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新兴装备
  • 企业英文名: BEIJING EMERGING EASTERN AVIATION EQUIPMENT CO., LTD.
  • 实际控制人: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上市代码: 002933.SZ
  • 注册资本: 1173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8-08-28
  • 大股东: 长安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持股比例: 20.58%
  • 董秘: 周新娥
  • 董秘电话: 010-62804370
  • 所属行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孙玉霞、庄任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杉创意园四区4号楼
  • 概念板块: 航天航空 北京板块 专精特新 人形机器人 预盈预增 低空经济 机器人概念 商业航天 军民融合 2025规划 无人机 军工 央国企改革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1997-06-16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8633645490N
  • 法定代表人: 李伟峰
  • 董事长: 李伟峰
  • 电话: 010-62804370
  • 传真: 010-63861700
  • 企业官网: www.eeae.com.cn
  • 企业邮箱: xxzbg@eeae.com.cn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杉创意园四区4号楼
  • 邮编: 100195
  • 主营业务: 以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航空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
  • 经营范围: 电机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伺服控制机构制造;伺服控制机构销售;机械电气设备制造;机械电气设备销售;机械设备研发;机械设备销售;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电气设备销售;电气设备修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制造;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软件外包服务;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计算机系统服务;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产品销售;通信设备制造;通讯设备销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仪器仪表修理;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民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生产;民用航空器维修;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电子、机械设备维护(不含特种设备);通用设备修理;专用设备修理;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新车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企业简介: 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1997年成立,长期以来秉承“务实、创新、坚韧、奉献”的企业精神与“利国、利民、利军、利企、利友、利己”的经营理念,以“原创设计、高端制造”为定位,是专业从事机载悬挂/发射装置、航空电源系统、无人智能化等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共有干部职工两百余人,拥有多项伺服驱动/高精度传动技术和航空电源技术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制定了两项国家军用标准,是我国军机的炮塔随动系统、挂架随动系统、电动机翼折叠系统、雷达天线收放装置、电动吊声绞车、浮标投放装置等机载设备的核心供应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装备领域,在国内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公司拥有全套军工资质,建立了电磁兼容、振动、环境、仿真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具备完备的科研、生产软硬件环境和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
  • 发展进程: 1997年3月25日,北京市工商局核发《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同意预先核准企业名称为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新兴东方系由万乐科贸与自然人张进、张建迪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5月4日,万乐科贸与张进、张建迪共同签署《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章程》。1997年5月14日,中科北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开业登记验资报告书》(中科验字第972190号),确认万乐科贸、张进、张建迪已分别出资48万元、6万元和6万元。新兴东方申报的注册资金60.00万元(全部为流动资金)已经落实。1997年6月16日,新兴东方取得北京市工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系新兴东方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公司。2012年9月25日,新兴东方临时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新兴东方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新兴东方43名股东作为发起人,按照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基准日为2012年9月30日。2012年12月10日,北京中企华出具了《北京新兴东方自动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拟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评估报告》(中企华评报字(2012)第1335号),确认截至2012年9月30日,新兴东方净资产评估价值为10,835.62万元。2012年10月25日,大华会计师出具大华审字[2012]5277号《审计报告》,确认截止2012年9月30日,新兴东方经审计的净资产为89,858,024.08元。经新兴东方股东会决议同意,并经新兴东方全体股东作为发起人签署《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新兴东方以2012年9月30日为基准日,以经大华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大华审字[2012]5277号)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89,858,024.08元折合为股份公司股本总额8,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00元,其余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新兴东方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月29日,大华会计师出具《北京新兴东方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大华验字[2013]000068号),经审验,截至2013年3月29日,新兴装备(筹)已收到各发起人缴纳的注册资本(股本)合计人民币8,000万元,均系以不高于评估值且不高于审计后净资产值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8,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净资产折合股本后的余额转为资本公积金。2013年3月29日,新兴装备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同意对新兴东方进行整体改制,并同意将新兴东方净资产折合为新兴装备股本,共计折合股本8,000万股,每股1元,多余部分计入新兴装备资本公积金,各发起人按照各自在新兴东方的出资比例持有相应数额的股份。2013年4月16日,公司取得北京市工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11010800510599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
  • 商业规划: 公司秉承“务实、创新、坚韧、奉献”的精神和“共创、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以“新兴报国,卓越东方”为使命,专注于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航空装备产品的科研、生产。公司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注重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客户、股东和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实现“利国、利民、利军、利企、利友、利己”的共赢。(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公司主营业务是以伺服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航空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分为机载设备和技术服务及其他两类,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等航空装备领域,属于高科技的机电一体化产品。1、机载设备公司机载设备类产品目前主要包括机载悬挂/发射装置类产品、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类、外挂封严装置等产品。(1)机载悬挂/发射装置类产品是以智能控制技术/精密传动技术为基础的随动系统类产品,主要由智能控制计算机、电传动机构、伺服电机等部件构成,主要应用于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按照应用方向主要分为:1)武器随动系统——主要包括综合外挂梁系统、挂架随动系统、炮塔随动系统等;2)全电作动系统——主要包括折叠系统、电动吊声绞车、浮标投放装置、雷达天线收放装置等。(2)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类产品主要是视频信息探测、采集、处理、压缩、记录、显示和传输设备产品,包括机载用视频处理系统和视频记录仪等。(3)外挂封严装置是某型飞机的配套产品,用于实现飞机外挂物投放后机翼结构上各外挂点的相关功能。2、技术服务及其他技术服务是指公司接受用户、主机厂商、主机配套厂商或科研院所的委托,为其提供技术及测试等方面的服务。此外,公司还向客户提供综合测试与保障系统产品、少量的机载设备检测、维修等其他服务。(二)公司经营模式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机载悬挂/发射装置、飞机信息管理与记录系统等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采用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打造成集航空机载设备研制、航空机载设备维修、测控设备研制等业务为一体的航空技术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三)周期性特点目前,公司收入来源以军品为主,军方严格按照军费开支计划进行采购,行业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但是军方采购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使军品订单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受军方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的影响,公司订单情况与军方军费计划有一定的周期性关联。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1、概述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576,937.6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98,649.5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037,817.8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9.26%。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2,382,645,824.81元,较上年末下降2.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501,668,673.80元,较上年末增长1.77%。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管理工作如下:(一)航空装备业务持续发力,优势明显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聚焦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航空装备业务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多个新型号产品顺利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圆满高效、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生产交付任务。同时,在研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并取得重要进展。某型大功率作动系统现已实现小批量交付,作为国内首例大功率全电作动系统替代液压作动系统的机载产品,对于公司进军与立足固定翼飞机机电作动器细分市场,占据未来国内多电、全电航空装备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一代炮塔随动系统目前已在竞争择优中胜出,公司在直升机武器随动领域的关键地位得以持续巩固。(二)创新业务布局稳步开展,扎实推进报告期内,公司新兴业务稳步推进,智能机器人业务和海洋装备业务均取得重要进展。智能机器人业务领域,公司研发的轮足机器人1.0版本顺利结项,双足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有序开展。海洋装备领域,公司研发的大功率水下推进电机进展顺利,已进入正样机研制阶段。(三)多措并举加强成本控制,降本增效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公司向管理要效益,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确保“降本增效”落到实处:通过讲座和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利润意识,责任意识,将成本控制与日常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健全完善成本管理和绩效激励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与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提升了人均劳动效能。(四)信息化管理增强协同,赋能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引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实现了公司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过程中的统一管理和多部门协同工作,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公司能够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数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有利于在出现数据异常和进度偏差时及时做出正确响应,优化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力。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