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德网聚(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泰德网聚(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泰德网聚
- 企业英文名: TIDENET(BEIJING)TECHNOLOGY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上官启璇,李永海,李鲲
- 上市代码: 870507.NQ
- 注册资本: 4644.15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7-01-19
- 大股东: 李永海
- 持股比例: 27.0937%
- 董秘: 姜南
- 董秘电话: 010-87703591
- 所属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王郧第、杨建霞
- 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昌久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林河南大街9号院9号楼3层363室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北京
- 成立日期: 2013-05-08
- 组织形式: 中小微民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1101050672599141
- 法定代表人: 李鲲
- 董事长: 李鲲
- 电话: 010-87703591
- 传真: 010-87703591
- 企业官网: www.tidenet.cn
- 企业邮箱: jiangnan@tidemedia.com
-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惠河南街1111号楼四层436室
- 邮编: 100025
- 主营业务: 媒体融合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 经营范围: 技术推广服务: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文具用品;电脑图文设计;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策划;市场调查;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广告;会议及展览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劳务分包;经营电信业务;从事互联网文化活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销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终端测试设备制造,终端测试设备销售,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
- 企业简介: 泰德网聚(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构建面向行业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向融合媒体、数字文旅、数字体育、数字乡村、企业数字化应用等领域提供成熟的软件产品、技术服务和云服务产品。公司自2013年成立至今,积极拓展业务,不断提升研发技术水平,以北京为中心,公司先后在武汉、西安、合肥、南宁等新兴城市成立分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应用体系和稳定的业务模式,服务了大量媒体、行业、区域市场客户群体。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公司主要从事媒体融合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具有多数据源接入技术、全媒体数据采集技术、音视频资源管理技术、音视频编辑技术、结构管理技术、数据应用输出接口技术、支持HTML5架构技术、快速跨平台部署等核心技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及经验,公司结合现有技术自主研发了符合媒体融合解决方案与广电等领域相结合的独特技术,能够满足客户及市场的需求。2018年公司媒体融合解决方案、聚现媒体云服务平台全面介入媒体融合市场,先后承担了陕西、福建省级融媒体平台建设以及南宁、鄂尔多斯、衡水等一批市级媒体融合业务平台的建设。公司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体制机制为保障,整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融媒体平台,着力提升媒体竞争力,促进媒体融合的转型。能够最大程度上整合电视、广播、报业、网络等媒介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的统一、管理、分发。融媒体平台建设是基于全网媒体资源面向电视、广播、报业等媒体开展融媒体业务,通过构建融媒体资源管理平台、融媒体内容管理发布平台、融媒体内容生产平台等完成面向融媒体业务的搭建,实现具备媒体融合特性的应用综合平台,最终实现媒体融合、内容统一管理发布、用户聚集、数据聚集等目标。实现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实现目标用户传统渠道、互联网渠道(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互联网电视、社区大屏、合作分发渠道)等全渠道覆盖。平台架构采用云技术,实现基于云模式开展系统构建,泰德融媒体技术平台与国内领先的云技术平台阿里云、金山云,媒体系统集成商捷成世纪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充分的应用经验。可以基于公有云、私有云联合部署,也可以为客户量身打造自有的云服务平台对外提供媒体融合业务云服务。公司在2018年底已经形成媒体融合服务市场竞争力。截止目前已经形成200余市、县媒体融合技术服务平台落地,在全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为2019年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度计划:1、进一步加大对媒体融合技术、市场投入,计划筹建西安研发中心、广州办事处分支机构,布局西北、东南市场。加大对武汉公司、贵阳办事处投入,进一步提升全国业务布局能力,扩大媒体融合解决方案市场占有率。2、逐步形成以媒体融合解决方案为切入点,为全国省、市、县提供媒体融合技术支撑体系,以云服务、运营服务为长期盈利点,形成公司持续经营能力。3、聚现云服务体系在媒体融合业务体系中已经形成了市场竞争力,2019年将进一步加大对聚现云服务平台投入,通过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迭代,进一步降低单位用户的投入成本。进一步基于聚现云服务平台,基于5G直播回传、4K高画质直播、VR视频直播新技术与经济网、中国网、人民视频等媒体客户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与合作,强化平台服务能力。4、基于音视频AI智能化、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形成AI自动化音视频生产服务体系,在2018年气象、财经领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云服务业务模型,基于媒体融合业务体系进行服务覆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0.69万元,同比增长1.64%;营业成本860.74万元,同比减少18.84%;营业利润274.89万元,同比增长76.59%;净利润378.14万元,同比增长139.47%。净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为:报告期内公司“媒体融合解决方案”收入1,638.09万元,同比增长78.57%,占营业收入的72.46%,“媒体融合解决方案”毛利率为64.27%,高于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利润。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改变。(二)行业情况我国媒体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内容融合升级至以体制机制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时代。2019年2月20日,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认为,2017—2018年堪称我国媒体融合由“相加”迈向“相融”的转折点,由单体融合、各自融合迈向区域融合、整体融合的关键点,由企业云建设迈向媒体云建设的新起点。融合呈现四大特征蓝皮书指出,最近一年,我国媒体融合呈现以下4个鲜明的新特征:——从被动融合到主动作为。向移动端的转移甚至倾斜不是随波逐流,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刻意推进、奋发有为的具体表现。——从做新如新到做旧如新。最初的媒体融合探索主要是做新媒体、做增量,在升级的过程中,从增量到存量,改革向深层次突破。——从点线带动到全面突破。经过数年的努力,媒体融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从点线突破到面的推进,对媒体行业整体而言既是一次剧烈的转型,也将是一次成功的跨越。——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在“造船出海”方面,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化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标杆,如川报集团的封面传媒、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广东广电的触电新闻等。媒体一方面积极扩大影响力,借道各大商业平台进行信息分发;另一方面更为重视客户端、云平台和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并取得成效,进一步掌握了主动权,提升了传播力。发展存在六大问题通过调研,蓝皮书认为,目前各地媒体融合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投入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互联网产业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三高”产业。由于媒体融合是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完全靠财政支持难以为继,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对高端融合型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囿于编制、薪酬待遇等体制机制问题,留不住人几乎是所有媒体面临的难题。——产品研发和运营的能力亟待提高。传统媒体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和观念偏弱,面对新闻传播社交化、互动化、分众化、多样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产品研发和运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明显偏弱。——跨媒体、跨地域融合还有若干难题。一些地方虽然把一些媒体捆绑在一起,但管理、运营、采编仍然各自为政,并没有实现媒介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媒体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媒体虽然建立了“中央厨房”,但没有发挥出集团化采购、流水线生产、订单化分销的优势。——在监管方面,传统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开办的新媒体并没有享受“国民待遇”。也可以说对商业互联网公司的监管还没有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总体来看,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跨越了艰难的起步期,进入了快车道,大势已成,势不可当。蓝皮书认为,未来几年必将是媒体融合发展开创新局的阶段。未来凸显十大趋势蓝皮书指出,媒体融合将坚定方向,从制度、技术、经营、服务等多方面布局,优化顶层设计、改善评估标准、引进优秀人才、精准定位用户、拓宽服务范畴、增强技术体验、丰富多元市场,推动融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十大新趋势,蓝皮书总结为:优化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完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媒体在获得政府部门提供的新闻资源和其他支持的同时,也认为市场能力受到一定约束,希望政府进一步增加支持力度;坚持内容原创,振兴媒体品牌,引导用户接触有深度的观点和文化;取商业公司之长,实现全方位融合;构建科学考评体系,完善评估制度;建立存量人才库,提升引进人才奖励机制;新媒体行业明确身份定位再出发,如全国10余家省级新媒体集团的网站需要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记者需要取得记者证,喜马拉雅等视听类APP身份也比较尴尬;营建有利于媒体转型的管理环境,自媒体的法制化建设速度跟不上互联网发展;丰富技术体系,展开智能化布局,媒体行业技术和生态布局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探索多元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解放思想、优化结构、多元发展,寻找更多的经济支撑点。我们认为,在巨大的视频云服务市场空间下,差异性的服务与技术护城河将成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
总资产(亿元) |
净资产(亿元) |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万元) |
资本公积(万元) |
未分配利润(亿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主要股东
序号 | 股东名称 | 持股数(股) | 持股比例 |
---|---|---|---|
1 | 李永海 | 12,582,742 | 27.09% |
2 | 上官启璇 | 10,575,714 | 22.77% |
3 | 王秀珍 | 6,394,500 | 13.77% |
4 | 北京泰德文创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 6,299,530 | 13.56% |
5 | 李鲲 | 6,096,300 | 13.13% |
6 | 桂众一 | 1,261,923 | 2.72% |
7 | 严晓玲 | 735,110 | 1.58% |
8 | 曹倩 | 525,000 | 1.13% |
9 | 张艺蓉 | 525,000 | 1.13% |
10 | 李锐 | 218,196 | 0.47% |
企业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