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闽发铝业
  • 企业英文名: Fujian Minfa Aluminium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上饶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578.SZ
  • 注册资本: 93863.0183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1-04-28
  • 大股东: 上饶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31.57%
  • 董秘: 杜长青
  • 董秘电话: 0595-86279713
  • 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林宏华、郑伟平、林鹏展
  • 律师事务所: 上海段和段(厦门)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东田镇蓝溪街228号闽发研发楼
  • 概念板块: 有色金属 福建板块 机构重仓 低价股 新能源车 央国企改革 太阳能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福建
  • 成立日期: 1997-09-15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500001563372595
  • 法定代表人: 江宇
  • 董事长: 江宇
  • 电话: 0595-86286999,0595-86299500,13599116366,0595-86279713
  • 传真: 0595-86289898
  • 企业官网: www.minfa.com
  • 企业邮箱: minfaly@126.com
  • 办公地址: 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蓝溪村228号
  • 邮编: 362303
  • 主营业务: 主要是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和建筑铝模板的研发、生产、销售
  • 经营范围: 铝制品的研发、加工、销售;五金制品及模具;幕墙、门窗设计、制作、安装;镁合金制品的加工、销售;旅游业投资;模板脚手架专业承包;施工劳务;铝合金模板的研发、制造、销售、租赁;太阳能发电;净水剂的制造、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经营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及相关技术的进口业务;经营本企业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578)创办于1993年,是专业生产铝合金建筑型材、工业型材、铝模板以及从事各种铝型材精加工的工业企业。公司占地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建筑铝型材十强企业(排名第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福建省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荣获“全国质量标杆”。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铝型材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可的中心实验室,是国家标准GB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的主编单位和研制创新示范基地、国际标准ISO28430研制创新示范基地,并先后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四十多项。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汽车产品认证、知识产权贯标、两化融合贯标,是“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信用等级证书(AAA)”、“全国质量标杆”。公司现已开发出400多个系列、40000多种规格的铝型材产品,产品表面处理方式有氧化着色、电泳涂装、粉末喷涂、氟碳喷漆、断桥隔热、木纹转印、高外观拉丝、抛光染色、钢丸喷砂等,主要产品通过产品质量认证、绿色产品认证。“闽发牌”被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卓越品牌”“福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其产品先后被评为“福建名牌产品”,荣获“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等;产品已覆盖全国及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
  • 发展进程: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3月的福建省南安县闽发铝厂,2003年1月由黄天火等4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 商业规划: 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产品主要是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和建筑铝模板的研发、生产、销售。(1)建筑铝型材:深度服务房地产、基建工程、民用建筑等领域,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型产品,覆盖大型门窗、幕墙装饰等多元化场景;(2)工业铝型材:聚焦电子电器、新能源(光伏/汽车)、家具、卫浴用品、体育用品等,拓展轻量化、高强韧合金产品;(3)建筑铝模板:依托技术优势打造绿色施工系统,响应装配式建筑政策导向。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及建筑铝模板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综合型企业。基于行业特性,铝合金型材业务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依赖性。公司扎根闽南金三角核心经济区(厦门、漳州、泉州),该区域不仅是福建省工业型材需求最大的市场,更集聚了完整的铝型材产业生态链,形成得天独厚的区位竞争优势。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建设及泉州“海丝”核心区发展机遇,公司通过持续提升品牌价值、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品质,构建了多层次市场布局。公司具体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式如下:(1)研发模式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下属的研发部主要负责研发外观及结构,技术部主要进行铝型材生产技术的开发。公司在主动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使之更加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要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标准制修订领域,先后参加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修订47项,拥有国家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100项,外观专利11项。(2)生产模式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以销定产。计划部门根据下单情况安排生产指令,生产部门根据生产指令组织生产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采购部门加强了对供应商的筛选和考核,严控原材料质量关;品管部建立了以生产前的预控、生产中精细关键点的控制为主,生产后严格检验为辅的质量控制体系;设备部门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保证生产开机需求。各个部门相辅相成,严密合作,保证生产顺利进行。(3)销售模式公司构建了覆盖国内国际的双循环营销体系,采取直销与经销商协同发展的复合渠道策略,建立从大中城市到城镇完整的销售网络。国内市场以500公里最佳销售半径圈为基准(福建为核心市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华南)及京津冀(华北)三大经济圈和中部经济带;国际市场上,重点开拓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同步布局南美潜力市场、东欧高端市场及中东资源型国家等地区,形成海内外双向驱动的营销网络体系。公司的直销模式,直接面对“大客户、大工程”,针对此类客户,公司派出专门的技术团队,发挥公司技术研发优势,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在铝型材高端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针对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客户,公司一般采用经销商模式。而出口业务方面则主要依托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建立品牌曝光,激活海外侨商资源网络实现本土化渗透,联合进出口贸易公司介绍等方式,取得客户订单。公司产品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公司铝型材产品主要通过“铝锭价格+加工费”的定价方式进行销售。铝锭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很高,铝锭价格参考上海长江或广东南海灵通现货市场价格确定,公司通过期货套期保值方式可以适当对冲铝价波动,但铝锭价格的大幅波动仍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铝型材生产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工费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降低,企业要提高业绩水平:一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开发新产品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开低端市场的价格竞争,提高毛利率。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专利数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二要进行市场多元化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同时发展细分市场,特别是高增长领域需求,如光伏型材、轨道交通型材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三要持续进行精益化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生产,加强成本管控,进行技术设备改造,智能升级,降低废品率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2)公司铝模板产品主要营销方式租赁铝模板给建筑施工企业获取营业收入,铝模板出租面积越多,周转速度越快,营业收入就越多。由于建筑业市场的疲软,对建筑铝模板的需求减少,同时应收周期延长,资金回收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铝模板的租赁业绩。公司利用自身产业化优势,采用“租赁+置换+回收”三位一体模式,周转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加大对大型开发商的合作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铝模板的业务收入,另一方面重点开发旧板置换,实现半循环,有利于保证公司产能,降低生产成本。1、概述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9,073,209.29元,同比下降21.07%;营业成本2,093,595,937.55元,同比下降2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74,111.97元,同比下降了22.67%。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当前铝消费市场增长逐步见顶,行业面临供需结构性矛盾与产能过剩压力,市场竞争持续加剧,营销渠道拓展乏力、低效同质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竣工面积减少,需求端收缩。叠加海外反倾销、欧美“碳关税”、铝型材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的取消等诸多因素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