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梅花生物
- 企业英文名: MeiHua Holdings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何君,王爱军,孟庆山
- 上市代码: 600873.SH
- 注册资本: 285278.875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5-02-17
- 大股东: 孟庆山
- 持股比例: 29.94%
- 董秘: 刘现芳
- 董秘电话: 0316-2359652
- 所属行业: 食品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刘倩倩、李倩倩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158号阳光新城11幢5号
- 概念板块: 食品饮料 化学制品 西藏板块 沪股通 MSCI中国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合成生物 维生素 调味品概念 病毒防治 西部大开发 生物疫苗 参股银行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西藏
- 成立日期: 1995-02-0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40000219667563J
- 法定代表人: 王爱军
- 董事长: 王爱军
- 电话: 0316-2359652
- 传真: 0316-2359627
- 企业官网: www.meihuagrp.com
- 企业邮箱: mhzqb@meihuagrp.com
- 办公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祥路66号
- 邮编: 065001
- 主营业务: 氨基酸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调味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许可证为准)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生物基材料销售;饲料添加剂销售;食品添加剂销售;非食用植物油销售;畜牧渔业饲料销售;日用化学产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肥料销售;化肥销售;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自主开展法律法规未禁止、限制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氨基酸营养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通过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家知名客户提供各类氨基酸产品及使用解决方案,让全世界用户享有技术的全方位沟通。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地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称“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底在沪市A股上市,办公地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是目前国内氨基酸综合品类较多和产能较大的生产企业之一。梅花集团拥有生物发酵行业中较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通过全系列的研、产、供、销服务,灵活满足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专注于打造生物发酵和生物制药的高端产业平台。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归母净利润44.06亿,拥有1.2万员工,目前已完成河北、内蒙、新疆、吉林等多区域布局。1、奠定规模优势——内蒙古通辽基地梅花集团内蒙古通辽基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工业园区,基地西区项目投资近30亿,2006年10月全面建成,先后推出谷氨酰胺、苏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产品。2010年,投资近50亿的基地东区项目建成,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2、领跑氨基酸领域——新疆五家渠生产基地梅花集团新疆五家渠基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五家渠市北工业区,投资60亿,2011年3开始筹建,已于2012年底建成投产,年产各类氨基酸总计4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环保设施较先进、技术装备较全的氨基酸生产线之一。3、打造样板工厂——调味品全自动化包装基地梅花集团调味品全自动化包装基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2011年初竣工投产,整条包装生产线全部采用国际标准建造,采用多项尖端品控科技,自动化程度高,成为业界样板工厂。4、氨基酸新发力点——吉林白城生产基地是梅花集团于2017年投资建设的全资子公司,坐落于吉林白城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40万平米,分多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年加工玉米300万吨。项目首期为年产40万吨赖氨酸及其配套项目,固定投资30亿左右,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较大的赖氨酸生产线,一期工程供热站、淀粉糖、水处理等子项目同步建设。其他生产配套服务设施总投资2.1亿元,包括:办公区、物流区、原料区、机加工区(车库、机修车间为主)。梅花集团坚持以持续创新为客户不断创造价值。公司设有氨基酸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认可,具备出具验测报告的资质,是河北省内首家致力于氨基酸研发的企业技术中心。目前已经通过了河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验收,拥有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专业领域划分更加精细,围绕核心产品成立了多个氨基酸实验室,在菌种质量、氨基酸转化率等方面相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研实力已经在行业内位居领先地位,成为业内的模范标杆。梅花集团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社会、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生。积极推行环保理念,以主人翁意识践行环保责任。同时积极担当起社会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以一片热忱感恩国家,回报社会。未来,梅花集团将继续致力于氨基酸宏伟事业的发展,积极向生物制药高端领域进军,坚持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做一名优秀的企业公民。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凭借多元化布局、规模优势、持续研发创新和精细化管控等核心竞争力,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性和发展韧性。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0.69亿元,同比下降9.69%。收入减少主要受味精、黄原胶及玉米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影响,导致收入减少约40.46亿元;同时,苏氨酸、黄原胶、饲料级缬氨酸等产品销量增长,带动收入增加约13.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0亿元,同比下降13.85%,其中因支付和解费导致营业外支出增加2.3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收购协和发酵医药氨基酸业务,成功开启国际化战略布局新篇章;吉林基地MES系统升级项目顺利实施,有力推动公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同时,公司主产品扩产项目实现达产达效,产能规模与运营效率显著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氨基酸行业的领军地位。1.出海战略加速推进,全球拓疆踏上新征程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外拓展步伐全面提速。通过系统化的全球市场调研和战略规划,公司在重点区域完成了多个项目的选址考察工作,并成功推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并购项目。这些举措不仅标志着公司全球化布局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更为未来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专门成立了海外考察项目组,针对全球五大洲的绿地投资状况展开深入考察与研究。海外项目组从原料、能源等维度,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里进行筛选,最终选定9个地域作为重点考察目标。项目组对这9个目标地区涉及原料、能源、化工辅料、交通、营商环境等生产建设与经营要素进行了实地考察。后续公司会将上述地区分维度进行对比,直至明确最终的绿地投资地区,以及确定建设产品的种类与规模,为公司的海外建设提供助力,进而奠定公司全球化布局的基础。在产业并购上,公司与协和发酵签署了《股份及资产购买协议》,公司拟斥资约5亿元人民币收购协和发酵的食品、医药氨基酸、HMO业务与资产。收购标的包括:1)协和发酵在上海、泰国、北美等地经营实体的全部股权及下属资产,包括土地、房产、生产设备及相关医药产品认证;2)十余种医药氨基酸的菌种及相关知识产权,包括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羟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瓜氨酸、鸟氨酸等;3)若干HMO的菌种、生产线、相关知识产权、注册批文及上市许可,包括2’-FL,3’-SL,6’-SL等。公司已组建专业团队对接协和发酵的业务流程与运营体系,确保双方在技术、资源和市场方面实现高效整合。各方正按照协议约定推进交割进程。交割完成后,业务结构上,公司将延伸产业链,不仅能增加下游高附加值医药氨基酸产品的发酵和精制能力,还将获得包括但不限于GMP(良好生产认证)和全球多市场的氨基酸原料药注册证。产品结构上,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引入合成生物学精密发酵平台生产三种HMO产品的能力,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体系。产业布局上,公司将通过本次交易获得多个国内外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产业出海战略落地,本次交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交割完成后,公司将在海外生产基地,针对有较高贸易壁垒的产品依据市场供需变化适时推出新增产能计划。随着出海进程的持续推进,依托公司的规模化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有望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生物发酵行业的话语权,公司也将进一步稳固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为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2.MES升级助力公司数智转型,灯塔工厂建设成效初显报告期内,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战略支点,持续深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其中白城基地作为公司迈向“灯塔工厂”的先锋队,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8月,白城基地MES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制造执行系统)全面上线。该系统将数智化全面融入质量、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生产管理六大运营模块,生产管理从事后补救转变为事中的预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生产各环节的在线化与透明化。在生产管理中推进MES系统的应用,旨在将生产管理制度与流程固化并推行开来。白城基地从生产的连续稳定性出发,通过建立智能产线,建立健全公司的调度指挥中心,利用MES系统,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截至2024年年底,白城公司MES系统已完成所有产品组的系统性覆盖,实现制造执行层的数据贯通与业务在线化。通过BI(BusinessIntelligence的缩写,即商业智能)可视化平台与自动化报表系统,实现日常管理、过程监控及异常处置等功能的全面线上化,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基于吉林公司的成功实践,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生产系统的数字化与标准化建设,在通辽和新疆公司完成MES系统布局,不断优化SOP(标准作业程序)与流程制度,推动“一张表”的落实以及相关绩效变革落地,为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保障,加速向“灯塔工厂”目标迈进。3.新建项目落地助力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持续聚焦主业氨基酸的高质量发展,针对有成本优势、技术持续迭代且市场需求仍有增量空间的优势产品,公司坚决迅速扩充产能,持续巩固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通辽味精扩产项目已达产达效,新疆异亮氨酸技改项目、缬氨酸、黄原胶技改项目按计划投产,白城赖氨酸项目于2024年9月正式动工。这些项目的成功推进,极大地增强了公司在生物发酵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项目支出约20亿元。全年公司现金流保持充沛,现金分红支出约16.97亿元,回购注销支出5.7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27亿元。近几年公司持续在优势产品上扩大产能,提高市占率,与2023年相比,2024年苏氨酸产品销量同比增加25.31%,公司核心产品赖氨酸、苏氨酸全球市占率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第四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扎实的管理能力,苏氨酸、赖氨酸价格逆势上扬,提高了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引领行业良性发展。未来,公司将在海外生产基地,针对可能存在较高贸易壁垒的产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适时推出新增产能计划。通过精准把控产能投放节奏,公司将持续巩固其在行业市场中的领先地位。4.多措并举构建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新技术落地应用助力竞争实力提升为加速实现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7.33亿元,重点用于基础研发及新技术、新菌种的推广应用。同时,公司在白城等地新建了合成生物学应用中试车间,成功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智能化中试平台。这一举措有效突破了合成生物学行业技术落地难的瓶颈,实现了从智能研发菌种构建→实验室到工程的放大工业设计→智能化生产模式→市场应用的全链条贯通,显著提升了工业智能制造能力。公司将持续发挥在产业化落地、工程建设以及生产成本管控等方面的核心优势,以新建中试车间为重要载体,加快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推广,为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持续领先奠定坚实基础。为构建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2024年研发重点聚焦于团队的构建、知识产权布局、研究模式的总结与应用,以及与全球顶尖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建立合作关系等方面,与此同时,对现有产品新菌种或迭代技术快速在大生产上推广并落地,为公司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发团队建设上,2024年,公司成功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多位专业技术人才,其背景涵盖基因编辑、发酵工程、酶催化等前沿领域,填补了提取精制工艺研究的空白。此外,新增了五个博士工作室,借助平台制度优势,有效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知识产权布局上,2024年公司的发明专利成功扩展至澳大利亚、巴西、日本等多个国家,构建起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近240项,较2023年增长33.5%,覆盖菌株设计、发酵控制、下游工艺等关键环节。技术合作上,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与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及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取得显著成果。2024年,公司成功与国内外多个机构及多位顶级科学家达成合作意向。这些合作将着重解决公司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与难点问题,通过引入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推动公司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新技术推广落地上,通过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中试验证等分阶段技术突破,2024年公司成功将肌苷、鸟苷、谷氨酰胺的新菌种,以及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的新工艺应用于大规模生产,这些创新成果为公司新增近亿元的效益。通过合成生物学改造,新菌种的代谢效率显著提高,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新工艺具备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优势,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技术竞争力。5.构建全方位人才发展体系,为全球化战略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人才是企业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连续四年实施“致远计划”,着力打造复合型高层管理人才梯队。该计划由公司核心领导班子亲自担任职业导师,通过“一对一”辅导模式,系统培养未来五年内公司各部门的接班人,确保管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引进方面,2024年度公司创新招聘策略,聚焦专业契合度,精准锁定目标院校,成功引进一百多位硕博管培生。同时,公司积极吸纳在中国名校深造的优秀国际留学生,这一国际化人才引进战略,为公司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人力资源部创新性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管培生培养体系。该体系采用“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即“入职培训+高管带教+项目实践”,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精准识别高潜人才,建立快速晋升通道。针对一线基层员工,公司创新推出“车间兴趣班”培养方案,将专业技能培训与趣味性学习相结合,有效打通基层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为技术系统输送了专业人才。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干部绩效管理、技术晋升、员工能力认证、车间兴趣班、致远管培生计划、小步快跑等多元化举措,实现了人才发展的全覆盖。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为公司当前业务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未来海外工厂建设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确保了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持续优势。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