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设计总院
- 企业英文名: Anhui Transport Consulting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 实际控制人: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03357.SH
- 注册资本: 56078.380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8-01
- 大股东: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7.3%
- 董秘: 杨文松
- 董秘电话: 0551-65371668
- 所属行业: 专业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文冬梅、代敏、方继伟
- 律师事务所: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彩虹路1008号
- 概念板块: 工程咨询服务 安徽板块 标准普尔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DeepSeek概念 低空经济 空间计算 新型城镇化 雄安新区 车联网(车路云)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智慧城市 水利建设 云计算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1994-03-1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0004850033136
- 法定代表人: 苏新国
- 董事长: 苏新国
- 电话: 0551-65371668
- 传真: 0551-65371668
- 企业官网: www.atcdi.com.cn
- 企业邮箱: acdi@acdi.ah.cn
-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彩虹路1008号
- 邮编: 230088
- 主营业务: 为交通与城乡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航道、轨道、交通工程、岩土、风景园林、给排水、建筑、结构等)、资源与生态及环境(保护、修复、防灾、治理与开发利用等)以及智能与信息化系统等工程提供投资、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监理、检测、建造、运维、技术、装备和建筑材料开发与中介、总承包和对外承包工程等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的集成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相关产业链延伸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勘察;测绘服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建设工程设计;人防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施工专业作业;建筑劳务分包;公路管理与养护;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地质勘查技术服务;规划设计管理;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咨询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土地整治服务;土地调查评估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新材料技术研发;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市政设施管理;对外承包工程;建筑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水资源管理;水土流失防治服务;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生态恢复及生态保护服务;大数据服务;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区块链技术相关软件和服务;网络技术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企业简介: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始建于1960年,是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股票简称:设计总院,股票代码:603357),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多年进入全国设计企业50强,荣获第五届安徽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多次在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从业企业全国综合信用评价中获AA信用评价。公司拥有工程勘察综合、工程设计综合、城乡规划、工程咨询、公路及水运工程检测和监理等多项甲级资质,以及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是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证一体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覆盖交通与城乡基础设施、资源与生态及环境、智能与信息化系统等工程领域的投资、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监理、检测、建造、运维、装备与建筑材料开发、总承包及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是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提供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技术运营商。目前,项目涉及国内近3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面向国内外市场,多领域、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公司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构和规范的内部组织机构及制度等管控体系,下设多个综合专业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截至2023年7月底,公司拥有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700余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各类国家注册类人才1200余人次。公司以创新驱动企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交通运输部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两大研发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长三角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科技研发平台,在新基建领域,着力发展工业化智能建造、工程智慧康养、智慧交通、数字化交付等技术。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承担单位,公司大力推进工程数智化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首届“姑苏杯”长三角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近10年,累计荣获600余项国家、部、省级及以上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和科技进步奖,以及多项国际大奖,拥有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300项。
- 商业规划: 2024年,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外部市场环境趋于严峻,多个省份地方投资下滑严重,公路投资增速转负,新兴领域发展挑战重重,叠加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持续影响,设计总院整体业绩增长承压。面对外部不利因素,公司始终坚持“一群、两链+数字化+跨界”业务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布局,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一)经营业绩承压,增长动能放缓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实现收入35.19亿元,同比增长4.24%;新签合同34.54亿元,同比下降24.62%;在手订单77.78亿元,较2023年底下降9.32%。省内市场新签合同额29.28亿元,实现收入29.64亿元;省外市场新签合同额5.26亿元,实现收入5.55亿元;勘察设计类业务新签合同额17.75亿元,实现收入20.46亿元;工程管理类业务新签合同额共计2.13亿元,实现收入1.67亿元;工程总承包类业务新签合同额共计14.66亿元,实现收入13.06亿元。(二)推动“一群”业务扩容-打造行业高端智库公司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不断健全工程“高、精、专”专业技术服务与咨询研发业务群,业务涵盖公路、水运、市政、城建等多个板块。报告期内,公司取得工程咨询单位甲级综合资信,成为安徽省首家、国内少数拥有“三综一甲”资质资信的企业,可为所有专业提供规划咨询和评估咨询,拥有全领域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能力;成功中标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项目,涵盖全省交通运输、公路、水运、民航、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及信息化等6项“十五五”发展规划,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交通规划研究领域的卓越技术实力。主要产业集群新签合同额共计15.02亿元。1.公路领域公司致力于公路领域规模化、智能化、工业化和绿色化建设,形成多项高水平科技成果,赋能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由公司设计的全球首座超大跨径分肢柱式塔四索面回转拉索锚固体系斜拉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是公司第七次斩获詹天佑奖;成功中标安徽省S04宿迁至遂平高速公路阜阳段及亳州段、S32东至至蕲春高速公路、青海省G345启东至那曲公路升级改造、甘肃省G341二车公路至G85银昆高速联络线等公路项目;先后负责安吉至旌德高速公路宁国至旌德段、G3京台高速公路蚌埠互通至路口枢纽段等重点项目工程监理。2.水运领域公司稳定保持省内行业龙头地位,先后承接了新安江航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安徽交控东流港口公司池州港东流港区公用码头工程、安庆港桐城港区综合码头工程等多个水运勘察设计业务,《安徽省水运“十五五”发展规划》《安徽省港口布局规划》等重要规划编制业务,淠淮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研究、兆西河-杭埠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合肥国际港务区江海航运核心区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重点水运设计咨询项目。省外市场,公司先后承接盐河航道杨庄一线船闸、朱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项目及金鸡滩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初步设计咨询等项目,重庆港主城港区洛碛作业区一期项目全过程咨询监理、河北唐山风电产业园配套码头工程等监理项目;参与设计的山东省小清河复航工程、被赞誉为“世纪工程”的广西平陆运河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全国水运建设贡献了安徽智慧和安徽方案。3.市政领域公司作为可为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技术运营商,可提供从市政项目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等全流程服务。报告期内,公司先后承接合肥高新区2023年第二批次市政工程设计及2024年第一批次市政工程设计,合肥市南二环西延涉铁工程设计、阜阳三角洲综合交通枢纽等优质市政道桥业务。4.城建领域公司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城市更新等业务,能够提供多元化的配套服务,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先后中标淮南市大通区高塘湖西部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安徽居巢经开区亚父园区城市更新一体化改造提升项目、金寨县原江店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设计、马鞍山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等精品城建业务。(三)持续发力“两链”业务公司大力建设以设计为中心的“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和以检(监)测为中心的“工程健康检(监)测+诊断+设计+修复+评定”两条建设与运维产业链,构建了涵盖咨询规划、工程总承包、工程检测、智慧养护的生态体系。1.“工程投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运营”产业链公司持续发展“建、管、养”一体化服务模式,与央企中交二公局合资成立交设建投公司,深入拓展高速、市政等工程总承包业务,构建起以设计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推动公司从传统勘察设计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报告期内,公司先后承接东至至鄱阳高速公路安徽段特许经营、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服务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安徽省高速石化有限公司2024年度加油站环保提升改造工程等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市政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优势,先后承接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安徽合肥)储备中心建设工程、深圳嘉康深汕食品加工基地等工程总承包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工程建造产业链新签合同13.62亿元。2.“工程健康监测+诊断+设计+修复+评定”产业链公司着力打造“工程健康检(监)测+诊断+设计+修复+评定”的工程运维产业链,不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监测平台建设,拓展省内外工程检测及智慧养护类业务。(1)工程检测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试验检测资质实现增项升级,所属高速检测公司取得公路工程交通工程专项资质、水运工程材料甲级资质,并通过公路工程甲级、水运工程结构甲级资质延续审批,成为全国少数、安徽省首家具有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最全、最高等级资质的企业。公司先后承接S22天天高速安庆至潜山段、G3京台高速公路蚌埠互通至路口枢纽段、徐淮阜高速公路阜阳段等多个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项目;承接了溧阳市新能源产业园区环园北路质量中心、马鞍山博望区道路建设工程第三方检测等市政类检测业务;承接了大连港太平湾港区结构检测、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桩基试验检测等优质项目;铁路检测业务取得多项突破,中标浙江如东经南通苏州至湖州城际铁路工程检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新领域检测业务。(2)工程监测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前期建成的桥梁监测平台基础上进行全面迭代升级,已初步构建完成桥隧坡一体化监测平台,并成功接入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的将军岭等三座隧道、岳潜等四处边坡在线监测数据;承担了马鞍山长江大桥右汊桥、中派河大桥、南照淮河桥、G40江淮运河桥、S12淮河大桥等5座大型桥梁健康监测项目;取得了大枫树岭隧道监测、宁国管理处风险路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G3中派河大桥和高界处桥梁智能除冰雪系统、桃花潭隧道柔性防护系统、皖通高速路面养护科学决策系统建设等项目。(3)智慧养护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中标皖通高速2024年度综合养护设计施工总承包,并先后取得黄祁高速2024年路面养护工程、G3京台高速中派河大桥(右幅)等三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等项目;公司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运维产业链新签合同额5.90亿元。(四)加速“数字化”升级-打造行业AI底座公司已建成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及BIM的协同工作平台,积极打造“智慧+”产品/服务,推进向数字化业务转型发展。以推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装备和工作环境整体升级为目标,公司持续推进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工程数智化技术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重点打造“一大中心,四大系统”。202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报道中,对公司的数字化技术和成果进行了关注和报道,在行业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报告期内,交通工程专业AI大模型研发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完成算力集群一期建设,建成了可支撑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计算资源;完成Deepseek等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在传统架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优化,实现了多个模型融合运行;应用开发方面,在知识问答、数字人、智能问数等场景实现了成功应用。未来,公司将深化交通工程专业AI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训练,拓展其在勘察设计领域的应用,开发专业知识问答、AI审查、内容生成等功能,并融入数字设计院各个系统,全面提升各项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实现整体降本增效。公司积极开展传统业务转型,向智能园区、新能源、新基建等相关领域横向拓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新业务拓展,涵盖智慧园区、智能建造、智慧营运、数字化规划咨询及业务平台开发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芜湖中心2024年隧道机电安全检测智慧提升服务、徐淮阜高速亳州段数字化传达一体化技术服务、黄山市黟县智慧收费站改造工程、天天高速公路无为至安庆段LiDAR技术信息化服务工程、G4012溧宁高速宁绩段、黄千段灾害高风险路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G3京台高速中派河特大桥主桥面结冰预警智能系统、高界处2024年智能结冰预警处置系统等多项“智慧+”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数字及智慧类业务新签合同额2.85亿元。(五)推动业务横向跨界-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公司深度聚焦国家战略导向与行业趋势,推动业务向新型城市建设、低空经济、水利水环境等横向领域跨界延伸,积极探索低碳环保、交旅融合、交能融合等新业务模式,通过多元化发展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1.新型城乡建设业务公司聚焦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市更新政策导向,紧密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持续深化新型城市建设业务布局,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深化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业务布局,探索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承接合肥市包河区塘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淮南市大通区高塘湖西部水系生态修复工程、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等项目;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行动,聚焦市政基础设施升级与海绵城市建设,中标宿州市灵璧县城西片区城市更新改造、西宁市城东区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承接无为市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望江县千万工程一期建设等多个项目;不断拓展国家储备林建设业务,承接三明市尤溪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现“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类型零突破,向新行业领域拓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报告期内,公司新型城乡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2亿元。2.低空经济业务公司作为省内民航发展专家智库,可开展机场选址可研、机场工程设计、产业运营策划、战略发展规划、专项方案规划、政策标准研究等全领域的咨询服务,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投融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低空经济业务实现了三大突破,首次承接安徽省民航“十五五”发展规划,该项目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低空经济大背景下,公司民航领域发展的新探索;承接了淮北市起降点布局规划,该项目是公司首个市级低空基础设施布局的顶层设计,也是安徽省首个市级低空起降点规划研究;承接了绩溪通用机场EPCO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在民航领域承接的首个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总承包项目,是深入探索民航领域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一体化的模式创新。加快民航业务省外市场拓展力度,承接竹溪县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等省外项目,助力民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省市级规划研究、民用机场勘察设计、低空经济全过程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与多地对接通用机场及低空经济项目事宜,2024年低空经济业务新签合同额1,350万元。3.水利水环境业务公司水利业务涉及水库枢纽、河道整治、引调水、城市防洪、灌溉排水等领域,水环境业务涉及水环境治理、水处理、海绵城市、管网更新改造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成立水利水环境设计院,首次获得全国水利市场信用等级A级评价,为开拓全国水利设计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充分发挥水利水环境专业融合优势,胜任流域治理综合整治融合类项目,既包含城市防洪排涝设施设计建设的水利方向内容,又具有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提质增效、黑臭水体治理等水环境和水生态内容,兼顾市政、桥梁、滨水景观和城市更新多专业配合完成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成功中标安徽桐城龙眠河河道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巢湖流域(无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在新疆区域市场取得突破,成功在阿勒泰地区中标水库、引水隧洞、水闸及山洪沟治理等多个水利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水利水环境业务新签合同额约0.78亿元。4.低碳环保业务公司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度整合技术资源,加速布局新能源与低碳环保领域,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业务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固废资源化利用、碳排放监测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道路固废循环利用技术”、“建筑固废再生材料应用技术”已形成规模化应用能力,成功建立安徽省高速公路碳排放数据库及应用平台,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管理。公司目前已完成多项相关科研项目,获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主编《安徽省高速公路低碳设计标准》等多部行业规范,相关技术应用累计减少碳排放超5000万吨。公司依托专业技术优势,提供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充换电站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安全评价等专业技术服务。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拓展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业务,承接了芜黄高速部分隧道配套新能源工程EPC、安徽省高速石化有限公司2024年度加油站环保提升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无为市公共停车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等多个项目,助力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低碳环保业务新签合同额约2.15亿元。5.产业融合业务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立足交通领域加速推进多领域产业融合,以绿色化、智能化为核心,逐步构建起多个产业生态体系。交旅融合方面,公司深度参与安徽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以高速公路网络为骨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快进慢游”新生态系统。公司承接的泾县美丽公路项目,结合旅游开发规划及项目布点,将桃花潭、皖南川藏线等景区串点成线,充分挖掘沿线自然景观、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多景点支撑、多板块协同”的旅游格局。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三河镇全域旅游环境提升项目、无为市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项目、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旅游集散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六安市美丽公路建设等多个项目。交能融合方面,公司积极打造绿色智慧交通体,依托安徽省路网资源,积极利用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隧道、互通区域资源开展交能融合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承接了2024年度安徽省部分高速公路配套新能源EPC、安徽迅捷物流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等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监测云平台已接入省内高速路段,实现发电侧、储能侧、需求侧数据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能源运营驾驶舱——光伏能源管理系统,已在无为至岳西高速公路配套新能源工程EPC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报告期内,公司产业融合类业务新签合同额约0.82亿元。(六)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交通运输部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两大研发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城市更新与交通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多个科技研发平台,着力发展工业化智能建造、工程智慧康养、智慧交通、数字化交付等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包括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公路学会一等奖、华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内的各类科学进步奖70余项;获各类专利技术83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主编或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等各类标准60余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93亿元,占营业收入5.45%,较2023年提升13.44%;获得专利及软著技术16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5项。报告期内,公司国家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国家科技部重点任务“高速公路滑坡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中期评审;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扶持项目“深部高应力-化学腐蚀耦合作用加锚岩体蠕变特性研究”通过结题验收;安徽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基于生成式和交互式人工智能的数字桥梁设计平台研发”通过中期检查;“车路协同场景下城市智慧道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城市道路智慧综合杆融合感知与协同控制技术研究”等6项智慧高速领域课题研究正在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科研平台建设持续深化,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良好;申报的“安徽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我省首个综合交通运输类科技创新培育智库;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木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东南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组建智慧高速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综合交通智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开展智能创新关键基础技术研发和应用。子公司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智慧养护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通过安徽省和合肥市大数据企业“双认定”,公司及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9家;七星测试通过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高速检测获批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安徽省大数据企业称号。报告期内,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稳步提升,重大项目科技成果应用率达53%,较2023年提升13%。公司桥梁智能出图系统助力十余项重大工程的项目生产,出图任务量超14000次,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研发的预制混凝体劲性体产品在徐淮阜高速阜阳段中实现了应用推广;授权外部单位使用公司发明专利“防越流抗淤堵雨水篦及其工作机制”、实用新型专利“防越流抗淤堵雨水篦”进行产业推广;“公路工程静力触探应用技术”应用于亳州至郸城高速公路亳州段、S63怀远至凤台高速公路蚌埠段、安庆海口长江公铁大桥、S238阜南许堂至王家坝段、G344涡阳绕城段、沪渝高速武汉至宜昌段等6个高速公路工程,有效提高了勘察质量,缩短了勘察周期,降低勘察成本约180万元。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