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盛视科技
- 企业英文名: MAXVISION TECHNOLOGY CORP.
- 实际控制人: 瞿磊
- 上市代码: 002990.SZ
- 注册资本: 25603.1688 万元
- 上市日期: 2020-05-25
- 大股东: 瞿磊
- 持股比例: 63.35%
- 董秘: 秦操
- 董秘电话: 0755-83849249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李联、苏醒
- 律师事务所: 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
- 注册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彩田路7018号新浩壹都A4201-4206(整层)、43整层、45整层
- 概念板块: 互联网服务 软件开发 广东板块 养老金 深股通 QFII重仓 多模态AI 预盈预增 机构重仓 星闪概念 电子后视镜 信创 数字哨兵 华为概念 车联网(车路云) 人工智能 一带一路 医疗器械概念 智慧城市 深圳特区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广东
- 成立日期: 1997-01-16
- 组织形式: 大型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403002793071563
- 法定代表人: 瞿磊
- 董事长: 瞿磊
- 电话: 0755-83849249
- 传真: 0755-83849210
- 企业官网: www.maxvision.com.cn
- 企业邮箱: investor@maxvision.com.cn
- 办公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社区彩田路7018号新浩壹都A4201-4206(整层)、43整层、45整层
- 邮编: 518000
- 主营业务: 专业提供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其智能产品
- 经营范围: 一般经营项目: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算法、机器视觉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智能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产品、智慧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络及数据库、机电一体化产品、工业与办公自动化设备、通讯信息设备、安防产品、警用器材、第一类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智能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服务;电子与智能化工程、机电安装、机房及消防工程、建筑装饰和装修及防雷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从事以上内容的技术咨询;软硬件技术检测与评价、技术转让及服务;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设备租赁(不含金融租赁);自有物业租赁。许可经营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 企业简介: 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A股主板上市企业(股票简称“盛视科技”,股票代码"002990”)。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是一家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为用户提供符合未来发展的智能产品及"Al+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智慧社会建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公司在深圳和武汉设有研发中心,拥有数百人的软硬件研发及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团队,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超过50%,形成销售的软硬件产品达400多种,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0%左右。通过高研发投入,公司形成了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取得了数百项专利、著作权和一系列技术突破,公司首创了多项口岸智能查验产品,开创了口岸旅客查验、车辆查验及卫生检疫等领域智能查验的先河。在智慧口岸领域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基于在口岸领域的Al技术积累,公司已在城市管理、园区、物业、物流、交通、车联网、机场、教育、消防等行业落地了智能产品、形成了应用案例,并不断探索更多的Al产业化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获得了政府部门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知名品牌、深圳500强企业、深圳市民营领军骨干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标杆企业、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深圳市优秀软件企业、深圳市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2020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榜、2022中国上市公司创新500强、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公司是广东省智慧口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图像智能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在国际声学场景识别与事件检测(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coustic Scenes and Events)挑战赛中,公司取得国内第二名、国际第四名,并在全球权威测试Ongoing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FRVT)中,盛视人脸识别算法名列前茅。“诚信立企,做一家负责任的公司;创新载业,让世界分享盛视智慧”——公司将秉持诚信立企这一经营宗旨,规范管理,稳健经营,用心服务用户,努力实现让一直伴随公司成长的员工获得应有的回报,让长期持有盛视科技股票的投资者获得良好的收益。
- 商业规划: (一)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为用户提供符合未来发展的智能产品及“AI+行业”解决方案,服务智慧社会建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专业提供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其智能产品,包括航空口岸、陆路口岸、水运口岸,业务涵盖边检和海关(含原检验检疫)等出入境旅客、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的智能通关查验和智能监管等。公司在智慧口岸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口岸查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在智慧口岸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将业务拓展至智能交通、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校园、智慧消防等其他应用领域。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口岸主管部门、边检、海关(含原检验检疫)、机场集团、公安部门、交通管理部门、道路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校等。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具体如下:1.智慧口岸依托广东省智慧口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图像智能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基于设备互联、信息共享、集约管理等理念,通过图像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满足业务需求的系统和产品,优化旅客、交通运输工具、货物、邮件查验流程,整合现有口岸系统资源,打通口岸各系统信息壁垒,实现口岸系统之间无缝连接,构建同一平台协作模式。公司研发并已落地应用的自助查验系统、海关智能旅检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检疫系统、智能查验系统、口岸服务机器人、视频防尾随系统、集装箱空箱检测系统、车辆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船舶人员智能管控系统、高分可视化指挥平台等系列产品,覆盖智能查验、智能防控、智能检疫等三个系列的智慧口岸查验防控系统,形成了在航空、陆路、水运三类口岸领域的全方位应用,为守护国门安全和便利化通关提供有力保障。公司部分成功案例图2.智能交通及其他(1)智能交通依托公司多年的行业技术积累,以智能算法为基础,聚集场景应用为驱动,公司研发了基于AI的智能算法(支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车牌识别、车型/车标/车品牌/车身颜色识别、电警/卡口/事件检测,如闯红灯、压线、违法变道、不按导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机占非、尾号限行、占用公交车道、逆行、非占机、违章掉头、黄网格违停、占用应急车道、外地车限行、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识别)和智能产品(AI摄像机、集装箱智能锁、5G在途监管终端、半挂车环视系统、车辆预警终端、智能管理终端、移动执法取证系统、便携/手持/移动/固定式多功能测速仪、占用公交/应急专用车道抓拍一体机等),以及后端应用平台产品(智能边缘网关系统、轻量级交管平台、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视频结构化分析平台、车辆大数据应用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等),专业提供城市交通管理、立体化治安防控等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交警、治安、刑侦等警种部门在交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侦查破案等警务工作中的实战需要。公司智能交通产品得到了行业相关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中国智能交通建设推荐品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荐品牌等多项荣誉,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大部分省份和海外部分地区。(2)智慧机场智慧机场自助系统包括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自助安检、自助登机、中转通道、行李分拣、违禁品分析、服务机器人、协运机器人、消杀机器人、AI测温、智能旅客安检(回筐)系统等无人化、全流程的系统。基于在智慧口岸业务的技术积累和视频检测、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特征比对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延伸,并结合与机场的合作经验及航空业务的需求特点,公司开发了能够满足机场多个场景使用需求的产品和方案,推进机场“无纸化”便捷出行。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助安检系统系全国首创,并在上海虹桥机场、昆明长水机场获批使用,该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尾随判断报警,不仅降低了安检人员的工作压力,还极大地提高了机场安检管控的安全性。(3)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和“AI+行业”应用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将声学识别、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特征比对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产品的创新应用中。公司推出的智慧系统具有广阔的行业普适性,能根据采集的数据提供分析和判断,通过搭载满足不同场景应用的高精度算法,可应对数据激增带来的成本和复杂性挑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基于多年的技术基础和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机场领域积累的经验,公司产品还可应用于其他智慧系统领域(如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校园、智慧消防等),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报告期内,公司从事业务的经营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二)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概述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致力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AI+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和智能产品提供商”的战略目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经营计划,坚持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综合保税区新型监管模式全国示范项目——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海关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交付验收,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海外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完成中东区域口岸边境、智慧园区和非洲区域智慧港口等项目的交付,以及中东中亚区域智能交通和非洲区域智慧海关等项目的拓展,并有多个项目在持续跟进中;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发布新一代消防机器人,推出清洁场景机器人,丰富机器人产品线;增资苏州亿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AI算力芯片行业,推动公司外延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18.06万元,同比减少21.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89.95万元,同比减少31.27%。对公司本报告期业绩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部分项目验收延后,导致本报告期营业收入规模有所下滑;2.受结算周期影响,部分项目回款延后,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7,646.90万元;3.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7,179.4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34%。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进展情况如下:1.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夯实行业地位报告期内,公司抓住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和各地口岸经济发展机遇,紧密跟踪智慧口岸市场需求,凭借深厚的研发创新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案例经验和品牌优势,公司成功中标金水河口岸扩大开放查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项目、中山湾中新城项目联检大楼智能化项目、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T1航站楼查验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大兴机场公务机楼国际通道建设项目、海口南港“二线口岸”客运查验点物资设备采购项目、拱北口岸旧联检楼边检快捷通道和相关配套设施设备项目、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建设智能化设备采购项目、乌力吉口岸周界防护管控设施项目、辽宁丹东公路口岸弱电系统及配套设施信息化建设项目等,进一步夯实了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持续拓展业务领域,在口岸之外场景的AI应用也取得较大突破,中标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海关信息化建设项目、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人脸识别考勤机设备采购项目等,业务结构不断完善。2.发挥行业能力领先优势,一国一策,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作为公司上市后的重要战略布局,公司持续投入并积极探索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营销新模式和路径。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深度调研,持续创新,一国一策。面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洞察市场行情和发展动态,根据当地的政治形势、法律法规和发展阶段,制订与当地相匹配的销售策略。同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水平,形成与当地相符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欧洲、北美地区,公司采取展会和定期拜访的形式推广公司智能终端产品;在非洲、中亚地区,重点推广综合解决方案;在中东、东南亚地区,采取项目拓展和渠道分销相结合的方式。报告期内,公司在中东、中亚、非洲等地区新开辟了多个合作渠道,行业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展会拓展至欧美市场,国际市场业务全面推进。在渠道拓展方面,公司于2023年第四季度启动智能产品的渠道分销。报告期内,公司携多款智能终端产品参加了中东(迪拜)国际安防设备与技术展览会(IntersecMiddleEast)、美国拉斯维加斯西部安防展(ISCWest)、墨西哥安防展(EXPOSEGURIDAD)、英国伯明翰国际安全科技展览会(TheSecurityEvent2024)、巴西安防科技展览会(EXPOSEC)和南非安防及消防展览会(SecurexSouthAfrica),开启了全球市场分销推广新篇章。通过展会推广,公司产品受到广泛关注,获取了一批有效客户,并持续推进深层次的合作。2024年5月,公司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第六届全球AEO大会,利用AEO大会契机,邀请了尼日利亚、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多个海外客户团到公司总部参观交流,积极探索并把握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的新机遇。在项目拓展方面,公司充分发挥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行业能力领先优势,深入了解当地的业务需求和发展现状,创新打造与当地相匹配的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在多个国家持续推动项目落地,完成中东区域口岸边境、智慧园区和非洲区域智慧港口等项目的交付,以及中东中亚区域智能交通和非洲区域智慧海关等项目的拓展,并有多个项目在持续跟进中。公司将在现有中东、非洲、中亚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欧洲和美洲市场,充分把握行业发展契机,赋能盛视优势技术和行业经验,为当地产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注入创新活力。3.AI赋能智慧监管新模式,打造行业标杆报告期内,公司凭借多个创新业务建设及研发项目的成功交付,不断探索并持续深化AI技术在智慧监管领域的全方位应用落地,推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下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公司以AIoT云平台为核心,联动路侧智能传感设备,基于车路云协同技术,实现园区车辆的全域定位、实时定位、轨迹监测及任务指引,将边缘AI感知算法、云边管理能力等全栈式技术成功融入创新监管的业务场景中,引领科技创新型园区监管模式的高质量发展。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海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综合保税区推进新型监管模式的全国示范项目,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也为公司在全国推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创新业务奠定坚实基础。一系列具有标杆效应的创新项目的推出,进一步夯实了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也为后续的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支撑。4.赛道拓展再出新成绩,推出清洁场景机器人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站在技术前沿,不懈地探索与开拓创新,凭借深厚科技底蕴,推出了包括掌静脉识别与虹膜识别在内的多项身份认证创新升级产品,提升了身份验证的便捷程度,增强了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可靠的身份验证解决方案,可广泛运用于口岸管理、智慧城市以及安防等多个关键领域。此外,公司持续深耕智能机器人行业领域,成功推出了多款新一代消防机器人,在特种设备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再度拓宽通用机器人领域赛道,精心打造推出了专用于清洁场景的机器人新产品,在产业园区、商业楼宇、医院、学校等场景均能广泛应用,为用户带来便捷服务与舒适体验。清洁场景机器人产品的推出,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机器人产品线,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加智能、高效的清洁解决方案。公司将秉持匠心精神,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以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引领机器人行业迈向新高度,共创美好未来。5.科研团队厚积薄发,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创新高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布局,不仅深耕公司核心业务方向,力求在既定领域内实现创新与突破,更积极探索新领域,确保关键技术能够持续积累与创新,为解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技术的持续积累,公司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公司取得授权发明专利28件,授权发明专利技术方向涵盖了红外检测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证件查验、车辆查验以及自动化控制等多个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证书65件。多项创新技术专利的取得不仅巩固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发团队将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探索,攻克技术难关,努力创造更多研究成果,并在应用领域进行落地转化。6.人工智能持续加大投入,开展多方向大模型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尤其是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方向上,深入探索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智慧口岸、智能交通、智慧系统等多个垂直业务场景下的全面赋能。公司通过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从系统梳理垂直领域专业知识库,全面提升语料库数据质量等多个不同维度持续迭代升级多模态智慧口岸M2-GPT基座大模型对口岸等业务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公司围绕M2-GPT基座大模型的多模态认知能力,已在前台查验、融合指挥、智慧监管、业务咨询等多个应用场景下积极推动与开展了落地实践方案的研发与集成测试。随着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及其周边配套基础技术的不断发展,AI将是更进一步成为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支撑。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大语言模型,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方向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深入研究多模态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OCR字符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基础算法任务上的提升潜力,同时在应用侧的更多业务方向上持续推动大模型技术快速高效赋能行业。1.出入境流量和进出口货物量持续增长,智慧口岸的深入建设,为公司业务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87亿人次,同比增长70.9%;查验交通运输工具1541.9万架(列、艘、辆)次,同比增长56.9%;签发普通护照1,234万本,同比增长23.2%;签发往来港澳台出入境证件签注4,615.2万人次,同比增长7.8%。据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351.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69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同期增长2.8倍,恢复至2019年春节同期的近九成。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海关总署7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其中,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2.5个和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为顺应高流量的口岸管理,提升口岸的监管效能,智慧口岸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智慧海关建设寄予殷切期望、作出重大安排,提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重要合作倡议,宣布实施“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2023年4月,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在全国口岸深入开展智慧口岸试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口岸申报试点。通知明确,在全国深入开展智慧口岸试点建设要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口岸类型分类施策,结合口岸发展需要,重点开展升级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集约化信息系统、提升数字化运行管理、提供便利化综合服务、开展常态化跨境合作五大类建设任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智慧海关”,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4年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相关部分负责人表示,把海关改革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以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为总抓手,加快推进海关现代化,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到2029年形成智慧海关完整体系,实现“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目标。此外,国家移民管理局提出,围绕开辟新赛道、构建新模式、发挥新优势、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扩大移民管理服务制度型开放;围绕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不断改善中外人员通关体验。拓展出入境证件便利化应用,健全完善服务保障制度机制,更好服务保障中外人员交流交往和经贸合作。口岸出入境流量及进出口货物量持续增长和智慧口岸的深入建设,为公司业务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对外开放、“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为口岸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强调,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将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开放合作提供新机遇,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同时,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迈入第十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一带一路”大家庭。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深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和区域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为更好地推进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发展,2023年8月3日,公安部发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6条措施,其中,为顺应商贸规则,助力国内外向型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决定为外籍商贸人员提供口岸签证和多次签证便利。2024年4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台进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自2024年5月6日起实施若干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20个城市试点实行换发补发出入境证件“全程网办”等。此外,我国进一步调整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期发布的信息,位于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个对外开放口岸,对54个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24年上半年,外国人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不仅为口岸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数字社会建设项目,挖掘出海商机创造了条件。3.多地出台智慧口岸发展方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在对外开放的国策影响下,口岸成为各地发展的助推器。为助推当地经济的发展,多地出台智慧口岸发展规划,打造“口岸经济”,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创新通关模式,提升粤港澳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为更好地推动大湾区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不断完善“1+N+X”政策体系。近期,又有多份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件陆续出台,如《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度;《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口岸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先期机检、智能审图等智能化查验模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便利澳门居民进出合作区的立体化智能化口岸体系”,推进横琴口岸“常旅客”计划有序实施,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2024年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上海对外开放优势,海关总署、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研究编制了《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务合作区,实现区域跨境交往便利、国际商务活动活跃、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专业服务能力领先、配套设施完备的功能目标。为推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岸建设方案(2023—2026年)》印发,上述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全区口岸设计通行过货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亿吨(不含管道运输),出入境人员设计通行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0%,达到800万人次,基本建成设施完善、通行顺畅、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口岸体系,巩固口岸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补齐制约口岸发展短板,完善软硬件设施,强化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口岸现代化建设水平,推动口岸经济发展,构建“中心突出、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口岸综合开放体系,推动口岸信息互联互通,将智慧口岸建设纳入自治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内容,加快口岸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云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打造综合优势的重要途径。云南聚焦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以智慧口岸建设为切入点,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以口岸功能提升助推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把口岸经济作为云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发挥好地方主体作用和省级部门统筹协调职能,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吸引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口岸建设运营。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动海南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要求“高标准建设开放口岸和二线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科技装备投入力度,实施智能精准监管”,“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上述方案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在2025年前启动封关运作。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明确项目建设规划的口岸“十四五”期间匡算投资总额约115亿元。此外,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地都推出了口岸发展规划,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4.多项行业发展规划的出台,绘制了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2021年,海关总署发布了《“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和《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的建设目标,并指出建设智慧口岸,围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数字化转型,推进国际间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应用水平,拓展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智慧海关建设中的应用途径,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北斗、智能审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先进技术进一步优化口岸服务、提升口岸效能。国家移民管理局印发了《“十四五”移民管理事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移民管理事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推进移民管理智能化建设应用,推进移民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构建与形势任务相适应的现代高效、安全可靠的科技应用体系。交通部发布了《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我国交通建设的主线,尤其在稳增长的背景下,交通智能化有望扮演重要角色,行业发展有望提速。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将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全面开启智慧民航新征程。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上述发展规划的出台,绘制了行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十四五”新时期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5.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中间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独立篇章,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列为“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之一,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根据上述发展纲要,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2023年2月27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规划》明确,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此外,《规划》还指出,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规划》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发展线路。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24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4年)》显示,2023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5个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超33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60%,较2019年提升约8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86.8%,较2019年提升1.3个百分点。从国别看,2019年—2023年,美国、中国数字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德国、日本、韩国数字经济稳定发展,预计2024—2025年全球数字产业收入增速回升。2024年6月,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数字中国建设将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成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预计在政策加持、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多重利好下,后续数字经济将进入全面扩展阶段,并将加速改造传统行业,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6.数字经济多双边国际合作,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再分配、发展阶段攀升的核心推进器,202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22-2025年数字战略》,指导各国建设包容、道德和可持续的数字社会。瑞银集团此前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中东地区国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将从2022年的4.1%上升到13.4%。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柬埔寨等国也大力推进本国数字经济发展。如阿联酋推出了包含多项举措和计划的数字经济战略,并成立了数字经济委员会,负责协调和帮助相关部门落实战略,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根据《海湾新闻》消息,阿联酋数字经济将从目前的近380亿美元增长到2031年的1400亿美元以上。根据沙特数据统计总局的数据,2022年沙特的数字经济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了14%。此外,沙特提出“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和NEOM(沙特新未来城)的发展规划,同时沙特成为2030年世博会、2034年世界杯等重大赛事的承办国,其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的相关需求较大。围绕数字经济开展多双边国际合作,畅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供应链国际循环,打造世界数字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造福世界人民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相继印发了《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优化数字经济“走出去”布局,明确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方向,加快融入数字经济全球产业链,并且积极组织开展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G20数字经济部长会议、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持续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平台。其次,在全球多方治理体系方面,我国加入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发展倡议》《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积极探究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再次,在数字经济国际影响力方面,2017年我国与塞尔维亚、老挝、泰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2020年我国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倡导尊重各方利益、反映各方意愿的数字治理国际规则;2022年我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达成《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深化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合作共识。2023年5月18-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峰会上,中国与中亚,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通过了《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并决定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为中国-中亚关系发展作出战略领航。2023年8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同非洲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并在会上强调,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开展更多合作,包括实施“智慧海关”合作伙伴计划。同年12月,世界海关组织(WCO)正式发布消息称,中国海关与WCO联合开展的“智慧海关”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共同推进国际海关现代化建设。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进程迅速延伸,不断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抓住海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作为人工智能智慧口岸应用领域领先企业,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视觉算法、声学识别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已成功将口岸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延伸至智能交通、智慧机场及其他智慧系统应用领域。公司将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为用户提供符合未来发展的智能产品及“AI+行业”解决方案,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发展,为建设智慧社会贡献力量。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瞿磊 | 162,200,000 | 63.35% |
2 | 舟山智能人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10,601,300 | 4.14% |
3 | 舟山云智慧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8,477,500 | 3.31% |
4 | 深圳市智能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7,295,000 | 7.70% |
5 | 深圳市云智慧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6,285,000 | 6.64% |
6 |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 | 2,633,033 | 1.03% |
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 1,399,122 | 0.55% |
8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998,500 | 0.39% |
9 | 李爱涛 | 695,300 | 0.27% |
10 | 卢伟 | 676,400 | 0.26%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