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天和防务
- 企业英文名: Xi'an Tianhe Defense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贺增林
- 上市代码: 300397.SZ
- 注册资本: 51763.674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4-09-10
- 大股东: 贺增林
- 持股比例: 25.11%
- 董秘: 陈桦
- 董秘电话: 029-88454533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永利、姜丰丰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中伦(重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西部大道158号
- 概念板块: 通信设备 陕西板块 富时罗素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低空经济 机器人概念 数据中心 华为概念 军民融合 车联网(车路云) 国产芯片 人工智能 5G概念 量子通信 体育产业 国家安防 通用航空 西部大开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陕西
- 成立日期: 2004-05-08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1013175783164XA
- 法定代表人: 贺增林
- 董事长: 贺增林
- 电话: 029-88454533
- 传真: 029-88452228
- 企业官网: www.thtw.com.cn
- 企业邮箱: thdsh126@126.com
- 办公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西部大道158号
- 邮编: 710119
- 主营业务: “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和军工装备、5G射频、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数字海洋五大业务板块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海洋环境监测与探测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大数据服务;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市政设施管理;照明器具制造;照明器具销售;照明器具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半导体照明器件销售;安防设备制造;太赫兹检测技术研发;交通安全、管制专用设备制造;航空运营支持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物业管理;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体育消费用智能设备制造;体育健康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虚拟现实设备制造;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 企业简介: 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以军民两用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核心支撑的新型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397)。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信息化指挥为重点,通过军事牵引、主业整合、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品共举融合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于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于5G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为了践行国家战略、深化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在公司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打造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于物联感知、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构建军民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电子信息体系。现阶段,公司已形成了“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三大业务体系并持续深耕。一、军工装备。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中国猎影2.0)、智能立体边海防(猎狐)、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猎声)系列产品。二、5G射频。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多类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金属基覆铜板、玻璃基板、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三、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天融工程”是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空天地水人”一体化全域感知互联的军民深度融合的电子信息体系。目前,天融工程在灯联网、照明与通信芯片、射频芯片、宽频段低成本综合感知传感、数据融合、边缘计算与数据加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数字海洋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布局。1.物联感知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空海一体智能哨兵、低空卫士、交通卫士、工业灯联网等。2.行业大数据聚焦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低空空管空防数据服务、应急救援AI、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十分平安系统)、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核心产品包括:党管武装、仓库卫士、低空安全数据平台、空海一体监测系统、生态卫士、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3.数字海洋(海链)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系列、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公司拥有3个技术研究院、7个研发中心,围绕系统规划、智能微波、智能探测、超材料、大数据、微系统等六大核心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项“十三五”军方预研项目和多项涉密项目。公司已有多个型号装备列装国内军方使用,已有11个系统级产品军贸立项并出口多个国家。已有各种专利1000多项,在技术预先研究、领先应用和技术产品化、工程化方面形成持续稳定的创新能力。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及武警部队,是业内少数可以实现全军种覆盖的民营军工企业。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及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低空近程防御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交付业务,积极实践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和体系建设。经营方面,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为重点,通过主业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及产品,形成了军民两用发展的业务布局。军品业务主要以全资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聚焦于低空近防、边海防等方向,民品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射频产业化平台,聚焦于军用和民用射频产业链方向,同时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在军民两用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公司开拓了“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聚焦于物联感知、军民两用行业大数据等方向,打造军民两用的电子信息数据服务体系能力。目前,公司形成了以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三大业务体系:“军工装备”“通信电子”“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公司将从技术产品、产业链协同、国家战略需求等多个维度,在三个业务方向持续深耕发展。1.军工装备以新一代综合近程防御系统为核心,全力推进新一代低空近防(中国猎影3.0)、智能立体边海防(猎狐)、要地防空、战场环境综合感知、数字军营、国防动员、5G军事应用和军工配套业务,核心产品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作战指挥系统系列、野战通信指挥系统系列、雷达与作战指挥系统、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装备系列以及低空目标指示雷达及地面、海面目标侦察监视雷达、边海防智能哨兵系列、水下无人作战系统(猎声)系列产品。2.5G射频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可为4G/5G、WIFI、NBIOT、卫星通信等技术领域的用户提供多类产品,核心产品包括:旋磁铁氧体材料、各类隔离器/环形器、射频芯片/模组产品、金属基覆铜板、玻璃基板、先进封装材料等在内的多类产品。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天融工程”是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空天地水人”一体化全域感知互联的军民深度融合的电子信息体系。目前,天融工程在灯联网、照明与通信芯片、射频芯片、宽频段低成本综合感知传感、数据融合、边缘计算与数据加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服务、数字海洋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布局。(1)物联感知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空海一体智能哨兵、低空卫士、交通卫士、工业灯联网等。(2)行业大数据聚焦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低空空管数据服务、城市防空、要地低空监视预警、应急救援数字化装备与智能辅助决策、海事应急救援、边海空防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核心产品包括:党管武装、仓库卫士、低空应急救援设备和指挥系统、空海一体监测系统、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3)数字海洋(海链)以海洋无人技术、海洋传感器技术、组网探测技术等产业化为支撑,全力推进“海洋智能感知大数据服务”。依托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水下无人平台、海洋传感器的系列化数字海洋产品,核心产品包括:系列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AUV)、水下爬壁机器人、潜浮标、水面拦阻系统等海洋平台,海洋水文参量传感器XBT/XCTD、多频段目标探测声呐等海洋传感器,为海洋环境多参数感知体系、立体海防体系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数字海洋业务逐渐向体系化和规模化发展。(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凭借多年沉淀的技术优势以及超强的产品交付能力,基于客户的OPEX和CAPEX核心指标,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系统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军品方面,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维修零部件及军品配套销售模式实现客户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民品方面,聚焦打造射频与微波行业的核心供应商,主要面向全球的主流通信设备商提供射频类器件的开发和销售;围绕低空数据服务、环境智能监测、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应用场景,为行业用户、政府提供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2.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依据产品方向不同分为军品生产、民品生产。军品生产采用“小核心、大协作”的生产模式,生产项目流程涉及生产计划策划、物料采购配套、产品装配调试、产品检验验收、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阶段,由于国家对军品科研生产采取严格的许可制度,产品的生产亦必须按照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进行,由驻厂军代表实行实时监督;民品生产主要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并组织生产。3.销售模式公司采用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设计方案、装备研制、售后服务等全方位服务。采用整机销售、技术转让、联合生产、技术服务并举的模式,实施市场开发与用户需求相结合的市场创新机制。军品方面,主要是国内军方采购及军贸出口两种模式。国内军方采购方面,军品定型装备为单一来源采购,新增军品项目通过军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获得军品销售;军贸出口方面,通过军贸出口立项批准、竞争性谈判、潜在用户推介等形式达成销售;民品方面,依托各子公司平台及业务平台,参与各大设备商及应用客户的招标采购或有导向性的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4.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构建了完备的制度、流程、风控等措施,快速响应并满足公司战略各项业务需求。军品方面,作为生产企业为公司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供应商需经用户驻厂代表审核备案,列入《合格供方名录》。公司的物料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进行询价和议价;民品方面,按照正常的公司采购流程执行。依据实际情况通过市场化招标或竞价谈判确定供应商。(三)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及趋势分析1.军工装备业务领域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涵盖了从传统武器装备制造到高端军工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全球军事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军工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的全球军费开支数据统计报告,以实际购买力计算,2023年全球军费开支总额达到2.44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连续第九年增长,且6.8%的同比增幅为2009年以来最高。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交的预算草案显示,2024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增长7.2%,增幅2023年相比持平,高于2024年我国GDP预计增幅5%,总额再创新高,显示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军队建设投入。我国国防工业正处于快速建设发展期,国防预算将有力支撑我国军队装备建设。近10年我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基本维持在1.21%-1.32%之间,数值相对稳定,与全球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国防预算GDP占比处于较低水平,未来有望加大投入。军工行业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十四五规划”和国防预算稳定增长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公司军工装备业务主要以子公司天伟电子为业务平台,业务规划一直紧跟市场需求与国内、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民经济热点领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谋篇布局,核心产品“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猎影1.0)”已列装部队,产品在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公司在低空近防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同时,公司通过与各军地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共享模式,确保了公司产品、技术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始终重视对军工装备领域技术的研发投入,在雷达技术、智能探测、数据融合、水声探测、水下无人平台、系统集成、作战指挥系统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已形成多方面独特的领先优势,拥有百余项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基于创新链和产品链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并不断完善,重点布局的低空近防、边海防、数字军营、5G军事应用、军事大数据、水下智能探测、无人潜航器、潜浮标等业务方向,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5G射频业务领域(1)射频器件和芯片射频器件和芯片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和军事通信等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射频器件是信息处理的核心元件,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射频器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射频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654.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1.8%。5GAdvanced技术作为5G技术的进一步演进,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新的应用场景,如无缝万兆、全域通感、泛在智能、空天地一体、千亿物联和确定能力等,这将为射频器件和射频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技术创新方面,射频器件正朝着更小尺寸、更低功耗和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宽带毫米波技术和可重构射频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5G、5G-A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潜力日益凸显,成为推动军事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型的关键力量,特别是T/R组件的发展使得军事装备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些特点,实现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和传输。T/R组件主要由振荡器、滤波器、移相器、限幅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控制电路等组成,最终目的是实现波束控制、赋形与扫描,是雷达系统的最核心部分。由于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频宽、功率、效率以及冗度设计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目前已逐步成为雷达发展的主流,而T/R组件作为相控阵雷达的最核心部件,少者需几十数百,多则要成千上万个T/R组件,未来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化的发展,雷达的需求量提升必定带来T/R组件需求量的快速攀升。此外,近年我国出台了多项密集政策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发展,无论是从战略端还是供需端,低轨卫星的发射已刻不容缓,随着技术端和成本端的逐步成熟,2024年有望开启低轨卫星的发射周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低轨卫星需求的爆发也将带动卫星载荷T/R组件的需求高增。因此,T/R组件及芯片在星载、机载、舰载、车载、地面雷达等领域应用广阔,尤其是军事与卫星通信领域方面,军民两用发展空间巨大。基于在5G射频器件和芯片领域上形成的积累,公司将大力发展军事射频业务,主攻方向从T/R进行着手,全面提升T/R技术指标、降低成本,围绕雷达、通讯、弹载等方面深挖应用场景,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军事射频产业能力,强化公司在军工电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5G射频器件领域,公司主要面向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要布局,主要以子公司华扬通信为平台,通过不断强化基础材料和器件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充分挖掘产业链协同效能,使得公司在旋磁铁氧体材料与隔离器、环行器细分市场份额稳定,成为各基站设备商的重要核心供应商;报告期,受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运营商资本化投入稳中有降以及集采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公司将紧紧围绕客户需求,在民用器件类产品全球占有领先地位的同时,面向5G-A、5G-R和5G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机遇,在工业互联、智慧道路、高铁沿线信号增强等领域探索,通过不断围绕新需求完善产品谱系,围绕新技术方向积极探索尝试,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产品创新克服外在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和产品种类,使材料与器件向行业引领者方向不断成长。在5G射频芯片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成都通量为业务平台,明确通信和智能感知两条业务线。通信业务线,除传统的基站小信号射频产品外,扩大至民用领域的高性能仪表器件、卫星通信芯片、射频前端模组等,同时在定制化射频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围绕军用射频芯片及T/R组件进行了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支撑公司的军工战略,形成性能优良、成本极具竞争力的军品装备和解决方案,强化公司在军工电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智能感知业务线,成都通量已成功打入行业大客户,相关产品已应用到智能照明和开关领域,同时布局智能安防、智慧养护、智慧生活高端智能感知等领域,持续增强在消费类射频芯片及模组方向产品的延伸,扩大公司营收,巩固公司在射频芯片领域的优势地位。目前成都通量产品涵盖了面向基站高可靠性射频收/发前端芯片/模组、无线通信类射频收/发芯片/模组、雷达感知芯片/模组、装备定制化产品等四大类,具体包括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等产品、卫星通信芯片,其中,低噪声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开关、开关低噪放、射频前端模组、雷达感知芯片和模组等系列产品已形成面向核心客户的批量交付能力,装备定制化产品已进入核心客户工程验证。此外,随着射频器件材料和设计的不断创新(例如,5G/5G-A时代射频前端器件的需求量倍速增加),公司子公司成都通量正在积极寻找新材料来强化效能,并克服技术挑战。传统的射频开关及低噪声放大器LNA衬底材料以砷化镓(GaAs)为主,但现在基于RF-SOI技术的衬底表现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和优越的噪声性能,已有逐渐替代砷化镓衬底的趋势。目前,成都通量在基于RF-SOI技术的衬底已完成技术突破,使用该技术的芯片部分产品已经出样,正在客户验证。(2)半导体封装及基板半导体封装是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主要负责将制造完成的集成电路芯片装入特制管壳并通过管脚与外部电路连接,以保护芯片、实现电气连接和散热。这一过程对提升芯片性能、降低成本以及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封装测试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约为351.3亿元,占整体封装市场规模的比例约14%。预计到2025年,中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球范围内,2023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约为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472.5亿美元,反映出全球先进封装市场的繁荣。中国封装测试市场中,先进封装的渗透率相对较低。2023年仅约39%,明显低于全球水平。然而,随着AI、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需求的增长,预计2024年中国先进封装渗透率将增长至40%,显示出市场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生产的介质胶膜主要包括高导热介质胶膜和低膨胀介质胶膜两大类,高导热介质胶膜主要应用于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导热型玻璃基板主要用于光电玻璃幕墙模块的生产。低膨胀介质胶膜主要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目前在研产品主要包括载板增层材料、固晶材料和封装材料。公司高导热介质胶膜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均开始批量正常销售,其中金属基覆铜板下游行业主要下游包括功率模块、计算模块、LED显示等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场景下PCB板的生产,目前随着功率型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成本日趋降低,电动力替代燃油动力的趋势愈加明显,并且逐步向效率更高、安全性也更高的高电压平台发展,这就对相关部件的绝缘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FR4材料导热性能差,绝缘性能劣化较快,难以适应动力电时代功率组件的需求,因此电动时代金属基板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同样伴随着GPU技术的发展,算力已逐步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算力芯片的发热水平可与功率器件相比拟,并且与功率器件相比,其承载的线路板或载板对膨胀系数、绝缘能力、环境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高导热金属基板发展的重要市场背景。公司生产的导热型玻璃基板目前主要应用于户外高可靠玻璃显示模组,用于建筑外立面幕墙的升级替代,通过自主研制的全套生产工艺,已经实现P8-P40全系列高可靠玻璃模组的批量生产。相对于传统户外LED显示屏从P3向P1以下发展趋势不同,具有80%以上透光率的玻璃显示器在满足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具有光污染小,环境融合性好、超低功耗、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有望在每年数千亿规模的户外商用显示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同时开展了三条产品线上若干型号的研发和测试工作,目前主要型号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得到了下游用户的认可,公司仍在积极投入,配合用户持续开展相关产品的技术攻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完全替代。特别是在塑封张料上,已经初步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下游为先进封装,从方向上主要包括高集成度的2D/3D封装用材料和WLP/PLP等低成本封装技术,先进封装是算力引导下半导体时代的必然需求,一方面单芯片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晶体管尺寸的下降带来的投资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良率也在不断下降,为满足算力需求,通过封装来提升芯片集成度是可行性最高的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先进封装正在晶圆厂与晶圆制造技术的加持下与载板技术相互融合,一方面推动载板材料从单一的有机材料向玻璃/硅/有机增层材料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持续降低芯片厚度、降低损耗、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推动增层工艺向超细线宽和超大规模精细通孔方向发展,提高IO密度。同时通过堆叠的方式,借用载板增层的思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处理或存储能力。目前先进封装领域仍然以台系、韩系和美系封装厂为主,材料则为以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所垄断,但随着我国封装企业在先进封装市场的不断拓展,将会为材料国产化带来巨大机遇。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目前已经形成了半导体封装膜材料、透明光电玻璃显示(秦膜玻显)、超薄导热膜及覆铜板三大类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伴随着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属基板较大的市场潜力,材料国产化带来的巨大机遇,随着天和嘉膜的不断拓展,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1)行业大数据行业大数据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产生或者与之相关的海量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等环节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行业大数据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工作组发布《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同比增长22.44%,增长迅速。未来,行业大数据将与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创新模式和应用场景,提升行业大数据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效率。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互联网业务、电信业务、软件业务等产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中国的赋能效应日趋凸显,数字经济活力日益澎湃。行业大数据业务领域,公司主要聚焦国防动员潜力数据挖掘、交通战备大数据、低空空管数据服务、城市防空、要地低空监视预警、应急救援数字化装备与智能辅助决策、海事应急救援、边海空防等场景的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服务和产品。1)低空空管空防业务自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低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层面推动的重点产业之一。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分阶段提出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画出路线图。根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达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到2030年,则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需求的持续推动。天和防务通过前瞻性布局,致力于推动低空制空权的能力建设。公司早在2001年就承担了军委某部城市和要地防空型号研制任务,在低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2010年,公司由军事技术牵引向民用方向拓展布局切入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之“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课题,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深入开展低空领域与空地安全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围绕低空(无人机)领域产业需求,着力实现低空目标“看得见、管得住、管得顺畅、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运行管理模式并进行长期探索和布局,接连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现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拥有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软硬件产品,并立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着力云平台、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机载终端、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服务平台组成的军民两用、空地协同、实操可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解决航空应急的指控难题,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空地一体化能力。核心产品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等系列产品。面对低空经济的快速推进、规模化发展,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在低空空防方面,公司基于在城市防空领域的深厚积累,围绕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后,各类无人机对军事要地、民生要地、政府要地的低空安全带来的新问题,针对上述各类要地的低空超低空立体安全防护中的需求,开展了野战防空与城市低空空管空防一体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及其分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猎影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猎影3.0,相关研发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猎影3.0将充分发挥公司技术与产品积累,形成军民两用的要地防空、城市防空拳头产品,为低空制空权提供核心能力。伴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应对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市场,公司将从自有技术优势出发不断打磨自身产品,向外吸收新兴技术,向内提振研发能力,聚焦高效协同、新质战力,致力于服务保障低空飞行安全。2)算力中心业务算力中心,也称为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是指集中大规模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各类应用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计算服务的场所。算力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算力中心通常包括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4年7月发布《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年)》数据,截至2023年,算力中心在总体规模方面,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已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位居全球第二。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受益于“新基建”“东数西算”的发展机遇以及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求,我国算力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人民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算力中心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公司投资建设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相关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该项目建成后,将为陕西军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带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5G+大数据产业应用标杆。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规划建设规模1.76万机柜的超大型IDC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和数字工厂。同时,结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规划建设西北空天资源大数据综合中心、西安市实时感知大数据工程中心、天和云脉生命健康数据中心、应急区域算力中心等,推动公司“天融大数据”“十分平安”“天和云脉”系统在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急指挥、国防动员等领域应用。其次,面向军用领域,依托安全、自主可靠的技术体系,通过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支持复杂的军事训练和作战模拟、决策和作战模拟等多个方面,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为军队的新知新遇战斗力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3)数字健康业务数字健康,也被称为电子健康或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促进和优化医疗服务的过程。数字健康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移动健康、健康数据分析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5)》提出,数字健康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医疗市场以及健康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新监管方式等,是医疗健康与个人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深度融合的产物。根据智研咨询发布《2024-2030年中国数字健康管理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健康管理行业的核心市场规模与带动市场规模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2年,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288亿元,而带动市场规模更是跃升至10,168亿元,凸显了数字健康管理行业的强劲发展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数字健康管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作为天融工程重点感知的关键环节,公司积极投身在数字健康领域,与北京正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天和生命,将“天融工程”栅格化传感网从“天空地水”提升至“空天地水人”,推出“天融大数据”的“十分平安”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天和云脉、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等产品,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几款产品即将面向市场上市销售。在数字健康领域,天和生命通过融合5G物联网、智能穿戴、大数据分析、航天系统医学等关键技术,创造性地采用天人合一的人体系统健康工程理念,坚持用现代数理方法和定量技术解读发展传统中医健康理论,根据内经脏腑理论创建了可视化的人体“五脏平衡评估模型”,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技术研发出24小时把脉的“智能医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和在线实时计算处理的AI系统,并从精神、脏腑、睡眠、运动、环境和基本生命体征等6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标定,以“关口前移,科技支持、综合施策”为原则,为个人用户提供准确健康报告、及时的健康预警、连续的健康保障、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等功能,为行业用户提供群体健康保障、安全监督、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合作,对数据进行价值再造,打造多层次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价值提升。4)语言服务业务语言服务是指以语言为核心,提供翻译、口译、本地化、语言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语言服务业是传统翻译行业职业化进程的产物,是一个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以及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内容的新兴行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市场总体需求保持增长。在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根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我国主营业务为翻译及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已达到11,902家,相较于2022年底增加1,310家。同时以翻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全年总产值更是跃升至686.4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36.3亿元,年增长率为5.6%,凸显了翻译服务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市场需求。《“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货物贸易规模优势稳固,国际市场份额稳定,进口规模持续扩大,外贸主体数量稳中有增。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随着我国贸易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语言服务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语言服务将进一步实现技术升级,且在国际化发展趋势下,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基于我国多语言、多领域的特点,丰富“空天地水人”感知体系人的感知维度,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天译信息,充分利用西安及其周边城市的语言服务生产资源,布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情报分析系列关键技术,在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的算力支持下,以机器学习大模型为基本算法,重点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亟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和多语种情报分析服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目前,依托大模型相关技术能力支撑,天译信息已初步具备多语种机器翻译、海量科创核心数据、多语言多模态数据处理、算法训练引擎、军事技术情报引擎、产业知识图谱、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等核心能力,并利用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平台、跨语言多模态语言处理能力,开发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为包括科技、能源、知识产权、教育、军事、医疗、政企等领域,提供专业、高效、高性能、高可靠的专业领域服务,提升传统模式的精准化、人性化服务能力。同时形成了面向科技领域的科研创新加速平台、全球科技发现与价值评估系统、科技情报大脑系统、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系统、产业硬科技图谱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和军事领域多语情报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旗舰产品和方案。(2)物联感知物联感知,即通过传感器、RFID、GP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智能识别、高效处理,并将这些信息与互联网相连,构建起一个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网络。这一技术不仅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家居等众多行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国内外物联网市场潜力逐渐被激发,正加快经济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智能穿戴、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等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接入网络形成了海量数据,推动着社会发展更加智能高效。根据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发布的《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增速同比上扬2个百分点,规模达到约3.6万亿。十三五期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4%,十四五期间,预计将仍保持18.9%的高位增长,2025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预计超5万亿。在物联感知业务领域,公司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公司结合自身在5G元器件配套、5G灯联网和智慧照明、通用航空、高端安防等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十分平安”的产品体系,推出了针对国防动员、应急指挥的“基层武装智慧动员管理服务平台”,针对机场突发事件救援升级优化了原有“应急飞行服务站”,增加场面机组与人员动态实时感知与规划调度。(3)数字海洋数字海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海洋环境、资源、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旨在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海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是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50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96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7%、35.8%和59.5%。这显示出。我国海洋经济内部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大,海洋经济的重心正在向第三产业转移,海洋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隶属于海洋第三产业的海洋信息服务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海洋业务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天和海防、天蛟智海为业务平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致力于提升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坚定巩固市场地位,扩大产品应用规模,形成公司品牌价值。公司致力于海洋高科技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一支涵盖水声、控制、导航、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化研发团队,业务涉及水下无人航行器、海洋环境探测、智慧海洋大数据服务、涉海安防、水声探测传感器和系统集成等军民两用产品领域。作为总体单位,曾承担并完成了“十二五”多项国家海洋领域863重大项目,多项“十三五”“十四五”涉海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公司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已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百余项。公司将牢牢把握行业机遇,形成持续动力提升数字海洋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四)主营业务分析1.总体经营情况2024年上半年,在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提速以及国内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三十年三个阶段六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指引,秉持“聚焦、协同、提升”的指导思想,坚持提前布局、重点突破、持续优化的发展策略,推动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保持基于战略需要的长期性投入,持续加强产品研发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打造,各项业务稳步推进。报告期内,在军工装备业务领域,公司积极响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加强了与军方的合作,同时在手订单生产交付工作持续推动,为公司后续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在5G射频业务领域,面对全球5G网络建设进入新阶段,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巩固在关键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天融工程业务领域,作为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公司继续深化核心业务布局,加强与行业伙伴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模式创新,业务示范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为后续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报告期公司全员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实现营业收入20,660.2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3.8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2,012.02万元。但受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去库存、运营商资本化投入稳中有降以及集采单价下降等因素影响,使公司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情形下,公司通信电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在军品方面,“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受技战术指标提升、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军方某部上级机关对交付周期进行了调整,项目首批及第二批次合同均未完成产品交付,目前正在按照交付要求稳步推进中,报告期内暂未确认收入,对公司军品业绩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将按照客户要求,积极组织生产,完成合同订单交付任务,通过不断围绕新需求完善产品谱系,围绕新技术方向积极探索尝试,将产品方向做深做细,通过产品创新克服外在因素影响,持续扩展业务空间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数字经济、应急业务等战略部署,探索公司现有业务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公司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2.报告期主要工作回顾(1)军工装备业务线积极拓展市场,多项业务实现重点突破报告期,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在深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增强内生动力,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加大国际市场拓展力度,聚焦客户需求,重点在低空近防(反巡航弹、反无人机及蜂群等)、边海防、数字军营、海洋探测和军工配套五大业务方向进行不断开拓,多个合同执行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进展。子公司天伟电子签订的“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通过机关组织的工程样机鉴定补充审查,并已批复转入性能鉴定试验,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该项目已签订的两个批次订购合同后续的生产交付工作。数字军营业务方面,再次签订两个地区的仓库卫士项目,该类项目已形成公司标杆项目,为后续向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某地数字军营项目已完成初步方案,持续跟进中;军工配套业务方面,与某研究所已签订军方型号配套项目首套样机合同和批产合同,正在按计划生产;海洋装备业务方面,已重点完成了若干个传感器项目的检验验收,数个AUV合同项目的交付及AUV组网编队项目的阶段性海试验证,为公司海洋装备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国际业务方面,某国军援项目,已顺利完成客户交付;某国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已完成工厂验收;某国智能边海防项目,首套产品已顺利完成客户交付,第二、三套产品已完成现场安装和系统调试,正在组织客户最终验收。为后续公司边海防海外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线报告期内不断提升自身研发技术水平,深度挖掘存量客户的潜在需求,加强客户黏性;同时,积极开拓增量市场、国际市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多项新突破,为未来业务发展夯实了基础。(2)5G射频业务线深化产品优势,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公司5G射频业务线主要围绕5G射频产品,以研发和生产面向无线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市场所需射频芯片、器件、模块和材料为核心业务,以子公司华扬通信、南京彼奥、成都通量、天和嘉膜为业务平台,与国际主流基站厂商均开展产品合作,已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和技术优势。子公司华扬通信深挖潜在客户群体,稳抓客户需求,聚焦重点项目,拓宽产品应用;带状线产品已完成多个大客户的送样;集中参数隔离器优化产品正在进行中小客户送样;同时,持续发挥交付优势,进一步提高订单履约率和项目转化率。子公司南京彼奥总订单交付数量同比上升,其中,某重点客户铁氧体供应量同比大幅增加;同时,已获得某研究所的合格供方资质,相关产品已小批量供货;在磁铁业务方面,已向客户送样多款产品,其中两款需求量大的产品已通过可靠性实验;“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截至目前已竣工验收,进一步巩固了南京彼奥的市场地位。子公司成都通量持续加大力度开拓军品市场,新增多家军品客户;为某大客户供应的产品代码新增6个;在雷达感知芯片领域已为头部客户批量供货。子公司天和嘉膜半导体封装膜材料正在围绕行业重点客户进行市场攻关;导热材料正在持续开展产品升级,重点转向高导热模块材料进行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在塑封材料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向用户批量出货;与客户签订的首个光电玻璃项目已进入屏幕调试阶段,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目前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发展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在5G基站建设行业政策和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公司5G射频业务线持续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及降本增效,不断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稳固公司5G射频行业地位和技术优势,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增添新的增长动力。(3)天融工程业务线聚焦核心领域,创新驱动业务稳步发展“天融工程”是公司布局的重点战略业务,是公司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报告期,公司进一步明确“天融工程”要重点聚焦在低空、应急、国防动员、边海防等业务场景,围绕“切点、连线、扩面、建体”的指导思路,加快核心业务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布局。在低空经济业务方向,陕西省低空协同管理建设项目已完成调研并形成平台建设方案。在应急业务方向,积极与各地市力推应急服务保障平台,目前在部分地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天融大数据业务方向,某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合同签订;党管武装产品在某地完成安装部署,并实现业绩突破;某智慧边防试点建设项目、智慧路灯项目等已完成交付验收;数字健康产品进一步明确目标客户和市场定位,将持续从主动健康、智慧康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向进行市场开拓;智能翻译产品,继续深挖政府、军工、央企等项目,不断提炼公司标准化产品,深挖行业应用场景;开源多语情报库一体机已申报成功并进入军民两用重点产品目录。报告期,公司天融工程业务线深入聚焦核心领域,通过提升创新驱动效能,推动业务稳步发展,目前正处于加速成长期。(4)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果引领产业升级报告期,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和尝试前沿科技,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致力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功取得了一系列核心产品的研发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军工装备业务线方面,某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情报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已通过机关组织的工程样机鉴定补充审查,转段已批复;地/海多任务雷达项目,在V1.1的基础上进行了对海面目标探测功能的开发,已完成研制总要求评审,目前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关键技术——智能边海防立体侦察指挥系统2.0,在1.0的基础上对软件平台进行优化升级,实现软件远程升级优化及售后支持,目前正在进行1.0版本问题的优化;某型自研多任务数字阵列雷达正在进行工程设计,是未来公司在低空近防、边海防系统产品的核心雷达传感器支撑;微型水下航行器完成湖上实航试验,提速及操控性已验证,目前正在进行轻量化设计改进;超微型AUV集群,已完成样机装配,待软硬件联合调试及湖上试验;长航时AUV,浮力调节机构已完成装配,待试验;便携式AUV,完成了海上试验,可靠性得到验证,后续将进行海上验证试验。5G射频业务线方面,子公司华扬通信不断优化成本、强调产品的可制造性,提高产品直通率;超小型化圆形封装产品部分已完成开发,其中两款产品已小批量交付;两个重点客户的23mm全频率样品完成验证定型;超宽带和倍频产品部分完成开发、部分完成逆向验证;超大功率环形器逆开发已组装完成。子公司南京彼奥的高介电常数产品已形成10余种产品系列,部分已小批量生产;磁铁项目已完成送样和可靠性验证,部分产品已小批量供货;大功率微波铁氧体、低损耗氧化铝陶瓷、超宽带多层复合铁氧体多种移相器材料等正在研发中,部分已批量生产。子公司成都通量的军品货架产品全部完成开发,新增50余型号产品;BS06首样现场验证通过;某大客户的VGA完成项目验证。子公司天和嘉膜的封装胶膜定型1款、中试2款,固晶胶膜和导热胶膜各中试1款,光电玻璃低分辨率量产、中分辨率P10/P8中试完成。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子公司成都通量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天和嘉膜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项。天融工程业务线方面,聚焦低空、国防动员、应急救援和边海空防等重点领域,统一规划了未来两年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进行了部分核心产品研发,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低空方向,针对无人机合作目标的综合监管服务,设计开发了无人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产品,即将在某地市进行试用;围绕军民两用要地立体综合防护需求,研发了高性价比的电子侦查和干扰一体化防护产品,正在进行产品取证工作;针对低空国防安全问题,对现有低空近防产品进行了应对低空新威胁要素的功能升级,同时启动了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系统——猎影3.0的产品研发和产业配套整合工作,该产品具有分布式、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将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国防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和产品支撑;应急救援领域,主要围绕空天地一体化自然灾害监视预警、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海事救援装备、应急医疗救援等应用场景,进行了技术和产品研发。其中,空天地一体化森林防火监视预警系统、重点交通区域综合安全监视与应急系统、消防救援人员可穿戴设备、战术级医疗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等产品已经开始启动研发工作,预计年底前陆续开始试用;国防动员领域,继续优化交通卫士、区县级党管武装平台、仓库卫士2.0等产品的推广和迭代升级;在国防动员潜力与需求模型匹配算法、基层应急与国防动员一体化大模型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边海空防方向,空海一体化智能哨兵产品在国家主管部门完成备案,通过了国家无线电频率测试,产品具备市场销售的所有条件;近岸监视预警智能算法服务器产品完成产品研发,是业内第一款集数据接入、融合、识别、大数据分析的近岸监视智能服务器;海军某舰载光学智能处理模块项目已经完成产品研发,具备交付条件。云脉健康产品完成主动健康平台研发生产(C端产品)、智慧康养平台开发(B端养老产品),产能和产品迭代能力取得重要进展,预计三季度末可以进行规模化销售。在取得专利及获得成就方面,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同时子公司天和生命入选“一带一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究示范基地。综上,报告期公司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在技术预先研究、领先应用和技术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引领产业升级。(5)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能力持续提升,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报告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公司修订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选聘制度》等,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了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报告期,公司运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形成业务线管理运营模式;同时,进一步优化党建、人力、财务、企划等业务流程和制度,提升公司规范化、科学化运营管理水平,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贺增林 | 47,883,600 | 53.20% |
2 | 聂新勇 | 10,800,000 | 12.00% |
3 | 刘丹英 | 5,821,200 | 6.47% |
4 | 吴宏伟 | 4,320,000 | 4.80% |
5 | 赵项题 | 4,320,000 | 4.80% |
6 | 王坚 | 4,050,000 | 4.50% |
7 | 郭辉 | 2,160,000 | 2.40% |
8 | 周志军 | 2,160,000 | 2.40% |
9 | 郭旺 | 2,160,000 | 2.40% |
10 |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 | 1,800,000 | 2.0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