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北大医药
  • 企业英文名: PKU HealthCare Corp., Ltd.
  • 实际控制人:
  • 上市代码: 000788.SZ
  • 注册资本: 59598.7425 万元
  • 上市日期: 1997-06-16
  • 大股东: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2.22%
  • 董秘: 袁宇飞
  • 董秘电话: 023-67525366
  • 所属行业: 医药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赵兴明、黄娜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重庆)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方正大道21号
  • 概念板块: 化学制药 重庆板块 预盈预增 央企改革 冷链物流 医疗器械概念 西部大开发 成渝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重庆
  • 成立日期: 1993-05-18
  • 组织形式: 央企子公司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500000450533779H
  • 法定代表人: 袁平东
  • 董事长: 齐子鑫
  • 电话: 023-67525366
  • 传真: 023-67525300
  • 企业官网: www.pku-hc.com
  • 企业邮箱: sspc@pku-hc.com
  • 办公地址: 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56号两江天地1单元9楼、10楼
  • 邮编: 401121
  • 主营业务: 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药品生产、销售,普通货运、危险货物运输(第2类第1、2项,第3类,第4类第1、2项,第5类第1项,第8类),生产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输液用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销售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销售五金、交电、化工产品及原料(不含化学危险品)、百货,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不含危险化学品),钢材、木材、电器机械及器材、普通机械,制药技术咨询及转让,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市场营销策划,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成为旗下成员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制造业百强企业。 北大医药秉承“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核心价值观,以“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为战略定位,围绕“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三大核心领域重点发展医药工业,目前拥有药品批文达155个,其中全国独家原料产品批文2个,首仿药批文13个,拥有注射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丰富的生产线。公司已建立起创新药、改良型创新药、仿制药为一体的技术体系,已开展研发项目10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市级科技计划等多项重点项目,为公司新产品、新工艺、一致性评价项目等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公司已构建起从药品销售、医药流通、医院集采到供应链托管等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未来,北大医药将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成为在中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上市公司。
  • 发展进程: 公司原名称为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系于1993年5月18日经重庆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渝改委(1993)91号文批准,由西南合成制药厂独家发起,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1997年6月16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经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和2009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名称“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SouthwestSyntheticPharmaceuticalCorp.,Ltd.”变更为“PKUInternationalHealthcareGroupSouthwestPharmaceuticalCo.,Ltd.”。2013年11月21日,公司名称由“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PKUInternationalHealthcareGroupSouthwestPharmaceuticalCo.,Ltd.”变更为:“PKUHealthCareCorp.,Ltd.”。
  • 商业规划: (一)公司所处行业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制造业”中的“27·医药制造业”。(二)行业发展概况1、行业基本情况医药制造是指原料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医药类产品的过程。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规定,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按照产业链划分,医药制造业主要由医药材料(上游)、生产制造(中游)、流通环节(下游)组成。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制造业历经几次快速发展时期之后,现阶段医药制造市场规模大,但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激烈。低端药品竞争过度,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规模化优势较弱,企业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均制约着行业发展。此外,近年来,受医保改革、带量采购、两票制政策等影响,行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空间均受到挤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居民医疗保健重视程度加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叠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庞大的市场需求仍将推动着行业持续发展。同时,医药制造业作为强监管行业,在政策导向下,行业企业亦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制造能力,持续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业质量提升。2、行业周期性特点由于药品消费的刚需性,医药制造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相对较小,行业整体未呈现明显周期性特征,属于弱周期性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御风险能力。3、行业政策趋势2024年上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围绕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优化药品审评审批、集采提质扩面、推进药品价格治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汇聚合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对于2024年的医改顶层设计及路径做出了详细说明。从加强医改组织领导、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其他重点改革等7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任务。重点聚焦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系统集成、协同联动和药品创新突破。同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药品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对于临床急需的境外已上市药品,包括原研药、化学仿制药及生物类似药等,符合要求的,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药监局还优化了审评机制,在申请人与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沟通一致下,部分药品可以豁免临床试验,直接申请上市许可。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加强区域系统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4年的工作重点,一是扩大联盟范围,形成全国联盟集中采购;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合理确定采购品种;三是聚焦重点领域,积极推进2024年集采扩面;四是完善执行机制,增强集采制度效果。《通知》核心旨在完善医药集中采购制度,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提质扩面,进一步提升地方采购联盟的能力和规模,实现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卫健委共同制定发布《关于开展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聚焦虚假诊疗、虚假购药、倒卖医保药品等欺诈骗保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严厉打击;二是聚焦医保基金使用金额大、存在异常变化的重点药品耗材,动态监测基金使用情况,重点查处欺诈骗保行为;三是聚焦纠治一体,对骨科、血透、心内、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持续推进问题整改。2024年1月,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将“发挥药品价格治理效能,推进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内容。2024年上半年,国家至地方医保局开展“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推动通用名、剂型、规格、厂家相同的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三)公司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简要情况如下:1、药品研发:公司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并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重视合作研发。在研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多个领域。2、制剂业务:目前制剂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上市的制剂产品主要覆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此外,公司拥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和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并能够合法、有效开展药品销售活动。3、流通业务:通过北医医药、武汉叶开泰两家全资子公司从事第三方药品、器械和耗材的分销、零售、医院集采、药房托管等业务。4、医疗服务:主要是公司参股的肿瘤医院管理公司控股的迦南门诊从事的肿瘤筛查、健康管理及诊疗等服务。(四)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五)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简述如下:1、研发模式技术中心为公司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有研发全流程的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设有合成药物研究所、制剂研究所、分析检测中心,药品注册办公室等,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设备和约10000平方米的小试、中试基地。技术中心可独立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的研发全流程,也可开展创新药的药学部分研究工作。技术中心项目开发采用自主开发和合作研发两种模式,随着研发团队的建立与成长,将逐渐形成以自主开发为主,同时重视合作研发,共同助推公司品种补充。2、生产模式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以销定产”原则,综合市场行情、销售计划、库存情况等制定生产计划,并严格按照GMP、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典委员会批准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制定严格的内控标准,对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3、销售模式公司销售模式主要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驻地化精细营销管理,通过组建专业学术团队,积极推动专家体系建设,利用学术推广模式进行处方药销售,销售渠道主要集中于医院终端市场。公司同时顺应形势,探索渠道合作等多种模式,与线上电商平台成功建立合作关系,有序推动营销渠道下沉,将生产与销售终端紧密结合,在公司营销空白市场寻得突破。(六)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北大医药拥有50余年医药制造历史,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重庆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涵盖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消化系统类、心血管类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已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仿创技术、技术创新为一体的技术核心体系,研发领域聚焦于抗感染类、镇痛类、精神类等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和大市场品种,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优化的产品结构和竞争力。目前,公司营销中心已构建起从药品销售、医药流通、医院集采到供应链托管等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和高效的医药流通体系。北大医药将努力成为领先的原料制剂一体化医药科技企业,不断夯实内生基础,积极推进外延发展,引入战略合作,着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形成一批重点产品群,成为行业特色鲜明,有独特竞争优势,在中国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医药上市公司。(七)公司主要业绩变动因素及经营工作分析2024年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医药制造业在收入端仍小幅下滑,实现营业收入12,352.7亿元,同比下滑0.9%,但利润端已逐步企稳并略有上涨,实现利润总额1,805.9亿元,同比上涨0.7%。随着医药反腐、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稳定,医药行业的短期负面影响正逐步消化,在经历了第九批带量采购之后,国内仿制药市场逐步稳定,集采后的统一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降低营销费用,提升利润率。长远来看,医药行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682.5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3.46%。公司在董事会、经营班子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产品盈利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业绩增长亮眼。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医药工业板块重点产品收入结构变动,重点产品销量提升及降本增效带动盈利能力同比提升;二是医药流通板块中供应链管理业务收入规模同比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具体经营成果及工作汇报如下:1、产品端,持续聚焦疗效与价值并存的临床大单品,内生外延合作发力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在“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三大药品领域基础上,秉承“临床为本补产品”的核心工作思路,围绕大众实际用药需求,不断挖掘重点疾病领域临床疗效好、发展空间足、市场需求大的临床产品,加快推动一致性评价及自主研发工作,引入高潜力、高附加值品种,内生外延双轮驱动,着力构建起稳定、成熟的核心产品梯队。内生方面,公司新增1个抗感染类药品完成一致性评价申报并获受理,目前处于审评中。外延方面,公司引进的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该产品获批对丰富公司口服溶液系列产品线,拓展抗过敏类领域产品梯队有着积极意义。公司另有多个引进产品落地工作按计划顺利推动中。此外,公司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上榜《2024年度重庆市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名单》,上榜产品均为公司创新投入较多、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此次上榜也是相关部门对公司研发创新和产品实力的肯定。2、销售端,“压舱石”产品重点发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报告期内,公司聚焦“确定营销模式、匹配适销产品、抓好合规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四个方向,多措并举,抓好各项关键工作,营销方面交出一份良好“年中卷”。公司多个“压舱石”产品销售持续发力,规模、利润实现双丰收;多项集采产品在国采、省采、联盟采等政策推动下,销量稳步增长;明星优质产品在OTC、三终端紧抓产品力,实现精准营销;公司多个产品也将在集采接续省份迎来新的机遇,为公司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公司还持续优化医药流通业务,推进精细化管理,强化成本管控,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努力于打造高效、多元、稳定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业务收入规模较去年同期提升13.14%。3、生产端,围绕“效率为先,补产能”核心思路,提高生产管理质量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效率为先,补产能”核心思路,深化各项扩能举措,持续推进厂区智能化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生产体系管理优化活动,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提升生产效能。报告期内,为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与效率,公司开展了“制剂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水土基地药品生产线技改二期项目”等多个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数智”赋能,其中头孢生产线引进了多台自动化设备,主要包括生产工序中的检测、灯检等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了生产线改革升级。报告期内,公司启动了生产体系管理优化PK活动,涉及生产现场管理、员工操作、设备能源、文件记录等生产体系各方面,活动精髓落实在各项生产与协同工作中,加强了人员的高效协同,促进了生产改革、制度优化、素质提升、降本扩能,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生产秩序,提升了公司生产制造质量与水平。4、治理端,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规范运作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严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规范运作,并及时完成公司董监高换届选举,确保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公司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化解投资者顾虑,客观宣传公司投资价值,吸引中长期投资者进驻,始终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保持了公司在二级市场的稳定运行。未来,公司将始终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坚持聚集主业,重点发展医药工业,秉承“创新、责任、信任、努力”的文化理念,持续强化产品、产能、人才创新,加强研发、产品、市场和管理投入,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并力争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以上涉及未来计划等的前瞻性陈述,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32,455,475 22.22%
2 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70,328,949 11.80%
3 重庆长江制药厂 7,154,250 1.20%
4 计红姣 4,082,600 0.69%
5 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 3,225,346 0.54%
6 刘尚军 3,004,801 0.50%
7 UBS AG 2,183,094 0.37%
8 刘尚红 2,172,900 0.36%
9 袁琇峰 1,954,500 0.33%
10 刘志雄 1,708,300 0.29%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