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铁建重工
- 企业英文名: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
- 实际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688425.SH
- 注册资本: 533349.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6-22
- 大股东: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1.93%
- 董秘: 李刚
- 董秘电话: 0731-84071749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郭丽娟、邹文怀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七线88号
- 概念板块: 工程机械 湖南板块 中特估 沪股通 中证500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工业母机 央企改革 工程机械概念 磁悬浮概念 一带一路 工业互联 央国企改革 铁路基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南
- 成立日期: 2006-11-23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100794738639Y
- 法定代表人: 赵晖
- 董事长: 赵晖
- 电话: 0731-84071749
- 传真: 0731-84071800
- 企业官网: www.crchi.com
- 企业邮箱: ir@crchi.com
- 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七线88号
- 邮编: 410100
- 主营业务: 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租赁和服务业务
- 经营范围: 煤矿机械装备、磁浮交通装备、单轨交通及公路养护、施工、检测装备、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生产;电气机械设备、轨道交通车辆、煤矿机械装备、磁浮交通装备、单轨交通及公路养护、施工、检测装备、通用机械设备、新材料及相关技术销售;机械工程、铁道工程设计服务;盾构机、隧道施工专用机械、矿山机械、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建筑工程用机械、轨道交通车辆制造;盾构机、隧道施工装备、轨道设备及物质、轨道交通车辆、铁路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新材料及相关技术、智能机器、智能化技术、机电产品、工业自动化设备、机电设备、煤矿机械装备、磁浮交通装备、单轨交通及公路养护、施工、检测装备研发;机电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租赁;机电设备的维修及保养服务;装卸搬运(砂石除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新材料技术开发服务、咨询、交流服务;农业机械活动、生产、维修、零售、经营租赁;机械技术咨询、交流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培训活动的组织;人才培训;轨道交通车辆的租赁;轨道交通车辆的维保、售后服务;工程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建重工”)创立于2007年,隶属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地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的研究、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大型企业,位列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商5强第1位、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第30位、中国工程机械专业化制造商10强第1位、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第5位。2021年6月22日,铁建重工(688425)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创造了央企A股分拆上市首例、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专业设备制造领域募资规模最大等多项科创板纪录。铁建重工致力于系统性、颠覆性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之重器,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从零起步,打造了隧道掘进机、钻爆法隧道装备、冷开挖装备、绿色环保装备、高端农机、轨道系统、新型轨道交通装备、新兴工程材料、高原装配式智能建筑等产业,拥有全球先进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铁建重工先后荣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首家特级生产资质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等荣誉。铁建重工聚焦差异化、定制化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致力于解决世界级地下施工难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全球领先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大规模定制化企业,为全球客户定制更多大国重器、提供更优中国方案、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克服复杂多变严峻的市场形势,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经营层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践行“一定五新,六化六高”发展战略,锚定高质量发展要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统筹推进改革深化提升系列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海外市场开拓成效显著,总体实现了经营业绩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略有下降。充分利用政府化债的有利契机,完善清收清欠工作机制,加大回款力度,应收账款较上年末下降6.88%,全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20.45亿元,同比增长190.62%。1.经营承揽稳定运行。2024年,公司持续优化经营体系,加速布局新产品、新市场(新客户)、新领域,加快研发、经营、生产、服务一体化联动,承揽一批国内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新签合同/中标额142.96亿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各业务板块重点项目如下:隧道掘进机助力广花城际、芳白城际、成渝中线、京唐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并广泛应用于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岭皮水库综合治理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江西奉新抽水蓄能、土耳其巴巴卡亚引水隧道等重点水利水电项目。特种专业设备广泛应用于高寒高原铁路、合武高铁、深南铁路、摩天冲磷矿等项目,实现了批量出口到沙特等国家,在应急救援领域实现新签2.57亿元,取得重大经营突破,下线首台国产智能型掘锚一体机等设备。2.稳固深耕主导产业,积极开拓“五新”业务。掘进机方面,面向深地深海、水利领域,成功打造多项标杆示范项目,在千米竖井等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特种专业装备方面,加快无人化、少人化智能钻爆法成套装备焕新升级,研发“安能红”系列应急救援装备、矿用采掘运智能化成套装备;矿山装备方面,做强做优掘锚一体机产品,研制国产首台滚刀式岩石掘进机(EBM),开发亚洲单体最大砂石矿山皮带机运输系统;轨道交通设备方面,聚力“敏捷制造+品质道岔”,完成新产品试制推广,积极开拓多元市场;新疆公司成功研制国产首台智能番茄收获机、国产首台鲜食玉米收获机等,加速市场开拓。3.“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经营拓展再创新高。公司海外业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业务场景变化,聚焦全球战略客户,以属地化经营为抓手,全面拓宽经营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加速全球市场布局。探索海外保税仓库模式,创设阿联酋、意大利中心仓库,设立12个区域经营部,打造东南欧核心支柱市场,公司产品实现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等7个新国别市场突破,掘锚一体机首次实现了海外市场销售。目前,公司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钻爆法施工装备、矿山装备、轨道系统装备、高端农机等五大类产品出口至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海外新签合同/中标额30.68亿元,同比增长48.94%,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大幅增长。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4.03亿元,同比增长122.48%,海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4.04%。4.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企业提质升级。锚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定制化、精细化、全球化”方向,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成功研制国产首台套装备18项,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全球首台隧道超高性能混凝土喷混台车、国产首台滚刀式岩石掘进机、国产首台智能番茄收获机等重大产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持续深化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掘进机重载主轴承、控制系统、大排量液压泵和马达等零部件批量应用,报告期内实现国内首台Ф6.8m分体式大直径主轴承试制,首次完成多台Ф6.0m、Ф7.6m等超大直径主轴承再制造业务。5.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系列专项行动。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系统为核心的“3+N”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战新产业,践行“四能”机制,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等工作,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完善,企业活力动力进一步激活。公司已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企业。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