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华曙高科
  • 企业英文名: Farsoon Technologies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XIAOSHU XU(许小曙),DON BRUCE XU(许多)
  • 上市代码: 688433.SH
  • 注册资本: 41416.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3-04-17
  • 大股东: 湖南美纳科技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0.07%
  • 董秘: 刘一展
  • 董秘电话: 0731-88125688
  • 所属行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新葵、邓梦婕
  • 律师事务所: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长沙高新开发区林语路181号
  • 概念板块: 通用设备 湖南板块 专精特新 沪股通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3D打印 新材料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南
  • 成立日期: 2009-10-21
  • 组织形式: 外资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100696213142E
  • 法定代表人: 侯培林
  • 董事长: XIAOSHU XU(许小曙)
  • 电话: 0731-88125688
  • 传真: 0731-88614818
  • 企业官网: www.farsoon.com
  • 企业邮箱: FSIR@farsoon.com
  • 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西大道2710号
  • 邮编: 410221
  • 主营业务: 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SLM)增材制造设备和高分子(SLS)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3D打印材料、工艺及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装备制造;增材制造装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3D打印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制造;工程塑料及合成树脂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金属制品研发;金属制品销售;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销售;橡胶制品制造;橡胶制品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工业设计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著名3D打印科学家许小曙博士于2009年10月在湖南长沙成立。公司秉持“自主创新、开源共享”理念,瞄准产业化应用持续开展高质量自主创新,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成为中国增材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公司拥有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增材制造领域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工业级3D打印系统”成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公司在北美、欧洲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自研增材制造装备与材料销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航空航天、精准医疗、汽车产业、精密机械、精细化模具以及尖端教育科研和消费品等领域,均实现了广泛的应用,是全球集装备研发制造、材料研发生产、控制系统、软件、技术服务支持为一体的增材制造企业。截至目前,华曙高科在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800台,这是华曙高科在增材制造领域实施持续自主创新助力产业化战略的跨越式里程碑,标志着华曙高科跻身全球粉末床3D打印设备细分市场的领先品牌。公司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增材制造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水平装备研制。公司突破增材制造领域系统软件“卡脖子”问题,自主开发全套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软件系统,掌握全套软件源代码,为增材制造整体装备的自主可控与持续创新提供支撑。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湖南省五个100重大产品创新项目、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在高性能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专用材料及工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众多突破,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0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共拥有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141项,外观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35项。拥有开源可定制化的20余款金属、高分子工业级增材制造自主装备及近40款材料,包括:面向高效工业制造的大幅面打印、高性能高分子增材制造设备HT1001P(1000mm*500mm*450mm),该设备是德国宝马3D打印工厂部署的中国品牌主力生产级增材制造设备;针对我国航空航天需求定制化研制并批量列装的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装备FS621M(620mm*620mm*1100mm);打印效率赶超国际品牌的高分子光纤激光烧结系统(Flight技术)等。在全球范围率先构建了集装备、软件、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工业级增材制造自主创新完整技术体系。公司坚持提升自主创新高性能增材制造装备性能与技术能力,助力扭转高端制造“卡脖子”困局。系列自主装备已广泛服务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模具、教育科研等行业和单位,参与和支持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研制,在解决产品“功构一体化设计”、“低成本、短周期研制”、“新产品一体化快速制造”等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对加快推进航空航天等领域重大任务建设、集中攻克“卡脖子”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公司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赋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市场和产业化为导向,充分整合产业全链条资源,持续推动成果转化与多行业融合应用,与一汽大众等领先的汽车主机与零部件厂商开展基于3D打印的零部件优化设计、研发验证及小批量制造研究与实践,赋能汽车工业跨跃发展。在医疗健康领域,与湘雅医院、上海九院、北大口腔医院、华西口腔医院、爱尔创、派瑞义齿等开展3D打印数字化辅助医疗、3D打印个性化植入物、3D打印义齿支架研究与应用。多孔型椎体融合器成为我国首个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上市的激光3D打印医疗植入物。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科研教育领域开展合作,为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新结构等创新研究提供开源增材制造装备系统及技术支持,共建增材制造创新生态。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布局北美和欧洲研发中心、并设立全资子公司,引进海外技术与管理高端人才,与德国戴姆勒(全球著名客车制造商)、德国巴斯夫(世界500强、化工巨头)、瑞士欧瑞康(世界知名材料企业)、美国欧特克(全球领先的软件公司)、英国AMT公司、德国雷曼孚斯等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及产业化合作,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激光选区烧结增材制造技术发源地)、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海外知名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充分推动公司自主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实施与推广,形成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自主增材制造品牌,彰显中国“智”造实力;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与全球创新及产业资源进行有效融合,推动传统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拉动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 发展进程: 2009年9月21日,华曙有限取得由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湘)名内字[2009]第339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企业名称为“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9月28日,华曙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约定公司由龚志先、龚志伟、蔡广龙、美纳科技4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其中首期出资1,200万元,由龚志先、龚志伟、蔡广龙以货币出资形式完成实缴,二期出资1,800万元,由美纳科技以非货币出资方式完成实缴);同时本次会议选举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2009年10月15日,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分所出具“利安达验字[2009]第K1136号”《验资报告》,确认截至2009年10月15日,公司已收到蔡广龙、龚志先和龚志伟首期缴纳的注册资本1,200万元,均以货币出资。其中,龚志先缴纳7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5%,龚志伟缴纳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0%,蔡广龙缴纳1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2009年10月21日,华曙有限注册成立,并取得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43019300002428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为龚志先,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实收资本1,200万元),住所为长沙高新开发区火炬城MO组团北七楼,经营范围为大型激光分层制造机及配件、立体电路激光制造机及配件、塑胶材料、塑胶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新产品(需许可证、资质证的项目取得相应的有效许可证、资质证后方可经营)。 2021年11月15日,华曙有限召开股东会,同意以2021年9月30日为股份改制基准日,将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1月26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天健审〔2021〕2-437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审计基准日2021年9月30日,华曙有限(母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523,185,150.02元。2021年11月29日,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沃克森国际评报字(2021)第2060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至评估基准日2021年9月30日,华曙有限(母公司)的净资产评估值为68,341.23万元。2021年11月30日,华曙有限全体股东签署了《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全体发起人一致同意以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以截至2021年9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人民币523,185,150.02元中的360,000,000元折合为股本,每股面值1元,股本溢价163,185,150.02元计入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公积,由全体发起人按照出资比例共享。2021年11月30日,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议案》《关于制定〈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选举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等议案。2021年12月1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天健验〔2021〕2-57号《验资报告》,对本次整体变更出资到位情况进行了验证,截至2021年11月30日止,贵公司(筹)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523,185,150.02元,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司的折股方案,将上述净资产折合实收股本叁亿陆仟万元(360,000,000.00元),资本公积163,185,150.02元。2021年12月08日,公司在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完成了整体变更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取得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30100696213142E的《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SLM)增材制造设备和高分子(SLS)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3D打印材料、工艺及服务。公司拥有产品和服务所对应的完整知识产权体系,自主开发了增材制造设备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全套软件源代码,是国内唯一一家加载全部自主开发增材制造工业软件、控制系统,并实现SLM设备和SLS设备产业化量产销售的企业,是全球极少数同时具备3D打印设备、材料及软件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增材制造企业,销售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是我国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龙头企业之一。十余年来,公司持续开展自主技术创新与积累、推进高质量产品开发与迭代,目前公司在售自主增材制造设备20余款,并配套40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正加速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一)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96.68万元,同比减少18.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20.69万元,同比减少48.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482.51万元,同比减少53.58%;营业毛利率47.45%,较上年同期减少3.27个百分点。(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情况1、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正式启用2024年,公司积极推动募投项目“增材制造设备扩产项目”和“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的建设,推进一期生产厂房和研发总部大楼的工程进度,新基地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于202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公司目前的主要生产及办公场地。公司新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大大增加了生产和研发场地,建设了大型工业级3D打印装备产线中心、增材制造国际创新研究中心与新型研发实验室、工业级3D打印服务产线、研发调试车间、国际售后服务中心等,为未来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做技术与条件储备。新基地启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能,保证公司供货能力以及提升研发创新整体实力,后续公司将会根据下游应用需求以及客户订单开展3D打印服务,增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2、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技术创新公司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建立了涵盖选区激光熔融(SLM)和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路线的“设备-软件-材料-工艺-应用”全链条一体化自主技术体系,形成相关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公司2024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扩充研发人员队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9,889.06万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0.06%,占营业收入比例20.10%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6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75项,实用新型专利188项,外观设计专利62项,软件著作权48项。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牵头或参与制定1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5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丰富自主产品序列、强化市场响应能力,形成了技术水平先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供应链结构优化、产业化拓展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竞争力,向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智能化的方向努力,从设备、软件、工艺、材料等多个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产品创新开发与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打印效率、精度、质量,匹配多样化应用场景需求,最大程度贴合终端用户使用要求。(1)推出首个自主研发的国产控制卡公司结合十多年来对扫描控制技术及增材制造工艺的理解,研发先进扫描控制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的进口限制。该技术将振镜运动控制与激光器功率控制完美融合,实现扫描线的极高一致性,给工艺开发带来更大的窗口,实现不同应用场景的更大适用性。(2)发布领先的冷金属熔融技术公司携手合作伙伴德国Headmade成功在高分子增材制造设备上开发冷金属熔融(ColdMetalFusion,简称“CMF”)技术,助力华曙高科高分子粉末床设备批量生产钛合金部件成为现实,这一技术突破为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标志着以钛合金为代表的金属材料部件的低成本、高效率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3)独创高强度碳纤维PA6材料公司自主研发高强度的PA6碳纤复合材料FS6130CF-F,性能优异,拉伸强度达110+MPa,在满足轻量化需求的同时兼顾高强度,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打印成本,可适用于汽车、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电子电器等行业的高温、高强度、高模量应用场景。(4)推出智能化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公司开发的MES(Farsoon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系统是一套专用于现代增材制造产线化制造的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涵盖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维保管理、数据看板、数据分析等六大模块,通过高度定制、实时监控、智能优化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等功能,完成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和调整,可实现1人同时管理12台设备,人工成本降低70%,目前已在用户实现装机。3、下沉应用市场,下游行业多点开花近年来,随着增材制造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行业终端用户对设备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同时,批量生产的应用也对增材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包括打印效率的提升、打印质量的稳定一致、生产和人工成本的控制、供应链结构等。公司深耕3D打印技术领域多年,深入理解下游各行业客户多样化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在增材制造尺寸、效率、质量、成本、智能化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推出更多面向产业化细分用户的解决方案。(1)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客户推出了铜合金大尺寸、专业级增材制造设备,实现高反材料稳定打印。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空客APWORKS公司Scalmalloy高强铝合金部件生产的认证,Scalmalloy是一种先进的铝钪合金,具有高强度重量比和优异的耐腐蚀性,公司设备将助力其轻量化设计和高效稳定生产实现创新突破。(2)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同步推进工业级与消费级飞行器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应用,保持与国际知名飞行汽车厂商合作的同时拓展该领域其他应用方向,深入挖掘金属材料、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助力低空经济领域解决核心减重需求。(3)在模具领域,公司深耕鞋模领域多年,推出了涵盖设备、材料、工艺及软件等方面鞋模行业专属的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爆米花鞋模、EVA鞋模及RB鞋模等多类产品,3D打印鞋模已实现超1000万双成品鞋量产,为产业化用户提供“降本、提质、增效”的批量化生产解决方案。另外,公司自主研发面向批量生产的精细打印解决方案,可直接成形粗糙度Ra3.0μm的零部件,打印精度达0.05mm,最薄壁厚0.1mm,有效满足消费电子、医疗、精密模具等行业对高精度部件批量化生产的迫切需求。(4)在医疗领域,公司客户大洲医学采用公司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打印仿骨结构钽金属骨填充重建棒(坦瑞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客户华翔医疗研发的胸腰椎椎体“多孔型椎体融合器”成功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D打印仿生骨小梁结构“自稳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系统”国内率先获得NMPA批准上市。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