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超频三
- 企业英文名: Shenzhen Fluence Technology PLC.
- 实际控制人: 杜建军,刘郁
- 上市代码: 300647.SZ
- 注册资本: 45732.102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5-03
- 大股东: 刘郁
- 持股比例: 15.46%
- 董秘: 王军
- 董秘电话: 0755-89890019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肖明明、刘艳林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黄阁北路475号天安数码城创业园1号厂房A701
- 概念板块: 消费电子 广东板块 创业板综 股权激励 预亏预减 AI手机 动力电池回收 5G概念 超导概念 智慧城市 LED 锂电池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5-04-2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774117464B
- 法定代表人: 杜建军
- 董事长: 杜建军
- 电话:
- 传真: 0755-89890117
- 企业官网: www.cps-groups.cn
- 企业邮箱: cps@pccooler.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天安数码城4栋B座7楼
- 邮编: 518172
- 主营业务: 锂电池正极材料、电子产品新型散热器件、LED产业链相关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贸易,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子产品、软硬件的开发和销售;节能改造、节能项目设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推广与服务;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培训(不含学科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环境、智慧能源及信息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设计;自有房产及设备租赁。(以上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LED灯及其散热器组件、电脑散热器、汽车散热器及其组件、变频器散热器、医疗设备散热器等工业散热器、热传导散热材料、散热器热管、散热模块模组、计算机软硬件及配件、通讯器材、通讯设备散热器、数控设备、检测测试设备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信息咨询和服务;智慧教育智能化、智慧医疗智能化及信息化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让、设计。
- 企业简介: 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电子产品新型散热器件、LED产业链相关业务,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7年5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00647)。超频三依托子公司个旧圣比和“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前驱体/碳酸锂→正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技术,从事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与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公司专注散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为全球客户提供电子产品新型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并立足于散热器业务,向下游延伸拓展至LED照明灯具、合同能源管理及照明工程等业务。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设立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传实验室、光电实验室、品控中心等各类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截至2023年6月,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569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协会标准共计30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专利奖”、“深圳市专利奖”、“省长杯工业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等系列荣誉。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天安数码城,在白俄罗斯、广东惠州、云南、湖南、湖北、浙江等地设有分子公司及生产基地。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领域,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用途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产品新型散热器件、LED产业链相关业务,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及重点战略业务。1、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公司依托子公司个旧圣比和、三吨锂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拥有从“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前驱体/碳酸锂→正极材料”完整产业链优势,主要产品包括三元材料、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及碳酸锂、前驱体,产品主要用于锂电池制造,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动力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数码、小动力领域。同时,子公司个旧圣比和深耕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与正极材料行业二十余年,入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磷酸铁锂、钛酸锂等产品的技术储备及核心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2、电子产品新型散热器件业务公司专注散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推出新型散热系统,满足电子产品不同散热应用需求,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的新型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以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产品散热解决方案及应用领域的领导品牌。公司“散热器”入选第一批深圳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散热品牌“PCCOOLER”在相关消费群体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主要产品及应用领域如下:3、LED产业链相关业务公司依托于散热器业务,向下游延伸拓展至LED照明灯具、合同能源管理及照明工程等业务。LED照明灯具主要产品包括球场灯、教室灯、投光灯、路灯、隧道灯、工矿灯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照明、教育照明、景观亮化、太阳能照明、道路照明、工业及场地照明等相关应用领域;作为同时拥有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和照明工程专项设计甲级资质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子公司炯达能源、中投光电等,从事城市、道路及室内照明节能项目和照明工程项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二)主要经营模式1、生产模式公司根据自身业务与所处行业特点,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反馈、销售预测、经营目标的情况制定产品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编制生产计划并组织安排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控制和管理,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保证生产计划能够顺利完成。2、采购模式公司设有供应链中心负责相关物料的采购工作,并制定了规范的采购流程与管理制度。同时,公司建有动态、详细的合格供应商库,供应链中心根据物料采购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及议价,在确定供应商后下达采购订单并组织采购,所购物料经品质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入库。3、销售模式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根据不同产品、业务特点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的多元化全渠道销售模式。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LED照明散热组件销售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与终端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消费电子散热产品、LED照明灯具、计算机整机及其周边产品等销售主要采用经销模式,适应市场特点和客户特性,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等新兴销售模式。(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041.6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4.6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4.92%。公司经营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业务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所属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产品价格持续承压,碳酸锂生产不及预期叠加去库存因素的影响,当期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本报告期碳酸锂整体价格波动相对较小,公司采取各种措施降本增效,本期经营业绩同比上年同期有所改善。(四)公司主要业务所属行业情况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锂电池回收利用与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当前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处于强劲增长阶段。根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截至目前,先后认定了5批共156家白名单企业。白名单企业在电池回收资质、技术、渠道等方面发展较为完善,有望推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进程。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1倍;同时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完善退役动力电池、再生材料等进口标准和政策。随着国家层面对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进一步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将会按下“加速键”,市场也将呈现广阔前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的需求在近几年保持快速增长。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碳酸锂等产品属于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的关键材料行业。碳酸锂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根据含量不同,碳酸锂主要分为工业级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正极材料是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在整个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较高,是影响锂电池各项性能的核心关键要素。目前市场上主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以及锰酸锂,四种材料因各自的特性差异应用于不同需求领域。由于受下游不同应用市场的需求驱动,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2005年-2013年,消费类3C产品驱动钴酸锂较快增长;2014年-2016年,新能源客车的普及带动磷酸铁锂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至今,新能源乘用车蓬勃发展,驱动三元材料快速增长。综合来看,消费领域以钴酸锂电池为主,动力电池领域三元材料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将发挥各自优势长期并存,储能领域以磷酸铁锂为主。2024年6月,国家工信部正式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明确将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文件不仅对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这五大环节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潮的临近,及锂电池市场存量规模巨大且持续增长、电池拆解回收技术逐渐进步、渠道的逐步规范、国家政策的支持,总体来看,锂电池回收利用与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较大的市场空间。(2)电子产品散热器件行业散热器作为电子产品的一种结构部件,应用领域广泛,消费类电子产品、LED照明产品、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云计算服务器、4G/5G移动设备及通讯基站、医疗设备、航天及军工测试设备、交直流逆变器等领域都涉及散热及热管理系统的应用,散热市场潜力巨大。散热器是电子元器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一直较为稳定。散热器的核心部件为散热片或热管,根据散热方式不同可能包含风扇等其他附件。由于散热器是附在发热设备上的一层良好导热介质,因此其质量直接影响运转机械设备部件的寿命。散热器依据散热方式分为风冷散热、热管散热、液冷散热等。近年来随着电子元器件技术不断革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为满足市场需求,散热器件行业在散热材料和介质、结构和工艺上不断进行创新升级。目前,我国散热器行业开始注重品牌化打造,行业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在市场对散热器件需求品质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散热器行业逐步向节能、环保、高效、美观、轻型方向转变。目前,散热器主要生产厂商集中于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由于散热器属于下游消费电子、LED照明产业的配套产业,随着国内上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散热器产业链国产化的趋势较为明显。PC行业虽已进入成熟期,但其市场空间仍然广阔。PC行业下游应用与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相关,国家已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将带动PC行业的新一轮成长;电子竞技、区块链等新型消费热点的不断涌现,也为消费电子散热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LED产业链相关行业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了LED照明行业及其上下游产业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当前,LED照明技术应用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LED照明市场整体增速逐渐放缓,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导致各个环节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随着节能环保及绿色照明等概念的渗透,兼具高效低耗、安全可靠、方便管理、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势的LED照明灯具将被应用至更广阔的领域。随着行业竞争加剧,LED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和定制化产品需求将不断增强。2、行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公司所处的锂离子电池材料、PC散热、LED照明等行业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公司所处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周期基本一致,同时受产业技术进步、宏观经济周期及相关产业政策影响。3、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在散热器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在LED照明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公司拥有“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回收利用→前驱体/碳酸锂→正极材料”完整产业链技术,是国内同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既具备生产及回收利用正极材料产品技术又拥有生产前驱体、碳酸锂能力的企业之一,具备自行研究设计和制造关键核心设备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立足散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国内PC散热配件主要生产厂家之一,CPU散热器等PC散热配件产品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凭借自身行业内领先的散热技术以及工业设计优势,公司成为LED照明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高功率LED灯具和一整套散热解决方案的企业,并且在高功率LED照明散热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刘郁 | 30,150,000 | 33.50% |
2 | 张魁 | 19,350,000 | 21.50% |
3 | 黄晓娴 | 10,980,000 | 12.20% |
4 | 深圳智兴恒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9,000,000 | 10.00% |
5 | 深圳市吉信泰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8,100,000 | 9.00% |
6 | 张正华 | 5,670,000 | 6.30% |
7 | 李光耀 | 4,050,000 | 4.50% |
8 | 戴永祥 | 2,700,000 | 3.00%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