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浦发银行
- 企业英文名: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o.,Ltd.
- 实际控制人: 无
- 上市代码: 600000.SH
- 注册资本: 2935217.7607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9-11-10
- 大股东: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1.57%
- 董秘: 谢伟
- 董秘电话: 021-63611226
- 所属行业: 货币金融服务
- 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石海云、窦友明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2号
- 概念板块: 银行 上海板块 破净股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MSCI中国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180_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转债标的 HS300_ 跨境支付 蚂蚁概念 互联金融 长江三角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上海
- 成立日期: 1992-10-1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1000013221158XC
- 法定代表人: 张为忠
- 董事长: 张为忠
- 电话: 021-61618333
- 传真: 021-63231129
- 企业官网: www.spdb.com.cn
- 企业邮箱: bdo@spdb.com.cn
- 办公地址: 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2号
- 邮编: 200002
- 主营业务: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同业拆借;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同业外汇拆借;,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 企业简介: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为1992年8月28日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总部地址为上海市中山东一路12号。1993年1月9日正式开业。1999年11月10日,本行人民币普通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本行及子公司(以下统称"本集团")主要属于金融行业,主要经营范围为经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批准的商业银行业务,融资租赁业务,信托业务,理财业务以及经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颁发的相关牌照所规定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本行的主要监管机构为金融监管总局,本行境外分行及子公司亦需遵循经营所在地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2023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根据一级资本,浦发银行位列全球第18位,居上榜中资银行第9位。202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发布"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浦发银行位列第260位,居上榜中资银行第8位。2023年6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全球企业2000强"排名,浦发银行位列第115位,居上榜中资企业第16位、中资银行第9位。
- 商业规划: 1.公司总体经营情况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公司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监管要求,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聚焦“数智化”战略体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成效,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双降”,继续保持和巩固稳健向好的经营发展态势。资产负债方面: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94,165.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92.88亿元,增长4.54%;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53,651.1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73.57亿元,增长6.92%。本集团负债总额86,85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111.71亿元,增长4.97%;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52,094.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48.35亿元,增长4.5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增加2,132.29亿元。经营效益方面:前三季度,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98.39亿元,同比减少29.76亿元,下降2.24%;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2.65亿元,增长0.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2.23亿元,同比增加72.37亿元,增长25.8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9.61亿元,同比增加87.62亿元,增长34.77%;成本收入比为28.00%。前三季度经营效益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一是信贷实现快速增长,公司聚焦重点赛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加快信贷资产投放,集团信贷净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达3,473.57亿元,量能提升抵御市场利率下行的效果显著,为利息净收入的稳定提供支撑。二是强化负债统筹管理,付息成本管控取得一定成效,母公司存款付息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7bps,其中公司客户、零售客户存款付息率分别下降19bps、11bps。三是主动把握投资交易机遇,积极增厚投资收益。集团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不含手续费)257.06亿元,同比增加30.69亿元,增长13.56%。四是资产质量不断夯实,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集团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1.52%,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1.80%。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压降成效显著,不良贷款较年初、季初实现“双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738.4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54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3.85%,较上年末上升10.34个百分点。2.公司战略优化及战略执行情况2.1公司发展战略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战略驱动作用,强化优势固长板,改进不足补短板,推动“数智化”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重点聚焦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持续打造和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加快构建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数字生态“五数”经营新模式;着力打造客户经营与服务体系、数据经营管理体系、智能化的大运营体系、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五大体系”;科学谋划并实施区域策略、行业策略、线上化策略、数字化创新策略“四大策略”;持续夯实组织保障、资源保障、政策保障“三大保障体系”,调优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保障“数智化”战略有效落地。2.2围绕“五篇大文章”,以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2.2.1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公司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服务旗舰”为目标,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和未来产业做好金融赋能。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推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推动落实差异化经营,持续加大对长三角区域资源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战略升级,积极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发展支持力,巩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特色。截至报告期末,长三角区域贷款余额1.8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16万亿元,增长9.64%;存款余额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16万亿元,增长7.41%;存、贷款余额均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公司在京津冀地区,聚焦高精尖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紧密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产业转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京津冀地区贷款余额4,934.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4.20亿元,增长7.26%。公司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全新定位,聚焦重大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民生交流合作等,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粤港澳地区贷款余额6,683.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19亿元,增长3.52%。2.2.2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公司深化科技金融“伙伴银行”服务理念,持续完善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支持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报告期内,竞速差异化服务,大力推进区域科创中心建设;聚焦重点科创场景,迭代推出特色融资服务方案;创建特色品牌“科技会客厅”,开放全国私人银行中心物理空间,为各类生态伙伴提供深层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发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直观展现我国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现状水平和趋势。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7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700亿元。绿色金融报告期内,公司深耕绿色金融领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政策,致力推动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焕新推出《绿色低碳转型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持续构建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体系,擦亮浦发绿创品牌。报告期内,公司落地全市场首单双币种“双挂钩”绿色结构性存款业务,全市场首单建筑类央企绿色点心债,以绿色金融为底色,持续加强客户深度经营。报告期末,公司对公绿色信贷余额6,089.78亿元,较年初增长16.09%,居股份制同业前列,其中长三角区域绿色信贷余额2,582.13亿元。自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公司发放碳减排贷款229.96亿元,带动的年度碳减排量为603.9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前三季度,公司承销绿色债务融资工具34.92亿元,承销绿色金融债4亿元,承销绿色政策性金融债5.8亿元,本币绿色债券新增投资规模67.32亿元,报告期末绿色ABS余额115.75亿元。普惠金融公司聚焦“数智化”战略,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战略发展赛道之一,创新打造“智·惠·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具有线上化、标准化、定制化、广泛化特点的“4+N+X”数字普惠特色产品,并不断加速产品迭代更新;构建小微企业数据全景视图,制定精准化、差异化的风险策略,形成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数字普惠风控体系;构建数智普惠生态联盟,扩大普惠朋友圈建设,提振普惠品牌声量;开展普惠金融研究工作,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报告期末,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34亿元,贷款户数33.51万户,普惠两增两控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养老金融养老金金融方面,公司在基本养老金领域,持续优化各地特色社保卡申领和补换等服务,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社银合作”,扩大服务覆盖。在养老金托管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监督责任。搭建立体化风控、集约化经营、数字化驱动的托管运营体系。公司已托管各类养老金资产超4,771亿元。在个人养老金领域,持续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缴纳规模、资产配置提升。报告期内,服务个人养老金账户规模及入金规模稳步增长。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公司不断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数智化水平、综合能力和市场口碑,打造有特色的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平台。报告期内,关爱版手机银行当年服务622.84万人次;全面升级养老金融专区,为客户提供养老保障三支柱资产查询的完整视图,提供养老规划服务,全新上线智能测算养老资金缺口功能,根据备老客群和银发客群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储蓄、保险、理财、基金等各类优选产品,整合行内外养老生态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养老社区、健康医疗、生活便利、养老投教资讯等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内容;推出银发客户专属服务方案,发行专属借记卡、信用卡及专属理财产品,优化适老服务标准,开展养老金融工作室建设,推出银发客户“6办”服务承诺。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对养老产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支持,并针对医药制造业、养老服务业等养老产业的重点领域制定了行业信贷投向政策,持续加大养老产业信贷投放力度。报告期内养老产业信贷规模平稳增长,通过养老机构资金监管要求的落实,探索与政府、养老机构等各方合作的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多家养老机构资金监管的合作银行。数字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公司业务领域,从数字化拓客、浦科产品线上化,以及科创雷达工具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创新调优,形成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一套体系化的工具。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全流程数智化,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赋能数智供应链系列产品,助力供应链产品和服务适应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持续以数字金融手段融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支撑业务发展,提高业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构建北斗司库品牌,以全面专业、千企千面的行业司库解决方案,为各类客群提供包括咨询、系统、金融、生态、运维等全流程一体化的司库服务,其跨境模块已为集团客户提供境外子公司在我行离在岸账户的余额可视和资金划转服务,并加载跨境资金池、汇率避险服务,通过SWIFT银企共享直连业务链接境外他行。零售业务领域,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客户零售一体化经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金融机构客户从E端到C端的客户服务。推进零售商机布局和落地,推进网点客户触达、渗透与转化。持续迭代优化手机银行理财夜市,支持精选代销现金管理、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可购买时间延长至24点,T+1工作日即可确认份额,为客户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自主研发“浦慧定位系统”,利用线下物理感知技术,打造场景式的开放服务能力,促进发卡和资金结算等金融业务合作。金融市场业务领域,浦银避险E联盟平台实现与战略客户定制化API外汇交易直联,累计交易规模近1亿美元;上线外汇买卖、场景化营销“互币利”“双币利”业务,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形态,拓展浦银避险蓝海市场。票据系统上线“票融通”“浦银e贴”产品,助力打造“智慧票据”品牌。持续拓展e同行平台建设与推广,新增同业外币资金、柜台债产品,完成与公司票据系统交易直连,实现7大类超过20项产品线上加载。风险合规管理领域,全面拓展抵押权属平台应用范围,实现银行机构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双向、实时信息交流,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和登记风险,同时增强抵押贷款服务类同业竞争力和服务效率,打造浦发银行线上化服务优势。数据资产经营打造数据经营管理体系,公司数据资产规模72.75PB,较上年末增长16.38%,建设“数据+算法+场景”的服务型数据资产433个,助力“数智化”战略实施。制定“数据资源入表五步法”,开展外部数据采购类、算法模型开发类相关数据资源梳理和盘点,推进公司数据资源入表实践。深化各地政府数据合作,以“数据”为桥梁,提供更多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升数据价值。数字科技基础成功投产信用卡分布式核心系统,实现了账户架构、额度管理等十多个业务领域的全面升级,以及基于客户视角的全景视图和全过程管理。核心分布式重构已完成试点场景的正式对客,系统单日峰值交易处理量超过2,900万笔。报告期内,全面启动企业级架构专项工程建设。加快信创云建设进度,形成信创云两地四中心部署架构。报告期末,已累计递交信息科技专利申请1,014件,累计授权且维持有效226件,其中前三季度新增授权102件。2.3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助力增强“四大功能”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金融旗舰企业,公司围绕中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积极践行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使命担当。一是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地位,积极支持上海地区重大项目及国资国企,持续提升优势产业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电商平台与消费链发展,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拓宽同业机构业务合作广度,强化金融市场主体支持。三是增强国际贸易中心品牌经营效应,持续深化跨境品牌经营,促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合作,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四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加大航运服务业信贷支持,积极参与邮轮旅游示范区建设,助力智慧港口建设。五是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体系支持,启动浦发银行创新中心(上海)建设,推出首个孵化器“张江创孵基地”;打造浦发银行“科技会客厅”,构建促进产融深层次合作的交流平台,建立科技企业信贷体系支持,加强科技特色支行建设,打造科创生态圈;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出资签约,助推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截至报告期末,上海分行各项贷款余额6,863.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4.90亿元,增长10.91%,余额居股份制同业首位;上海分行并购业务市场领先,并购贷款余额市场排名第一。公司积极融入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深耕上海主场,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是发挥数智优势,支持要素市场夯实定价基准,公司持续提升债券、外汇、贵金属及大宗商品等业务的数智交易报价能力,发挥市场领先的衍生品设计、定价、交易能力,助力夯实“上海价格”定价基准。二是加快构建柜台债交易新生态,助力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柜台债业务报价债券超200支,涵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债、信用债。三是支持金融高水平开放,报告期内,公司落地全市场首单利率互换IMM合约交易,推动境内外市场接轨,助力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四是依托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公司持续细化“浦银避险”品牌产品线,加大要素市场标准化金融工具与实际产业运用场景的融合,在传统套保领域之外,打造一站式跨境特色套保,护航实体融入国际产业链。五是“靠浦托管”护航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报告期末,公司托管规模18.12万亿元,稳居全市场第四位,成功落地千亿级上海先导产业母基金托管业务,助推上海加快催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2.4聚焦“五大赛道”,推动“数智化”战略实施科技金融方面,公司坚持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主赛道,在机制建设、模式打造、产品创新、风控升级、品牌建设等维度全面发力,以“数智化”战略为重要驱动,努力打造独具浦发特色的科技金融核心竞争力,加快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整合“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模式,进一步升级“浦科5+7+X”产品体系,打造“浦创贷”“浦投贷”“浦新贷”“浦研贷”“浦科并购贷”5大拳头产品,并运用大模型充分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园区企业的成长性,推出X定制化产品,构成科技金融全周期、立体化产品矩阵。积极参与有市场影响力重大项目,为培育科技独角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力评价体系“科技五力模型”,以雷达图的形式描绘了全量科技金融客群的创新属性,并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迭代构建数智化风控体系。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7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700亿元。供应链金融方面,公司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持续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以数智供应链新产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浦发银行专题论坛上正式发布“浦链通”品牌及数智供应链“1+1+X”服务体系,打造全生态、全场景、全在线、全智能的数智供应链系列产品“浦链通、浦贴通、浦订通、浦销通、浦车通、浦证通、浦函通”,有效实现全流程的线上操作、风险的精准把控,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级,支撑核心企业稳链、固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服务供应链核心客户3,422户,上下游供应链客户24,758户,实现在线供应链业务量1,563.59亿元,同比增长1,067.12亿元。其中,拳头产品“浦链通”业务已为409个核心企业、2,578个供应商提供服务,当年累计投放金额219.71亿元。普惠金融方面,公司深化大数据运用和科技赋能,创新打造企业级、系统级的数字普惠生态,持续强化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打造数字化应用能力底座、普惠特色经营机构、“4+N+X”普惠特色产品及小微客户综合服务生态、普惠金融价值体系建设为一体的“智·惠·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通过不断优化调试传统服务模式、作业模式向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确保风控与发展同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大客户触达面和覆盖面,全面落实并完成监管要求。报告期末,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34亿元,贷款户数33.51万户。跨境金融方面,公司积极响应中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发挥集团跨境金融服务的各持牌机构整合优势,依托“6+X”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升级打造“跨境e站通”和“电商e站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全力推进“跨境浦链通、全球司库GTS”等7大跨境金融数智化产品研发,通过加载公司、金融市场、零售等全场景服务,支持中资客户“走出去”、承接海外客户“引进来”。报告期末,公司跨境活跃客户数超3.5万户,覆盖从事跨境交易的境内外居民和非居民公司客户、外资同业和外资资管在境内子公司等机构客户,累计实现跨境业务量超3万亿元。报告期末,跨境人民币融资余额1,3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财资金融方面,公司聚焦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和服务,以“数智化”技术驱动,以集团化优势推动“财富+资管”的双轮循环驱动。赛道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与集团财资竞争力为目标,报告期内打造“1+3+5+N”零售客户经营新体系,构建“一体、两翼、三类客户、四大载体、五大行动”的养老金融经营服务体系,迭代优化零售、公司、养老等各产品货架,发布“浦和人生”账户,为客户提供全财富管理周期的服务。报告期末,个人客户(含信用卡)1.53亿户(剔除无账户无业务客户),AUM个人金融资产余额(含市值)3.80万亿元,个人存款余额超1.52万亿元。3.经营中关注的重点问题3.1关于贷款投放截至报告期末,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53,651.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73.57亿元,增长6.92%。其中,对公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31,749.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39.33亿元,增长11.75%。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动信贷“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随着“数智化”战略及赛道经营布局生产力逐步释放,公司贷款增长稳定性及质量均较往年有明显改善。信贷总量方面,在各季度攻坚行动的推动下,我行贷款资产获取与投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信贷结构方面,一是对公信贷抢抓宏观经济促进政策业务机会,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及国家重点区域发展布局,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公信贷增长显著,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重点赛道均实现两位数增幅。二是个人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互联网贷款及信用卡现金分期等业务在个人贷款中占比逐年下降,对高风险业务依存度持续降低,三季度零售贷款环比净增加约50亿元。同时,通过优客化、场景化发展,特色产品经营逐步放量,信贷结构更加夯实,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三是重点区域方面,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区域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9.64%、7.26%、3.52%。下一步,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围绕近期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力度,重点耕耘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五大赛道”,强化客户综合经营体系建设,推动信贷进一步平稳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锻造稳健发展强劲韧性。3.2关于客户存款报告期内,公司合理制定存款经营策略,强化负债“量、价、质”管理。一是通过全周期金融服务,拓展新客户、新资金来源,有效稳定存款结构,降低存款成本。二是在市场存款增速放缓、存量博弈加剧的环境下,主动通过经营策略优化,实现存款规模增长。报告期末,本外币存款总额为52,094.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48.35亿元,增长4.51%,其中三季度单季增加2,132.29亿元,存款增长动能显著恢复。同时,母公司人民币一般存款付息率1.89%,同比下降20bps,有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对存款结构的经营,一是坚持客户为中心,通过“五大赛道”经营,持续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触达率,增强客户粘性,扩大客户基础。二是持续夯实存款规模,更好地支持信贷投放,提高负债稳定性。三是持续推进存款结构优化,引导存款付息成本下降,为稳定净息差提供有力支撑。3.3关于净息差前三季度,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次调降,新发生贷款利率逐步走低,整体贷款平均收益率有所下行;同时,存款长期化、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付息率下降速率低于贷款端,因此,集团口径净息差较上年有所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剔除系统上线导致核算规则调整带来的一次性影响后,集团口径净息差为1.46%,较上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公司根据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按照“前瞻、高效、主动、韧性”原则,持续加强资产负债组合的主动管理。一方面,综合运用期限策略、品种策略、行业策略、区域策略和择时策略,努力延缓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速度。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智化”战略转型,通过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夯实客户基础,提高场景化获客能力,做大低成本核心存款底盘,推动负债付息率下行。展望四季度,LPR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因素可能拖累资产端收益率继续下行,但降准、MLF利率调降、存款自律机制引导存款付息率下行的正向效果将会逐步显现,预计本次利率调整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总体保持中性。公司将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继续做好净息差稳控工作。在资产端,将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五大赛道”业务,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把握国家战略和行业机遇,力争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和新业务综合回报水平,盘活低收益、低效率存量资产,通过资产结构调整延缓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在负债端,将提高负债管理的主动性,调整优化全行负债结构,从全表角度统筹协调负债策略,合理确定各类负债占比,优化各期限存款结构。同时通过多场景、多平台建设,增加结算性存款留存,摊薄整体负债成本,力争净息差降幅进一步收窄。3.4关于房地产业务情况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公司积极做好“保交房”“协调机制”工作贯彻落实,组建“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专班”,做好产品适配性安排与机制保障,高效推动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同时,持续加强房地产业务风险防控,夯实风险缓释措施,构建房地产贷款“四维”管理模式,做好全流程风险管理。强化房地产风险监测及排查,对重点房地产集团的资产质量情况开展持续监测。报告期末,公司房地产业务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结合9月24日、10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及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公司梳理房地产业务风险政策工具箱,用足、用好政策,提升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成效。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公司积极推进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工作,对执行利率在LPR基础上加点幅度高于-30bp的符合条件的存量个人住房贷款,于2024年10月25日集中批量调整合同贷款利率。下一步,公司将持续结合一系列房地产政策要求,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是贯彻落实“保交房”精神,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常态化管理,提高支持“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率;二是紧抓经营性物业贷款、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及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政策窗口期,营销目标客户、把握资产投放机遇;三是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要求,调整优化存量房地产业务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3.5关于资产质量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风险压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风险抵补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不良贷款率连续4年下降后的进一步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738.4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54亿元,较二季度末减少9.14亿元;本集团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3.85%,较上年末上升10.34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上升8.48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紧密围绕“降风险”“不良清收”核心目标,以“控新降旧”为导向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融资平台金融债务风险化解力度。专题分析研究、专班推动,抓好房地产、零售业务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持续强化现金清收,加大市场化处置力度,积极研究拓宽处置渠道,丰富处置工具箱,全力加大不良清收处置力度。下一步,公司将持续完善风险运营体系,聚焦风险压降核心目标,坚持“控新降旧”,保持资产质量平稳可控。重点落实“四个三”管理要求:一是总分支三级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二是一二三道防线共同管控好风险;三是贷前、贷中、贷后三段责任压实;四是强化过程管理、责任管理和工具管理。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 6,331,322,671 | 21.57% |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5,334,892,824 | 18.18% |
3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 | 2,779,437,274 | 9.47% |
4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 | 1,763,232,325 | 6.01% |
5 | 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1,395,571,025 | 4.75% |
6 |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H | 1,270,428,648 | 4.33% |
7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1,179,108,780 | 4.02% |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104,699,629 | 3.76% |
9 | 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945,568,990 | 3.22% |
10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387,174,708 | 1.32%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