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铜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铜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铜牛信息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Topnew Info & Tech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300895.SZ
- 注册资本: 14080.0657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9-24
- 大股东: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25.19%
- 董秘: 刘毅
- 董秘电话: 010-52186986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杜玉涛、刘宇
- 律师事务所: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密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路31号
- 概念板块: 互联网服务 北京板块 创业板综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数据要素 算力概念 数据确权 信创 国资云概念 数据中心 边缘计算 工业互联 量子通信 国企改革 网络安全 云计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05-09-2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780984409U
- 法定代表人: 顾伟达
- 董事长: 顾伟达
- 电话: 010-52186955
- 传真: 010-52186911
- 企业官网: www.topnewinfo.cn
- 企业邮箱: share-info@topnewinfo.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31号铜牛信息大厦
- 邮编: 100061
- 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 经营范围: 技术推广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销售通讯设备、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的银行卡中心、PUE值在1.5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除外);租赁计算机、通讯设备;出租办公用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除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医疗器械以外的内容);经营电信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经营电信业务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铜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铜牛信息,股票代码:300895)由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二级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全国经营许可证、国家通信工业协会颁发的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计算机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认证和北京市国资委“京津冀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云平台”项目支持;为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会员单位、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铜牛信息是国内少数以自有房产自建数据中心且自主搭建云平台的专业IDC服务商之一,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址东侧铜牛国际大厦、天坛南侧的铜牛信息大厦、三元桥国门大厦和天津自贸区分别拥有四大云计算服务和网络安全服务运营中心,为客户提供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网络安全服务、能源电力物联网服务和相关增值服务。在公司总部建有配置中心,为跨国企业和金融行业企业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设备采购、集成配置、安装测试、数据中心部署、接入互联网到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的一站式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铜牛信息基于国际领先的云计算技术,依托公司自建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安全合规、高可靠性的一站式IaaS、PaaS、SaaS各层面云平台服务及云平台相关建设、运维服务。铜牛信息基于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赢得了众多知名客户的长期信赖。公司拥有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国新控股、北京市网信办、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银行、中国邮储银行、阜外医院、新韩银行、友利银行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客户。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
- 商业规划: (一)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公司是一家集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数据中心及相关增值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服务需求。1、主要产品与服务公司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指依托公司自建或租赁第三方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主要指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云服务。即通过自建和租赁标准化电信级机房,自建云平台,租用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IP地址资源,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互联网带宽和虚拟专用网接入服务、云服务、网络安全、数据灾备等服务。公司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主要是根据客户多样化的信息系统需求,为客户提供从信息系统设计、设备采购、集成配置、安装测试、数据中心部署、接入互联网到日常运行维护的一站式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公司拥有先进的集成配置中心和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改变了传统较复杂的现场信息系统集成配置实施过程,诠释了先进的IT交付概念,为客户提供模块化、即插即用的集成配置服务,降低了客户信息系统实施总体成本。其他互联网综合服务,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IT运维外包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以及数据中心运维服务等。2、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营销中心承担市场开拓职能,经过多年运营积累,已培育了一支专业市场营销队伍,负责营销渠道拓展、客户关系管理。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通过投标方式或商务谈判、参加展会、网络推广、技术交流、战略合作协同拓展以及强化与基础电信运营商合作等方式直接拓展、获取客户。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历史业绩口碑,以满足客户业务需求为终极目标,为客户提供专业互联网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从而获得客户信赖。营销中心积极开展各产品线的销售工作,对竞争态势、客户需求变化等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主动调整销售策略,并通过整合公司现有产品资源,不断开拓新市场。营销中心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在价格政策和定价机制范围内调整销售价格体系,或提出价格政策、定价机制调整等建议,并通过对市场变化的研究,提出公司产品与服务的优化、发展与调整建议。公司配备专职客户服务团队,分派客户服务经理对客户进行专人负责,衔接客户业务需求与公司技术服务能力,及时跟踪、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使客户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客户的稳定性和满意度。IDC及增值服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销售模式均主要通过公司营销中心采用直销的模式进行。(2)采购模式公司采购依据业务需求进行按需采购,因业务类别不同,采购模式略有差异:①IDC及增值服务IDC及增值服务业务的采购主要包括能源、电力、租用机房房屋和各类信息系统设备、基础软件,同时还需采购带宽、IP地址等基础通信资源。数据中心机房配置的电力、空调、安全、监控设备以及各类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等物资,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采购设备的特点采用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选择供应商。通过公开的、有竞争的采购模式,根据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综合因素选择质量过硬、价格公允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国内带宽、IP地址等通信资源主要集中于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公司分别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家电信运营商租用宽带等通信资源。公司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采购量,且持续增长,有一定的规模效应。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主要涉及软、硬件设备以及技术服务的采购。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采购模式为根据项目技术方案和项目进程,按照客户需求采购项目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公司采购部门在项目销售合同签署后,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软、硬件设备和其它物料向生产厂商及其代理商、分销商采购。主要采用邀请招标或询比价的方式,综合产品价格、交付能力、质量保证等因素选择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不断完善采购体系,与市场上主流软硬件设备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先后与华为、新华三(H3C)、Juniper等国内外多个知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采购环节中保证了物料质量,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敏捷性,降低了采购成本。(3)服务模式公司的服务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IDC服务和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①IDC及增值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增值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器托管、互联网接入、日常运维、客户系统管理和SaaS服务的软件配置工作。其中,接入过程中的服务主要包括协助客户进行各类型业务的开通、变更、终止;日常运维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客户提供服务台响应、巡检、容量管理等;客户系统管理服务包括故障处理、系统性能分析、系统升级和故障问题管理;SaaS服务的软件配置则包括根据客户业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配置、流程配置、许可授权、帐户开通、系统测试等。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系统结构框架设计、系统性能设计、系统软硬件选型和部署方案。当客户对系统解决方案确认并签订合同后,进行系统解决方案的详细设计,内容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硬件系统配置方案、软件系统部署与配置方案、系统调试方案、项目实施计划、系统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等,在客户对方案确认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公司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等物料的采购,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备及软件的安装、配置。产品硬件安装、配置并部署完成后,根据测试大纲与测试方案进行系统测试,测试完成并通过客户验收。(4)盈利模式①IDC及增值服务在IDC服务过程中,公司根据预估的客户需求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并向电信运营商采购带宽等通信资源,建立连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多线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并产生业务收入。其中,数据中心综合服务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监测、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日志分析、日常巡检等增值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精细化运营可以提升带宽等资源的可靠性和复用率,降低电费等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更好收益。在云服务中,公司将自有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等部署在自建数据中心内,并采购带宽、IP等通信资源,利用云计算技术,公司将上述的IT基础资源整合为一个资源池,虚拟成为多个相互独立的云主机供客户使用。客户可以自主选择资源配置,从而实现IT资源的动态分配、灵活调度、跨域共享。客户依据约定的资源配置及价格,按需付费。公司对云主机、带宽等资源的销售收入与资源、设备等投入成本的差额形成了公司的收益。云服务的SaaS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其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并按定购服务的多少和时长支付费用。公司将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和其他软件开发商提供的应用软件部署在云上,客户根据需求选用相应的应用软件,按采购用户许可数量付费。②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中,公司在对客户业务需求和IT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其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形成整个项目的架构设计。并实施硬件平台搭建、系统配置和软件部署等工作。此类业务的盈利主要是来自于为客户制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中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的安装、配置、调试、部署等技术服务,公司从中通过向客户收取硬件设备、软件采购和实施系统集成服务的价款,从而实现盈利。(二)业绩驱动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持续深化“业务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创新思维,紧抓国家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及培育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契机,在全国经济形势波动的背景下,努力保障公司日常经营的平稳,并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1、创新驱动公司持续扩大云平台建设规模,着力提升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对铜牛信息服务品质、技术能力和市场快速响应能力的良好评价,为云计算平台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司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推动“专属云”的业务模式,依托公司自建数据中心为客户建立“专属云”,替代传统的“私有云”建设模式,通过降低客户投资风险和总体拥有成本、大幅压缩系统建设周期、满足客户按需采购处理能力的需求、快速实现弹性扩容、提供实时安全监测与防护服务等在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狠抓技术创新,在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及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明确了以电力行业为工业互联网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在组织创新方面,对内部组织功能优化与资源重新配置,形成了“三个底座、五个支柱”的业务组织模型,将公司能力聚合在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和最佳解决方案上,通过业务考核体系的调整、完善,提升公司业务运营效率。2、政策驱动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数字经济独立成篇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之中。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指导性政策。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及《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指出,新型数据中心是以支撑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为导向,以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汇聚多元数据资源、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具备安全可靠能力、提供高效算力服务、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同时,正式开启东数西算,确认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八大节点,全面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借助一体化政策东风,发展本地数据中心产业,北京作为数据中心产业热点区域之一,也围绕数据中心的发展出台《北京市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2023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五个重点方向和十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旨在构建一批产业方阵,到2025年,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辐射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应用深度广度,让生成式产品成为国内市场主流应用和生态平台,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驱动器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持续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为数字产业赋能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在政策引导、产业需求、技术推动的合力下,一体化、高算力、绿色集约、面向应用等特性将成为数据中心产业必选的发展道路。3、需求驱动2023年7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2023)》蓝皮书,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主题,从规模、要素、制度、技术、产业、人才等多维度、多视角全面呈现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成效,提出“未来,数实融合将纵深发展,实现以数据要素为新生产资料、以数字空间为新发展领域、以数据资产为新价值源泉的新经济体系,推动企业从生产要素到发展空间、再到价值资产的战略变革,推动产业革命性重构。”2023年6月,新华社研究院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体验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在科技自立自强领域必须取胜的关键赛道。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所需要的大规模算力设施将成为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数据中心从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中心,转变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和能力中心。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降本增效成果显著,企业上云上系统持续进行、行业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伴随人工智能,AI训练及推理、数字孪生技术的日趋成熟,进一步加快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远程协同工作、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社会治理等应用需求的急剧增加,成为数据中心需求增长的强大驱动力。4、技术驱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普及使得诸如区块链、AI、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具备了全面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基础条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加速渗透,进一步提升社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融合发展、深度融合。目前,随着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AI技术不断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发展中,算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技术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通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于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作用凸显,5G、IPv6规模部署、算力总规模等多项指标居全球前列;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数据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数字政务协同治理效能普遍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普惠便捷,“数字为民”成效彰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力度加大,数据安全治理基础不断夯实;中国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实践探索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应用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在网民规模持续提升、网络接入环境日益多元、企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宏观环境下,作为信息社会数字底座及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在数字经济发展,高速、巨量算力等运转需求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其顺应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更趋势,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着基础支撑,不断满足多样性场景需求,全面推动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建成,产业数字化转型效果明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工业互联网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发展加速,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1、云计算产业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及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以IaaS、PaaS、SaaS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4.910亿美元,增速19%,较2021年同比下降13.5%。虽然受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2022年云计算市场增速下降明显,但对比全球整体经济仅3.4%的增长,云计算仍然是新技术融合和业态发展的重要手段。预计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预计将突破万亿美元。图: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增速来源:Gartner(2023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将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产业的规划发展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视野。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云计算技术推广应用。2023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推动IPv6与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创新,促进云计算和网络协同发展。2023年2月,《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应用,培育一批智能经济新业态。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预测,预计到2026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将达到12,754亿元。从云服务结构上看,对云资源的需求仍然是最主要的需求,IaaS服务仍然市场规模最大、增长速度快,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到7653亿元;用户上云思维的转变,以及对能力的聚焦,将推动PaaS的成长,并成为未来推动云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为2104亿元。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大经济颓势下依旧保持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图:2020-2026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及增速来源:艾瑞咨询(2023年)图:2020-2026年中国整体IaaS及PaaS市场规模及增速来源:艾瑞咨询(2023年)2、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沿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成熟和商业化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也逐步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的场景化趋势演进,人工智能已逐渐在工业制造、企业服务、生活消费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在几乎每个职业领域,各种智能工具和服务正在涌现,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完成工作。2022年11月上线的AIGC应用ChatGPT,凭借其在语义理解、文本创作、代码编写、逻辑推理、知识问答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自然语言对话的低门槛交互方式,迅速获得大量用户。随着AIGC时代大模型参数的量级提升,算力成为数智化时代的资源引擎,并且逐渐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作为支撑算力的基础设施,在积极提升网络带宽、能源散热等方面的优化也变得极为重要。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业态、新模式,其发展依托于数据中心、超算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将极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2023年5月,北京发布《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要全力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筑牢产业创新发展底座,高效推动新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提高环京地区算力一体化调度能力,优化提升环京算力网络。3、信创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旨在针对硬件及云等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IT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进行自主研发,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转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支撑,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使数字中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将愈发坚实。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信创产业研究报告》,随着信创产品的日益成熟,信创的建设将逐步在更多行业领域展开,由局部采买转为全行业推广、常态化采购,并有望在2027年完成央国企的分级改造工作,综合办公系统全面升级,经营管理系统、生产运营系统结合信创产品成熟度和各单位发展需要进行升级。在政策引导及市场发展中,信创云产品方案的功能和性能日益完善,供需两侧对信创云基础设施的价值及标准的认知也日益清晰。信创云产品首先应满足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核心组件自主开发,针对开源组件应有较高的代码掌控度;其次云向下对接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向上支撑场景应用,因此信创云需基于客户多样化的底层芯片架构打造“一云多芯”的能力,对基础软硬件等各类信创产品进行适配,实现对客户IT资源的统一支撑和管理,并结合国内业务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二)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推进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催化剂1、数字经济产业政策铺平行业发展道路、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着重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中国”的目标,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此外,在国家发改委、网信办下发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中,也提出了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新基建主力军优势,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2021年7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到2025年要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进入国际先进数字经济城市行列,北京人均算力达到3000GFlops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第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提速数字经济新基建,建立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块链共性平台等数据智能基础设备,是厚积数字化发展新势能的重要环节。规划提出的在金融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丰富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融资中心、知识产权融资中心功能;发展绿色金融,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实施泛在智能的城市感知全覆盖工程,建立交通治理、应急调度、公共服务、智慧楼宇、智慧社区等示范应用;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聚焦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面向重点产业的行业级和通用型平台,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线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基本实现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发展方向。2、数字化转型实践催生行业发展需求从全球范围看,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倍增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障自身生存、提高竞争优势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力求通过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推动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应用,数据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海量数据向异构化、多模化、泛在化等形态演进发展,传统的计算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以云化、边缘化、移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计算需求,新环境、新形势、新变化对以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计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以基础算力为主的云计算平台,正在向能够综合提供基础算力、智能计算、超算算力、可跨资源池灵活调度资源的新型云平台模式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制造业、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深度渗透,并通过产业智能化重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成从供给侧的技术驱动导向转向需求侧的场景化应用主导转型。3、借力东数西算,升级基础设施,优化资源布局,为传统行业构建坚实数智底座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复函,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同步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随着算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土地、能源、气候等条件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东部地区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具有较大难度和局限性。通过加大数据中心在我国西部的布局,利用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并通过技术创新、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了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的同时,也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带动数据中心产业链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对算力能力的扩张性需求。4、数字中国建设引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能量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也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要素白皮书(2023年)》,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部分行业主管部门以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体系。截至2022年10月,我国已上线208个省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基于开放平台,各级政府开放大量公共数据集,覆盖市监、工商、交通、生态、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并且多个地区建立了开放数据需求反馈机制,以便满足社会对公共数据的应用需求。2023年8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肯定了数据资源可具有资产属性,迈出了我国为发展数据要素而建立相关会计核算制度的第一步,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当前,数据引擎正在被注入动能,数据伴随社会发展变迁,与新兴技术交织融合,在数字中国的战略指引下,数据要素的价值也将被更加充分挖掘。(三)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发展概况1、互联网行业近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信息化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政府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推进,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进一步结合,找到了广阔的应用空间,焕发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资源应用不断丰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5G+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工业、金融、医疗、交通、零售、城市建设与管理及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提供了突破信息互联网服务局限的新型科技产业形态,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更加广泛深入,持续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同时,互联网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快速延伸,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加速向中小企业汇聚,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2、金融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金融行业一马当先。随着对金融科技认识的深化,传统金融机构正在从“科技赋能”逐步向“科技引领”转型,进行新的理念升华和实践创新。中国人民银行在2022年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提出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国家政策规划顶层设计,地方政策频繁发布助力落地,推动新兴技术深度赋能金融机构业务,为我国金融科技行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科技正在定义金融行业的新未来。在金融科技的投入方面,金融机构科技投入增长远超过其收入增长率。根据中国信通院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23)》中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继续增长,2022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平均同比增速为8.42%。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行业开始向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数字人民币推广提速,试点测试规模有序扩大,应用领域逐步拓展,促进了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3、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中提出,“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打造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企业智慧运营研究报告(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驱动各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业务模式升级带来新的变革。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各具优势特点,随着数字化转型战略在企业各业务环节中逐步落地执行,这些技术也深入企业经营运营的各个环节,多点驱动企业整体运营模式重组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以业务为导向,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运营思想现代化升级及企业运营模式智能化转变。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提升企业基础能力,以数据驱动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目前随着各种SaaS化的公有云服务不断涌现,兼顾了公有云的便捷与私有云的安全的混合云将成为构建数字化集成设施的标准形态,从而更好地融入企业个性化运营环境,实现高效安全的应用和数据连接。企业通过建立在线连接能力加速数据资产沉淀,从数据的产生、加工、应用的角度,优化现有业务模式和流程,让数字技术与企业资源、商业模式、流程和业务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和盈利提升。在政策引领和技术牵引下,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加速了工业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体系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是为海量工业数据挖掘分析的有效手段,通过高度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提供更前沿、准确的操作辅助和决策参考,引导操作判断,实现智慧运营。4、政府事业单位“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3年,我国各省市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发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任务,单独设立“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章节,明确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当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规划,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银河粤科(广东)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 2,284,446 | 3.14% |
2 | 高鸿波 | 1,809,673 | 1.29% |
3 | 胡占义 | 1,659,000 | 2.28% |
4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做市专用证券账户 | 1,180,461 | 1.62% |
5 | 毕菱志 | 923,000 | 1.27% |
6 | 哈尔滨云谷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 789,000 | 1.09% |
7 | 四川虹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769,911 | 1.06% |
8 | 刘毅 | 625,222 | 0.44%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