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内蒙古
  • 成立日期: 2001-06-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50000720133450X
  • 法定代表人: 朱长虹
  • 董事长: 朱长虹
  • 电话: 0471-6695191,0471-6695125
  • 传真: 0471-6695192
  • 企业官网: www.mengcao.com
  • 企业邮箱: mckh2010@163.com
  • 办公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盖营巷蒙草种业中心
  • 邮编: 010070
  • 主营业务: 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草种、草业和草原碳汇
  • 经营范围: 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保护,及相关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乡土植物(节水、抗旱、耐寒植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羊草、冰草、苜蓿等牧草、生态种子生产;牧草种子批发零售。承揽各种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整地、栽植、建筑及小品、花坛、园路、水系、喷泉、假山、雕塑、广场铺装、驳岸、桥梁、码头等园林设施及设备安装项目;承揽各种规模及园林绿化综合性养护管理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产、经营及园林绿化相关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智能温室的建设与运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凭资质证书经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农、林、草、畜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技术研究、咨询、开发、应用、服务与转让及互联网信息化运用相关的软硬件服务、咨询服务;沙地及沙漠治理、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湿地治理、土壤修复、矿山修复、道路边坡治理、废弃地修复、草原修复、土地整治服务;工程围栏装卸施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绿化管理;造林和更新、规划管理、游览景区管理、自有房屋租赁、物业管理;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及销售;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及销售;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及销售;肥料制造及销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未获许可不得生产经营)
  • 企业简介: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355)是国内唯一一家聚焦草种科技的上市公司,全球草种业创新主体企业排名第四。专注生态草、饲草、草坪草的育种、加工和推广应用,依托“乡土种源”与“数字科技”,提供草种业全链条综合技术及产品服务,包括冰草、羊草、披碱草等优质草种、创新产品、技术方案,为世界供应“中国良种”。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省(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7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构建草业人才库、成果库,加速应用转化。依托生态大数据导航,按照修复地水、土、气、植、动、微等原生数据,“一地一方”定制化配置乔灌草+保水因子+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混合的“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块”产品,解决市场各类生态用种需求。各类型种子包已在敕勒川草原、毛乌素沙地、扎赉诺尔矿山生态修复中广泛应用,形成样板示范。其中,“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创建与理论创新及修复模式示范推广”获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参与修复的敕勒川草原、贺兰草原、乌拉盖草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通过自研、改造、引进等多种方式,创新打造荒漠化治理机械体系,拥有踏勘、动力、耕整、播种、养护、数字化监管等机械设备1270余台,实现全流程自有机械化作业,广泛应用于科尔沁沙地治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修复、乌拉盖退化草原修复,保障大规模防沙治沙顺利进行。其中,自研DCT播种机可连续作业400亩,允许土地最大落差60厘米。自研固沙机每日铺设沙障近3万米,质量均匀稳定。草原高速条播机工作速度达15公里/小时,日播量900-1300亩。蒙草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年荣获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全国“万企帮万村”优秀民营企业、“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称号。
  • 发展进程: 公司系由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变更以2010年7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189,470,359.09元,按照1:0.5416的比例进行折股,整体变更设立内蒙古蒙草抗旱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10年9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注册号为150105000010047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于2011年1月10日更名为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公司的名称由“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英文名称由“InnerMongoliaHotisionandMonsodDroughtResistanceGreeningCo.,Ltd.”变更为“InnerMongoliaM-GrassEcologyAndEnvironment(Group)Co.,Ltd.”。经公司申请,并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自2016年6月22日起,公司证券简称由“蒙草抗旱”变更为“蒙草生态”,英文简称由“MCKH”变更为“MCST”。 公司已于近日办理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了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换发的《营业执照》,公司中文全称变更前“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变更前"InnerMongoliaM-GrassEcologyAndEnvironment(Group)Co.,Ltd.",变更后“M-GrassEcologyAndEnvironment(Group)Co.,Ltd.”。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以草种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构建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推广、生态技术输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依托全国布局的草种良繁基地,为“三北”工程、退化草原修复、沙地治理等重大生态项目提供适配种源保障,重点参与防沙治沙与风光电一体化协同生态治理工程,助力国家“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全面实施。公司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所从事的草种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产业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国家政策支持是行业发展和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业务拓展、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降本增效,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1、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草种业新质生产力,全面参与国家“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公司深耕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多年,在乡土种源保障、智能机械装备、创新防沙治沙产品和荒漠化治理集成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国家全面推进“三北”工程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期,积极承担责任,全面参与“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公司承担了“苏尼特右旗风沙路径阻隔区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新巴尔虎右旗20万亩羊草种植项目”“乌拉特前旗黄河灌区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扎鲁特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异地治沙项目”“中国大唐黄河‘几字弯’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示范工程”等64个生态治理项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高,风沙严重,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植被存活率低、维护成本高、可持续性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运用耐瘠薄、耐盐碱、节水、抗旱、抗风等抗逆性优良的植物于生态修复中。公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引种驯化、大规模繁育方面处于前沿,依托种质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种业+大数据”核心竞争壁垒,在西北地区生态治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实施,生态修复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公司将极大受益于“三北”工程生态修复增量市场。(二)持续推进草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继续加强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2024年收集野生种子3052份,粮饲兼用农作物种子1895份,野生植物标本9165份;验收、鉴定野生种子2245份,农作物种子1362份;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出库3119份,共享标本484份,正在构建种质资源DNA条形码数据库。正式揭牌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土壤普查样品库,已完成全区50%样品入库。二是大力推进新品种培育转化推广。截至目前,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草品种105个,其中自有草品种65个,转化品种40个。2024年审定认定草品种31个,包括苜蓿新品种5个、燕麦新品种4个、羊草新品种3个、冰草新品种1个。三是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公司拥有良种繁育、饲草基地及采种基地28万亩,依据全国不同区域气候和用种需求建设草种繁育基地21个,其中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区良种繁育基地19个,海南、云南南繁育种基地2个。四是在全国11个重点牧区布局生态修复“种子包”试验研究,研发“生态种子包”16种,建立示范区2000亩,经测试,使用种子包产品综合植被盖度提高10%,草地生产力提高15%。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开展“光伏+生态治理”技术模式研发应用,集成“光伏+种养”技术模式10项。(三)推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打造科技创新型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呼和浩特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联合全国8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共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中心聚焦草生物育种、优质饲草生产与高效利用、草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智能装备创新与应用四大关键领域,重点攻克亟需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草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保障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苜蓿新品种选育及制繁种关键技术研发、饲用燕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高产优质乡土草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优质饲草生产与种子收获加工机械研发、‘三化’草原修复、防沙治沙技术、草地水资源高效利用、牧草品种选育、牧草种子生产技术、饲草高产高效利用”等科研项目攻关。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四)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2024年公司申请专利192项,成功递交PCT国际专利申请3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数量923项,授权专利545项,涵盖草种培育、种植技术、生态修复等多个关键领域。2024年,公司完成《草地固碳增汇标准体系》制定。该标准是国内草地碳汇发布的首个标准体系,共发布12项地方标准,建立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草原碳汇标准体系,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公司还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和浑善达克防沙治沙标准体系》《防沙治沙标准体系》《内蒙古农牧业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三个标准体系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司累计编制标准530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5项。2024年公司完成12个商标续展,目前有效商标442个,为蒙草品牌塑造与市场识别提供有力支撑。(五)运营管理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化解民营企业债务的利好政策措施,多方施策保障存量项目及时回款。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15.78亿元,现金流持续好转。完成8亿元优先股回购,降低财务费用支出。同时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报告期内,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价‘8连A’企业”“2023年度呼和浩特市民营企业税收贡献百强”“蓝鲸50全球大企业开放式创新50强”,获“中国红十字会奉献奖”。这些荣誉和称号是对公司专注主业、规范运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认可。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