极包覆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性能,作为添加剂和粘结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可以从隔离电池正负极、允许锂离子通过、防止高温引起的电池爆炸等方面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并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环保性及安全性等。受益于动力及储能端的带动,近年来负极材料需求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EVTank预计:在下游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带动下,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331.7万吨和863.4万吨,其中90%以上将是中国企业生产。参照2023年我国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约85%计算,2025年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为19-48万吨,2030年负极包覆材料市场规模预计为50-124万吨。由此可见,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高压快充渗透率的提升都将驱动负极包覆材料需求的提升。4、沥青基碳纤维产品市场状况碳纤维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当前国内碳纤维行业依然处于成长期,未来5-10年,伴随生产成本下降、工业级应用场景打开,碳纤维行业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随着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风电叶片市场的增长将同步加大对碳纤维的使用需求;在航空航天以及车载领域对于轻量化的需求不断扩大,碳纤维在飞机以及汽车上的使用比例将不断提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8.84万吨和34.17万吨。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杂质少、导热系数低、抗氧化性强、使用寿命长、及卓越的耐腐蚀等优良性能,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真空保温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半导体芯片行业、热工装备、军工制品等真空炉行业,是真空热场系统的重要耗材。一方面,沥青基碳材料包覆于热场功能部件外围及品高温炉体内部,能够起到保温隔热、降低热场能耗的作用;另一方面,沥青基碳材料灰分含量少,而灰分的多少直接影响产品纯度,进而影响产品品质。随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光伏发电、军工领域等应用的不断探索,对真空保温材料的需求迅速扩大且要求逐渐提高,通过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沥青基碳纤维的强度、模量、耐热性纯度等关键指标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沥青基碳纤维行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5、副产品市场状况橡胶增塑剂作为橡胶增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橡胶行业中仅次于生胶和炭黑的第三大增塑材料。橡胶增塑剂可以使得橡胶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从而降低橡胶的玻璃化温度,加强橡胶的可塑性和流动性,便于压延和压出等成型操作,同时还能改善硫化胶的部分物理机械性能,如降低硬度和定伸应力、赋予较高的弹性和较低的生热、提高耐寒性等。汽车工业是橡胶助剂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助剂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轮胎和汽车是橡胶助剂消耗量最大的两个下游。未来随着中国人均GDP持续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及公路基础设施愈发完善,预计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带动橡胶助剂行业维持增长。橡胶轮胎作为易耗品,未来在新车生产需求和存量汽车轮胎更换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将维持行业增长。此外,橡胶增塑剂亦可用于调和重油。裂解萘馏分是乙烯焦油经采用减压、低聚合分离制备古马隆树脂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多环芳烃,可用于提取工业萘以及作为碳黑原料使用。综上,在双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驱动下,以节能降耗、清洁环保为导向的新能源、新动力的发展趋势和速度日益强劲。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代表,在现有的动力、储能、消费电子领域将加速渗透,造就了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巨大的市场需求,进而带动负极包覆材料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三)公司行业地位一直以来,公司持续深耕负极包覆材料业务,拥有丰富生产工艺经验和创新技术储备优势,产能行业领先,产品指标优良、供应能力稳定、客户粘性较强,在负极包覆材料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负极包覆材料主要下游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市场规模主要受下游行业锂离子电池负极需求和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影响,随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子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负极包覆材料行业亦迎来持续快速发展机遇。(1)负极包覆材料公司所在的负极包覆材料行业较为细分且专业,第三方行业数据较少,据公开资料显示,负极包覆材料主要竞争对手为辽宁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辽宁奥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中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德国吕特格(RüTGERSGermanyGmbH),但单一竞争对手产能及出货量相对于公司较低。结合下游负极材料中包覆材料质量占比均值数据和市场对负极包覆材料理论最大需求量的测算,公司在产能、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是负极包覆材料行业领先企业。(2)橡胶增塑剂等副产品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扩大以及政府绿色环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橡胶增塑剂行业获得了快速增长,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与以往相比均有所提升。目前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产品开发能力以及高效生产能力的大中型橡胶增塑剂制造企业,如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齐鲁增塑剂股份有限公司等,上述公司凭借渠道、质量、技术、规模等综合优势,取得了相对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橡胶增塑剂为副产品,随着公司产能增加,橡胶增塑剂产量逐渐增大,产品议价能力较以往有一定提升。(四)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乙烯焦油和古马隆树脂。公司采购地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四川等省份,公司采取“按需采购”和“战略采购”相结合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按需采购”模式下,生产部根据生产计划提交原材料采购计划单,经审批后,由采购部按照采购计划单要求进行采购;“战略采购”模式下,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长期的供货协议,锁定供应商的全部对外供货量,月末按照实际入厂数量进行结算。原料到厂后,公司质检部进行化验检测,合格后验收入库。由内勤人员与保管人员核实确认数量后,填写入库单分别交给财务部及储运部保存。公司原材料采购渠道稳定且供应充足。公司所需能源主要为电力和天然气。公司上游原材料、能源动力市场供给充足,基本不会受到资源或其他因素限制。2、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为主,辅以计划生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当期订单和销售部门预测的销售计划,结合成品实际库存以及车间生产能力等情况制定下月的生产计划。在当期实际操作时,生产部门根据具体订单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准时发货以满足客户需求。3、销售模式公司下游的客户主要为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商,公司与国内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销售模式均为直销。公司现有产能规模具备满足国内现有市场需求的能力,并密切关注下游需求量的变化,适时调整投产计划,以适应下游需求波动。公司生产的负极包覆材料中,有少量专有工艺产品可作为沥青基碳纤维原料,销售给下游沥青基碳纤维生产厂家或作为原料生产沥青基碳纤维。橡胶增塑剂、裂解萘馏分等副产品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销售模式均为直销。目前,公司副产品市场需求稳定,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增加,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副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寻找新的应用领域。4、影响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及发展趋势目前,公司采用的经营模式是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所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情况、主要产品、销售模式等综合考量后确定的。报告期内,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未来一定期间内公司的经营模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锂离子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在动力、储能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动力电池方面,随着优质新能源车型的快速增加,充换电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智能化体验的提升,各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车市场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全球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行业规模较快提升。储能电池方面,在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推动下,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比例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要求提高、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公司积极扩建产能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根据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情况积极进行产能扩张。2022年大连长兴岛生产基地在原有产能2.5万吨/年的基础上,募投项目“年产3万吨碳材料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一期项目1.5万吨/年产能顺利投产;2023年公司成功收购成都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0%股权,并积极推进产线技改升级,产能提升到3万吨/年。截止到目前,公司形成大连长兴岛、成都彭州南北两大生产制造基地,拥有负极包覆材料产能合计7万吨/年。依托良好的区位布局和领先的规模优势,有效提升了下游客户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对于公司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公司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升级生产设备,优化生产流程,释放原有产线产能潜力,同时投建一体化产线实现产能扩张并向原材料上端拓展,实现降本增效;在技术研发方面,坚持持续研发投入、吸引人才团队、强化外部合作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优化,不断提升公司负极包覆材料业务的技术工艺优势;在市场拓展方面,聚焦主流核心客户市场需求,不断深化与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大力拓展布局新客户。基于长期行业深耕,公司拥有2大品类、4种规格、10余型号覆盖不同软化点的成体系负极包覆材料产品,是行业内少数可以做到覆盖主流产品软化点范围的负极包覆材料厂商之一。同时可根据客户对于不同软化点和结焦值产品的需求,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负极包覆材料产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尹洪涛 | 18,987,593 | 37.23% |
2 | 尹士宇 | 16,407,507 | 32.17% |
3 | 辽阳市信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 | 4,512,064 | 8.85% |
4 | 尚融宝盈(宁波)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 3,896,783 | 7.64% |
5 | 陈伟 | 2,432,003 | 4.77% |
6 | 张枫升 | 1,236,436 | 2.42% |
7 | 张晨 | 1,230,563 | 2.41% |
8 | 王洪利 | 738,338 | 1.45% |
9 | 刘晓丽 | 492,225 | 0.97% |
10 | 孙国林 | 328,150 | 0.6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