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中科电气
- 企业英文名: Hunan Zhongke Electric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余新,李爱武
- 上市代码: 300035.SZ
- 注册资本: 68542.6671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9-12-25
- 大股东: 余新
- 持股比例: 11.76%
- 董秘: 张斌
- 董秘电话: 0731-82203875
- 所属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张恩学、欧阳小玲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大道中科工业园
- 概念板块: 非金属材料 湖南板块 专精特新 创业板综 深股通 融资融券 参股新三板 预盈预增 碳基材料 基金重仓 磁悬浮概念 固态电池 石墨烯 锂电池 创投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湖南
- 成立日期: 2004-04-0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306007607108300
- 法定代表人: 余新
- 董事长: 余新
- 电话: 0730-8688891
- 传真: 0730-8688895
- 企业官网: www.cseco.cn
- 企业邮箱: cseco@vip.sina.com
- 办公地址: 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岳阳大道中科工业园
- 邮编: 414000
- 主营业务: 锂电负极业务、磁电装备业务
- 经营范围: 电磁、电气、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及销售(不含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及国家监控电子产品);普通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电磁技术咨询服务;新能源发电与节能装备的研制;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产品(不含无线电管制器材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通讯产品(国家禁止销售的除外)的设计、制造及销售,安防工程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智能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维护,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材料以及新型石墨(硅基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硅负极)的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生产、加工和销售,自有房屋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并于2009年12月25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电磁行业上市公司,是国内电磁冶金行业品牌企业;是致力于电磁冶金整体解决方案、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节能减耗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集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近年来,公司深耕于以电磁冶金为核心的磁力装备产业外,开放发展,战略布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现已成长为“磁力装备+锂电负极”双主营的多元化、国际化集团企业。公司实力雄厚,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冶金电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冶金电磁能量变换技术工程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长沙市动力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科技成果多次获得省及国家科技奖励。公司磁力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负极材料磁分离器成套设备、锂电正极材料磁分离器成套设备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其中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在50%-70%,基本替代了国外产品,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20亿元以上,产品远销各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涵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务。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包括消费类锂电负极材料、动力锂电负极材料,储能锂电负极材料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电动大巴的电池材料供应商;碳素材料的石墨化加工服务可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模压石墨进行石墨化加工,是国内先进的石墨化加工的专业供应商。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振兴民族产业为己任,以磁电应用为领域,电磁冶金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电磁冶金行业的领先优势,做磁电技术革新的领头羊;同时,立足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坚持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力争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等相关领域的行业领先。
- 商业规划: (一)公司主要产品和业务1、锂电负极业务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动力类、储能类、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四大组成材料之一,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充放电倍率以及低温放电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公司锂电负极业务专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二十余年,是最早布局动力锂电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客户渠道资源,同时,具备负极材料全工序、全产线设计、建设、运营的工程化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有效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此外,公司自行设计建造的石墨化炉,相较于传统石墨化加工产线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国内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并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在磁力分选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化应用以及装备制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能为锂电负极业务生产装备的持续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先发优势。2、磁电装备业务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主要产品为中间包通道式感应加热与精炼系统、连铸电磁搅拌(EMS)成套系统、连轧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起重磁力设备、除铁器、磁选机、卷筒,以及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等锂电装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钢铁、交通运输、造船、机械、矿山、锂电等行业。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凭借产品线的完整程度、产品技术领先程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在行业内优势明显,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稳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锂电专用设备在配套自身负极业务新增产线建设需求外,积极开拓对外销售市场。长期以来,公司磁电装备业务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扩展产品线,延伸业务领域,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保持稳定的增长。(二)经营模式1、采购模式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实行“以产定购、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采购模式,进行采购过程精细化管理。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全部由采购部门在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厂家中进行充分比价后择优采购。公司新供应商的开发均需经过技术、品质、采购、生产等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每个年度,公司从产品质量、供货速度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对供应商进行持续考核评分和分类,并在后续合作中对不同类别的供应商采取差异化的采购策略。2、生产模式公司锂电负极业务根据行业特性以及主要客户群体较为稳定的情况,实行“按订单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和精益生产方式,依据与客户签订的合作协议及客户的采购惯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磁电装备业务因用户对设备配置要求差异较大,规格与技术参数等指标均须按用户实际需要确定,因此主要采取“按订单生产、单套量身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部分标准化的工业磁力设备,在以订单为主的前提下,采用少量库存的生产模式,以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3、销售模式公司产品采用直销模式,其中锂电负极业务采取大客户紧跟战略,积极响应锂离子电池行业内客户的需求,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磁电装备业务经过多年的业务开拓,目前,公司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均建立了稳定通畅的业务关系。(三)行业情况说明1、锂电负极业务行业发展情况公司锂电负极业务处于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行业上游关键材料领域,终端市场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储能市场、消费数码市场等。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其中,国内市场方面,新能源汽车优质供给增加及产品力不断提升刺激了消费需求,再加上汽车以旧换新补贴、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驱动,两大因素叠加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累计渗透率35.2%,同比增长6.9%。此外,虽然欧美地区的电动化进程有所放缓,但仍然维持增长趋势。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及世界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欧盟乘用车注册量达568.4万辆,同比增长4.5%;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76.8万辆,同比增长10.3%。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稳步增长,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扩大。根据SNEResearch统计数据,2024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64.6GWh,同比增长22.3%。从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储能市场来看,2024年上半年储能市场在能源转型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16GWh,同比增长41%,预计2024年全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超240GWh。同时,海外储能市场也增长迅速,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长35%。除此之外,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主要应用方向——消费数码市场开始复苏。分领域来看,3C数码锂电池随着终端市场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需求回暖,出货量随之增加;电动工具锂电池因下游客户库存低位,集中囤货从而拉动了出货量。据高工锂电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数码锂电池出货量23GWh,同比增长4.6%。综上,2024年上半年,在下游终端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负极材料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据鑫椤资讯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96.7万吨,同比增长29%。尽管短期内,欧洲市场面临补贴政策退坡以及高利率环境导致的消费抑制,以及美国IRA法案在2024年对获补车型收紧,使得需求端的增长步伐有所放缓,但长远来看,2025年欧洲碳排放政策的关键考核期临近,加之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电动化进程的中长期趋势不会改变。此外,虽然当前负极材料市场仍处于结构性、阶段性变化阶段,行业盈利普遍承压,部分中小企业持续亏损、供货能力难以保证,开工率较低,但掌握成本、技术、客户优势的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产能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供需关系逐步迈向新均衡。2、磁电装备业务行业发展情况公司磁电装备业务主要应用于电磁冶金行业和锂电装备行业。其中,电磁冶金行业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特点为制造厂商众多,中低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缩减。且在全球经济宏观预期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出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态势,同时,也促使钢铁行业加快形成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因此,增加了对相关绿色环保、节能降耗、智能制造设备需求,为电磁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锂电装备行业是一个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以及设备厂商与应用厂商深度绑定的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因此,随着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力推动锂电装备需求的增加。(四)报告期内的主要业绩驱动因素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营业收入226,369.82万元,同比增长1.32%,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26.00万元,同比增长155.44%,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841.09万元,同比增长180.19%。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情况概述如下:1、锂电负极业务报告期内,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储能领域的发展,加之2024上半年多款新车型尤其是高压快充车型迎来密集上市带来的需求,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出货量较上年同期有明显增长。但是同时负极材料价格受上游原材料、委外工序价格下降以及行业产能释放加剧竞争等多因素带动整体下行,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因此,公司将持续优化管理架构,推进精益管理,提升成本管控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人才储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原材料开发能力,积极开发快充类/储能类战略新产品,稳步推进前瞻性产品研发;聚焦主流客户市场需求,维持好现有战略客户的稳定合作,深挖潜力重点客户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客户,全力以赴开拓国际市场,加速海外布局;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提高石墨化自给率和产线绿色智能化水平。本报告期,锂电负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7,869.77万元,同比增长0.53%;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92,117.15吨、确认收入数量88,392.49吨,同比分别增加52.86%和53.09%;获得发明专利12项,另有103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91项为发明专利、9项为国际专利)。2、磁电装备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紧紧抓住钢铁行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市场机遇,加大中高端电磁冶金专用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重大项目的执行和进度追赶,并积极开拓海外国际钢铁市场。同时,密切配合自身锂电负极产能扩建需求,优化完善锂电自动化电气控制设备、锂电材料除磁装备、立式高温反应釜等锂电专用设备的品类和产业化应用。本报告期,公司磁电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500.05万元(不含与控股子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6%;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另有57项正在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其中44项为发明专利,1项为国际专利)。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余新 | 10,600,000 | 17.24% |
2 | 禹玉存 | 4,500,000 | 7.32% |
3 | 李爱武 | 3,500,000 | 5.69% |
4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3,000,000 | 4.88% |
5 | 陈辉鳌 | 3,000,000 | 4.88% |
6 | 邹益南 | 3,000,000 | 4.88% |
7 | 陶冶 | 2,815,000 | 4.58% |
8 | 何争光 | 1,676,000 | 2.73% |
9 | 余强 | 1,400,000 | 2.28% |
10 | 李小浪 | 1,026,000 | 1.67%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