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全称: 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简称: 海峡人力
  • 企业英文名: Fujian Strait Human Resources Co.,Ltd.
  • 实际控制人: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
  • 上市代码: 837983.NQ
  • 注册资本: 5712.3766 万元
  • 上市日期: 2016-07-25
  • 大股东: 福建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73.19%
  • 董秘: 庄小霞
  • 董秘电话: 0591-87383143
  • 所属行业: 商务服务业
  • 会计师事务所: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注册会计师: 林庆瑜、张采
  • 律师事务所: 福建天衡联合(福州)律师事务所
  • 注册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F区7号楼16层
企业介绍
  • 注册地: 福建
  • 成立日期: 2004-11-12
  • 组织形式: 地方国有企业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350000768580030P
  • 法定代表人: 游诚志
  • 董事长: 游诚志
  • 电话: 0591-87383077,0591-87383143
  • 传真: 0591-87675954
  • 企业官网: www.fjhxrl.com
  • 企业邮箱: 498480068@qq.com
  • 办公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F区7号楼16层
  • 邮编: 350000
  • 主营业务: 劳务派遣业务及劳务外包业务。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不包括航空客货运代理服务);物业管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通信设备销售;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企业简介: 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和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组建的国有股份制企业,开创了全国首家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登陆资本市场在新三板挂牌的先河,证券代码837983。公司立足福建、覆盖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发挥“资源丰富、专业服务、诚信可靠”的国有企业集合优势和带头示范作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打造海峡两岸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近年来,在福建省内、浙江宁波、江西樟树、云南昆明等地设有6家子公司,15家分公司,具备跨区域的服务能力。作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公司研发有“海峡人力云”智能化信息系统,搭建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围绕劳务(人才)派遣、人力资源外包提供“灵活用工”“员工福利”“金融保险”“薪税社福”等服务产品,为2000余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人力资源服务解决方案。累计向通信、邮政、金融、保险、石油化工、电力、烟草等行业派遣近百万名员工。公司是国家人社部确定的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福建省人力资源劳务派遣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理事单位,是2019、2020年度福建服务业百强企业,荣获“亚太人力资源服务杰出贡献奖”“最具创新新三板公司”“福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企业奖”等荣誉,连续多年荣登HRoot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强、HRflag全球上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50强等业内权威榜单。
  • 发展进程: 2004年6月28日,海峡市场出具〔2004〕8号的《党组会议纪要》,同意筹备设立“福建海峡人力资源派遣(租赁)有限公司”,其中海峡市场持股70%,员工(以工会名义)持股30%。2004年8月6日,福建省财政厅出具闽财企〔2004〕55号《关于福建人才智力开发服务总公司部分房产无偿划转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的复函》:“同意将福建人才智力开发服务总公司拥有的位于福州市杨桥东路双抛桥一里新村1座第九层房产(面积481.20㎡、房产权证书号:榕鼓Q字第03067号)无偿划转海峡市场所有,并据此到相关部门办理该房产产权变更手续。”2004年8月6日,福建华融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华融评报〔2004〕128006号《房地产评估报告》,确定海峡市场所属的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双抛桥一里新村1座第九层楼房(私有建筑面积481.20㎡,共有面积27.83㎡)在估价时点(2004年7月28日)的房地产评估值为154万元。2004年8月23日,福建省工商局出具名称预核内字〔2004〕第0000040823014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预先核准海峡有限使用“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名称。2004年9月,海峡市场和海峡市场工会签署公司章程。2004年10月10日,福建省人事厅出具编号为闽人复〔2004〕173号《关于准予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工作的批复》,同意海峡有限从事人才中介服务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为开展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及相关培训。同日,福建省人事厅颁发编号为04018的《福建省人才中介机构服务许可证》。2004年10月12日,海峡市场工会出具〔2004〕1号《工会投股出资人代表大会会议纪要》,同意海峡市场工会作为股东单位投资海峡有限。2004年10月18日,海峡市场和海峡市场工会签订《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协议》,同意海峡市场以实物出资150万元和货币方式出资60万元、海峡市场工会以货币出资90万元共同出资设立海峡人力。其中,海峡市场工会出资额90万元,分成18,000股,员工投资人数62人,投资总额89.5万元,持股17,900股,另外100股未被认购由海峡市场工会出资。2004年10月19日,福建海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编号为闽海验字(2004)第187号《验资报告》,经其审验,截至2004年10月18日,海峡有限收到全体股东缴纳的注册资本合计30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150万元,实物出资150万元。2004年11月12日,海峡有限在福建省工商局注册成立,并领取注册号为350000100273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成立时,海峡有限名称为“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住所为福州市马尾区江滨东大道108号,法定代表人为林国梁,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经营范围为“开展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及相关培训。(以上经营范围凡涉及国家有专项专营规定的从其规定)”,经营期限自2004年11月12日至2024年11月11日止。2015年12月25日,福建省工商局出具闽登记内名预核字〔2015〕第25779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核准公司名称变更为“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2月1日,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2016)京会兴审字第62000010号”《审计报告》,确认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有限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人民币68,990,708.56元。2016年2月2日,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国融兴华评报字[2016]第560006号”《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截止评估基准日2015年12月31日,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7,848.21万元。 2016年2月2日,海峡有限召开股东会,审议通过上述《审计报告》和《评估报告》,同意海峡有限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同日,海峡有限全体股东暨海峡股份全体发起人签订了《发起人协议》。2016年2月16日福建省财政厅出具了《关于福建海峡人才派遣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方案的批复》(闽财行函{2016}3号)认定公司“历次出资履行程序合法合规、出资形式及相应比例等符合当时法律法规的规定,历次股权转让依法履行必要程序,公司股东出资的真实性、充足性,无纠纷及潜在的纠纷”。同时批复确认了:“整体变更后,股本结构如下:福建省人才开发中心持有4020万股,占股本的80.4%,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福建华兴新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800万股,占股本的16%,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福建省华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80万股,占股本的3.6%,股份性质为国有法人股。”2016年3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闽国资函产权〔2016〕64号《关于确认福建华兴新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东的函》,确认福建华兴创投持有8,000,000股,占总股本的16%,系海峡股份的国有股东。2016年3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闽国资函产权〔2016〕63号《关于确认福建省华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东的函》,确认福建华科创投持有1,800,000股,占总股本的3.6%,系海峡股份的国有股东。2016年2月19日,股份公司依法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选举了股份公司第一届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审议通过股份公司章程、相关管理制度及议事规则。2016年2月19日,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2016]京会兴验字第62000009号”《验资报告》,经审验,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净资产折合为股份公司的股本50,000,000.00元,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共计股本50,000,000.00股,剩余净资产计入资本公积。2016年2月22日,股份公司依法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注册号为91350000768580030P的《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董建洲。
  • 商业规划: (一)经营计划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与上一年度相比无变化,公司主要围绕劳务派遣业务及劳务外包业务提供综合性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公司管理层以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为指导,努力克服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严格按照2018年初计划保持经营业务发展态势,积极拓展市场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管控制度,严格成本控制管理,有效预防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53,470.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1%;营业成本约347,983.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4%。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变动基本一致,公司整体毛利水平较为稳定。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稳步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业务拓展方面,在传统业务(派遣和代理)方面,以提质增效为导向,延伸业务,深挖盘活存量客户,与已有客户合作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稳步引导派遣客户转型,努力开拓劳务外包业务,提升劳务外包服务质量,增大外包业务体量,深挖延展业务项目,积极参与竞标,尝试创新专业服务外包新领域,有力保障了公司业务的持续性、稳定性,为公司业务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劳务外包业务收入177,047.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70%,劳务外包业务成本173,084.3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69%;公司劳务外包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14年度的15.73%上升至2018年度的50.09%,显示出公司在传统业务转型方面卓具成效。从公司行业地位及客户稳定性上看,公司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相继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业务规模跟同业相比均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劳务派遣员工人数、市场占有率等均位居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领先水平。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加快基于传统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创新,引进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合作,共同组建海峡人力信息化平台建设团队,报告期内获得“海峡人力员工云服务平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开发了“薪税机器人”1.0版本和微信小程序“海峡易税”,进行了上线测试,初步具备面向同行提供融合智慧入职、电子劳动合同、一站式薪税筹划、社保机器人、智能客服等先进的智能化人力资源云服务综合系统平台,助力服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市场布局方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提升服务能力。对全资子公司福建海峡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完成增资1,500.00万元,注册资本增加至3,000.00万元。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新设立了寿宁分公司、德化分公司。实现省外业务发展战略布局,主动参与国内竞争,在宁波保税区成立海峡人力云(浙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开业运营。综上所述,2018年公司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公司在2019年将紧跟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年度经营目标,以加强内控管理为基础,以开拓市场和研发创新为工作重点,集中建设和完善服务体系、产品结构、团队建设,从研发、服务上不断提高公司产品整体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发展。(二)行业情况1、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始于1978年,3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逐步成熟,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充分发挥人才效能、保障职工权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人力资源行业细分来看,传统的劳务派遣、传统网络招聘模式等均已度过快速成长期,正在逐步进入发展成熟期。而新形式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例如: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灵活用工、猎头、校园招聘、咨询等形式仍处在成长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总体而言,人力资源服务业近年来增长较快,行业特点鲜明,总体处于成长期阶段。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8》、《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质量继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增加,民营机构是最大主体;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服务需求高速增长,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显著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发展常态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完善人力资源体系;国务院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市场法治化建设不断完善。(1)行业总体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总收入为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远高于同期GDP增速(6.9%)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8.0%)。从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营业收入分布情况看,政府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业收入为241亿元,占1.7%,同比增长46.1%;国有性质服务企业营业收入为4762亿元,占33%,同比增长29.8%;民营性质服务企业营业收入为8666亿元,占60%,同比增长17.6%;港、澳、台及外资性质服务企业营业收入656亿元,占4.5%,同比增长14.3%;其他性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业收入为117亿元,占0.8%,同比增长60.3%(见表1-1)。对比2015-2017年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业总收入占当年全年营业总收入比例情况可以看出,国有性质服务企业营业收入持续上升,占当年全年营业总收入比例也同步上升,民营性质服务企业的收入则始终保持在全年营业总收入的60%以上201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累计服务各类人员8.08亿人次,同比增长16.3%;累计帮助2.03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同比增长14.7%;为319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同比增长13.1%。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设立固定招聘(交流)场所2.1万个,比2016年增加784家;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2万个,比2016年增加357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8084万份,同比增长4.7%;依托档案提供工资调整、档案查阅、开具相关证明等服务4646万人次,同比增长4.8%。(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同比增加13%。从服务机构构成类别上看,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含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共设立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5259家,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量的17.4%;国有性质服务企业1793家,占6.0%;民营性质服务企业21990家,占72.9%;港、澳、台及外资性质服务企业235家(其中港资、澳资、台资性质的服务企业分别为101家、1家、5家),占0.8%;其他性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85家,占2.9%(3)从业人员情况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在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从业人员为58.4万人,同比增长5.6%。从不同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情况看,政府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8.8万人,占15.1%;国有性质服务企业为6.6万人,占11.3%;民营性质服务企业为39.8万人,占67.8%;港、澳、台及外资性质服务企业为2.1万人,占3.6%;民办非企业等其他性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1.3万人,占2.2%。从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分类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15335人,占2.6%;本科学历188190人,占32.3%;大专及以下学历380167人,占65.1%。从业人员中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有180559人,占30.9%(4)人力资源服务业业务发展情况2017年,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继续保持迅速发展状态。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130万人,同比增长11.9%;人才测评服务为2841万人次提供测评服务,同比增长11.8%;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举办培训班32万次,同比增长14.3%;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培训人员1362万人,同比增长12.8%。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58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同比增长7.6%。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258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同比增长12.8%。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28.3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人才派遣服务,同比增长0.7%;派遣人员893万人,同比增长2.0%;登记要求派遣人员565万人,同比增长2.4%。(5)发展特点通过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民营性质服务企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计3.02万家,比上一年增加3467家,同比增长13%。其中,民营性质服务企业21990家,占全年机构总数的72.9%,比上一年增加3131家,同比增长16.6%。可以看出,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额并由实缴改为认缴,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放宽,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人力资源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这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出台,推动了民营性质服务企业的数量较快增长。②行业营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国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近几年2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继2016年行业总收入跨越万亿门槛后,2017年行业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4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这充分说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空间巨大,行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很大,大有可为,大有作为。③主要业态稳步增长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不断转型升级,优化服务,发展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内容。其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猎头)等业务同比分别增长7.6%、14.3%、12.8%、11.9%。这既反映了新经济新模式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新需求,又反映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④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帮助2.03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为319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3.1%。这表明,人力资源服务业在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是联系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纽带,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公司的上游为广大就业人才,即劳动力提供方;公司下游为雇佣者,即各劳动力需求方,公司通过为双方提供各类服务,发挥其职能。(1)与上游的关联性及其影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上游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它的数量、质量以及配置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008万,16-59岁(含不满60周岁)的人口数量为90199万,比2016年减少548万,占总人口的64.9%,劳动年龄人口绝对量为2012年以来六连降。《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0%;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4.9%;2013年至2017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国家人社部有关同志指出:2019年,我国的就业总量压力不减,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达834万人,再创新高。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第三产业继续往深度、广度发展,随着人才集中度较高的第三产业占比逐步上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上游供应仍将长期稳定。(2)与下游的关联性及其影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下游为用人单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2019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把稳就业作为“六稳”的首位,摆在突出位置,专门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突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这一主线,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措施,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抓重点、调结构、守底线,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循环。随着就业优先政策措施落实,人力资源服务业下游需求仍将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3、行业壁垒(1)国家制定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需要的各类准入条件人力资源服务准入方面,需要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是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核实批准颁发的许可证,申请资格不少于200万元注册资金,以及5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相关培训的从业人员。劳务派遣业务准入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要求,劳务派遣业务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必须具有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以及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若人力资源公司从事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则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取得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公司及子公司具备从事所开展业务的各项经营许可及资质。(2)客户黏性壁垒由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监管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市场上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一旦选择了缺乏专业服务能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那么企业可能不仅得不到服务商的有效支持,甚至还有可能付出更多的服务成本、承担更大的用工风险。因此,公司客户对已有的服务供应商的黏性较强,存在明显的先行者优势。(3)技术和人才壁垒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需要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尤其对于人力资源咨询、人才测评、管理培训、人力资源软件系统等细分领域,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相关知识技能,更需要有对本地区企业客户特质的精准把握能力、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能力、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模型和现代化商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专精于特定行业领域且经过实践检验的人才及师资能力等。作为成熟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经过多年市场耕耘所积累的这些技术和人才资源以及能力,是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超越的。4、行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公司所处人力资源服务业主要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行业自律组织、劳动监察部门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等机构及组织的影响。具体如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负责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负责拟订劳动者平等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跨地区有序流动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指导和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并指导和监督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包括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和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福建省人力资源劳务派遣行业协会。该等自律组织的主要职能有: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政府人社部门与会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联系,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加强行业自律与管理,通过制定有效的行业规范,开展诚信建设,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会员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开展人才市场理论研究;开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工作等。劳动监察部门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要是指县、市、市辖区设立的裁处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依法履行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的职责。除以上各监管组织及自律部门外,由于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包括通信运营商等,因此亦从侧面上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管部门监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监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其主要职责为实行以工信部为主的部省双重管理体制,工信部对各级通信管理部门进行垂直管理。工信部内设信息通信管理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电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服务实行监管,承担互联网行业管理;拟订市场准入、监管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承担市场秩序、设备进网、服务质量、用户权益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监管工作;指导电信和互联网相关行业自律和相关行业组织发展;承担通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网站备案、接入服务等基础管理及国际协调;承担移动互联网及智能终端的管理;拟订网络有关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管理政策,规范信息通信服务市场;拟订网络架构与运行管理、互联互通与结算政策并监督执行;承担管理国家通信出入口局的工作;承担通信业应急体系建设及管理,组织协调国家应急通信及重要通信保障,承担国防通信信息动员和战备通信相关工作。以上机构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政策导向、市场监管及自律管理的作用,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016年-2018年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49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6年5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7月《“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人社部发〔2016〕105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6年11月1日《“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国发〔2017〕10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人社厅〔2017〕37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17年3月《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人社部发〔2017〕74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7年9月29日《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国务院2018年7月(3)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2016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为促进福建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争取到2020年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努力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将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本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确立了深化改革、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这是对新时期我国人才发展做出的宏观性、全局性构想与安排。2016年4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47号),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做出了税收优惠的政策规定,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融合创新、集聚发展、促进交流、开放合作”的原则,以基本建立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目标,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保障、经营性服务逐步壮大,服务就业创业与人力资源开发配置能力显著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并提出到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元,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行业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领军人才达到1万名左右。加快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细化专业分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国有控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扶持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发展。2018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条例明确提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人力资源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推进。条例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了政府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法定职责,对国家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和促进行业公平竞争等都做了规定,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法治保障。近年来,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出台专门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2012年5月,江苏省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发展的22条意见,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体系。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浙江、辽宁、贵州、山东、河北等省市也先后出台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良好作用。二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0年以来,一些省市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枢纽型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发挥产业集聚、孵化企业、培育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截止2016年年底,全国建成或正在筹建的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40多家,包括11家国家级产业园。其中上海产业园2017年园区税收达14亿元,超过全国不少县域全年的税收。5、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1)行业发展有利因素①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及行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如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鼓励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发展”,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统一的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等,从制度层面推进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此外,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人社部发〔2014〕104号),提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增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培育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改革,夯实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础。2017年,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达到2万亿元,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行业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领军人才达到1万名左右。加快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细化专业分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发挥国有控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金等多种方式,扶持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发展。由上可见,国家各项产业扶持政策与公司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相统一,公司可依托各项国家政策的实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②人口红利消退,人才质量提升,中高端人才需求巨大。作为中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培养大学生最多的国家,每年有约700万-800万大学生毕业,一大批有着比以前更高素质的年轻劳动力加入人力资源市场,人才质量相比以前显著提升。在人口红利消退和人才质量提升的大背景下,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促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需求方对招聘流程外包业务、灵活用工业务的需求将逐步加大;另外,人口红利的衰退和人才质量的提升将使得企业对人力资源内涵价值及效率的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将从以往的“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人才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将持续提升,这些都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巨大市场基础,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发展的黄金期。③经济结构转型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挑战,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期。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逐渐显现,新兴行业需求的中高级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传统、落后产能的行业会出现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现象,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力资源服业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的新机遇,公司可借助服务产品创新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宏观经济波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宏观经济明朗且增速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会增加人力成本预算,扩大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出现增长态势;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企业会缩减人力成本预算,压缩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出现下降态势。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中,未来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公司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②同行业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行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实力有待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年发展十分迅速,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行业内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平均规模较小,多数企业服务产品单一,同质化和低端化问题严重,缺乏对高端服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某些领域竞争无序,行业整体需要进一步整合并提高行业集中度,能够跨区域跨行业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较少。此外,企业的资本实力普遍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机构不多。③服务发展有欠均衡。尽管各项细分业务不断发育、壮大,尤其是高级人才推荐咨询、网络招聘、人才派遣等业务高速发展,某些细分行业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无论在营业额还是在业内影响力方面均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但总的来说,人力资源服务从业机构的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方面。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看,其中既有规模小、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运营方式陈旧的中小企业,也不乏规模较大、各方面综合实力较强的有海外背景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从业机构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在人才派遣方面,国有企业处于绝对优势;在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招聘方面,则是民营企业更为活跃。相对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比较少,普及率较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地域性分布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反过来,人力资源服务从业机构区域分布也不尽合理,城市与郊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差异明显,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布局,难以有效满足日渐增多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④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兴起,人们对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网络化,但是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创新能力还不足,不能与新技术快速融合,满足人们对产品智能化、网络化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随着我国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服务价值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促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精、深”的服务。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需要更加细化,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要明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细分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和综合性服务的解决方案。由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门槛低,轻资产特征明显,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机制落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6、公司所处行业的竞争格局公司行业内的竞争主要存在于原福建省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下属的劳务派遣公司、全国性派遣机构设在福建省的分支机构、国内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第一,对于省、市、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劳务派遣公司,此类派遣公司中福建省劳务派遣公司已离开人社系统划归省国资委管理,其平均服务价格整体略低于公司,派遣员工数量多于公司,是目前公司在福建省内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公司在系统化操作水平和外包业务开拓方面具有优势。其他人社系统派遣公司的经营范围均局限于市、县区域内,尚不具备操作全省性和跨省业务的能力,竞争力相对偏弱。按照国家党政机关须与其举办的企业脱钩的相关政策规定,隶属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劳务派遣公司已相继办理脱钩。第二,对于全国性派遣机构设在福建省的分支机构,如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智联招聘(北京网聘咨询有限公司)福建内的两家分公司等,此类公司大多作为其总部承接的全国业务在省内的落地服务机构,本地服务力量偏弱,在设区市无服务能力,需要与类似海峡人力的同业机构进行合作以提供服务支撑。近来此类机构亦逐步开始承接本地客户业务,公司需在市场开拓和老客户维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对于国内民营派遣机构,省内的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较大的有福建博达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省外的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已在创业板上市的科锐国际,已挂牌公司前程人力、智通人力等。此类公司往往由于其股东背景与资金实力等因素,在区域内开展业务的广度及深度有限,较难与具有国资背景的且在该区域经营时间较长的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相匹敌。当然,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公司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品牌知名度,但如果公司未能紧跟行业发展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核心竞争力并扩大竞争优势,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降低公司的市场份额,从而对业务拓展和市场地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第四,伴随外资人力服务机构在中国范围内运营的政策的放松,外资机构在我国的数量及业务比重逐步上升,目前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已进军中国市场,瑞士德科、美国万宝盛华、荷兰任仕达等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并于国内企业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优势品牌、技术和人才方面拥有先进性,资金力量雄厚,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迅速,且关注高端人才市场,其服务价格较高,信息化程度高,但基于外资背景及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其市场深度及广度较弱于国内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总资产(亿元)
净资产(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万元)
资本公积(万元)
未分配利润(亿元)
每股净资产(元)
基本每股收益(元)
稀释每股收益(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例
1 福建省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1,808,000 73.19%
2 福建龙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8,000,000 14.00%
3 福州汇鑫一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218,082 3.88%
4 福建省华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2,192,000 3.84%
5 福州汇鑫二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414,162 2.48%
6 福州汇鑫三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920,285 1.61%
7 北京金信润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71,237 1.00%
企业发展进程