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瑞奇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成都瑞奇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瑞奇智造
- 企业英文名: CHENGDU RICH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唐联生
- 上市代码: 833781.BJ
- 注册资本: 14051.550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2-12-26
- 大股东: 唐联生
- 持股比例: 10.95%
- 董秘: 周理江
- 董秘电话: 028-83604256
- 所属行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上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邱晓波、赵维毅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汇业(成都)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青华东路288号
- 概念板块: 专用设备 四川板块 专精特新 融资融券 油气设服 西部大开发 核能核电 锂电池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四川
- 成立日期: 2001-08-21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100730219960B
- 法定代表人: 江伟
- 董事长: 唐联生
- 电话: 028-83604256
- 传真: 028-83604248
- 企业官网: www.cdrich.cn
- 企业邮箱: cdrich@cdrich.cn
- 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青华东路288号
- 邮编: 610300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专业的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主营业务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在核能、新能源、环保、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为公司核心业务
- 经营范围: 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油气田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检验、改造、修理(限单层高压容器、第三类低、中压容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防腐保温工程施工;压力管道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检验、改造、修理(制造限无缝管件、有缝管件、锻制管件、钢制法兰、紧固件支吊架;安装限GB1级、GB2级、GC1级);高温合金炉管及附件的制造、安装、维修;塔内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化工设备清洗、修理、工程试车;技术服务(不含中介)、特种设备技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成都瑞奇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主要从事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及锂电、核能安装工程等业务,在核能、新能源、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节能减排、清洁降耗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特定产品和技术工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主营产品及服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安装工程、技术服务三大类,其中装备制造包括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油气钻采专用设备等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以及电力专用设备的加工;安装工程主要包括锂电、核能安装工程等;技术服务主要为压力容器及智能集成装置产品相关的功能设计、验证试验、维修保养。目前公司优势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变温变压吸附柱、气田智能高效电加热装置、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智能化集成装置的设计制造等。公司于2018年11月被评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获得成都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登记证书、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证书、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四川省财政厅颁发的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产品证书。截止目前,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公司具有较强的高端过程装备制造水平和完整的生产体系,拥有固定式压力容器规则设计资质、A1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资质、B2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资质、GC1级工业管道设计资质、GC1、GB1级压力管道安装资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并取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U”(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授权证书、“S”(动力锅炉)设计制造授权证书和美国锅炉及压力容器检验师协会(NBBI)NB授权认证书,良好的资质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公司注册商标4项,瑞奇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公司建立了先进的科研基础设施、构建了完善的人才梯队,搭建了科学的技术体系,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公司高质量发展。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市场网络,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与认可。目前已经同国内许多大型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积累了大量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已成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科研单位的优质供应商。
- 商业规划: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公司管理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严格贯彻落实董事会战略方针,秉持“强管理、防风险、稳业绩、促增长”的总体经营策略,通过推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加强新兴市场开拓等核心举措,实现了公司营收规模的稳步扩张和品牌价值的有效提升。(一)财务指标概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54.69万元,同比增长20.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97.16万元,同比下降7.75%。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0,084.47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0,998.34万元。(二)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资源投入,研发费用为1,761.20万元,同比增长21.88%,近三年CAGR为8.3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6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报告期,公司研发重点紧紧围绕主营业务,聚焦核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一方面,推动公司传统优势产品的技术升级,保持领先优势,比如吸附柱高可靠性加热结构的研制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整体可靠性以及延长了使用寿命。第二,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和工艺开发力度,开展了液态高温金属试验台架、内夹套高温压力容器、耐高温冲击和高温差变压力容器、高效高压分离器装置等研制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反应堆工程设备、大型压力容器、智能集成装置和油气钻采专用设备产品种类,为市场开拓奠定基础。第三,公司扎实推进核电站控制棒换料专用抓具和套筒研制,不断扩大公司“首创”属性产品阵容,提升公司影响力。第四,为深入推动行业发展,公司联合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了团体标准《高温承压换热器热氦护罩技术泄露检测方法》。2024年,公司研发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实现了公司产品竞争力的稳步提升,“拳头产品突出,优质产品丰富”的产品结构已初具雏形,优势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三)加强市场开拓稳步提升营收规模2024年,公司管理层深入研判行业发展趋势,秉持“紧抓新兴增量市场、稳定传统存量市场”的总体市场策略,通过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了2024年新增订单同比增长26.06%的成绩和优质客户群体的有效扩大,推动了公司营收规模的稳步增长。2024年,公司市场开拓的重点工作有:第一,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坚持发展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原则,以行业研判为基础结合自身优势,将核能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业务方向之一,取得了公司核能产品应用场景新的突破,成功实现了全面覆盖大型科研院所和核电站两大市场的战略目标,新市场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动能。2024年,公司核能领域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同比增长104.86%,市场成效显著。第二,积极维护好传统优势市场。2024年,公司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通过加大客户对接频次等措施,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识别潜在的市场机会,实现了环保、石油化工、电力等业务板块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环保板块实现收入6,411.43万元,同比增长30.41%;石油化工板块实现收入6,502.71万元,同比增长61.46%;电力板块实现收入5,263.45万元,同比增长136.25%。第三,大力推进新客户开拓,2024年公司开发了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的大型机构客户,其中新开发客户年度产值超过200万元以上的达到8家,这将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打下良好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优、技术强、服务有保障”的市场形象已经建立,市场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助力公司稳健发展。(四)加强管理提升效能2024年,公司推行精益化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1)报告期,公司董事会制定了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并经公司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4年9月20日完成了股票期权的授予登记工作。本次实施股权激励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报告期,为加快推动公司智能化升级转型,公司重点推动了PLM系统建设和ERP系统升级,截至报告期末,PLM系统已经投入试运营,项目成熟运行后可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优化研发、采购、财务管理流程,增强产品交付能力。(五)投产新产能为公司发展赋能2024年,公司管理层全力推进募投项目“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底,项目建设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两大运营基地,累计总产能达到17,000吨。本项目建成投产打破了限制公司发展的产能瓶颈,较好缓解了之前公司场地限制的压力,提高了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有效满足了市场对非标高端装备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交付需求,切实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新产能将重点聚焦核能、新能源等公司优势领域,助力公司打造成现代化的高竞争力科技型企业。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