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交设计
- 企业英文名: CCCC Design & Consulting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0720.SH
- 注册资本: 229459.5565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6-07-16
- 大股东: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8.41%
- 董秘: 曹艳蓉(代)
- 董秘电话: 010-57507166
- 所属行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周稳、刘爽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北滨河东路188号附1号天星滨河时代10层1004
- 概念板块: 工程咨询服务 甘肃板块 中特估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沪股通 上证380 中证500 融资融券 中字头 DeepSeek概念 低空经济 央企改革 新型城镇化 数字经济 数据中心 车联网(车路云)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西部大开发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甘肃
- 成立日期: 1996-07-17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6200002243685683
- 法定代表人: 崔玉萍
- 董事长: 崔玉萍
- 电话: 010-57507166
- 传真: 010-57507166
- 企业官网: www.ccccdc.com
- 企业邮箱: ccccdc@ccccltd.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5号恒毅大厦5层
- 邮编: 100029
- 主营业务: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海洋服务;海洋环境服务;工程管理服务;规划设计管理;专业设计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数字技术服务;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水土流失防治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大数据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软件开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建筑材料销售;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检验检测服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建设工程监理;公路工程监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建设工程勘察;水力发电;公路管理与养护;路基路面养护作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以市场监督管理局最终登记范围为准)。
- 企业简介: 中交设计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设计)是世界500强企业、ENR亚洲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设计咨询企业。作为中国工程设计咨询领域的国家队和领军者,中交设计专注公路、市政、水利、能源、建筑设计咨询全过程服务,旗下子公司深耕行业七十余年,参与设计了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当今世界最为宏伟的基础设施工程,自主研发了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等众多引领趋势的专业技术,在海内外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备受信赖和赞誉。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上市企业,中交设计将致力于在设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业务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设计咨询服务集团”笃行不怠。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我国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交设计正式启航、稳步发展的第一年。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行业趋势放缓的挑战,公司在国内成功塑造“中交设计”品牌,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健,顺利完成2024年对赌业绩目标,积极兑现资本市场承诺,逐步完成重资产工程总承包业务剥离,优势业务核心竞争力凸显,前瞻布局低空经济、智能基建等未来产业,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72.8亿元,营业收入124.34亿元,同比下降7.98%,主要受工程总承包业务剥离影响,工程总承包业务及项目管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27%。公司实现净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0.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下降0.84%。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和成本管控强化,报告期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9.30%,同比增加2.25个百分点,其中勘察设计业务毛利率提高至32.41%,同比增加0.9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降至50.04%,财务结构更加稳健。尽管行业增速有所放缓,公司仍在多个新兴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在AI应用、低空经济、智慧交通、绿色低碳基建等方向,公司以技术创新赋能转型升级,展现出行业引领能力。(一)优势主业市场地位持续巩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巩固核心业务优势,在交通基建、城市更新、规划咨询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全年新签合同额172.8亿元,当前在手合同及中标待签合同储备充裕。规划咨询业务,全年新签合同额7.39亿元,深度参与国家“十五五”交通规划研究,创新城乡“城市更新+”模式,中标液氢基地等全过程咨询项目,展现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咨询优势。同时,公司在低空经济产业规划、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等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公规院荣获蒙古国新首都规划国际竞赛冠军。勘察设计业务,在大交通领域,公司主导设计的深中通道(“乔治理查德森奖”)、黄茅海通道等标志性工程通车,深中大桥、沙溪大桥、惠清高速分别斩获国际大奖,中标独库高速(新疆最大单体投资)、大连长海大桥(北方最长跨海桥)、象山石浦港海底隧道(全国第二长公路盾构)等国家重点项目;在大城市领域,突破传统市政边界,深圳洪湖水厂项目获得IPMA全球卓越项目管理大奖,落地佛山伦教双智园改造、雄安八于小镇供水工程、重庆石桥铺老街开发等多元化项目,覆盖园区升级、城市更新、防洪排涝等新场景,业务版图扩展至全国核心经济带,市场占有率保持绝对优势。监检测与运维业务,实施多桥监检测项目,主编交通部桥梁监测标准,技术入选示范案例并获银奖,中标舟山六横大桥、港珠澳大桥运维等工程,推动多元化发展。(二)绿色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公司紧扣“双碳”战略,通过“生态+产业”“绿色+基建”“科技+标准”三维发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形成全链条绿色服务能力。报告期内,环境生态领域激活资源价值:中标福建龙岩林业碳汇项目,以碳汇撬动产业融合;联合成立全域土地整治策划研究中心,打造德阳罗江金山镇样板工程;中标宁波奉化县江、武汉后官湖等流域治理项目,强化水生态修复能力;海南红旗康养园区、文登EOD、固始储备林等项目拓展康养、生态开发新赛道,夯实多元业务基础。绿色交通领域打造零碳标杆:“雾灵山零碳服务区”入选交通部首批零碳试点,建成后将实现100%清洁能源自供;江苏阳溧高速低碳改扩建项目探索旧路循环利用,形成绿色基建范式;国家级课题“进藏通道应急抢通技术”获批西藏首个绿色交通强国试点,破解高原生态保护难题;主编湖北省《公路绿色低碳技术规范》,主导宜昌玛瑙河绿道、济新黄河大桥景观工程,推动生态与基建融合。低碳水务领域引领行业革新:北京碧水、广州沥滘、成都第九再生水厂获评国家首批绿色低碳标杆厂,能耗降低超20%;自主研发污水厂碳核算软件,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东莞东江下游水质提升、武汉南太子湖整治等项目集成人工湿地技术,实现治水增汇双效益。(三)传统基建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公司以“数智融合、创新驱动”为核心,在智慧交通领域形成“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领域构建覆盖水务、能源、公共安全的数字化治理网络,以“平台赋能、数据驱动”深化转型,推动传统基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转型升级范式。报告期内,智慧交通领域构建全链数字化生态:积极参与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国家示范项目,助力福建、四川、广东三省成功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示范区支持名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公路时空服务平台构建及大规模应用示范”在首环高速成平段成功开展验证,交通流视频AI分析技术获5项专利并成功应用多项目,显著提升检测效率;“山区公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入选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公路工程BIM设计成果交付技术指南》落地,实现三维正向设计规模化应用。智慧城市领域赋能城市韧性升级:深度参与东北、西北、西南区域重要城市生命线工程,完成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风险评估与动态感知方案,助力风险预警响应效率大幅提升;参编完成国际标准《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推动智能基础设施动态感知技术落地,并签约成都第六再生水厂智慧无人化等标杆项目,实现全流程智慧管控;牵头编制国内首部《智慧水务技术标准》,填补行业空白,获中国水协科技进步二等奖;城镇燃气智慧监管与安全运行综合服务平台已覆盖辽宁省沈阳市9区1县,发现和消除燃气安全隐患近5.2万次。(四)战新产业转型开拓加速布局公司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低空经济、地下空间三大领域为核心加速转场布局,形成多维度技术协同与全链条产业能力。新能源领域,多院协同构建“规划-建设-运维”全链条体系,覆盖光伏、储能、地热等方向。中标阿尔及利亚200MW光伏、武汉天河机场光伏等项目,推进云南高速光伏及大冶市充电设施,设计吉林地热清洁供暖项目,完成昆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评审,主导雄安、海南等综合能源规划及氢能基地建设。低空经济领域,成立创新中心,构建“规划-基建-应用-运营”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端推动空域标准化,主导多地低空经济总体规划及空域试点,自主研发产业大数据平台支撑精准招商;基建端延伸地面设施向空中交通网,联合政企学研制定行业标准,推动航空器融入立体交通。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空地资源,重点发展无人机特色场景,促进低空经济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地下空间领域,聚焦深部地质勘察、压气储能及城市生命线工程。牵头深部地下科研攻关,研发抗强磁干扰勘察装备并在新疆天山隧道示范应用,推进装配式支护仓储技术;中标青海300MW压气储能工程,联合头部企业组建深地创新联合体,拓展10余省30余个项目开发;“揭榜挂帅”四川省城市生命线政策研究,参与成都方案设计,推动30余市县地下管网专项债入库。(五)科技赋能创新高地不断崛起公司以国家级科技奖项与核心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报告期内,港珠澳大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智慧公路技术获全球道路成就奖;青藏高原冻土公路技术实现新突破,获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4项;主导编制ISO桥梁监测国际标准,突破岩溶路基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大工程应用上,沉管隧道接头、350米超高索塔设计支撑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参与城镇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技术国家标准编制,获工程建设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自主研发国产桥隧软件OSIS(已本地部署Deepseek)、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树立行业标杆。标准化建设覆盖国际、国家及区域层级,公规院牵头跨海桥梁国际标准,西南院发布智慧城市国标。报告期内,公司共荣获科技类奖项4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3项;授权发明专利近200项,其中国际专利2项;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部级人才23人;发布行业标准4项,形成“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产业落地”闭环,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六)海外优先战略纵深推进提速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公司国际化”深化改革,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业务实现高速增长。新签合同额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81.6%,实现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67.37%,覆盖交通、新能源、市政等多领域。立足打造海外设计咨询品牌,组建“中国智宝”海外业务专业平台,建立协同出海机制。通过“新老结合”策略双向突破,在刚果(金)、塞尔维亚推进传统公路铁路项目;同步拓展新兴业务,落地阿尔及利亚200MW光伏、莫桑比克轨道交通及哥伦比亚地铁设计项目,并以技术协同为莱索托提供清洁水厂设计。区域布局上,巩固亚洲、非洲的核心区域优势,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国别市场,业务覆盖国别不断扩大,属地化建设持续推进。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承建项目斩获国际桥梁协会最高奖、全球道路成就奖及IPMA管理银奖;主导编制ISO桥梁健康监测和隧道施工安全国际标准,实现中国标准突破,并以蒙古国新首都规划国际一等奖彰显设计实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