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江航装备
  • 企业英文名: Hefei Jianghang Aircraft Equipment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688586.SH
  • 注册资本: 79133.915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7-31
  • 大股东: 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1.02%
  • 董秘: 袁乃国
  • 董秘电话: 0551-63499001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杨益明、刘文文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35号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安徽板块 沪股通 融资融券 机构重仓 央企改革 空间站概念 央国企改革 军工 国家安防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7-12-2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1006709173443
  • 法定代表人: 邓长权
  • 董事长: 邓长权
  • 电话: 0551-63499099,0551-63499001
  • 传真: 0551-63499351
  • 企业官网: www.jianghang.com
  • 企业邮箱: hkgy@jianghang.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工业区延安路35号
  • 邮编: 230051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航空装备及特种制冷两大业务,涉及涵盖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等航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修理,以及军民用特种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
  • 经营范围: 航空氧气系统、空勤氧气系统、飞机客舱设备设施、应急供氧装置、发动机补氧系统、惰性化防护系统、航空燃油箱系统、起落架、航空航天环控生保设备、航空航天个体防护装置、地面氧气防护装置、外挂吊舱、航空地面设备、非标检测设备、非标训练设备、制氧装置、敏感元件、传感器、制冷设备、民用制氧机、医用制氧机、空气净化器、水净化器、机电产品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销售、维修、保养及技术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机载板块的一家大型航空装备高科技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营范围涵盖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专用装备、汽车零部件、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等产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江航公司2007年由创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航空供氧和飞机副油箱研发生产专业化航空企业重组整合而成。2019年整体改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航空氧气系统、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飞机副油箱、航空氧气地面设备等航空产品和航天生保系统环控产品以及军民用特种制冷产品。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已成为国内航空氧气系统及机载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基地,国内大型飞机副油箱及军用特种制冷设备制造商。拥有军工科研生产质量保密等多项资质。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地市级单位科技成果奖共计60余项。被国家、安徽省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型企业、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公司坚持不懈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成果。主编或参编的已发布标准共6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国家军用标准4项。目前,掌握拥有二十项核心技术。其中机载分子筛制氧技术、氧气调节技术、航空供氧抗荷一体化综合技术及舱外航天服温控供氧调节系统技术、军用装甲空调环境适应性技术等多项技术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 发展进程: 发行人前身为航宇救生装备(合肥)有限公司,系依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关于安徽江淮航空供氧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与合肥皖安航空装备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航计[2007]150号)批复,由航宇救生以其拥有的江淮航空与皖安航空的净资产重组整合设立。2007年12月18日,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中天运[2007]验字第0571002号),确认已收到航宇救生以其拥有的江淮航空与皖安航空的净资产33,158.67万元,折合实收资本20,000万元,剩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2007年12月28日,合肥市工商局核准了航宇救生装备(合肥)有限公司的设立登记,公司成立时的股权结构为:2019年5月28日,国防科工局作出《关于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改制并上市军工事项审查的意见》(科工计[2019]615号),原则同意江航有限改制并上市。2019年6月14日,江航有限全体9名股东签署发起人协议,拟以2019年1月31日为基准日,将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发起人同意,以江航有限截至2019年1月31日经审计的扣除专项储备后的净资产640,878,533.11元全部折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302,808,350股,每股面值1元,余额计入资本公积。根据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并经航空工业集团备案的天兴评报字(2019)第0288号《评估报告》,截至2019年1月31日,江航有限股东全部权益的评估价值为116,630.35万元。2019年6月20日,航空工业集团作出《关于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航空资本[2019]562号),同意江航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管理方案。2019年6月25日,江航有限召开创立大会暨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股份公司设立的相关议案。同日,经瑞华验字[2019]48440001号《验资报告》验证,截至2019年1月31日止,公司已收到各股东以净资产折合的股本人民币302,808,350元。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此次变更,并向合肥江航颁发股份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根据中审众环出具的众环验字(2019)020017号《验资报告》,截至2019年6月25日止,公司全体发起人已按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以江航有限截至2019年1月31日经审计的扣除专项储备后的净资产折股,缴纳注册资本人民币302,808,350元。2019年1月28日,经江航有限股东会批准,中航机载(由机电公司于2018年6月更名而来)以其享有的国有独享资本公积6,010万元认缴江航有限新增注册资本2,280.83万元,公司注册资本由28,000万元增至30,280.83万元。
  • 商业规划: 2024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兴装强军”为首责,聚焦做优航空装备,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增强核心技术能力,扎实推进提质增效和精益管理,实现平稳有序发展。一、航空防务业务持续保持稳定。一是全力保障型号研制。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成功确保多型飞机首飞,助推航空装备技术创新首次领先世界,制衡强敌对抗能力升级。全年共承担多型装备的制氧、供氧、制氮、副油箱、航天环控生保系统成品的研制交付任务,充分展示了公司的专业实力和底蕴。二是全力确保批产交付、质量保障。装备批生产围绕履约交付要求,通过完善生产管理机制,优化生产管控模式,推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完善工艺布局,调整优化产线,较好完成了全年的交付任务。调整组织机构,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迅速响应能力,实施质量能力提升专项工程,质量成果改进显著,获省质量技术成果三等奖。三是全力提升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推动数字化柔性生产线项目及工艺设备的改造验收工作,极大提升了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加大科研项目投入,全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4.72%,为公司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二、民机业务取得新突破。一是在民机技术能力提升方向,完成了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氧气系统产品随机适航工作,同时开展多型民航客机氧气系统机组、旅客、便携全构型复杂系统的集成以及惰化防护系统的研制,并攻克了多项系统关键技术,完成了样件研制。二是在批产交付方向,完成AG600、C909、AC系列直升机的批产交付工作。三是在民机维修业务方向,持续开拓民机PMA产品市场,完成波音737NG客机空气分离装置PMA产品交付四家航空公司,取得四家航司合格供方资格,为公司PMA产品市场进一步推广夯实了基础。三、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公司依托航空氧气系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围绕军、民机航空氧气装备研制,开展航空氧气系统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研究与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全力推进重大预研项目和集成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投入,全年申请专利136项(含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完成《飞机氧气系统术语》等3项国家标准的报批和《化学产氧器》等2项国家标准的申报工作。获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科技领军企业、省优秀创新型企业。推动IPD研发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向正向设计思维、本源思维、开放思维、权衡定量设计转变。完成设计工艺一体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设计工艺管理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公司未来新产品及新市场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开拓新市场、新领域。一是多项装备取得新进展。利用公司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优势,积极拓展新产品应用,公司研制的潜水呼吸器无人检测装置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是国内潜水领域的一次全新技术探索;敏感元件业务完成中科大配套光纤单元交付任务,开辟了深空探测领域新市场,同时,进一步向航空发动机领域全面配套延伸。二是特种制冷业务开拓新领域。充分发挥船用空调市场优势,实现了从主力战舰向补给舰的延伸;中标某所重点型号通信车空调项目,实现向电子通信领域迈进,配套陆军干扰车项目,为公司在空调、制氧机两大业务在电子通信领域赢得了市场份额。环控系统首次获得海上移动船载医院项目配套权,使公司产品成功进军后勤医疗领域。液冷设备成功中标航天某院重大科研项目,实现在公司某武器领域的重大突破。三是地面制氧及外贸迈出新起点。公司持续推广非航空防务配套业务,充分利用先进制氧技术,拓展地面制氧业务,取得宿营车、保障车、干扰车、富氧舱等项目配套权。特种空调首次实现出口配套,开辟外贸市场新起点。五、持续深化改革。全面落实集团公司深化改革举措,规范公司治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能力。持续推进AOS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文件架构,强化制度执行和监督。开展人才振兴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可量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构建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六、强化党建引领。贯彻“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承接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规划路线图,画出时间轴,明确行动项,实现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航空工业体系的同频共振。深化高质量党建工程,构建“大党建”体系,做实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