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厦门港务
  • 企业英文名: XIAMEN PORT DEVELOPMENT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0905.SZ
  • 注册资本: 74180.9597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9-04-29
  • 大股东: 厦门国际港务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52.16%
  • 董秘: 蔡全胜
  • 董秘电话: 0592-5826220
  • 所属行业: 批发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谢培仁、裴素平、刘小飞
  • 律师事务所: 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厦门市湖里区东港北路31号港务大厦20楼、21楼
  • 概念板块: 航运港口 福建板块 破净股 深股通 机构重仓 融资融券 跨境电商 免税概念 一带一路 央国企改革 海洋经济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福建
  • 成立日期: 1999-04-21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502007054097384
  • 法定代表人: 陈朝辉
  • 董事长: 陈朝辉
  • 电话: 0592-5826220
  • 传真: 0592-5826223
  • 企业官网: www.xmgw.com.cn
  • 企业邮箱: 000905@xmgw.com.cn
  • 办公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东港北路31号港务大厦20楼、21楼
  • 邮编: 361013
  • 主营业务: 散杂货码头、临港综合物流服务和港口贸易三大业务板块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港口经营;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装卸搬运;供应链管理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运输货物打包服务;打捞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粮油仓储服务;国内贸易代理;销售代理;贸易经纪;寄卖服务;金属材料销售;金属矿石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煤炭及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建筑材料销售;水泥制品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机械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电气设备销售;五金产品批发;服装服饰批发;针纺织品及原料销售;日用品批发;文具用品批发;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批发(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农副产品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港口物流板块经营单位,是深交所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股票代码:000905)。 凭借根植港口物流业20余载的管理沉淀与资源禀赋,拥有成熟的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囊括东南沿海领先的国际航运船舶代理、厦门港内外专业海上拖轮服务企业,是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的投资经营主体。 宗旨:立足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为股东创造良好回报,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公司与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东南沿海一流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即:以平台思维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国家战略、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为引领,以“物流+”、“互联网+”为手段,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为抓手,以“搭平台、拓网点、强通道、优机制”为重点,以建设集“贸易、港口、物流、信息、资金、产业”一体化运作的港口供应链生态圈为中心,将公司打造成为集“领先的散杂货码头投资运营、卓越的临港增值服务、一流的全程集成供应链、先进的新型物流服务”于一体、居东南沿海一流水平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港口综合物流、船舶及货物代理、件散杂货的装卸、运输、堆存、仓储和助轮船靠离泊等。
  •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为“厦门路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22日变更为现名。本公司原系由厦门市路桥建设投资总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将其拥有的厦门大桥管理分公司的全部净资产和在建的海沧大桥工程的相关资产、负债,经评估后折股投入,并于1999年2月3日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股票于1999年4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1.散杂货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包括位于厦门港东渡港区的东渡18-19#泊位、位于海沧港区的海沧7#泊位、海沧9#泊位、海沧20-21#泊位以及位于泉州港锦尚作业区的华锦码头1-4#泊位、广东省潮州市三百门新港区的潮州小红山码头1-2#泊位,同时公司租赁经营厦门港东渡港区的东渡20-21#泊位、海沧港区的海沧8#泊位,受托管理厦门港翔安港区的海翔码头6-8#泊位。2024年9月,公司投资建设的厦门港古雷港区古雷北1-2#泊位及1#-1多用途泊位正式投入运营。公司主要作业货种包括煤炭、铁矿石、粮食、荒料石、水泥等散件杂货。2.临港综合物流服务,涵盖船舶、货物进出港所涉及的拖轮助离泊、船舶代理、理货检疫、报关空运、拖车运输、集拼分拨、仓储配送、集装箱堆存、多式联运、陆地港、海运快件、跨境电商物流等临港增值服务与特色业务单元,主要经营单位包括本公司成员企业港务船务、厦门外代、外轮理货、港务物流、港务运输、三明港发及其子公司。3.港口贸易业务,公司按照“港贸结合、以港促贸、以贸促港”原则,立足港口平台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贸易供应链业务,主要由本公司成员企业港务贸易及其子公司专业化经营。(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经营情况1.散杂货码头装卸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货物吞吐量3830.04万吨,同比去年减少6.97%,主要是厦门港内的铁矿石、荒石、钢材及厦门港外的内贸机制砂等货种的装卸需求减少。其中:厦门港内货物吞吐量完成2963.14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厦门港内的散杂货装卸需求相对平稳,煤炭、砂石、木片等货种增长较好。2.临港综合物流服务(1)拖轮业务:继续保持在厦门本港的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大力拓展厦门港古雷港区、泉州港南部港区、海南洋浦港、广西涠州岛、深圳深汕合作区等厦门本港以外经营网点,积极延伸海洋工程、跨海大桥建设项目配套作业、半潜船拖带与监护服务及沿海特殊拖带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拖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10%,其中港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8%;(2)代理业务:在公共船代、海运货代、空运货代的业务份额位居市场前列。报告期内,公司船舶代理10206艘次,同比增长8.46%(不包含报告期内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6162艘次)。积极拓展“一江两湖”货源腹地,做实越南、泰国2个东南亚海外业务网点,累计统筹部署在厦门港外设立57个物流供应链业务网点,覆盖全国16省、国内外共计38座城市;(3)海铁联运:大力实施“一江两湖”战略,协同量身打造全程的、个性化的海铁联运服务,目前已顺利开行了厦门港-南昌“天天班”五定班列、“南平—厦门”、“永安-厦门”铁海联运图定班列等多条海铁专列,并不断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及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海铁联运业务量达12.08万标箱,同比增长26.99%;(4)理货与检疫业务:持续推进智能理货建设,大力推动内外理一体化,积极拓展社会面消杀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完成集装箱理货965.16万标箱,同比增长1.47%,完成件杂货理货196.39万吨,同比增长24.31%;(5)拖车业务:港内平面运输稳健经营,外拖业务稳步开拓。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平面运输箱量770万标箱,同比下降3.62%;道路运输完成3.1万自然箱,同比增长27.77%;(6)海运快件:利用对台区位优势与海运快件政策,先后开通“厦门-金门-台北”、“厦门-金门-台中”、“厦门-金门-高雄”小三通航线和“厦门-台北”大三通航线,进一步丰富“厦台通道”建设。报告期内,公司累计操作台海快件30176标箱,同比增长93.14%;(7)跨境电商物流:投资、建设与经营厦门象屿综保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海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形成岛内外联动布局,充分发挥“场站+码头+航线”资源优势,先后开展进口1210保税备货、出口电商9610/9710/9810清单模式、1210出口海外仓及台海快件业务,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厦门港对台海运通道的市场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共完成跨境电商2689.73万票,同比增长103.91%;(8)仓储堆场业务:加强对船东的联合营销,港务物流码头直发箱业务实现常态化运作,集装箱空箱堆存业务逆势增长,报告期内完成空箱操作46.8万标箱,同比增长60.91%;重箱业务完成14.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04%。3.港口贸易主要选择与港口物流供应链关联度较高的大宗商品业务品种,主要包括煤炭、钢材、农产品、纸浆、化工产品等货种,为客户提供贯穿港口贸易、码头、仓储、代理、运输、配送等环节的供应链集成服务。2024年,公司港口贸易保持稳健经营,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深化港贸结合,加强业务风险管控。(三)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1.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家5A级物流企业、国家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福建省港口集团唯一的上市平台,东南沿海大型的散杂货码头与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厦门象屿综保区的投资运营商,拥有稀缺的散杂货码头及后方堆场、完善的港口配套与增值服务、齐全的物流供应链业务链条,形成了以港口为特色的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以港贸结合为特色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公司港口及临港物流的规模体量、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厦门港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处于主导或领先地位。其中:散杂货码头方面,公司散杂货吞吐量居厦门港首位;临港物流服务方面,公司在厦门区域继续保持拖轮、船边理货、船舶代理、综合保税物流、码头平面运输等业务市场占有率的领先;港口贸易方面,港贸结合特色显著,业务涵盖福建省内主要港口以及上海、广东、广西、浙江、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2.竞争优势与劣势公司竞争优势主要包括:(1)国际枢纽港地位。厦门港是东南沿海门户、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先进的码头设施和突出的运营能力,成为船舶大型化时代国际航线挂靠的基本枢纽港,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的独特作用,充分显现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2)一流的港口服务水平。公司坚持“客户至上、服务第一”,注重装卸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厦门港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贡献力量;(3)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公司大力实施“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战略,推动传统港口业务向港口供应链转型升级,通过三大业务板块融合发展,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高质量、低成本、可订制的全程物流服务,以及融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公司竞争劣势主要包括:(1)人才储备不足。复合背景型人才、新兴领域高端人才、管理人才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年轻干部、市场营销与专业技术等人才储备不够;(2)激励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3)企业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3.主要业绩驱动因素(1)改革创新驱动。公司积极开拓煤炭、粮食等核心货种,建设粮食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散改集、跨境电商物流等特色业务,持续深化内部散杂货码头资源、物流资源在股权、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整合,港口物流主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战略投资驱动。近年来,公司加强主业走出去投资,海向形成了以厦门港为核心、布局漳州、泉州和潮州的东南沿海散杂货码头群,陆向构建了以“一江两湖”为主要货源腹地、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物流供应链网点,规模化经营效应进一步显现。(3)一体化发展驱动。公司是厦门口岸一家以港口为依托、拥有完善的物流通道、完整的物流链条及高端物流专业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立足港口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不同于传统港口企业,公司聚焦于在全球供应链理念的指引下,以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实现港口、物流、贸易、信息、产业的相互引流与协同共进,推动轻重资产、长短期项目有机结合与融合发展。(四)经营模式公司实行“一主三驱、融合转型”的经营模式。公司以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依托“散杂货码头运营、临港服务与物流、港口贸易”三大业务驱动,大力实施“港口物流一体化”、“贸易物流一体化”及“港贸结合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领先的散杂货码头投资与运营商、卓越的临港服务提供商、一流的全程集成供应链服务商、先进的新型物流服务商”于一体的、居东南沿海一流水平的港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推动公司从传统港口物流企业向现代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型升级。2024年,公司克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调整等多重不利影响对港口行业的冲击,深化拓展“三争三提”行动部署,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对标世界一流港口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生产经营、投资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形成港口新质生产力。(1)经营指标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4,686.42万元,同比减少3.40%;实现利润总额37,062.87万元,同比减少7.72%,归母净利润19,969.24万元,同比下降13.84%,基本完成年度目标和任务。其中:散杂货码头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2,510.56万元,同比增长0.17%;临港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5,850.55万元,同比增长5.45%,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深化物流资源整合、大力培育新兴业态等;港口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86,325.31万元,同比减少4.09%,主要原因系2024年港口贸易业务的市场需求端相对低迷,且公司经营的部分大宗商品的单价较往年呈下降趋势。(2)投资发展方面2024年,公司完成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约3.18亿元(资金口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3.04亿元,涉及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厦门港古雷港区北1-2#泊位工程、潮州小红山码头“1桥吊4龙门吊”及二期堆场项目、海沧港区20-21#泊位6#粮食仓库、购置新能源拖轮等建设项目。(3)绿色港口建设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持续加大纯电牵引车、混合动力拖轮、高杆灯LED改造、光伏布设、岸电建设等新型节能技术及产品在港口的应用,加快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港务船务5000马力绿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厦港拖30”投入运营,购建4艘新能源拖轮项目正式开工,相关研究课题已通过福建省交通厅评审验收;港务物流象屿综保区光伏项目获评国家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有关经验做法”推广应用案例;海隆码头6MW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为目前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港口分布式光伏电站;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合作的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9.3MW、纯电动牵引车80辆、电动流机117台套、电动工具车14辆、新能源混合动力拖轮1艘,干散杂货泊位岸电覆盖率100%,报告期内岸电使用147.6万度,同比增长106%。(4)公司治理方面2024年4月,公司顺利完成第八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与经营层聘任。公司董事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围绕“上市公司质量回报双提升”重要主题,进一步健全董事会运行机制,强化独立董事职责,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增强投资者回报力度,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发挥了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的作用。公司董事会建设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董事会办公室荣获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优秀实践案例,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深圳价值在线“ESG价值传递奖”,并连续第二年上榜中国证券报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金牛奖“ESG治理20强”。(5)管理提升方面公司财务部盘活闲置资金,科学置换贷款,节省利息支出;财务、审计、法务三大职能共享中心持续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加强人才交流挂职,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业绩薪酬体系和用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经营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跳起摸高”的业绩考核导向更为明显;压缩企业层级,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无效低效资产的盘活与处置;全年安全生产平稳有序,未发生属地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持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