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南
  • 成立日期: 1999-04-29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000712190148K
  • 法定代表人: 李建宇
  • 董事长: 李建宇
  • 电话: 0731-89952719,0731-89952811
  • 传真: 0731-82245196
  • 企业官网: www.valin.cn
  • 企业邮箱: valinsteel@163.com
  • 办公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西路222号
  • 邮编: 410004
  • 主营业务: 钢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主营钢坯、无缝钢管、线材、棒材、螺纹钢、热轧超薄带钢卷、冷轧板卷、涂镀钢板、中小型材、热轧中板等黑色和有色金属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兼营外商投资企业获准开展的相关附属产品,咨询服务业务。
  • 企业简介: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湖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发起人,联合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单位,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华菱钢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精做强战略,实施“深耕行业、区域主导、领先半步”的营销理念。持续构建“以零缺陷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精益生产体系、以集成产品研发为基础的销研产一体化体系和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营销服务体系”,确立了坚持和推行专业化生产格局与成本控制支持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追求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据的高端位势,定位于从钢材制造商发展为“追求客户价值的钢材产品综合服务商”。华菱钢铁投资650多亿元,围绕优化工艺、调整产品结构、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强竞争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实现了工艺现代化、装备大型化、操作自动化、管理精益化。公司以冷、热轧超薄板、宽厚板、大小口径齐全的无缝钢管、精品线材等特色产品作为发展重点,目前已形成具有国内外先进装备水平的板、管、线系列产品生产线。华菱湘钢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宽厚板制造基地,华菱涟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CSP)以及配套的冷连轧和涂镀加工生产线,华菱衡钢在无缝钢管行业制造实力全球排名第五、中国第二,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简称VAMA)是中国本土化生产铝硅镀层热成形钢Usibor和Ductibor等高端产品的先进钢铁生产商。华菱各子公司的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力为先进制造打下了坚实基础。聚焦高端市场和新兴用钢领域,公司形成了每年在各主要目标细分市场上快速推出2-3个高端产品的能力,深耕行业,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迅捷开发,以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企业快速发展。在造船、海工、桥梁、高压容器、油气、家电、军工等细分市场打造多个“隐形冠军”。华菱产品在北极圈亚马尔项目、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港珠澳大桥、首都新机场、可燃冰开采“蓝鲸1号”等国内外一大批超级工程和重点项目上被广泛应用。并成为卡特彼勒、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格力、美的等行业标杆企业的主要供货商。为奔驰、宝马、广汽三菱、上汽等高端汽车制造商提供产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华菱钢铁在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征程中,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两大中心任务,坚持两眼向内,深化“质量、动力、效率”三大变革,进一步挖潜创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发展进程: 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是于1999年4月29日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是由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菱集团")为主发起人,联合长沙矿冶研究院、张家界冶金宾馆、湖南冶金投资公司、中国冶金进出口湖南公司,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函[1999]58号文批准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16日,国家商务部(商资批[2005]2065号)文件批准本公司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2005年9月20日已经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妥工商登记变更手续。经2008年7月24日召开的公司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经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国家商务部备案,公司名称已由"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为"HunanValinSteelCo.,Ltd."。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自2008年9月11日起,由原"华菱管线"变更为"华菱钢铁",公司证券代码"000932"不变。英文简称变更为"ValinSteel"。
  • 商业规划: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等公司主营业务为钢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坚持“做精做强、区域领先”的战略,持续完善精益生产、销研产一体化、营销服务“三大战略支撑体系”,立足细分市场,瞄准标志性工程和标杆客户,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满意的钢材和服务。公司分别在湖南省湘潭市、娄底市、衡阳市、广东省阳江市设有生产基地,拥有炼焦、烧结、炼铁、炼钢、轧钢、钢材深加工等全流程的技术装备,主体装备、生产工艺行业领先。产品涵盖宽厚板、热冷轧薄板、线棒材、无缝钢管四大系列近万个品种规格,产品结构齐全、下游覆盖行业广泛,主要品种间具备较强的柔性生产切换能力。公司采购的原燃料主要有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其中,铁矿石主要依靠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焦煤主要在国内采购,少量进口;焦炭主要在国内采购。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在国内市场,少量出口。其中,品种钢以直供为主。(二)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业绩驱动因素等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构建以集成产品研发(IPD)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合产学研创新平台,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与前瞻性工艺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工艺技术、产品结构迭代升级能力。在能源与油气、造船和海工、高建和桥梁、机械、汽车和家电等细分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建立了领先优势,打造了一批“隐形冠军”产品,带动了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同质化向中高端精品差异化的转变。公司品种钢销量不断提升,占比已由2016年的32%增加到2024年的65%。下一步,公司将基于高端定位和个性化需求持续提升品种钢占比,推动品种结构升级,加快产品由“优钢”向“特钢”领域转型。图1:2024年分品种销量(万吨)图2:2024年分下游销量占比公司紧盯战略客户和国家重大标志性工程,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推进营销渠道与客户资源升级,拓展高端客户群。高端优质客户对产品质量、品规、交货、服务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理解透彻,要求更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品种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形成良性互动。公司已与1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和战略伙伴关系,报告期公司产品持续供货国内外重点项目,其中,华菱湘钢水电压力管道用钢助力巴基斯坦SK水电站创世界之最,1Ni钢批量应用世界超级工程狮子洋大桥,风电用钢板供货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华润连江外海海上风电项目,压力管道用钢建功“一带一路”重大水电工程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高端桥梁结构用钢助力国家重点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顺利建成。华菱涟钢延伸光伏支架用材合作领域,实现批量供货国家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超高强钢板1300QT全国首例应用于三一重工大吨位机型的汽车起重机臂架,并已成功通过出厂前的各项检测,即将出口国外;完成首单船用LNG动力罐用低温高锰钢完成交付使用;成功研制出SK2宽幅板卷(宽度超1米),填补该类高端锯切用特殊钢产品的国产“空白”,成为国内唯一一家SK2宽幅板卷供应商,实现美工刀手术刀用钢涟钢产。华菱衡钢超高钢级大口径厚壁直连型封盐套管成功应用于奥探1井,为中国石油取得“深地工程”新突破立下新功;155V气密封特殊扣套管通过复杂地质考验,首次下井成功;套管助力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勘探;海洋工程用管助力爱达魔都号邮轮首航凯旋。汽车板公司完成战略主机厂认证29项,在主要新能源新势力车企保持良好的认证势头;第二代热成形钢专利产品认可度继续提升,钢制电池包方案加快向市场推广。同时,企业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也持续增强。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奖22项,其中冷轧热冲压用钢板和钢带等2个产品荣获国家钢铁产品实物质量最高奖项“金杯特优产品”荣誉称号,超高强度结构用热处理钢板、海洋工程用管等20项产品获“金杯优质产品”荣誉称号。中国冶金报社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钢铁品牌榜中,华菱湘钢、华菱涟钢、华菱衡钢获评“2024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阳春新钢获评“2024中国优秀钢铁企业品牌”。1、概述2024年,钢铁行业持续深度调整,行业运行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供销两头剪刀差扩大,钢铁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动降本增效各项工作,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生产经营保持相对稳定。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46.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1.41亿元、32.00亿元、20.32亿元,继续保持了钢铁行业靠前的盈利水平。(一)品种结构加速优化。坚持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升级,全年新增专利授权542项,其中发明专利120项,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5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行业及其他科技奖13项;华菱湘钢获批筹建冶金行业首个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华菱涟钢获批创建湖南省绿色高性能硅钢中试平台,华菱衡钢获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荣誉称号。瞄准工业用钢领域高端化转型方向,全年实现26个高精尖产品首发,18个钢种国产替代进口,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达到65%,较2023年再提升2个百分点。华菱湘钢镍系钢实现全系列全规格供货,“海洋工程结构用钢”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产品应用于“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多项“世界之最”,特厚齿条钢参建大国重器“亨通海悦号”风电平台,低温钢供货全球首个液氨动力船;华菱涟钢“冷轧热冲压用钢板和钢带”获“金杯特优产品”,高耐蚀型耐候钢助力国内首个立体确权海上光伏项目,携手三一推出超高强轻量化电动重卡“轻”装上阵,与普天铁心合作开发高温薄规格低铁损取向硅钢专用牌号,硅钢一期工程项目投产,通过高端家电、高效工业电机和新能源等行业龙头企业认证并实现大批量稳定供货;华菱衡钢成功开发塔里木油田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用油管、KOC深井项目用套管等高钢级油套管产品和15个不同规格特殊扣,海洋工程用管用于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汽车板公司成功开发内外双门环、钢制电池包等部件的创新应用,通过多零件集成(MultPartintegration)激光拼焊和热成形技术相结合等工艺的创新探索,持续满足汽车行业对高强度、高韧性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引领汽车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二)“四化”转型深入推进。紧扣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力度。一是高端制造支撑全面建强。华菱湘钢精品高线、棒材精整提质改造项目,华菱涟钢150MW发电机组、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华菱衡钢5号连铸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为推动品种结构持续迈向高端提供了硬件支撑。二是数智改造赋能全域实施。坚持实用实效导向,深入推进数智化建设,实施数智化项目40余个,落地应用各类机器人228台套。其中,华菱湘钢携手湖南移动、国内头部通讯设备制造商打造并发布全球首个钢铁行业大模型,目前已探索100多个应用场景,有32个已经开花结果,在2024年“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上成功斩获由国际电信联盟发起并面向全球征集的人工智能优秀创新案例奖;华菱涟钢依托现有的质量管控系统QMS,融合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打造了钢铁行业首个一体化全流程质量智控中心,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质量一贯制管理,建设成质量工业大脑;华菱衡钢炼钢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以生产数据为基础面向电炉、精炼、连铸工艺单元,构建数据融合、工序协同、知识驱动、持续迭代的智能制造系统,代替传统人工频繁干预操作的生产方式,打造“智能炼钢”的样板工程。三是绿色转型发展全速推进。严格落实超低排要求,实施完成了华菱湘钢烧结料场改造、焦炉煤气精脱硫,华菱涟钢新建C型料场改造、高炉煤气精脱硫,华菱衡钢烧结烟气脱硝工程热风炉及180厂加热炉脱硫、除尘系统升级改造等系列超低排放重点项目;阳春新钢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VAMA成功创建A级环境绩效。四是服务深化助力品牌强企。坚持以客户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宣传,绿色发展、高端转型等做法5次登上央视报道;加大国际化布局,持续拓展海外高端市场,全年完成高端钢材产品出口销量168万吨,同比增长7.68%,海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8.13%,同比提升2.33个百分点。(三)极致对标稳步实施。持续完善对标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全系统降本增效。一是持续降低工序成本。坚持每月一次对标会、每季兑现奖励的机制,持续完善对标体系,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努力消除由“精料方针”向“精料和经济料相结合方针”转变对铁水成本带来的影响。报告期,华菱湘钢转炉钢铁料消耗、华菱涟钢7#高炉燃料比、阳春新钢铁水成本等指标排名行业前列,6座炉机获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优胜炉”和“创先炉”。二是提高采购成本竞争力。巩固主渠道、拓展新资源,原燃料各品种兑现率96%以上,采购成本对比行业平均同比进步1.8亿元,有效支撑了生产经营发展。三是继续降低能源成本。公司持续加强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年自发电量达96.7亿kWh,同比增加4.47亿kWh。其中,阳春新钢自发电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华菱涟钢新投入的150MW超临界发电机组投运后日自发电量创历史新纪录。四是持续保持较低财务成本。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56.02%,较同期历史最高值降低了30.88个百分点;2024年财务费用为0.88亿元,较同期历史最高值降低了26.73亿元。(四)改革动能持续激发。公司持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推动打造传统制造企业现代治理典范。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公司健全“硬约束、强激励”机制,实行收入与业绩指标挂钩的市场化薪酬,拉开收入差距,进一步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钢铁主业劳动生产率继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弘扬“以奋斗者为本”文化;实施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华菱涟钢在国家“科改企业”年度专项评估中入选成为58家标杆企业之一。二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分层分类举办管理、技术、技能培训班,组织博士、首席师“四新”知识大讲堂,邀请外部专家开展烧结、炼钢、数字化等专题知识讲座,引进技术权威、行业专家、名校博士加强人才智库建设,招聘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继续保持在历史较好水平。持续扩大宣传矩阵,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公司品种升级、绿色转型等方面经验成果,进一步提升公司文化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