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东华科技
  • 企业英文名: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上市代码: 002140.SZ
  • 注册资本: 70804.012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07-07-12
  • 大股东: 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7.08%
  • 董秘: 余伟胜
  • 董秘电话: 0551-63628083
  • 所属行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甘声锦、王春杰
  • 律师事务所: 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
  • 概念板块: 工程建设 安徽板块 深股通 融资融券 央企改革 熔盐储能 医废处理 降解塑料 氢能源 PPP模式 国企改革 锂电池 节能环保 煤化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安徽
  • 成立日期: 2001-07-1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40000730032602U
  • 法定代表人: 李立新
  • 董事长: 李立新
  • 电话: 0551-63626231
  • 传真: 0551-63631706
  • 企业官网: www.chinaecec.com
  • 企业邮箱: ecec@chinaecec.com
  • 办公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望江东路70号
  • 邮编: 230024
  • 主营业务: 化工、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工程业务,环境设施运营及高端化学品生产等实业业务
  • 经营范围: 化工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设计、监理及工程总承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产品研制、生产、销售;承包境外化工、市政及环境治理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以及上述境外工程的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以上经营范围中未取得专项审批的项目以及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期刊、资料出版发行、期刊广告(凭许可证经营)。
  • 企业简介: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华科技”)位于中国安徽合肥,隶属于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东华科技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中国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2001年实施股份制改造,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较早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作为中国勘察设计百强企业,公司连年获评“AAA级信用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早在2005年就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六十余年来,东华科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企业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依靠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创新体系。随着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暨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合肥研发中心、东华科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等一批崭新的科研平台相继成立,公司将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东华科技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以及环保工程、规划设计等多领域顶级资质。公司专业从事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工程建设,提供研发、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开车指导、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PMC管理、运营等全过程服务。东华科技始终占据化工建设领域领先地位,累计完成工程项目20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400余项,持有专利和专有技术260余项。东华科技和日本高化学合作开发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荣获全国质量创新大奖,在中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同时,在甲醇、合成氨、尿素等大型煤化工装置的设计和建设市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天然气化工、焦炉气化工、设计和建设市场,占有主导性的竞争优势。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新时代的东华科技坚定“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的发展战略,聚焦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三大定位,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横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产业领域,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聚焦新材料,进军“白色污染”治理新航道,投资建造中化学东华天业生物可降解材料PBAT项目;承接西藏扎布耶盐湖绿色综合开发利用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投身有机硅单体扩能技改和下游产品制造工程实践。衔接新能源,布局“源网荷储控一体化”“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等太阳能热发电业务,加入国家级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接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内蒙古乌拉特中旗100MW槽式光热发电项目、全国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海水淡化制氢项目”——大连洁净能源滩涂光伏离网制氢项目(海水制氢产业一体化示范项目);布局“新能源+绿色化工”业务,有效衔接新能源与传统化工产业,成功拓展新能源市场。升级新环保,擦亮工业污水处理金字招牌,转型为环境综合治理卫士。企业相继建成并稳定运营多个污水处理项目,成功领跑污水零排放技术领域,在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伊犁新天煤制天然气总承包项目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水“零排放”。目前,东华科技在工业污水处理的技术优势基础上,拓展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固废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等领域,着力建立“研发-投资-建设-运营”全流程综合污染处理服务品牌。东华科技聚焦主责主业,以科技研发带动工程和实业发展,积极探索实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道路。公司联手德国柏林水务通过国际公开竞标获得了王小郢污水处理厂23年特许经营权,开创了中国污水处理TOT运作模式的先河,并参与投资了南充化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公司投资东至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工程已稳定试运行3年多时间,污水处理达标率100%,二期工程已完成通水,在长度为80米的生化池建设上采用具有挑战性的“不设缝处理”建造模式,又一次开创了行业先河。公司还采用EPC+O模式签订了定远盐化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和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项目。东华科技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采用国际通用模式,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信誉和热忱的服务,先后在俄罗斯、韩国、印度尼西亚、突尼斯等十余个国家承揽了多个领域工程。目前,公司在非洲、中东、中亚、欧洲、南美等国家设立多个经营驻点,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际知名专利商和工程公司,与巴斯夫、壳牌、科思创、美国AP公司等化工巨头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东华科技以“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多年以来,企业以工程数据库为支撑,利用SmartPlant 3D、E3D、PDMS等平台,推进全专业三维协同正向设计全面应用;利用Primavera P6和PowerPMS项目管理平台,开展对项目进度、质量、费用的管控;利用AVEVA NET、SmartPlant Foundation等平台,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集成和交付,为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智慧工厂运维积聚力量。未来,东华科技将继续践行“交付价值、精彩人生”的企业使命,全面依法合规经营、全面风险管理、全面内控管理、全面精细化管理全面提质增效,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的“两商”目标贡献力量。
  • 发展进程: 本公司系经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年6月5日国经贸企改〔2001〕538号文《关于同意设立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由化三院联合中成股份、环科院、省技术投资和淮化集团作为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21.24万元。发行人于2000年12月25日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名称预核内字(2000)第995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可,该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保留期至2001年8月25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7月11日企内字(2001)0046号《授权办理企业登记函》授权,发行人于2001年7月18日取得了由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3400001300214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商业规划: 本公司系国有控股的综合型工程公司。本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咨询、规划等专业甲级资质以及施工总承包等壹级资质,主要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综合服务。“十四五”期间,本公司坚定“一个基本盘+三纵三横”,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橫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产业领域,致力打造“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目前,本公司以工程业务为核心,以实业业务为支撑,形成了“工程+实业”的主营业务格局,其中:工程业务相对集中在化学工程、环境治理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行业,实业业务主要布局在可降解材料、乙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生产和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领域。(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本公司在深交所行业分类中属于土木工程建筑业。报告期内,工程业务系公司业务构成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业务领域相对集中在化学工程、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行业,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及俄罗斯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公司工程主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呈正相关关系,尤其与化工、环境治理等所处行业的运行情况及投资状况的关联度较高。宏观经济形势。上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等带来新挑战,但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按不变价计算);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1—5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6%。总的看,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同时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半年,国家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从动力支撑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有助于增强上行动力。从政策支撑看,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发行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政策统筹、综合施策持续形成政策合力,将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并将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奠定基础。石油和化工行业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基础配套和资源型、能源型产业,关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已扭转上年收入、利润、进出口总额“三下降”的局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万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4294.7亿元,同比下降1.6%;进出口总额4740.8亿美元,同比下降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8.4%,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水平,保持高位增长。从相关运行指标上看,行业运行比2023年同期有明显改善,呈现总体向好的态势。展望下半年,国内“稳增长”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市场积极因素集聚增多,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突出创新驱动和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推进行业新型工业化。行业将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补短板”“卡脖子”技术,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正在聚焦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高端EVA、EVOH薄膜、长碳链尼龙和芳香族尼龙,以及一部分关键单体、生物基新材料和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等。2024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行业将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工艺流程再造,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动绿电替代和与绿氢耦合等。上述产业政策、实施举措的落实落地,将驱动行业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孕育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发展机会,石化行业将健康发展、继续向好。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特点,发展煤化工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内循环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等政策,按照生态优先、以水定产、总量控制、集聚发展等要求,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并耦合新能源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正积极探索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之路,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煤炭资源转化途径。2024年7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将重点推进传统产业延链,其中包括煤化工行业,即重点发展煤制可降解塑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高附加值新品种,做好甲醇、烯烃的高值利用,推进费托合成油、煤焦油中环烷烃、含氧化合物、芳烃等高值组分的综合利用,发展特种油品、高端碳材料、橡胶助剂以及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等。根据实施方案,煤化工产业将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与可再生能源、绿氢、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在实现技术创新、绿色低碳以及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等基础上,现代煤化工市场前景依然广阔。环境治理行业形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上半年,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提出环境治理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和重要举措,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国参与统计调查的涉水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达19914万吨/日;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8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5.7亿吨,处置量为8.7亿吨;全国申报产生约1.1亿吨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产业规模巨大、空间广阔。展望下半年,随着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政策和具体方案的落实落地,环境治理的细分领域以及相关短板将逐步补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监测等市场将不断发力,领域专精、工程建设和污染处置等能力将持续提升。公司将聚焦“研发+工程+运营”的发展模式,拓展工业污染物治理、生态流域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工程和运营机会,打造从“重建设”到“重运营”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环境治理行业生态型的承包商和运营商。基础设施行业形势。上半年,政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4%,总体增幅显著超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显著,基础设施行业工程建设市场广阔。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将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化工行业园区创建将加快发展,为园区建设及升级改造提供充分的市场机遇。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展望下半年,结合政府投资、技术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取向持续拓宽向好,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广阔。公司将把握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机遇,大力拓展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和智慧化园区等工程市场,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工程业务。(二)主要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化工、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工程业务,环境设施运营及高端化学品生产等实业业务。公司工程业务主要系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公司实业业务主要系开展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和PBAT、乙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生产。(三)主要业务用途及经营模式1、工程业务工程业务存在一定的资质和资格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公司拥有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证书,可承接我国全部21个行业的所有工程设计业务,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相应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以及项目管理和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服务。同时,公司拥有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石化、化工、医药业务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业务工程咨询单位乙级资信以及工程监理、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管道设计、工业管道安装)等多项业务资质证书。(1)工程业务产品及用途——工程咨询: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运用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提供的咨询活动。公司主要提供前期立项阶段咨询服务,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等。——工程设计: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根据工艺软件包及相关技术数据,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设计文件、图纸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过程。工程设计既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工程建设意图的重要过程,又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工程施工:是指受项目业主或工程总承包商等委托,根据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建设工程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活动。——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是指受项目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照合同约定,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工程总承包业务可分为EPC/交钥匙总承包、EPCM、DB、EP、PC等方式;公司较多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即EPC模式。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政府控制的工业建设项目上,存在PPP、BOT、BT等模式。(2)工程业务经营模式公司从事的咨询设计、总承包等业务主要系根据与项目业主签订的经营合同而开展,属于订单式生产方式,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项目业主要求完成经营合同约定的全部任务。经营合同具体约定工作内容、工程工期、质量标准、价款及支付、双方责任等事项。合同价款以固定总价模式为主,由项目业主按合同约定的预付款、工程(设计)进度款、质量保证金等进行支付。近年来,公司持续创新经营模式,坚持“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原则,不断探索提供“投资+EPC+运营”的综合经营模式,同时积极推广以工艺技术为引领并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T(技术)+EPC”模式。根据工程业务的开展要求,公司设置工艺、工程、电控、设备、土建、环境市政工程、技术经济七大设计专业部室和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安全质量、采购管理、施工管理、技术研发、信息及文控等职能机构,涵盖了工程咨询、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以及技术研发等业务的全过程。公司各专业部室和职能部门以《工作手册》为统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完整健全的工程业务体系。在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依法将总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如施工安装、设备制造等,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公司负责。公司形成完善的分包管理体系,保障施工分包、设备采购等工作符合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的要求。公司利用施工总承包资质,拓展相关施工业务市场,目前施工业务主要依托公司所承接的EPC等项目,相对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化工工程项目的土建业务方面。在工程业务构成中,相对于工程咨询设计,公司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体量大、在营业收入中占比高但毛利率偏低。多年来,工程总承包已稳定地成为公司工程合同的主要构成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实业业务“投资运营”是公司在“十四五”时期的三大业务定位之一。近年来,公司推进“实业化”战略落实落地,大力拓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领域的实业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实业业务主要包括环保设施运营、高端化学品生产等,并已成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环保设施运营公司采取控股、参股方式投资建设了13个环保运营类项目公司,已有8个项目公司竣工投入运营,形成了一定的运营规模并实现运营收益,以多元化经营格局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公司环保设施运营等实业相对集中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领域,主要开展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供排水一体化、景观园林、河道整治、垃圾发电等运营业务。运营模式可分为PPP、非PPP项目,其中:PPP项目收费方式主要为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加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一般设定保底条款,可保证此类项目的业绩稳定。非PPP模式的环保运营项目普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环保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推进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政策环境下,该类项目可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2)高端化学品生产公司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重点产业发展短板,探索“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模式,开展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生产业务,并推进技术支撑、工程优化和产业提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以控股、参股方式投资建设了4个高端化学品生产项目。PBAT等可降解材料产品生产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可自然降解的材料,在环保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被认为是“白色污染的有效解决途径”。“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横向布局PBAT、PLA、PBS产品组合,纵向打通原料、母粒、改性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力争打造成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链长企业、治理“白色污染”的领军企业。A、公司投资控股的东华天业10万吨/年PBAT项目:根据工程优化、产业提升的要求,东华天业对生产装置开展系列技术改造,一系列、二系列产线扩链法改造已经完成,具备6万吨/年PBAT产能和4万吨/年PBT产能。同时,经局部改造,一系列及二系列两条产线均可改产PBS。届时,东华天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PBAT、PBT、PBS产能,为东华天业的生产运营和利润增长打开新局面。公司大力拓展可降解材料产业链,开发聚乳酸(PLA)生产工艺。B、公司投资参股的曙光绿华10万吨/年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乙二醇产品生产公司投资控股的内蒙新材煤制乙二醇项目:本项目产能为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以产自内蒙古当地的褐煤为原料,采用干粉煤气化工艺生产合成气,经净化分离后得到H2和CO,再经草酸二甲酯生产乙二醇,主产品为乙二醇,副产品为硫磺、馏份油、硫铵等。本项目预计于2024下半年建成投产。后期,内蒙新材将实施系列产业提升和改造,向产业链下游高端化学品延伸,形成“一头多尾”的产品布局,以提升项目市场竞争力。碳酸二甲酯产品生产公司投资参股的榆东科技“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承担本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本项目产能为50万吨/年DMC,主要生产高纯级DMC,可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电路板蚀刻等领域。(3)实业业务经营模式根据相关方要求和项目运营需要,公司一般采取控股或参股方式,投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实施项目运营工作。项目公司作为独立的运营实体,具体负责开展该投资项目的报批、融资、建设和运营等业务。公司投资管理部负责开展投资机会研究、尽职调查、可行性论证和办理相关审批程序等工作,企业管理部系被投资单位的归口管理部门,考核审计部等职能部门根据《投资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相应管理职责。公司建立完备的投资项目管控制度,涵盖从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公司设立、管理人员委派、“三重一大”事项报备到运营业绩考核等全过程,有效实施对项目公司的管控。(四)市场地位分析公司源自于原化工部所属大型设计单位,拥有60多年发展历史,是国内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较早改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工程公司,连年进入中国勘察设计百强和工程总承包百强行列。公司推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工程执行等能力逐年攀升,工程订单、营业收入、经营业绩等指标稳步提升。1、具备完整的资质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顺利延续,有效期至2029年6月。目前,国内拥有该项综甲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仅有90多家,约占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的0.3%。公司还拥有多个行业的工程咨询单位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施工总承包壹级、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管道设计、工业管理安装(GC1)等多项业务资质以及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城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服务证书,形成了完备的资质体系,为公司不断强化主营业务发展,提升跨领域、多元化开拓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形成多元的业务体系。公司作为综合型工程公司,已形成“工程+实业”的发展格局。公司工程业务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业务领域已涵盖化学工程、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可提供咨询设计、EPC总承包以及技术开发、投资融资、项目管理、采购与设备成套、施工建设、开车服务、生产运营等全过程工程服务。公司实业业务已构建以可降解材料、乙二醇等高端化学品生产和污水处理、固(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运营为先导的发展格局。公司依托多元化的业务体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发挥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可有效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和长期稳定的盈利。3、占有稳定的工程份额。公司累计完成化工、石油化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热电等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大中型工程项目2000多项,完成国家重大科研攻关课题、技术开发项目300多项。公司在新型煤气化、合成气制乙二醇、碳酸锂、磷酸铁、可降解塑料、有机硅、醋酸乙烯、碳酸二甲酯(DMC)、合成气直接制烯烃(FTO)、甲醇制烯烃(FMTP)、甲醇制芳烃(FMTA)、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煤制合成氨、煤制低碳醇、费托合成油(蜡)、新型聚脂类、氯化法钛白、甲乙酮、三聚氰胺、绿氢、绿氨、液化天然气(LNG)、蓄能储热以及工业废水处理零排放技术、固(危)废处置、土壤修复等众多的细分产品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乙二醇产品领域,公司以设计、总承包等方式承建的乙二醇装置产能累计达1000万吨/年以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可降解材料产品领域,公司承接了多个PBAT、PBS、PPC、PHA、PLA以及BDO等可降解材料总承包、设计、咨询项目,初步形成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的业绩优势。在“锂”电市场,公司承接了国内外多个碳酸锂、磷酸铁、六氟磷酸锂以及电池级电解液等总承包、设计及运营项目,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绿色能化方面,公司锚定“新能源+绿色化工”耦合业务,承揽了多个电解水制氢、氢能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回收等项目,初步奠定在绿色化工领域的相对优势。4、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公司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安徽省优秀建筑业企业”“安徽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设计奖、总承包金钥匙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400多项。依托优良的工程业绩、深厚的管理积淀、丰富的技术储备和高效的人才队伍,公司在工程领域、环保运营等方面均形成了东华品牌,综合实力得到社会认同。(五)半年度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情况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集团公司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切实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聚焦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工程公司,紧扣“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具体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市场开拓为龙头,以全面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在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领域持续发力,在科技创新和实业发展方面继续推进,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重点工作任务。具体如下:1、市场营销工作2024年1-6月份,公司累计签约工程合同额62.86亿元(含全资和控股子公司),同比增长6.25%,其中:签约工程总承包合同计61.82亿元,同比增长14.14%;签约咨询、设计合同计1.04亿元,同比下降79.20%。签约国内项目合同计58.03亿元,占合同签约总额的92.32%;签约国外项目合同计4.83亿元,占合同签约总额的7.68%。公司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其中:签约化工类项目合同计51.31亿元,占合同签约总额的81.63%;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非化类项目计11.55亿元,占合同签约总额的18.37%。总体上看,在国内市场,公司把握化工行业总体向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等市场机遇,大力推进高端经营、技术经营,实现化工类项目签约有所增长和“三新”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境外市场,公司在印尼、玻利维亚等重点国别的重点项目处于深度跟踪中,需进一步加大境外经营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公司坚定“以现场保市场”“属地化营销”理念,坚持大市场、大客户、大项目、大业主以及高端经营、技术经营等经营模式,持续发挥在传统化学工程领域的业绩和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属地经营能力,并积极开拓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业务市场。相继签约了甘肃瓮福磷酸二氢钾、福建福海创原料适应性技改、云南磷化磷酸二氢钾技术改造、沧州旭阳合成氨装置及配套设施技术优化等总承包、设计、咨询项目。深入拓展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把握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机遇期,组建绿色能化、锂钾等事业部专门跟进可降解材料、DMC、风光制氢等项目,进一步加大战新领域的营销力度和项目储备。先后承揽了广西华谊DMC、新源芯安高性能电解液项目、临涣焦化碳酸酯项目、宁夏悦安金属软磁微纳粉体项目、新疆天智氢氨产业链项目、深能北方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沧州旭阳兰炭制氢、合成氨装置及配套设施技术优化项目、华能兴安盟100万千瓦风电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荆门源晗电解液前驱体项目等的总承包、设计、咨询项目。持续夯实环境与基础设施板块。公司充分依托在工业环保、建筑等方面的资质、技术和业绩,持续拓展园区建设、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工程总承包等业务,提升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先后承揽了长春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公共管廊工程项目、赣江源三江六岸生态系统治理及产业提升项目、中泰崇左产业园新材料标准厂房一期项目、沫河口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项目、福建中沙乙烯项目东部水系统、鲁北产业园化工集中区浓盐水处理零排提升改造、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等总承包、设计和运营项目。强力推进境外经营工作。公司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培育、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和项目执行能力。公司实施“差异化”策略,持续深耕重点国别重点项目,集中优势资源细化经营。公司坚持“走出去”干经营,与属地政府、大使馆等加强沟通,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公司扩大海外业务“朋友圈”,寻求优质合作伙伴,建立组团出海的合作机制。先后承揽了南非尼安扎磷酸铁锂项目、FHT园区HAPL项目配套硫磺制酸项目、印尼BCIP园区开发项目、晨曦金属硫磺制酸装置工程项目等总承包、设计和咨询项目,并深度跟踪多个重点项目。2、生产管理工作公司制定、实施《2024年度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方案》,切实提升对项目后台管控能力,进一步夯实精细化管理基础。公司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工地系统应用,推动WBS线上分解,推行协同设计平台Codesign,推广PDMS项目级文件管理平台等,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公司持续推进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率、公开采购率、上网采购率均达到99%以上;公司完善招采制度,加强采购信息化建设和催交检验后台支持作用,提升采购策划质量和材料采购效率,提高国际化采购和大宗材料采购水平,较好完成上半年项目物资采购和供应任务;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创建、标杆工地创建等安全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安生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定《实业安全管理提升三年行动策划方案》,强化实业板块安全管理工作;筑牢安全管理前置防线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底线,截至目前,公司未发生损失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现约1000万安全人工时。报告期内,公司(含子分公司)新开工总承包项目计6项,在建总承包项目达36个,其中:西藏碳酸锂项目实现机械竣工并进入试生产阶段;临涣焦化DMC项目、榆林化学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DMC一期工程项目实现中交;顺利产出合格产品;碳鑫科技甲醇综合利用项目、广西鹏越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重大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并投产,彰显了公司技术水平和工程实力,提升了公司工程业绩和业务品牌。3、技术研发工作公司将技术创新的推动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集团和公司重点研发项目,其中:“低碳约束下沿长江制药化工园区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在产医药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与原位协同修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正在针对项目土壤的污染物类别,开展微生物筛选与培育工作;“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业园区废水零排放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已完成施工设计工作;“化工园区综合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高效抗逆-降解的合成功能菌群构建技术”已完成装置调式、运行及效果监测分析;“草酸电解制乙醛酸技术开发项目”已完成小试装置的改造、中试装置技改订货和结晶试验;“碳基高性能材料中试项目”正在开展中试项目设计,完成中试项目主要设备采购,已完成防腐涂料用石墨烯浆料的开发;“聚乳酸项目”已完成千吨级的中试装置试验并取得成功。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围绕重点研发方向开展专利导航、专利布局等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2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授权专利27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件。4、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公司以增强人力资源核心功能、提高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做好人力资源的顶层设计、管理创新,打造充满竞争活力的人力资源队伍。上半年,公司升版岗位说明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持续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化建设;实施“精准培训”策略,对重点岗位开展个性化培训,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标准化水平,为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强化员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薪酬体系中,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公司加强人才选聘和招引工作,通过社会招聘录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项目管理人才、商务营销人才、布置管道专业人才等共26人,通过校园招聘接收优秀毕业生80多人。公司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与本部及所属分子公司经理层成员签订经营责任协议书,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覆盖。5、党建与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抓紧抓实党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公司完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长效机制。扎实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制定实施方案及任务清单并与月度工作相结合,组织参加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网络培训,通过重点岗位人员现场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等形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制定发布项目党建实施方案,聚焦成本管控、进度管理、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团队建设等方面,不定期开展汇报交流和经验学习,强化项目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公司深耕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工作,举办2024年“文化周”活动、召开意识形态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开展2024年度“青春致志愿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主题团日活动、开展第四届书香东华系列活动、召开“诚信共赢·共创美好”供应商大会,构建可持续发展利益共同体。公司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自有平台充分展示公司品牌形象,拓展宣传工作广度和深度。扎实开展品牌引领专项行动和“清朗”网络专项行动;发布《东华科技国际传播指导意见及工作方案(试行)》,助力中国化学品牌国际化传播。上半年在外部平台发布新闻报道800余篇次,其中中央级媒体80余篇次。荣获“第十三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六)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的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或产品)和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以战略引领和改革创新为内在驱动力,有序开展市场经营、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驱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1、战略层面。公司聚焦“技术集成、工程承包、投资运营”三大定位,纵向推进“差异化、实业化、国际化”三大战略,橫向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三新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实业化”战略,整合污水处理运营项目,形成1个水环境运营板块,统筹协调资源配置;成立2个新材料指挥部,构建投资、研发、市场等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围绕现有4家控股实业,重点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等投资经营工作,巩固化工新材料生产和危固废处置业务发展成果。“三新”领域工程市场份额进一步稳固,先后承接了多个绿氢、绿氨、绿色甲醇及绿色航煤等项目,工程业务结构和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基础。2、治理层面。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董事会、监事会的换届选举和经理层的选聘工作。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7人为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外部董事占比达78%,有效保障董事会决策的独立客观和对经理层的监督控制。公司增选富有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董事,其中:有3人具有实业企业的管理经验、3人具有工程公司的管理经验、1人具有施工单位的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了董事会的专业结构,提升了董事会的综合决策能力,为推进公司产业转型发挥强有力的决策指导作用。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修订了《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规则》,制定了《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制度》等,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更为规范、健全。3、结构层面。公司致力推进业务转型,稳步拓展实业板块,打造多元化经营格局。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建设的东华天业PBAT一期项目已具备6万吨/年PBAT产能和4万吨/年PBT产能。公司控股的内蒙新材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正在开展试生产准备和落实产品销售工作。内蒙新材乙二醇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提高实业业务收入在营收中的比重,夯实公司“工程+实业”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实业化”战略的新突破。4、激励层面。除“三项制度”改革之外,报告期内,公司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个解除限售期的限制性股票已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参与股权激励的公司中高层人员作为股东直接分享了公司业务发展和业绩增长的成果。公司股权激励设定了公司业绩层面、个绩效层面的考核指标,其中业绩指标反映了公司运营质量、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股权激励在客观上保障了业绩稳定增长和公司质量提升。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 333,318,144 47.08%
2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7,201,689 20.79%
3 化学工业部第三设计院(东华工程公司) 40,212,400 60.01%
4 安徽达鑫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5,500,000 8.21%
5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3,688,359 0.52%
6 牛华丽 2,185,890 0.31%
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量化精选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1,734,800 0.25%
8 国新新格局(北京)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新央企新发展格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1,662,400 0.23%
9 黎源 1,488,800 0.21%
10 张斌 1,249,400 0.18%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