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陕西
  • 成立日期: 2002-12-31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31710106088J
  • 法定代表人: 武向文
  • 董事长: 武向文
  • 电话: 029-68326787
  • 传真: 029-68903688
  • 企业官网: www.forstar.com.cn
  • 企业邮箱: niehan@forstar.com.cn
  • 办公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四路与定昆池二路十字向西200米中航富士达产业基地
  • 邮编: 710117
  • 主营业务: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网络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机械设备租赁;物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从事连接器、电缆、电缆组件、微波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创造了“道术结合、以心为本”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省市质量管理奖及“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 公司是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综合运营指标国内行业前列。公司老区及新区占地面积共计70余亩,现有员工千余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防务、民用通信等领域,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 发展进程: 富士达有限是由郭建雄、周东升、武向文、程振武、朱启定、盛涛6人 以实物出资共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注册资本90万元,法定代表人 郭建雄。 1998年3月30日,西安大明会计师事务所就富士达有限设立股东出资情 况出具西大明验字【98】第320号《验资报告》,该报告审验确认:截止1998 年3月10日已收到实收资本90万元。 1998年4月7日,自然人郭建雄、朱启定、盛涛、程振武、周东升、武 向文签订《西安富士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根据该章程,富士达有限 设立时的注册资本为90万元,由郭建雄、朱启定、盛涛、程振武、周东升、 武向文等六人各自以刚购得的实物出资15万元,各自的出资比例均为 16.66%。 1998年4月14日,富士达有限取得西安市工商局向其核发的注册号为 610101241053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郭建雄;注册资本为 90万元,实收资本为90万元;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地为西安市东 仪路1号;经营范围:“电子元器件、电源开关及配电设备的研制、生产、 销售;模具的设计、销售;计算机网络工程、智能大厦布线工程的设计、施 工;仪器仪表、电器机械、普通机械、电子产品及通信器材(不含专控)、 电线电缆的批发、零售、代销”。2000年5月9日,富士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盛涛将 其持有的15万元出资分别转让给富士达有限其他5位股东,每位股东均受让 3万元出资。 同日,股东盛涛与郭建雄、周东升、武向文、程振武、朱启定等5人签 订了《出资转让协议书》。 2000年5月10日,富士达有限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 备案手续。2002年4月30日,富士达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一致同意:将富 士达有限公司以发起设立方式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设立方式为创联科技、 郭建雄、武向文、周东升、程振武、朱启定等股东以各自持有的富士达有限 经评估的净资产共计2,000万,连同自然人张安强以现金出资180万元共同发 起设立,设立的股本总额2,180万股;当审计评估低于2,000万元时,其差额 部分由原股东按其股权比例分摊补齐,高于2,000万元时超出部分计入新设公 司的资本公积。 2002年5月10日至12日,富士达科技全体发起人创联科技、郭建雄、 武向文、周东升、程振武、朱启定、张安强签署《发起人协议》,约定(包 括不限于)以下事项:从企业实际出发,富士达有限拟实施整体改制,即将 其所属的净资产经审计、评估后作价折股,同时联合其他发起人设立本股份 公司。 2002年6月14日,西安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了《审计报告》 (希会审字【2002】715号),经审计截至2002年5月31日,富士达有限净 资产值为13,493,328.03元。 2002年6月28日,陕西同盛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资产评估报 告书》(陕同评报字【2002】103号),经评估截至2002年5月31日,富士 达有限的净资产值为22,483,762.84元。 2002年7月30日陕西省财政厅出具《关于对西安富士达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资产评估结果核准的通知》(陕财办企【2002】116号),核准了上述《资 产评估报告书》所记载的评估结果。2008年8月21日,陕西省财政厅出具《关于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国有股权管理的函》,函复主要内容如下:富士达股份总股本为2,180万股, 其中创联科技持有1,020万股,占总股本的46.79%,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 2002年10月3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具《关于设立西安富士达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的批复》(陕政函【2002】258号),同意设立西安富士达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2002年11月26日,陕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关于设立西安富士达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同意设立富士达股份: (1)陕西省政府同意,将富士达有限整体改制,并吸收新股东共同发起 设立富士达科技,公司注册地址为西安市电子城电子西街3号; (2)富士达股份注册资本包括富士达有限经审计评估后的净资产2,000 万元,以及自然人张安强的现金180万元两部分,合计2180万元,按照1:1 的比例折股,总股本为2,180万元,每股面值1元,均为普通股。其股权结构 如下:创联科技持股1,02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46.79%;自然人郭建雄、周 东升、武向文、程振武、朱启定各持有196万股,各占股本总额8.99%;张安 强持有180万股,占股本总额的8.26%;股份公司成立后,承继原有限责任公 司的全部债权债务。 2002年12月8日,股份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召开,通过 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公司章程等议案,选举产生了 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第一届监事会股东代表监事。 2002年12月20日,西安希格玛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希会验字 (2002)第278号《验资报告》,验资报告确认公司设立时总额为2,180万元, 创联科技、郭建雄、周东升、武向文、程振武、朱启定、张安强于2002年12 月17日之前缴足,其中,创联科技占总投资比例46.79%,郭建雄、周东升、 武向文、陈振武以及朱启定各占总投资比例8.99%,张安强占总投资比例 8.26%。 2002年12月31日,富士达股份就设立事宜在西安市工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守、外、快、深、广、享”的发展策略以及“学习提升、开拓创新、全员市场、技术引领”的经营方针,直面严峻的市场挑战,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前行。在市场拓展层面,公司持续深耕防务市场,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面对外部重大市场变化,公司在防务领域明确目标,一方面积极跟进防务市场的项目进展,一方面持续谋划业务增长,加大新项目开拓,在无人机等多个领域、项目进行了全面配套,为后续订单的获取奠定了良好基础。航天领域面对商业卫星增长迅速,公司依托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全面加速产品配套布局,对XW、G60、HH等多个商业卫星星座提供全系列配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民用通讯领域,公司着重延伸大客户配套,在5G、5G+领域的配套产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加大对华为等外围民品客户的开发力度,紧跟大客户布局新兴产业方向,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明确四新业务(无人机、量子等)开发方向,配备专职市场专员拓展相关业务。在新领域拓展方面,无人机、商业卫星领域斩获千万以上的批量订单;在量子、医疗等领域也成功获得供样机会,成功打开新的业务突破口;在防务新领域,实现了批量订货;通过上述突破,最终顺利达成年度订货目标。综上,2024年公司市场开拓逆势而上,订货保持稳步增长。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在射频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等主营业务的核心优势,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着力提升产品的多功能互联、高密度互联、集成化、小型化和低成本特性,成功研发出更高集成度的射频模块,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紧密聚焦5G-A、6G、商业卫星、相控阵雷达等前沿领域,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技术研制与预研方面,重点关注小型化、微型化、多功能、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高速、高频率、高密度、高精度、快速连接、低功耗、高可靠性、抗干扰、耐环境以及低成本等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在基础能力上深入新材料、新工艺、测试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抢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研发管理方面,公司健全研发管理体系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全面激发研发团队的内在动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效产出。在战略规划方面,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构建市场化产业拓展项目孵化机制和项目经理选拔机制,完善《产业拓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对产业拓展项目实施项目经理竞聘并签订《项目策划书》,加快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务培育模式。同时深化未来产业研究,围绕商业卫星、先进陶瓷等方向开展战略研讨和加快产业部署;加速车用同轴及差分电缆、量子电缆等项目的研发与能力储备进程,着力探索推动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在公司运营管理方面,深入推进交付提升工程,建立三级贯通的交付精细化管理模型和评价考核机制,整体交付水平提升,大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大力推动工序标准化、工时标准化、制造自动化,大幅提升设备能效和产出效率。强化供应链协同能力建设,整合供应商资源布局,实现关键业务实时监控与预警,拉动瓶颈物料准时交付率显著提升。同时构建三维质量管控体系,夯实设计评审与样品认证的系统流程,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充分认可。强化业财融合机制,建立市场、采购、交付、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全力服务市场拓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向全价值链深化ERP、SRM、CRM和决策支持平台应用,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新型业务能力。在人才保障方面,聚焦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构建高端人才与紧缺型人才资源池,持续推动公司人才结构性调整。建立多通道职级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全面激发企业内在动能。在产教融合方面,公司持续关注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周边院校,开展技术研究与协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报告期内,公司党建、审计、安全、环保、保密、法治合规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强有力的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