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力合科技
- 企业英文名: Lihe Technology (Hunan)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张广胜
- 上市代码: 300800.SZ
- 注册资本: 23675.9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9-11-06
- 大股东: 张广胜
- 持股比例: 40.03%
- 董秘: 侯亮
- 董秘电话: 0731-89910909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上官胜、梁悦
- 律师事务所: 湖南麓山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青山路668号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湖南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碳交易 雄安新区 国产软件 海工装备 水利建设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南
- 成立日期: 1997-05-29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000616803784W
- 法定代表人: 邹雄伟
- 董事长: 邹雄伟
- 电话: 0731-89910909
- 传真: 0731-88801768
- 企业官网: www.lihero.com
- 企业邮箱: hl@lihero.com
- 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青山路668号
- 邮编: 410205
- 主营业务: 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安防设备制造;安防设备销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电子产品销售;机械设备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水文服务;环境保护监测;生态资源监测;环保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智能水务系统开发;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工程管理服务;建筑材料销售;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五金产品零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9年1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00)。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态环境安全、水利水务、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监测仪器仪表研发制造商,公司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应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和环境监测设施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应用先进的环境分析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形成了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自动监测系统、工业过程控制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系列产品,可为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研发生产基地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依托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环境自动监测仪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拥有专利300余项,在水质监测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支持远程在线服务、故障诊断以及产品软件远程升级,目前已成为国内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覆盖面最广的销售与服务供应商之一。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是一家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和环境监测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及运营服务,主营产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系统运营服务、第三方检测及监测咨询服务。(二)经营模式1、盈利模式公司主要通过以下模式获取收入和利润:(1)环境监测系统的盈利模式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空气/烟气监测系统,其中大部分需要到站点进行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少部分项目直接销售监测仪器。对于需要安装调试的项目,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安装调试成本及费用;对于直接交付给客户使用或需要承担少量安装调试工作的车/船载项目,如销售核心监测仪器、监测车/船等,主要成本为仪器制造成本、系统集成材料及配套设备成本。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客户类型,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开拓和业务推广目标,并兼顾合理的利润进行定价。(2)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盈利模式公司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成本主要为开发工作、系统集成、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相关人工成本以及服务器、防火墙、显示屏等硬件成本。公司以工作量为基础,结合软件开发人员投入、通用软件及硬件设备的采购、站点接入数量以及市场推广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定价、获取利润。(3)运营服务的盈利模式公司根据运营服务设备的品牌、监测因子、新旧程度、站点的分布、客户考核要求,同时结合地区消费水平进行定价。运营服务的主要成本是仪器设备零部件、试剂、人工成本、检测等费用。公司通过对环境监测系统提供日常巡检、定期校准、试剂更换、设备养护等专业维护和运营管理服务获取利润。此外,为抓住行业内运营服务方式创新所带来的业务机会,公司也积极探索自主投入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专业化的维护和运营管理,通过向客户提供监测数据服务的方式收取运营服务费用。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设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包括电磁阀、工控机、显示屏等标准化零部件以及机箱、机柜等非标准化零部件。公司生产所需的标准化零部件市场供应充足,非标准化零部件通过定购的方式向专业厂家采购。目前,公司已建立起合格供应商名录,能够满足公司原材料供应的长期稳定需求。3、生产模式公司根据当前订单交付需求,并综合以往各产品销量合理规划生产。市场部获取产品订单后,物料部根据订单情况协同生产部制定生产任务,生产部按照公司既定生产装配工艺和测试手段进行生产、装配和检验。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产品,则直接由研发中心具体负责产品的开发和测试。对于经常性需求的监测设备,公司采用预先生产的方式,保有一定量的库存,以提高供货反应速度。除了在公司车间的生产环节之外,水质、空气/烟气监测系统产品还需要公司在客户现场对系统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也需要公司根据客户的功能需求和硬件环境,对软件进行开发和运行调试。4、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对于环保、水利、市政等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客户,公司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产品销售。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后,由市场部组织市场、技术、研发等部门人员,针对客户的需求拟定产品技术方案、制作投标文件,中标后签署正式供货合同。对于企业客户主要以商务洽谈方式获取订单,也有少数企业客户自主开展设备的招标采购,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实现产品销售。(三)行业发展环境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一系列重磅文件出台,环保、水利、水务、住建、市政、工业、农业农村、卫生疾控、公安禁毒、应急管理等监测需求不断拓展,监测网络从国家、省级到地级、县级全面覆盖,监测范围由环保领域向全方位多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空间从地面向地下、天空延伸,监测指标由单一指标向全要素、多指标协同监测扩增。随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真、准、全、快、新”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下将推动环境监测仪器装备加速向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带动智能化监测产品及多元化监测服务产业的发展,支撑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助力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提高国家-省-地市跨级跨部门监测数据共享交换能力。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对黑臭水体的判断按照感官判断、公众评议、水质监测三个步骤。2024年2月,国务院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制定并严格执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使用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的计量器具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检验检测。2024年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监测预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分单元识别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治理差异化管控要求。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源头预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全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精细化管理。鼓励各地以产业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境监测、执法监管等协调联动改革试点,探索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指出:国家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监测支撑体系,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为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5月起,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对地下水监测工程从建设、运维、监测技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促进我国地下水监测事业发展、构建完善合理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24年5月,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要积极开展以电力、碳市场数据为基础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监测分析。2024年7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指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我国正逐步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海洋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和预警监测,摸清底数,为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河湖生态流量(水位)、地下水水位监测体系,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和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健全生态流量预警响应机制;实施“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全面提升水利对象全要素和治理管理全过程智能感知能力。2023年4月1日起,城市供水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和基本健全的城市供水应急体系,提高供水检测与应急能力。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关于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促进数据多场景应用、多主体复用,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加快多元数据融合,以数据规模扩张和数据类型丰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气象、水利、交通、电力等数据融合应用,支撑气象和水文耦合预报、受灾分析、河湖岸线监测、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重污染天气应对、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等。在进入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时期,随着各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催生生态环境、住建水务、水利水文、卫生疾控、公安禁毒、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工业过程等行业新的检测需求,亟需打破均质化扩张的路径依赖,推进监测网络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四)技术研发与推广公司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贴近市场,发掘、引导客户需求,继续保持技术创新领先势头。报告期内,在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仪器设备国产化、拓展产品应用场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水质监测产品研发及技术推广依托已有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和仪器基础,持续开展新产品开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升级。在水生态监测方面,突破了藻类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研制AlgaeAI-L1000藻类图像智能分析仪,实现进样、识别、分析技术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已实现多流域100种以上藻属的智能、精准识别,大幅提高分析速度和识别准确度,目前已在江苏、广西等地现场应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方面,突破了五参数自动核查、仪器运行状态自诊断、多元化精准质控、数据智能审核等关键技术,升级研发了仪器-集成-平台一体化融合的智慧化水站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水站运维降本增效、水站运行质量提升以及信息化监管效率提高,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三智一体”新模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支撑,目前已在国控、省控等关键断面水站开展应用示范,开发了地下水低速采样洗井分析系统,可实现地下水洗井、采样、多参数分析的自动化。在自动化实验室检测方面,持续推出污水验毒采样器、便携式地下水采样器等水质智能自动采样系列产品,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升级开发全自动AI水检系统,实现了样品无人化转运,目前已在湖南、江苏等地现场应用。在卫生疾控领域,研制了自动采样器和全自动病毒富集仪,实现了污水样品的自动采集和水体样本高效、自动富集病毒,同时推出了《城市污水病毒监测整体解决方案》。2、大气监测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在大气监测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国产化,进一步完善了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连续监测系统,将自主研发的层流差压流量计应用到系统中,替代进口部件,提升产品了竞争力,产品拓展应用到半导体行业;自主研发了基于紫外差分烟气分析仪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满足高量程、超低排放的固定污染源监测需求,已在福建、广西、四川等地广泛应用;基于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智能化监测系统、智慧站房以及环境空气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了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的“精准诊断-智能审核-精细运维-在线解析”全链条智能化应用体系,形成了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及系统,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三智一体”新模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支撑,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常规站和组分监测网络建设中应用。3、在技术成果推广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科研平台建设运行方面,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24年1月成功举办了2023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6月发布了首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开放基金项目,凝聚行业内优势资源共同攻关环境监测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设备研制及技术标准建立,发挥中心行业引领作用。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生物性污染物在线监测关键技术与业务示范”“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设备及致毒物甄别新技术”“饮用水全流程新污染物NQI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项目均有序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实施方案论证、中期绩效考核等阶段研发目标。在科研成果评价与推广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监测成套仪器装备及系统”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环保产品成果鉴定,在环境空气污染物多参数智能化监测与远程监管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共242项,其中发明107项、实用新型113项、外观设计2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82项。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张广胜 | 31,200,000 | 52.00% |
2 | 左颂明 | 7,200,000 | 12.00% |
3 | 国科瑞华创业投资企业 | 6,466,666 | 10.78% |
4 | 长沙旺合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4,800,000 | 8.00% |
5 | 上海祥禾泓安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3,333,331 | 5.56% |
6 | 俱晓峰 | 2,700,000 | 4.50% |
7 | 段文岗 | 1,440,000 | 2.40% |
8 | 长沙麓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1,033,335 | 1.72% |
9 | 三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666,667 | 1.11% |
10 | 周文 | 660,000 | 1.1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