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煜邦电力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Yupont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霍丽萍,周德勤
- 上市代码: 688597.SH
- 注册资本: 24710.1384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1-06-17
- 大股东: 北京高景宏泰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26.13%
- 董秘: 石瑜
- 董秘电话: 010-84423548
- 所属行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廖志勇、王昭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1号航星科技园航星1号楼
- 概念板块: 电网设备 北京板块 养老金 融资融券 预盈预增 转债标的 机器人概念 微盘股 储能 虚拟电厂 特高压 无人机 充电桩 国产软件 智能电网 军工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6-05-17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1410269391XD
- 法定代表人: 周德勤
- 董事长: 周德勤
- 电话: 010-84423588,010-84423548
- 传真: 010-84428488
- 企业官网: www.yupont.com
- 企业邮箱: IR@yupont.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1号航星科技园航星1号楼
- 邮编: 100013
- 主营业务: 从事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等智能电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智能巡检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软件开发;仪器仪表销售;电力设施器材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充电桩销售;通讯设备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电线、电缆经营;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地理遥感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仪器仪表制造;电力设施器材制造;电子(气)物理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劳务派遣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认证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测绘服务。(依法须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创立,主营业务为智能用电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向客户提供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和电网信息化技术开发与服务。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其下属省网公司及大型发电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单相智能电能表、三相智能电能表、集中器、采集器、专变终端、配电网自动化终端及故障指示器、采集装置、主站系统及相关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我公司是行业内较早进入电能计量领域的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目前,公司已掌握智能电能表、集中器、采集装置、专变终端、配网自动化终端等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具有先进的技术实力。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软件开发优势,积极拓展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电网信息化技术开发与服务等附加值较高的业务。公司先后获得多项科技成果荣誉,包括电能信息采集装置、主站系统、电厂厂用电管理系统、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及分析系统、智能输电网分析管控系统等产品。其中“智能输电网分析管控系统”将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输电与调度领域,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公司自设立以来,非常重视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相继被评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 商业规划: 2024年,公司紧跟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方针,主动适应市场变化,通过研发创新、技术升级与管理提升推动业务发展。(一)经营业绩实现历史突破2024年,公司智能电力设备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市场地位显著提升。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智能巡检、信息技术和储能等业务,实现围绕新型电力产业的多板块协同,推动公司业绩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013.69万元,同比增长67.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132.38万元,同比增长195.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528.31万元,同比增长157.54%。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8.03亿元,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智能电力产品受益于国家电网投资增长及智能电能表与终端设备进入轮换周期,2024年智能用电产品招标量和招标额较往年呈增长态势。公司以募集资金建设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和智能检测设备全面投产,产能规模、工艺稳定性和质量管控水平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确保产品技术领先。同时,公司优化组织结构,设立专人专岗负责售后跟踪与客户服务,提高需求响应速度。上述举措显著提升了公司在电网智能电力产品招标中的竞争力。报告期内,智能电力产品实现收入55,202.20万元,同比增长78.53%。公司在2024年国家电网集中招标中,中标总金额达4.2亿元,在八十余家中标企业中位列第二十名,在夯实市场地位的同时,为公司收入和利润提供有力支撑。自动化产线2、低空智能巡检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公司低空智能巡检业务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升级,不断拓展产业应用场景。2024年,公司在巩固输电领域无人机智能巡检业务的基础上,将产品与服务拓展至配电、变电、水电及光伏等应用场景。报告期内,低空智能巡检业务实现收入12,293.51万元,同比增长8.73%,三年复合增长率近28.19%。无人机巡检(1)无人机巡检随着低空智能巡检在电网及各领域的应用拓展,公司在自主研发的巡检软硬件一体化产品基础上,持续进行技术优化。以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分析软件为基础,近年来陆续开发了无人机航线规划软件、无人机自主巡检APP、无人机巡检管控系统。同时,公司不断适配新的行业机型,已实现飞行任务下发、任务自动流转、飞机自动巡检、实时视频监控、成果自动回传、空域自动告警等全业务流程的线上闭环,并在安徽、冀北、黑龙江等地实现规模化应用。(2)数字孪生基于多年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分析、三维点云建模及全电压等级通道数据库的综合应用,公司开发了煜邦极目电网数字孪生平台。该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南网数研院、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国网冀北及安徽、山东等国网省级电力公司。典型项目包括:数字电网空间信息平台、淮南变电站数字孪生平台、柔直换流站智能全景系统、大屯光伏巡检等。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云渲染平台技术、光伏场站数字孪生、输电线路数字孪生、变电数字孪生仿真交互、配电网数字孪生感知分析、水务数字孪生等六项产品的研发及优化,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深度。(3)行业拓展2024年国家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为低空智能巡检业务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在巩固现有输电领域智能巡检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至变电、配电等领域。并在水电、光伏等领域基础上,开拓了森林防火巡检、海上风机巡检、高铁线路巡检等新应用领域,为低空智能巡检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24年底,煜邦无人机机场及智能运维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中煤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大唐集团等央国企项目。3、数智化信息服务公司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涵盖电网运行监测、数据分析、可视化管理、决策支持等多个应用领域。作为核心技术供应商,公司深度参与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数字电网建设工作。2024年,国网和南网均加快推进数字电网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电网业务深度融合,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能源转型。国家电网提出的数智化坚强电网作为新型电网的重要形态,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南方电网亦持续发力数字化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数智化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契合客户需求,实现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3,493.24万元,同比增长36.14%。4、储能业务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源、网、荷、储、智”成为其建设核心。储能技术与产品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持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及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等方面至关重要。公司利用深耕电力行业近三十年的品牌优势、与电网多年合作建立的客户基础,以及在智能电力产品与服务领域的产业化实践经验,积极拓展储能领域。2023年7月,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煜邦智源,业务覆盖储能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储能项目从设计、开发、建设到运维的全套解决方案与实施。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发展迅速,在产品研发、产能建设、市场推广及项目实施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5GWh储能电池模组及PACK自动化产线于6月投产,累计直流侧业绩超1GWh,完成100MWh以上规模项目三个,在取得关键业绩与行业地位的同时,拓展了一批优质行业合作伙伴。报告期内,储能业务累计实现交付额3.05亿元。(二)深耕科研,产研协作展现成果公司始终坚持产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8,014.6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52%,同比增长39.00%。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知识产权69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拥有知识产权385项,包括专利154项、软件著作权230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1、智能电力产品研发智能电力产品是公司的基石业务。2024年,公司在智能电力产品的技术进步、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方面,公司技术研究院持续开展新产品研发,拓展产品线,并对现有产品进行持续技术改进和成本优化。在智能电能表产品方面,2024年,公司技术研究院对国家电网2020版A级和B级智能电能表持续进行技术革新,进一步提升各项技术指标。经过技术改进的C级和D级高精度电能表顺利通过中国电科院检测,技术评价均达到最高水平。此外,国家电网A级单相高防护智能电能表顺利完成产品开发和国网计量中心送检,并取得合格报告。在2023年取得国家电网单相智能物联电能表检测报告基础上,2024年完成了B级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的开发和国网计量中心送检,并取得合格报告。年内完成了国家电网B级三相导轨式电能表的产品开发和送检工作,并取得合格报告。为响应南方电网对智能电能表元器件自主可控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公司技术研究院立项开发了符合南方电网新标准的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C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并提供第三方厂家三要素报告,一次性通过南网科研院送检。同时,在此过程中进行生产工艺优化,提升生产效率,并在南网年度两次招标中实现中标和供货。此外,为响应南方电网电能表电鸿化要求,公司南网单、三相智能电能表均通过南网电科院的检测和电鸿适配认证。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方面,在2023年完成产品开发并取得国网计量中心合格报告的基础上,2024年,公司对国家电网2022版标准I型集中器和III型专变采集终端进行了系统性技术改进,改进后的产品均通过国网计量中心检测,技术评价均达到最高水平,并形成了可复用的标准化技术平台,年内实现多次中标、供货并保持稳定运行。在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方面,围绕现货市场需求,公司完成了多个省市交易功能的开发及实施支持,并深度参与国网电能量采集装置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同时,国产化自主可控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已完成多业务场景适配,硬件平台支持国密算法,软件系统实现了营销、调度业务的模块化扩展,为后续新标准产品的开发和送检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南方电网采集终端方面,为响应南方电网开展市场营销领域设备操作系统电鸿化的要求,公司积极参与南网市场电鸿化采集终端技术研讨、技术验证和产品开发。南网智能量测终端已通过电鸿适配认证,台区终端的边缘计算架构设计和基础APP开发已完成,进入电鸿物联调试阶段。除以上研发工作外,公司技术研究院持续跟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标准方向,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调、可控的光伏规约转换器取得国网电科院的型式试验报告,完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单元的开发工作;紧密跟踪国家电网2024版智能电能表标准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标准、南方电网智能网关电能表技术标准,进行关键技术验证和样机开发,为2025年的产品开发和正式送检奠定技术基础。2、智能巡检技术和产品研发2024年,“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电力巡检到应急救灾,从城市治理到农林植保,低空技术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渗透。依托公司多年来在电力智能巡检方面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与应用的软硬件技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产品基础,公司围绕智能巡检业务,构建覆盖感知、巡检、分析、处置的全流程服务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1)智能巡检硬件产品研发与集成公司紧密跟踪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需求,以电力巡检服务的技术优势为基础,逐步构筑了包括无人机库、无人机、地面巡检机器人、激光雷达、在线监测装置等在内的智能巡检硬件产品系列。在无人机库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针对现场交付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行业痛点,从机库本体稳定性提升、APP软件重构、机载边缘计算终端研发与应用三个方面投入研发资源,致力于打造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可快速标准化交付的产品。2024年,公司无人机机库在厂内实现了10000次以上无故障运行的里程碑,并实现了连续7×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化作业。飞行控制APP实现了1000次飞行无故障,日间降落成功率达到99.97%,夜间降落成功率达到99.92%。机载边缘计算终端完成开发,采用4G/5G网络通讯,并兼容1.4G自组网通讯,有效解决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通讯问题,并在客户现场完成了试运行演示。(2)智能巡检软件2024年,公司完成了无人机机巢管控平台软件V2.0项目的研发。该平台实现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的集中管理,能够对巡检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管控。系统增加了航线规划、采集图像AI隐患识别等功能,扩展了不同厂家和不同型号机巢的通讯协议,优化改进了用户界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并调整了系统架构,方便接入第三方微应用,有效提升了公司无人机管控平台的兼容性和市场竞争力。煜邦机巢管控平台(3)点云数据处理软件产品2024年,公司完成了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V6.2的研发工作,进一步扩展和增强了功能与性能。该软件实现了精细化建模、配网点云数据处理、道路和建筑物分类算法、建筑物和小地物的半自动分类、基于点云的航线规划及航线安全检测、基于历史数据自动分类等功能。同时,优化了用户界面,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优化了算法,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点云处理软件产品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激光雷达点云处理软件示意图(4)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为电力行业相关业务带来全新赋能,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别发布了“光明大模型”和“大瓦特”大模型,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电力业务的深度融合。2024年,公司在已有AI研发团队基础上,进一步强化AI技术团队建设和AI基础设施部署,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软硬件产品和公司管理效率中的应用。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变电站缺陷检测算法,构建变电站设备状态异常样本库,研发变电设备状态异常识别模型,实现变电设备视频图像的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公司深入研究多模态识别技术,通过显著性检测、图像空间嵌入、多模态数据解析等技术,开发图像质量管控算法模型,支持少样本部件和杆塔的识别处理,实现巡检照片的深度内容理解和全面质量把关,完成巡检照片基于自注意力的序列排序。公司训练开发完成的“煜邦点云智能分类模型”,是专为输电线路三维点云数据分类而设计的高效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实现快速推理,高效完成输电线路点云数据的分类任务,提高对不同场景和形状的适应性。此外,公司还构建了“煜邦电力知识问答系统”,提升公司内部培训和学习效率。在电力业务的实际应用中,报告期内公司陆续完成了“基于无人机影像智能匹配识别的变电巡检缺陷隐患检测技术研究”“基于显著性检测和序列化标注的输电线路图像质量管控技术研究”“输电线路防外破图像识别算法准确度及边缘计算装置性能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光伏电站无人机智慧巡检的研究与应用”“基于AI技术的电力场景点云分类”等项目。基于AI技术的点云分类煜邦电力知识问答系统3、储能产品研发公司秉持“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业务发展思路,持续加强储能产品的研发投入。2024年,储能研发团队完成了大型储能预制舱、变流升压一体机、工商业储能一体机等产品的研发和定型。公司实现了1P52S自主知识产权电池PACK的研发、定型和量产,该产品通过了新国标试验并获得了相关报告,销售量达到200MWh以上。公司推出了风冷、液冷系列工商业一体机产品,并在多个工商业储能项目中交付使用。公司自主研发并量产了5MWh、3.35MWh液冷直流集装箱储能系统产品,这些产品设计紧凑高效,成本控制能力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工商业储能能量管理系统(EMS)与云平台的研发也在高效推进中,目前已进入测试联调阶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立项科研项目12个,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00万元,专利申报19项,且全部获得受理。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还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和软件著作权1项。4、公司试验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硬件产品测试验证体系,是提升公司产品研发质量和长期运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2024年,公司优化和完善了产品全生命周期试验测试和验证流程,涵盖研发过程、中试过程、现场长期运行的完整测试体系。公司建设完成了功能齐全的高规格全性能实验室和中试车间,用于验证产品长期运行可靠性。适应全产品系列、模拟现场环境和电气环境的真型试验场也在年内投入使用。同步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公司在2024年强化了测试团队建设,优化提升了电能表测试团队、终端测试团队、杭州研发中心测试团队及全性能试验中心测试团队。公司加强系统培养,持续建设试验测试体系软实力,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测试大纲、测试用例、测试流程管理,保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全性能实验室。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