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珠海冠宇
- 企业英文名: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徐延铭
- 上市代码: 688772.SH
- 注册资本: 112756.8192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10-15
- 大股东: 珠海普瑞达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17.74%
- 董秘: 刘宗坤
- 董秘电话: 0756-6321988
- 所属行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蔡志良、颜呈海
- 律师事务所: 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珠峰大道209号(A厂房首层南区)
- 概念板块: 电池 广东板块 沪股通 MSCI中国 中证500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预盈预增 转债标的 荣耀概念 低空经济 科创板做市股 固态电池 华为概念 小米概念 无人机 锂电池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2007-05-11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400799386302M
- 法定代表人: 徐延铭
- 董事长: 徐延铭
- 电话: 0756-6321999,0756-6321988
- 传真: 0756-6321900
- 企业官网: www.cosmx.com
- 企业邮箱: investor@cosmx.com
- 办公地址: 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珠峰大道209号(A厂房首层南区),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顺宇路1号
- 邮编: 519100
- 主营业务: 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和销售动力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高技术绿色电池、相关设备和原材料,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 企业简介: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珠海,拥有珠海、重庆、浙江三大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设立工厂。珠海冠宇是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长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客户。在动力电池领域,珠海冠宇经过多年积累已成为多家汽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目前已进入高端电动摩托车、汽车启动电池、储能等领域,将逐渐步入乘用车BEV和高压储能等领域。同时,公司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涉及电化学、材料学、物理化学、机械及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对公司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奖项。
- 商业规划: (一)2024年度公司整体经营情况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产业链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发展,深化市场拓展,客户份额有效提升,降低产品价格随原材料波动的下行影响;与此同时,公司依托推进精细化管理,推动成本端持续改善,不断降本增效;在外部环境波动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行态势也为财务收益提供正向支撑;在此过程中,公司始终以技术驱动为核心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多维举措的系统推进,推动经营质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54,107.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0.8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3,035.47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5.03%。(二)2024年度公司重点工作1.守正创新,不断拓展增量空间,把握AI浪潮下端侧的业务机会报告期内,在行业周期波动与外部环境承压的背景下,公司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核心性能,产品技术始终紧跟行业前沿,为未来竞争储备充足动能。多种AI开源模型的问世,带动了传统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厂商对本地大模型的部署热潮,同时催生出AI眼镜、AI手表、AI玩具等创新性的硬件载体,也对终端产品的功耗、续航、散热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将积极把握AI浪潮下端侧的业务机会,不断提升电池性能,以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产品需求。笔电类产品业务方面,根据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2.02亿台,同比增长4%。报告期内,公司依托长期技术积累与战略布局,持续深化与惠普、联想、戴尔、苹果、华硕、宏碁、微软、亚马逊等全球头部电脑品牌厂商的合作,在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领域保持稳定供货份额,并通过灵活响应需求、优化服务巩固客户黏性。2024年公司笔电类(含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产品实现总营业收入63.44亿元,同比下降4.04%,销售量同比增长13.28%。手机类产品业务方面,根据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2亿台,同比增长7%。在此背景下,公司与现有客户苹果、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联想、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同时积极投身技术领域研究,紧跟行业前沿趋势,为公司在未来手机市场中不断提升份额创造契机。2024年公司手机类产品实现总营业收入32.51亿元,同比下降5.17%,销售量同比增长7.93%。其他消费类产品业务方面,公司更大范围地拓展市场业务诸如智能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清洁电器、电动工具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丰富公司的客户群体,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其他消费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51.94%,销售量同比增长83.20%。消费类PACK业务方面,公司的PACK自供比例持续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的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为40.44%,同比上升5.00个百分点。2.审时度势,聚焦高倍率场景,动力类核心业务占比大幅提升在动力和储能市场,高倍率电池主要应用在汽车启停、混动汽车、无人机、大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电动摩托车、航模、储能调频、UPS、机器人等对大电流放电有特殊要求的场景。面对动力和储能市场的急剧变化,公司及时调整战略规划,集中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汽车低压锂电池和无人机电池业务,力争成为汽车低压锂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同时,公司持续探索高倍率软包电池的其他应用场景,审慎把握汽车高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其他业务机会,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方面,公司将其定位为自身优势项目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业务。经过前期的投入与深耕,公司开始陆续为国内外头部电动车企业批量供应汽车低压锂电池,报告期内汽车低压锂电池出货量约90万套,成为动力类电池业务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截至目前,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已通过多家车企的体系审核,先后获得上汽、智己、GM、捷豹路虎、理想、奇瑞、广汽、吉利、Stellantis、奔驰、蔚来等众多国内外头部车企的定点,并陆续量产供货。行业无人机电池业务方面,公司持续保持与大疆等客户的深度合作,销量稳步提升,报告期内行业无人机电池营收同比增长95.92%。同时为了抓住低空经济的发展机遇,公司积极与头部物流企业推进物流无人机的产品开发,并与大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厂商进行对接合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营动力及储能类业务的子公司浙江冠宇实现总营业收入为9.82亿元,同比增长48.70%,其中汽车低压锂电池和行业无人机电池合计占收入比例为80.38%。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和产能充裕的情况,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公司适时调整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的建设进度,严格控制产能释放节奏。报告期内,浙江年产1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重庆年产15GWh高性能新型锂离子电池项目及德阳一期25GWh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延缓。该调整旨在确保产能的合理规划和利用,避免过度投资导致资源浪费,并有助于公司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势头。后续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综合评估项目的实施条件后再决定是否恢复建设。3.锐意革新,深化核心实力,赋能企业长效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充裕的背景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向具备高质量产品、强大技术实力及可靠交付能力的企业倾斜。公司始终秉承以技术、创新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产品量产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45,847.1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2.64%,研发投入同比增加26.82%。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有效国内专利2,205项,其中发明专利698项,实用新型专利1,483项,外观设计专利24项。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发,实现科研资源的高效整合。报告期内,公司“准固态动力锂电池PACK模组”“准固态动力锂电池电芯”项目获评为“2023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小动力无人机锂电池”项目获评为“2024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新型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冠宇电源被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行稳致远,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资本结构,助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为优化浙江冠宇资本结构,加快推进公司动力及储能业务发展,公司于报告期内审议通过浙江冠宇增资议案,同意公司及外部投资人对浙江冠宇进行增资。本次增资扩股后,将进一步增强浙江冠宇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为动力类业务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同时,公司依托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及项目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管理体系,在稳固核心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动态人才梯队优化机制,促进人才与企业价值的共同成长,持续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