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富士达
- 企业英文名: AVIC Forstar S&T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835640.BJ
- 注册资本: 18772.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7-27
- 大股东: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6.64%
- 董秘: 鲁军仓
- 董秘电话: 029-68326787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麻振兴、程露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71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陕西板块 专精特新 低空经济 融资融券 铜缆高速连接 毫米波概念 央企改革 商业航天 华为概念 5G概念 量子通信 央国企改革 西部大开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陕西
- 成立日期: 2002-12-31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31710106088J
- 法定代表人: 武向文
- 董事长: 武向文
- 电话: 029-68326787
- 传真: 029-68903688
- 企业官网: www.forstar.com.cn
- 企业邮箱: niehan@forstar.com.cn
- 办公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上林苑四路与定昆池二路十字向西200米中航富士达产业基地
- 邮编: 710117
- 主营业务: 射频同轴连接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射频电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制造;网络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机械设备租赁;物业管理。(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电线、电缆制造。(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8年,位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从事连接器、电缆、电缆组件、微波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公司创造了“道术结合、以心为本”的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省市质量管理奖及“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 公司是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综合运营指标国内行业前列。公司老区及新区占地面积共计70余亩,现有员工千余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防务、民用通信等领域,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守、外、快、深、广、享”的发展策略以及“学习提升、开拓创新、全员市场、技术引领”的经营方针,直面严峻的市场挑战,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前行。在市场拓展层面,公司持续深耕防务市场,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面对外部重大市场变化,公司在防务领域明确目标,一方面积极跟进防务市场的项目进展,一方面持续谋划业务增长,加大新项目开拓,在无人机等多个领域、项目进行了全面配套,为后续订单的获取奠定了良好基础。航天领域面对商业卫星增长迅速,公司依托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全面加速产品配套布局,对XW、G60、HH等多个商业卫星星座提供全系列配套,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民用通讯领域,公司着重延伸大客户配套,在5G、5G+领域的配套产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加大对华为等外围民品客户的开发力度,紧跟大客户布局新兴产业方向,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面对机遇与挑战,公司明确四新业务(无人机、量子等)开发方向,配备专职市场专员拓展相关业务。在新领域拓展方面,无人机、商业卫星领域斩获千万以上的批量订单;在量子、医疗等领域也成功获得供样机会,成功打开新的业务突破口;在防务新领域,实现了批量订货;通过上述突破,最终顺利达成年度订货目标。综上,2024年公司市场开拓逆势而上,订货保持稳步增长。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持续提升在射频连接器和电缆组件等主营业务的核心优势,不断加强研发投入,着力提升产品的多功能互联、高密度互联、集成化、小型化和低成本特性,成功研发出更高集成度的射频模块,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紧密聚焦5G-A、6G、商业卫星、相控阵雷达等前沿领域,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在技术研制与预研方面,重点关注小型化、微型化、多功能、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以及高速、高频率、高密度、高精度、快速连接、低功耗、高可靠性、抗干扰、耐环境以及低成本等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同时在基础能力上深入新材料、新工艺、测试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抢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在研发管理方面,公司健全研发管理体系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全面激发研发团队的内在动力,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效产出。在战略规划方面,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构建市场化产业拓展项目孵化机制和项目经理选拔机制,完善《产业拓展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对产业拓展项目实施项目经理竞聘并签订《项目策划书》,加快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务培育模式。同时深化未来产业研究,围绕商业卫星、先进陶瓷等方向开展战略研讨和加快产业部署;加速车用同轴及差分电缆、量子电缆等项目的研发与能力储备进程,着力探索推动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在公司运营管理方面,深入推进交付提升工程,建立三级贯通的交付精细化管理模型和评价考核机制,整体交付水平提升,大幅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大力推动工序标准化、工时标准化、制造自动化,大幅提升设备能效和产出效率。强化供应链协同能力建设,整合供应商资源布局,实现关键业务实时监控与预警,拉动瓶颈物料准时交付率显著提升。同时构建三维质量管控体系,夯实设计评审与样品认证的系统流程,公司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充分认可。强化业财融合机制,建立市场、采购、交付、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全力服务市场拓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向全价值链深化ERP、SRM、CRM和决策支持平台应用,加快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新型业务能力。在人才保障方面,聚焦公司战略发展需求,构建高端人才与紧缺型人才资源池,持续推动公司人才结构性调整。建立多通道职级管理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全面激发企业内在动能。在产教融合方面,公司持续关注产业发展的新领域,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周边院校,开展技术研究与协同,推动产学研用一体。报告期内,公司党建、审计、安全、环保、保密、法治合规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强有力的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