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蒙草生态
- 企业英文名: M-Gras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Group) Co.,Ltd.
- 实际控制人: 王召明
- 上市代码: 300355.SZ
- 注册资本: 160424.208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2-09-27
- 大股东: 王召明
- 持股比例: 16.93%
- 董秘: 邓一新
- 董秘电话: 0471-6695125
- 所属行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汪天姿、彭哲
- 律师事务所: 经世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呼和浩特市盛乐经济园区盛乐五街南侧
- 概念板块: 环保行业 内蒙古 破净股 创业板综 深股通 参股新三板 低价股 融资融券 土壤修复 碳交易 化债(AMC)概念 海绵城市 PPP模式 水利建设 大数据 西部大开发 参股银行 节能环保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内蒙古
- 成立日期: 2001-06-12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50000720133450X
- 法定代表人: 樊俊梅
- 董事长: 樊俊梅
- 电话: 0471-6695191
- 传真: 0471-6695192
- 企业官网: www.mengcao.com
- 企业邮箱: mckh2010@163.com
- 办公地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生盖营巷蒙草种业中心
- 邮编: 010070
- 主营业务: 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草种、草业和草原碳汇
- 经营范围: 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保护,及相关技术的开发、转让、咨询、服务;乡土植物(节水、抗旱、耐寒植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羊草、冰草、苜蓿等牧草、生态种子生产;牧草种子批发零售。承揽各种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整地、栽植、建筑及小品、花坛、园路、水系、喷泉、假山、雕塑、广场铺装、驳岸、桥梁、码头等园林设施及设备安装项目;承揽各种规模及园林绿化综合性养护管理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草坪的培育、生产、经营及园林绿化相关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智能温室的建设与运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凭资质证书经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农、林、草、畜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技术研究、咨询、开发、应用、服务与转让及互联网信息化运用相关的软硬件服务、咨询服务;沙地及沙漠治理、荒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湿地治理、土壤修复、矿山修复、道路边坡治理、废弃地修复、草原修复、土地整治服务;工程围栏装卸施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绿化管理;造林和更新、规划管理、游览景区管理、自有房屋租赁、物业管理;蔬菜、食用菌及园艺作物种植及销售;竹、藤、棕、草等制品制造及销售;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及销售;肥料制造及销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应经许可的,未获许可不得生产经营)
- 企业简介: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355),是国内唯一一家草科技上市公司,依托乡土种源保障及生态大数据导航,开展草种生产、生态修复。获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200种、6万份,标本15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土壤150万份;采种田25万亩,制种车间33万㎡;建立“保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通过数字种业平台,智能管理草种全产业链。编制标准近500项,申请专利701项,草种业专利数量居全球第六,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利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自治区级科研平台,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为草原、荒漠、矿山、废弃地治理、沿黄流域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及绿地建植,给出因地制宜的生态解决方案,恢复生物多样性及自愈力,累计修复国土面积3000万亩。孵化“快乐小草”“小草数字”“土壤科技”专项高新技术公司,将“蒙草”模式扎根陕西秦草、西藏藏草、青海清草。聚焦“草、草原、草产业”,推进“草产品、草原生态、草产业运营”多元化经营模式。
- 商业规划: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乡土草种驯化选育与良种生产、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三北工程区草业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开展攻关;聚焦“乡土种源保障”与“生态大数据导航”,突破多项科研难点,进一步完善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运营体系,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生态安全。为草原、沙地、矿山、废弃地、沿黄流域生态治理,海绵城市及绿地建植,给出因地制宜的生态解决方案。探索“政府+科研院所+能源企业+生态企业+农牧民(合作社)”治沙新路径,为“三北”攻坚提供科技支撑。生态修复和草种、草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生态修复行业202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以荒漠化治理为核心的“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作为全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主战场有“两个半”在内蒙古,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2021-2030年)》规划,2030年前是三大战役主要工程建设期。2023年10月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总体目标:“配合‘三北’六期等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全区沙漠、沙地光伏治沙规模化开发,助力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等重点区域得到系统治理,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可治理部分得到全覆盖治理,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锁边工程加速推进,沙漠南侵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年,光伏治沙装机规模超214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完成光伏治沙面积64万亩;到2030年,光伏治沙装机规模8900万千瓦,年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完成光伏治沙面积约230万亩,板下经济快速增长。”为支持三北工程建设,2024年8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央财政通过统筹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大对“三北”工程建设支持力度。2024年预算安排120亿元“三北”工程补助资金。“三北”工程三大战役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生态修复类上市公司,面临着历史性发展机遇。2、草种、草产业我国草种业水平落后,已成为制约生态建设、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根据国家林草局林草种苗司发布的《2024年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指出“随着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对各类草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需求量为18-20万吨,其中,生态类草种的需求量11-12万吨,饲草草种需求量6-8万吨。”2023年国内草种产量2.91万吨,预计2024年草种产量4万吨,草种市场缺口15-17万吨。近几年我国草种进口量在6-10万吨左右。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第一大牧草进口国。2022年,我国进口干草194万吨,其中,苜蓿草178.8万吨。尽管近年来国内草业种植发展迅速,仍然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牧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三年(2021-2023)强调草种、草业建设,提出全力推进草产业发展是解决我国“食物、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的重大战略性部署,政策支持草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受益于此,种业、草业发展提速进入“快车道”。公司在生态及牧草草种方面储备丰富,未来在草种、牧草实现国产替代方面潜力巨大。3、草原碳汇领域草原碳汇标准体系、交易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未来草原碳汇纳入CCER市场交易,草原碳汇发展空间巨大。(二)公司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8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45%和85.21%,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管理方法,相应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报告期内,应收款项、合同资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6,355.43万元,上年同期冲减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5,820.28万元,报告期计提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增加12,175.71万元,增幅209.19%。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4亿元,较同期下降140.61%。从公司近5年数据来看,2019-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42亿元、-4.37亿元、5.79亿元、3.51亿元,16.99亿元,近几年公司调整发展战略,控制业务规模,严格筛选优质项目、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成本费用,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好转。报告期内,公司为优化财务结构,根据资金情况积极偿还前期应付账款,导致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出,但公司整体偿债能力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率由62.88%降为61.87%。公司在西北地区乡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引种驯化、大规模繁育方面处于前沿,依托种质资源优势,已形成“乡土种源保障+生态大数据导航”的核心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三北”工程三大战役及内蒙古自治区光伏治沙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与多家大型电力、新能源企业合作,发挥公司“乡土种源保障”和“生态大数据导航”的优势、助力“三北”工程三大战役的实施。截至目前,公司已中标各类生态修复项目合计达10.39亿元。随着新项目的推进,公司回款力度加大,公司现金流将得到相应改善,业绩实现增长。(三)公司主要业务情况1、完善乡土草种原种库、基因库,为良种选育提供资源基础,加强种质资源收存、鉴定、育种体系建设。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公司扎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采集驯化高产、耐旱、耐盐碱等种质资源。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内蒙古分库、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收存种质资源2200种、6万余份,标本15万余份,土壤150万份,涵盖生态修复、饲草、道地中草药、特色作物等。种质资源采收与数字种业技术融合,开发专用APP确保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存储等环节数据准确、完整。种质资源库(小草诺亚方舟)一角:土壤库小草诺亚方舟长期库,能保存种质基因50-100年通过表型分子标记鉴定、无损鉴定、基因检测、指纹图谱等技术,实现种质资源快速无损测定,结合基因组等多组学方法与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技术,挖掘种质资源优良基因。公司建成国内首个苜蓿表型精准识别平台,将逐步建立重要牧草品种DNA指纹图谱数据库。表型与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公司已建成优质草种选育技术体系,包括分子育种、杂交育种、重离子束诱变、EMS化学诱变等创新技术。有效缩短育种实验周期。其中,育种加速技术体系中光周期诱导技术能显著缩短紫花苜蓿生长周期,加速种子生产迭代。此外,科研团队在云南、海南布局南繁基地,形成南北互补育种体系。光周期诱导技术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建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挖掘乡土植物特有基因,创制优良性状新品种。选育295种乡土植物,自有及转化草品种85个,7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24年,公司25个草品种入选“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为不同类型的生态修复提供坚实种源保障。2、持续加强专项研究院、科研平台建设公司建立有18个专项种业研究院,采集驯化耐旱、耐风沙等性状植物种质资源,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抗逆强、种子产量高、覆盖度大等为目标,培育、转化、推广多个生态生产兼用型草种。荒漠区沙生、盐生植物种业研究院。位于阿拉善盟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科研人员选择耐旱、耐风沙、抗逆性强的荒漠植物进行引种驯化、筛选繁育,用于荒漠化防治。西北沿黄流域特色植物种业研究院。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科研人员驯化种植了蒙草补血草、柽柳、蒙古马莲、苦马豆、芨芨草、碱韭、大花萱草等超19种有效的耐盐植物,筛选出11种耐盐牧草。依托生物改良、工程改良、农业改良、化学改良形成一整套改良集成技术,使重盐碱地土壤含盐量在较短时间由0.6%降到0.25%,达到种子落地自繁,总结出一整套盐碱地改良集成技术。耐冷寒植物种业研究院。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科研人员广泛采集当地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历经多年筛选、驯化、培育、扩繁,通过在内蒙古不同地区进行区域试验以及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试验,选育出适合内蒙古中东部及干旱寒冷地区的草种。草原生态种业研究院。位于乌拉盖草原腹地,科研人员驯化、选育抗旱、耐寒、耐盐碱等特性的草原乡土植物,集成创新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修复技术,构建不同区域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通过项目试验示范,总结退化草原修复的技术流程,因地制宜推广修复轻、中、重度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各项修复技术模式。科研平台建设公司拥有国家林业草原风蚀沙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牧交错区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重点实验室、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种资源开发利用实验室、内蒙古牧草育种与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30多个国家、省(自治区)级科研平台。公司当前联合5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构建草业人才库、成果库,加速应用转化。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需求,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已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其中三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发国内首款低成本、高通量苜蓿液相芯片,提供高效分子设计育种手段;升级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创制抗除草剂、低残留紫花苜蓿新种质;建立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将苜蓿育种周期缩短4—5年。3、规模化草种良繁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建有草种良繁基地19个,育繁、采种田25万亩。从科研育种到制种生产协同发力,为大面积生态修复及饲草生产作保障。土左旗9000亩良种繁育基地,种植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草原3号抗逆性强杂花苜蓿等牧草原种应用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繁育基地构建从种子繁育、种植、收储、流转的全产业链智能管控。为修复退化草原、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优质种源保障。基地施行规范化精细管理,大量自研、引进机械通过合理配置,应用于牧草种植、管理、收割、利用等环节,利用数字指挥平台实现智能管控,保证较高的饲草出苗率,提高牧草产量,降低工作强度,实现提质增效。鄂温克旗六万亩羊草良种繁育基地4、依托草业科技,创新防沙、治沙产品,解决“三北”需求(1)建成草种规模化加工体系数字化制种加工车间制种车间33万㎡。其中,种业中心加工车间占地面积达1万㎡。已建库位2500余个,年吞吐量2500-3000吨;拥有各类生产加工设备90余台/套。在种子精加工深加工领域取得二十多项种子处理工艺、设备改进等技术专利和标准,广泛应用于“种子包”等创新生态修复产品。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8条,禾本科日清选产能5-8吨、豆科日清选产能10-15吨。花卉类、灌木类、药材种子日清选产能3-8吨,清选后净度达90%以上。包衣日产能10吨,丸化日产能3吨。智能立体种子库智能立体库储存超2500吨各类种子,其中治沙用种近1800吨20余种,充分保障大面积生态修复有种可用,有种足用。(2)生态修复创新产品依托生态大数据导航,按照修复地水、土、气、植、动、微等原生数据,“一地一方”定制化配置乔灌草+保水因子+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混合的“种子包、种子绳、种子杯、中子块”等产品,解决市场各类生态用种需求创新产品种子绳、种子杯5、创新集成多项生态修复技术及模式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编制了《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行业标准、《沙化草地治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等多项标准及专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示范推广”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修复的敕勒川草原、贺兰草原、乌拉盖草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将沙地根据坡度、地貌进行划分,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形成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提出人工修复为辅,自然修复为主的理念。选用乡土植物混合配置,解决沙化草地治理植物选择配置难的问题。技术集成专利《沙地治理方法》,获内蒙古专利奖银奖。风蚀坑平整对比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化草原修复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创新浑善达克沙化草原生态种子包研发与应用技术,收集、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土地覆被和沙丘分布状况,基于无人机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确定主要优势物种的适生地形,用于沙地精准修复。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光伏下沙化土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展光伏下沙化土地建植物种筛选与组合优化及土壤改良与植被建植技术研发,建立强旱生灌木(饲用,药用,固沙)和优质牧草筛选评价圃,筛选出适合光伏下种植的饲用灌草植物、药用植物、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植物,形成并完善“光伏+牧草”“光伏+灌草组合”“光伏+治沙”技术模式。高产优质乡土草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乌拉特中旗良种繁育基地进行羊草新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培育羊草新品种,建立羊草良种繁种技术模式及技术标准,建设羊草良种繁育田;开展培育乡土草斜茎黄芪、草木樨状黄芪、野大麦等乡土草新品种选育与高产制种技术研发,推动荒漠化治理种质创新。内蒙古典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集成自治区重大专项试验课题,解决内蒙古典型矿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土壤、植被系统、水循环系统、边坡稳固系统等重大问题,以“种质资源+矿区生态大数据+工程措施”为核心技术的可复制可推广治理模式。6、成功举办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2024年7月,公司主办的敕勒川国际草业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120家相关机构、企业参加会议,400多名国内外草业领域院士专家学者、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链企业代表汇聚敕勒川草原,围绕“汇聚全球智慧、共创草业未来”主题交流全球草业发展最新成果。会议期间举行了“风电光伏+治沙”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合作项目、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草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全球智慧、共创草业未来”国际合作启动仪式。本次大会旨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产学研深度融合、保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草业体系,为草业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国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正式运行,汇聚1.84亿条全球专利数据、2300万篇国内外文献信息。构建集“信息服务+专业服务+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路径,为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支撑。7、报告期内,公司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公司与蒙古发展MZ联盟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荒漠化治理、种质资源收存利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公司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有相似生态环境的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机会,例如沙特、阿联酋、中亚等国家和地区。8、碳汇业务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开展碳管理体系建设。2024年1月,公司获得“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正式通过EATNS碳管理体系评定认证。公司参编国家生态环境部《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碳汇计量》方法学;参编《草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减排》、《草原区矿山生态修复碳汇计量》地方标准。截止2024年6月公司与多个地方政府旗签订《林草碳汇项目开发咨询协议》,目前项目均处于项目设计阶段。(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公司业务布局与国家发展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业绩驱动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草种、草业业务拓展,加强生态修复业务的市场拓展和风险控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降本增效、实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王召明 | 39,896,780 | 29.13% |
2 | 孙先红 | 12,141,580 | 8.86% |
3 | 徐永丽 | 6,806,800 | 4.97% |
4 | 焦果珊 | 5,491,200 | 4.01% |
5 | 姚同山 | 5,390,000 | 3.93% |
6 | 天津红杉资本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 | 5,003,000 | 3.65% |
7 | 王秀玲 | 3,660,800 | 2.67% |
8 | 周楠昕 | 3,520,000 | 2.57% |
9 | 徐永宏 | 2,530,000 | 1.85% |
10 | 梁荷莲 | 2,200,000 | 1.61%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