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四川
  • 成立日期: 1996-01-1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1060020515584XN
  • 法定代表人: 王军
  • 董事长: 王军
  • 电话: 0838-6928306
  • 传真: 0838-6928305
  • 企业官网: www.injet.cn
  • 企业邮箱: injet@injet.cn
  • 办公地址: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金沙江西路686号
  • 邮编: 618000
  • 主营业务: 从事以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为代表的工业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原动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电池销售;蓄电池租赁;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电力设施器材制造;电力设施器材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充电桩销售;机械设备研发;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电气安装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专业的工业电源设计及制造企业,于2020年2月13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820。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首批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公司位于“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占地80余亩。二十多年来,公司始终以自主研发、持续创新为核心,专注于以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为代表的工业电源设备的研发制造,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核电、半导体、环保等新兴行业。
  • 发展进程: 本公司前身为四川英杰电气有限公司。1996年1月,王军、周英怀、肖林共同出资设立德阳市阳光电气有限公司,并在德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设立时注册资本50.01万元,《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20515584-X。2000年10月,德阳市阳光电气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德阳阳光电气有限公司,2002年9月更名为四川英杰电气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由英杰有限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2日,英杰有限王军、周英怀等39名股东签订了《发起人协议书》,同意英杰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英杰有限以经瑞华会计所出具的“中瑞岳华专审字[2010]第2453号”《审计报告》审计确认的截至2010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95,906,069.88元,按照1∶0.46921的比例折为股本4,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净资产扣除折合股本后的余额50,906,069.88元计入资本公积。各发起人按照各自在英杰有限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划分为对公司的股权比例。2010年12月22日,公司在德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登记,取得了注册号为510600000038548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国内综合性工业电源研发及制造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之一,主要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从事以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为代表的工业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二)公司主要产品1、功率控制电源公司功率控制电源产品包括系列功率控制器和功率控制电源系统,功率控制电源系统包括还原炉电源、单晶炉电源、蓝宝石炉电源、碳化硅炉电源等。其中,功率控制器是一种以MOS管、晶闸管、IGBT(电力电子功率器件)为基础,以智能数字控制电路为核心的电源功率控制器件;功率控制电源系统是以功率控制器为核心,配以相应的检测控制设备,用以实现电热温度、电压、电流、功率的控制,并具有完善的检测和保护功能的电气控制系统。公司功率控制电源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半导体电子材料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工业制造设备。2、特种电源特种电源是为特殊用电设备供电专门设计制造的电源,对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有特殊要求或可调、或对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有特殊要求,对电源的稳定度、精度、动态响应及纹波要求特别高。公司生产的特种电源主要有直流编程电源、加速器电源、中高频感应电源、高压电源、微波电源、射频电源、固态调制器系统等,主要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医疗、环保等行业,电子枪、微波加热、杀菌、等离子喷涂、真空熔炼等特种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等科研领域等。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公司基于自身工业电源技术的平台优势,扩展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站研发及制造业务,并自主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满足不同功率需求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为客户提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系列解决方案。公司由子公司英杰新能源专门从事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相关业务。(三)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基于公司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产品市场需求的定制化特点,公司主要采用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平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定制化生产的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1、研发模式公司一直秉承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核心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无外购技术的情况。公司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持续多年的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通过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基于多年来建设及持续优化创新的核心技术平台支撑起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并不断向新的技术领域延伸,通过技术交叉应用及延伸,满足下游客户多元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需求,为公司构建多样化产品布局,并为多行业、多领域经营模式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产定购为主、适量储备为辅”的采购模式,对主要原材料或非标准零部件(如散热器、钣金件等)采取定制或外购的方式,由采购部根据物料计划制定详细采购计划,按《合格供应商名录》优选合作供应商;采购人员根据时间要求下达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并会同质控中心、库房接收原材料。部分关键物料需通过质控中心或技术中心的物料认证测试,对其质量、性能、稳定性进行检验,达到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采购,公司质控中心每年定期组织对《合格供应商名录》的供应商进行评审和更新,以确保名录持续包含最优性价比的供应商。3、生产模式公司生产部门主要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在与客户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后,根据产品的供货时间要求、生产复杂程度及生产周期统筹进行生产安排。生产过程中,公司根据订单情况,采取自行加工、外购部件再集成相结合的方式,公司主要承担设计、自行加工、总装集成、调试等核心生产工艺和工序。4、销售模式公司多年以来形成了以研发为驱动的销售模式,依靠较强的研发实力,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客户新产品研发阶段就开始和客户进行深度合作,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符合其要求的产品,长期的深度合作极大增强了客户的黏性,也形成了市场、研发深度互动的合作方式。在销售模式上,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工业用户及科研单位,产品销售以直销模式为主,同时不断发展标准产品的代理渠道。(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行业因素(1)光伏行业202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海外市场壁垒仍在加高,海外非中资产能迅速扩张,“中国制造”光伏产能正在加速调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上半年产业发展报告)在市场应用端,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02.48吉瓦,同比增长30.7%,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约占全部新增电源装机的67%。截至2024年6月底,光伏累计发电装机7.14亿千瓦,仅次于煤电装机11.7亿千瓦,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4,300亿元。分布式光伏保持快速发展,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76.2%。整体出口呈现量增价减态势。上半年,我国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34.5%、32.1%、19.7%;出口总额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呈现量增价减态势。(国家能源局2024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价格开始跌破成本,企业亏损加剧。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4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15%。据近期发布的中报业绩预告,产业链多个环节普遍出现亏损,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海外光伏产能正在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6月,海外非中资组件产能不少于20.3吉瓦。美国、欧洲、印度、巴西等主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促进了海外本土供应链快速发展,海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同比增长52%。2024年1-6月,中国光伏新增并网1.02亿千瓦,同比增长31%(国家能源局2024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公司产品应用于光伏行业上游的光伏材料生产设备的电源控制上,在还原提纯环节和晶体生长环节均有应用。公司从2005年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已有十几年发展历史,其间取得了迅速替代国外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对于中国市场的垄断,最终用实力使其退出中国市场的成功案例,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行业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报告期内,公司在光伏行业的总体订单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之前签订的订单仍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目前正处于确认销售收入的密集期,对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预计也将持续有利于2024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在报告期内取得了显著的订单业绩,为2025年光伏行业的经营业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光伏设备电源行业海外市场的成功拓展,将有力缓解公司因国内光伏行业电源需求下降所带来的经营风险。近年来,在多晶、单晶电源应用的基础上,公司也涉足了晶硅电池片生产设备电源应用领域(TOPCON和HJT),对光伏行业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该行业属于电源国产化替代,202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获得批量订单(TOPCON技术路线),报告期内继续获得该行业的批量订单,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源产品也处于样机测试阶段。(2)半导体等电子材料行业据SEMI报告预测,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025年有望进一步创下1,280亿美元的新高。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展示强大的基本面和增长潜力,支持人工智能浪潮中出现的各种颠覆性应用。公司应用于半导体等电子材料的电源产品主要用于材料生产设备的电源控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上游材料行业,如电子级多晶硅、半导体用单晶硅、碳化硅晶体、LED用蓝宝石、LED外延片等生产设备。在其他电子材料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纤拉丝、化成、腐蚀、电子铜(铝)箔等。报告期内,公司运用于半导体刻蚀、PECVD环节的射频电源持续获得批量订单,在部分型号上已经实现量产,订单金额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订单金额,还有更多的型号处于在研测试阶段,后期有望逐步量产,与此同时,公司也正在积极与更多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制造厂商进行接触,争取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扩大半导体等电子材料行业的业务占比。公司密切跟踪国内半导体行业主要设备供应商的技术趋势及产品导向,依托公司成熟、高效的技术平台研发多种类型的电源产品,在已涉入的半导体等电子材料细分行业里,具有良好的声誉。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的蓬勃发展及相关电源产品的进口替代,为公司电源产品在半导体等电子材料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公司将伴随这些行业的发展,继续巩固提高在该行业的市场地位。(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2024年1-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64.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39.6万台。截至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其中公共桩312.2万台,私人桩712.2万台,公共桩额定总功率超过1.1亿千瓦,保障了2,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0.1%、14.2%,桩车增量比为1:3,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和6.1%。从产销量看,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从市场占有率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35.2%,比2023年提升6.9个百分点。从保有量看,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以此来计算,国内新能源汽车对充电桩的占有率,平均2.4辆新能源车拥有一根充电桩,随着新增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便利条件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12.2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39.2万台、交流充电桩173.0万台。从2022年7月到2023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8.1万台。(中国充电联盟2024年7月10日发布的数据)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储能设备,报告期内取得了显著进展。英杰新能源已获得充电桩相关授权专利超过50件。其中,英杰新能源开发的“充电桩集成功率控制器”凭借其创新设计,在长距离分散型充电站的运维服务中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开发的交流充电桩不仅在国内市场得到广泛应用,还成为国内首台通过美国UL认证的产品。直流充电桩的UL认证及CE认证也已顺利完成,成功获得了来自海外的大批量直流充电桩订单。报告期内,英杰新能源获得了多项荣誉与认可。2024年1月被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评选为2023年度中国充电桩设施行业推荐品牌,并在中国充电桩网的评选中被评为2024年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优秀供应商品牌以及十大质量卓越奖。报告期内,该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充电桩市场销售,已经实现了直流桩的海外销售,且有望在后期进一步扩大海外销售量,该公司也正在积极对接国内储能行业客户,并且已经取得显著阶段性进展。(4)其他行业这类行业包括钢铁冶金、玻璃玻纤、科研院所、锂电、微波能、工业炉、核电、医疗等二十多个细分行业。钢铁冶金行业由于快速升级换代的市场需求,冶金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包括公司在内的供应商提供了较大的市场机会,冶金工业用功率控制电源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钢铁冶金行业市场订单增长较为明显。随着国家对科研实验投入的加大以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提高,公司用于科研实验的特种电源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力,科研院所涉及众多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大科学装置,对于设备电源国产化要求很高,公司所拥有的电源国产化替代能力也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认可,与众多科研院所均有业务合作,报告期内,科研院所的行业订单增长明显。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需求及冶金工业整体水平升级带来的电炉用量需求的增加,报告期内,工业炉行业订单呈现增长。包括玻璃玻纤在内的其他细分行业,报告期内保持订单稳定。2、企业自身因素公司是工业电源行业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专业电源供应商,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方面一直保持高投入,并持续不断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满足客户需求的系列电源产品,公司产品在众多行业和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工业电源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公司通过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提前进行新产品布局或相关技术平台的预研,依靠公司在工业电源领域的市场地位和口碑,不断拓展相关新用户、开发新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光伏行业,销售收入39,794.4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92%,同比上升13.79%,确认销售收入情况基本正常;来自于半导体及电子材料行业的销售收入18,521.5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3.24%,同比上升122.55%,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来自其他行业的销售收入21,255.3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26.66%,同比上升1.21%。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5,330.27万元,同比增加616.49%,呈现明显的净流入状态。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