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山东
  • 成立日期: 2005-10-28
  • 组织形式: 集体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70211780374731M
  • 法定代表人: 刘占杰
  • 董事长: 谭丽霞
  • 电话: 0532-88935566
  • 传真: 0532-88935573
  • 企业官网: www.haierbiomedical.com
  • 企业邮箱: haierbiomedical@haierbiomedical.com
  • 办公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丰源路280号海尔生物医疗新兴产业园
  • 邮编: 266114
  • 主营业务: 以创用户最佳体验为目标,面向医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用户,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制冷设备、机电设备、冷库、液氮生物容器、太阳能制冷产品、实验室设备、消毒器械、自动化仪器设备、电子产品、通讯产品、家用及商用电器、汽车电器的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冷藏服务;物联网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系统集成;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集成系统的技术开发、销售和运维服务;软件技术开发、销售、运维服务和技术咨询;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物制品、仪器仪表、实验室耗材、家具、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销售;汽车新车销售;医疗器械、消毒器械、冷库技术检测、认证服务;消毒服务;机电设备安装;建筑工程设计;商务信息咨询(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吸收存款、融资担保、代客理财等金融业务);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货物专用运输(冷藏保鲜);医疗器械租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
  • 企业简介: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盈康一生旗下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05年,于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139)。公司以创用户最佳体验为目标,面向医药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生命科学用户和医院、疾控、血站、基层公卫等医疗卫生用户,已形成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板块,提供以智慧实验室、智慧合规制药、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为代表的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始终坚持技术领先,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通过突破生物医疗低温技术,相关研发及产业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相继突破多参数高精控制技术、生物物质高速离心分离关键技术、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高精准识别定位抓取技术等核心技术,拓展生物培养、离心制备、实验室耗材、院内用药等业务布局。在此基础上,公司率先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创性地推出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等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并继续拓展至智慧实验室、院内用药自动化、公卫体检等场景,引领产业数智化变革。
  • 发展进程: 2005年10月,青岛海尔及特种电冰柜分别出资4,750万元和250万元,共同设立公司前身“青岛海尔医用低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2005年10月26日,山东德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鲁德所验[2005]6-89号),经审验,截至2005年10月21日,海尔医用科技已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5,000万元,其中股东青岛海尔出资4,750万元,占注册资本95%,股东特种电冰柜出资250万元,占注册资本5%,出资方式为货币资金。 2006年2月,海尔医用科技通过股东会决议,同意青岛海尔认缴公司增加的注册资本8,000万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至13,000万元。2006年2月20日,山东德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鲁德所验字[2006]6-070号),经审验,截至2006年2月17日,海尔医用科技已收到股东青岛海尔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合计8,000万元,出资方式为货币资金。 2018年7月9日,海尔特电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股改方案,并同意公司更名为“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23日,全体发起人签署发起人协议,并以海尔特电2018年6月30日经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确认的账面净资产1,291,317,316.49元,扣除拟分配的利润244,937,932.54元后,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046,379,383.95元,按1:0.2273(保留4位小数)的比例折为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23,780.3818万元,以整体变更方式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经审计账面净资产值(扣除拟分配利润)超过股本总额的部分计入股份公司资本公积。2018年7月23日,青岛天和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青天评报字[2018]第QDV1101号《资产评估报告》,以2018年6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海尔特电净资产评估值为1,340,242,714.10元。2018年7月23日,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安永华明(2018)验字第61433766_J01号《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18年7月23日,公司全体发起人已按发起人协议、章程之规定,以其拥有的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6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1,291,317,316.49元,扣减有限公司股东会于2018年7月9日审议的利润分配金额244,937,932.54元,作价1,046,379,383.95元,其中237,803,818.00元折合为公司的股本,股份总额为237,803,818.00股,每股面值1元,缴纳注册资本237,803,818.00元,余额808,575,565.95元作为资本公积。2018年7月24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等议案。2018年7月31日,发行人取得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70211780374731M。
  • 商业规划: 2024年外部环境挑战依然存在,公司凭借新产业快速发展、海外市场深入布局和数智场景方案拓展积极应对,营业收入恢复正向增长。继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同比转正后,第四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0.40%;尽管第四季度部分订单的交付存在跨期情况,但从订单增长上季度间持续改善的态势明确,业务发展逐渐回归正常轨道:①非存储新产业增长依然强劲,低温存储产业恢复态势开始显现。新产业全年增速21.25%,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5.47%,较去年提升7.93个百分点,用药自动化、实验室耗材、数字化公卫、采浆耗材等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公司完成上海元析仪器并购正式切入分析仪器赛道。低温存储产业下半年降幅逐季收窄,至第四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后低温存储全年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②海外收入扰动因素基本消化,国内业务格局重构应对外部挑战。海外市场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实现双位数增速,超低温、低温、恒温等产品全线增长;随着太阳能疫苗方案交付节奏加快,公司已经基本消化了其订单执行周期延长对海外收入造成的扰动,2025年海外市场有望大幅提速。国内市场的新产业收入已经超过低温存储收入,广泛的业务布局持续扩充可及市场空间,卓越的并购整合能力发挥多品类协同作用;国内市场全年实现中个位数增长,有力应对了外部环境挑战。③数智化场景解决方案优势不断扩大。自开创性地推出以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为代表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行业的融合,报告期内持续推出行业引领的方舟/无极智慧生物样本库、全自动配液机器人、自动化细胞培养工作站等数智化解决方案,截至披露日已完成依托Deepseek的智慧公卫和智慧药房场景方案的升级,切实提升数字化体验、流程效率跃迁和价值重构的用户价值。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81亿元,若剔除同期参股公司股权处置等事项产生的投资收益等非经营性影响因素,经营性净利润与同期持平;除上述因素外,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下滑还受到公司并购整合效果持续显现、子公司业务增长下少数股东权益增加的影响:①2024年毛利率47.99%,主要由于执行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导致会计政策变更、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若按同口径还原公司毛利率为50.43%,毛利率整体保持稳定。②2024年三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2.43%,公司持续推进创新驱动下的业务结构升级和全流程降本增效,费用端呈现优化态势,其中第四季度利润增幅已大于收入增幅。③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17.01%,公司持续强化营运资金管理,为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一、数智场景方案优势继续扩大把握用户需求从产品向方案升级的行业趋势,凭借多品类产业布局优势,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数智场景解决方案,实现优于行业表现的市场竞争力。1、生命科学板块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6.14%。生命科学板块主要面向科研高校和制药等用户,提供包括样本管理、样本制备、生物培养、实验动物管理、危化品管理等一系列场景的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并持续延伸;以及细胞复苏/扩增/培养、冻干、冻存融、无菌检查、稳定性实验等小试、中试、质控场景的制药服务解决方案,并逐渐向工业生产解决方案拓展。报告期内,持续推出行业引领乃至全球首创的生物样本库场景方案。公司紧抓行业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推出“生命方舟系列”“无极系列”“超能系列”“爱德蒙”“智睿液氮储存”等数智样本库方案,实现样本处理、存储、质控等全流程智能化;其中“生命方舟”为全球首创的第四代生物样本库,搭载柔性拓展、AI自决策等核心技术,实现高智能、高安全度和高通量的突破,开启行业样本库建设领域的新范本。报告期内,公司数智样本库方案广泛服务于广州国家实验室、大连石化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元生物等知名高校科研和制药用户。据公司不完全统计相关可及市场空间近30亿,未来复制推广将进一步加快。报告期内,持续向生命科学领域核心工艺及场景拓展。公司目前已形成涵盖样本制备、生物培养、实验分析、实验动物管理等场景在内的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并延伸至稳定性试验、无菌检查、冻存融工段等生物制药生产链细分场景。报告期内,实验室推出水套式CO2培养箱、霉菌培养箱、独立通风实验动物笼具、无菌隔离器等产品方案,并通过上海元析仪器并购切入分析仪器赛道;中试推出中试冻干机实现从预冻到干燥全流程自动控制;针对制药企业质控场景推出药品稳定性试验箱保证长周期运行温度波动仅±0.2℃;生产场景推出可控冻融系统。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恒瑞医药、太极集团、济川药业、精准生物、正大天晴等制药企业,无菌隔离器、中试冻干机产品方案实现海外用户突破。未来公司将内生外延并举加快品类的拓宽和产品的系列化布局。2、医疗创新板块报告期内实现收入11.80亿元,同比下降4.91%,若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后同比高个位数增长。医疗创新板块主要面向医院、公卫、血/浆站等用户,围绕院内用药、公共卫生、城市用血等领域,不断延伸用户场景,形成满足医疗卫生体系多样化需求的创新方案矩阵,打造数智化健康城市治理平台。报告期内,医院端用药自动化业务增长强劲。公司围绕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及静配中心三大核心场景,推出肿瘤配液机器人、冷藏针剂盒装发药机、桌面配液机器人等一系列行业引领方案,丰富了院端用药自动化解决方案矩阵。累计已落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100多家医疗机构,2024年业务增长接近翻番,截至目前在手订单保持高双位数增长。未来将持续注入增长动能。报告期内,浆站和公卫端的耗材与数字化服务业务持续复苏。抓住公卫信息化提升需求,金卫信数字化公卫服务全年增速超过40%;海尔血技(重庆)把握采浆站新设机遇,积极推进血液耗材产品的不断完善及海外市场推广,全年增速达1.3倍行业增速(注:行业增速为24年中国血浆采集量增速)。此外,血站端聚焦基层医疗血液保障和血站采供血能力升级机会,落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青海西宁等地的智慧用血解决方案,和上海、拉萨、日照等地的自动化血站;公卫端的智慧疫苗接种方案新落地疫苗接种点1,200多家,中标甘肃省、河南省、日照市、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等公卫订单。未来,随着行业的结构性改善和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公司在医疗卫生场景将持续恢复。二、强化直面用户的全球市场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深耕国内和海外市场,加强直面用户的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场景方案的交互、定制和交付能力。2024年,公司服务收入占比超17%。1、国内市场2024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15.59亿元,同比增长4.75%,在不利市场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国内市场把握终端用户从传统单品向场景方案需求转变的趋势,不断夯实网络体系建设,抓场景机会能力持续增强:在机会获取与转化上,以已覆盖的200多个地市5大类用户群为依托,聚焦重点市场机会,通过精准营销实现高效转化,通过场景方案定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根据招采数据通最新公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超低温产品、深低温液氮罐、恒温医用冷藏箱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二氧化碳培养箱已经跻身全国前三;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新增用户数量占比超过1/3,场景方案类业务收入增长超过50%、占国内收入比重超过1/3。在用户持续交互上,依托市场、研发、售后三位一体的交互体系,以数智化平台赋能从商机漏入、用户交付到持续交互全链路,以多产品线和耗材服务不断放大用户价值,用户深度共创能力和持续服务能力继续增强。报告期内场景方案单用户价值提升50%多,复购用户数量占比达38%。2、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市场实现收入7.15亿元,同比下降8.73%,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影响后实现双位数增长。自进入三季度以来太阳能疫苗方案订单交付速度加快,四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已经基本消化了订单执行周期延长对海外收入造成的扰动,2025年公司海外市场有望大幅提速。“一国一策”本土化布局持续强化。在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网络体系基础上,坚持“一国一策”,搭建本土化业务团队和灵活自主的管理机制,以当地化的产品、营销、物流、售后等策略,实现对当地用户需求的快速洞察和响应。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以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当地化团队;报告期内新增56个产品型号获海外当地化认证,累计拥有海外产品认证400余个。本土化战略成果持续显现。报告期内,本土化战略有力应对了行业的下行,公司多类产品方案逆势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公司超低温、低温、恒温等全系列产品保持双位数增长;离心机、培养箱、实验室耗材等新品类实现高速增长;欧洲和亚太区域收入合计保持高双位数增长。报告期内,产品口碑推动复制提速,液氮产品进入牛津大学,培养箱入驻新加坡高校用户,离心机得到英国皇家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机构认可,冻存方案在欧洲制药渠道持续拓展。报告期内,场景方案精准契合用户差异化需求,除不断扩大与近80个国际组织的合作外,公司持续加强本土化方案创新,智慧用血方案在意大利、巴西地区实现突破,并落地坦桑尼亚,摩洛哥,埃塞俄比亚等10多个国家。三、深化用户参与研/验/用的开放研发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3.0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3.41%。公司以六大技术平台为核心深化多元化开放研发体系,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用户深度共创,在支持公司从低温向多领域产品快速拓展的同时,不断构筑起行业领先创新能力。报告期内,新品上市及时率提升9%,新品立项达标率提升5%,当年上市新品收入占比提升5%;新获得自动化液氮储存系统、恒温培养箱、低温转运箱、生物安全柜等共计5类产品7项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累计32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行业/地方团体/CQC技术规范等标准58项,8类产品方案实现“第一”或“唯一”引领:在低温技术平台,制冷技术沿大冷量、高效能、高精准的行业趋势持续突破。具有-20℃至-86℃宽温域无极系列超低温保存箱上市,灵活用于多温度段存储需求;行业首创湿度控制技术,推出温湿双控医用冷藏箱;自主研发的Eco-drive超绿技术(超级节能技术)创下0.18kWh/24hft³的全球领先能耗新纪录;三次牵头修订低温保存箱国家标准,主导的IEC医用低温冷藏和冷冻箱国际标准提案成功获批立项。在自动化技术平台,基于3D-AI视觉识别自学习、多机械手仿生控制等技术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上市行业首款可拓展-80°C方舟单体自动化工作站,按需扩容,存取效率倍增,为用户提供样本库场景方案新体验;静配中心贴签摆药一体机凭借智能化、高精度、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技术优势持续引领行业,围绕临床场景需求研发出全自动配液机器人、肿瘤配液机器人等新一代产品系列,全面覆盖从常规治疗药物到高毒性肿瘤治疗药物配置的智能化场景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医疗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行业首创AI疫苗自动化工作站,采用小型化设计理念、可拓展模块化设计,在实现疫苗存储接种一体化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公卫用户不同空间需求。在精密制造及材料等其他技术平台上,公司聚焦传动控制、先进材料应用等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水套式CO2培养箱实现±0.1℃波动度、±0.2℃均匀度的精准控制技术,同时高性能的三墙保温技术,保障了断电保温性能最大化,为基因、蛋白质组学、辅助生殖(IVF)等领域研究提供专业场景解决方案;离心机实现覆盖5,000-21,000(rpm),最高离心力达47,400(xg)多产品矩阵;自主研发液氮管理系统通过FDA21CFRPart11标准认证,为公司液氮储存解决方案加速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保证。四、AI赋能构筑发展新动能公司率先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出智慧用血、智慧疫苗接种等数字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变革。近年来持续聚焦用户差异化体验,对外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入院内用药、疫苗服务、细胞培养、血液管理、样本管理等多个场景,整合多维数据资源,构建智能交互生态,提升产品和方案竞争力;对内推动营销、供应链、物流、服务等全流程各节点数智化升级,实现全价值链效率优化。报告期内,对外继续推动自动化核心技术体系和AI前沿科技在存储、前处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实验室场景,以及院内用药、血液管理、疫苗服务等医疗卫生场景的创新与应用:1、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得以提升。在疫苗服务场景,通过融合生成式大模型、语音识别(ASR)、语音合成(TTS)及物联网(IoT)技术,升级疫苗预约系统,基于疫苗知识图谱的反复训练与约束优化,系统可精准理解用户多样化表达,解答疑问并推荐个性化接种方案。在院内用药场景,开发处方前置审核大模型,结合合理用药基础数据库,自动审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合理性及抗菌药物滥用风险,实时拦截问题处方并提供修改建议,实现合理用药“关口前移”,并可以进一步构建个体化用药模型,实现个性化用药指导方案。2、用户的工作效率得以优化甚至跃迁。在院内用药场景,基于生成式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学习能力,构建动态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分析药盒尺寸、药粒形态图像数据及库存信息,实时预测需求并就近补药,发药效率提升10%-15%。在血液管理场景,依据用血医院历史用血数据和采血点历史采血数据等数据(注:以上数据在用户的授权下),将统计建模和机器学习结合,实现优化库存管理、预测用血需求和制定采血计划,医院平均血液周转时间压缩到3-5天的效率提升。在疫苗服务场景,针对基层接种点查漏补种难题,推出AI智能催种服务,通过大模型智能问答对适龄儿童家长进行电话提醒,实现查漏补种300-400个用户/分钟的效率跃迁。3、用户场景全流程安全可靠甚至有望价值重构。在样本管理场景,自主研发魁斗AI自决策模型,在应急情况下使控制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自感知、自判断,库内自动低温转移样本,位置信息自动更新,保障样本安全;针对生物样本库的特殊使用场景,创新AI低温高速传动控制技术,实现深低温电机过载保护,电机状态实时检测,保护极端环境下电机良好运行状态。在细胞培养场景,为解决用户细胞培养批次间质量一致性问题,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细胞评估系统,搭建基于细胞形态AI识别与评估系统,融合计算机自学习网络模型和判定标准,量化输出培养状态数据,结合自动化细胞培养工作站场景方案,实现细胞培养生长状态实时可控和精准判断,细胞批次间差异性波动下降54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对内继续推进研发、采购、制造、市场、售后等各节点全流程互联互通、提质增效。研发端通过模块化集成管理,物料号优化11%;采购端整合子公司采购平台与数字化运营系统,整体采购平均效率提升25%;生产端依托"智能工效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8%,市场不良下降27%,产销协同响应效率提升15%;市场端构建大数据平台化作业模式,打通销售链路多环节,精准洞察市场行业趋势与用户需求,驱动销售策略的动态调整与优化。售后端升级智慧客服平台、服务增值平台、场景化交付平台等,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五、并购整合能力进一步凸显公司所处的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领域,具有“大市场,小细分,多产品,多应用“的特点,因此通过外延并购进入新赛道一直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过去数年来,公司秉持“同心圆”整合并购策略,精准定位技术壁垒深厚、发展潜力巨大且与公司具有协同效应的细分行业龙头,有效推动战略布局的拓展与各业务间的互补协同,优秀的并购整合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已并购标的的整合效果显著。2017年并购的液氮业务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自加入以来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双位数;2020年并购的血浆采集方案业务海尔血技(重庆)2024年营收增速达行业增速的1.3倍;2022年加入公司的公卫信息化业务金卫信2024年收入增速超过40%、实验室耗材业务康盛生物2024年收入实现倍速增长;2023年并购的药房自动化业务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2024年收入接近翻番。报告期内,已并购公司的业务融合进程在研发、市场、供应链等多方面持续深化,其中:金卫信与公司疫苗城市网业务在研发、供应链、市场、售后等多个维度整合加速,尤其是在数字化公卫软件与疫苗城市网业务的融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围绕公卫信息化建设需求,金卫信推出免疫云平台,并依托公司疫苗城市网的先发优势,数字化公卫平台竞争力不断增强。康盛生物得到公司在研发、供应链、市场等多方面赋能,不仅生产工艺得以优化,产品研发效率和渠道协同也都得到极大强化。在产品方案层面,持续完善冻存管、培养板等耗材产品系列,推出冻存管激光打码技术,支持全生命周期追溯编码,依托公司资源快速获得了产品CE认证和医疗器械许可申请。在市场渠道拓展方面,实验室耗材深度融入公司“软硬服”一体化方案,并突破亚太、南美等海外市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2024年公司成功收购上海元析仪器,正式切入分析仪器赛道。元析拥有光谱类、总有机碳分析类、前处理类等丰富的细分市场产品线,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已建立起在紫外分光光度计、样品前处理、水质检测等多项核心技术的优势,累计拥有70多项核心专利,荣获2024年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称号。上市公司保留了创始团队的少数股权,以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驱动创始团队参与经营,并全力支持其持续的研发创新布局。报告期内元析继续投入双单色器双光束分光技术、氙灯光源技术等新型技术的研发,创新光度计信号高精处理技术、水质智慧分析实验室技术等核心技术,上市Q8双单色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水质检测自动化方案,技术和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快外延并购的步伐,依托不断发展的同心圆整合体系,在保障被并购公司持续成长和业务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